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读书(散文)

精品 【摆渡】读书(散文)


作者:赵淑敏 举人,347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84发表时间:2020-08-08 11:15:44

【摆渡】读书(散文) 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纠结,更是一种情结。
   说纠结,是因为我没有机会很正式地坐在高中、大学宽敞明亮的讲堂里,以一名高中生或大学生的身份堂而皇之地读书。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奢侈的学习,至今依然倾慕不已且分外崇拜。
   说到情结,于我又格外喜欢读书。我始终把书看成一个世界,一个色彩斑斓,情感流溢,理性盎然的奇妙世界。每每踏进这个世界的门槛,就如同身置仙幻之界,神清气爽,思想睿智,倍感高贵与幸福。仿佛站在奥林匹斯山巅的飘袅云雾中与众神畅谈,听波塞冬讲海的故事,听阿波罗讲光明与诗歌,听雅典娜讲艺术与智慧,听阿弗洛狄忒讲爱情与美……所以,我痴迷读书,痴迷于这个世界。
   尽管我的人生没有机会如其它贞静的女孩子那样,安静坐在教室里读书,但我仍然感到满足。毕竟,我拥有书的世界,一片女人梦与文学交融的精神天地。因此,有时候我还会心怀感激这幸运之情。感谢命运在让我人生坎坷的同时,也赋予我一种阅读的能力,让我分享文学的温暖和瑰丽。
   小时候,哥哥们的课本领回来没几天,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大多时间里看到我妈心血来潮责备几句,或者给一顿笤帚疙瘩或者鸡毛掸子炖肉,每每这时,我都忐忑着躲得远远的。因为,那些皱褶的封面和书页,大都出自我好奇的抚摩和折叠。
   其实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在农村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我爸是老军人,解放战争时期,打遍大半个中国,又参加志愿军援朝三年。因为当兵的辉煌经历,我爸在当地可谓风云人物,再加上在村里当村官,自然很有威望,也颇为威风。他对孩子真心真意的疼,表现为真心真意的打。可能是因为我最小且还是女孩儿的缘故,很少挨骂和挨揍,倒是有些受宠。
   我爸负责村里的治安。在农村到农闲的时候村民都是凑到一起赌博,我爸在抓赌的过程中,缴获的赌具就成为我的玩具和识字卡片。纸牌《水浒》一百单八将,扑克牌上的数字,都是我学习的目标。而且记忆力还好,学会就不会忘记。
   那时,农村没有什么学前班、幼儿园之类的学前教育,更没有现在五花八门的启智玩具。我小时候的玩具说出来会特别可笑,居然都是赌具,除天九,扑克,麻将就是纸牌。不过,最让我痴迷的玩具是中国象棋。那是十岁以后才接触的玩具。
   我三两岁的时候就开始认识纸牌上的字,这也许就是我文字的启蒙。我不知道听评书算不算读书。我在不认识挂钟的时候就喜欢听评书。听的第一部评书是刘兰芳老师播讲的《杨家将》。为什么说不认识挂钟就听评书,那是因为当时每天到播放的时间都是我妈给我看着时间。有一次她忙忘了,没有叫我,错过听书时间,害得我哭整整一个下午。当时是每天中午12:30开始播放评书栏目。就因为这事,我很快学会认识挂钟,就再也没错过听评书的时间。
   我家是村子里最早买收音机的,那种“春雷”牌子的收音机不带电池,直接用插头插在插座上。农村睡觉都早,没有什么夜生活,记得有一次夜里偷偷起来听评书,因为没有亮光,眼神也不咋样,没对准插座,竟然差点把手指插到插排里。那次以后,就改成白天听评书。评书伴随我整个童年,它是我童年里不可缺少的美好回忆。如果倾听也算作一种阅读的话,听评书便是我最初的阅读欣赏了。
   七岁左右时,总去邻居家玩。那家里有两位老人,他家的孙女和我差不多一般大,也不上学,总是约我一起玩。邻居家的老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略有文化,曾经在生产队做过会计。小时候的我比较特殊,当时农村小孩子的玩意儿我很少玩,就是对数字和文字敏感。他家里有些旧书,我断断续续读出几个字来,这让老爷爷惊讶不已,他便开始教我读书上的字,大约半年时间,读完《三侠五义》。虽然过去已四十年,对于书中的故事情节还是记忆犹新。之所以后来对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情有独钟,可能就是那时候由老爷爷培养的吧。
   当时的农村,孩子非要到九岁才可以上学,家长们自有他们的道理,说这是“七成八不成”。这是指上学的年龄,七岁可以读书成功,八岁就很勉强了。又觉得七岁太小,于是,大都延迟到九岁才去上学。
   可以这样说,小学阶段,我都是在小说中度过的。只要我们村里有书的人家都被我借遍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特权,因为我爸是村官嘛)。那时候农村也没什么特别文学的书籍,无非是一些让农民感兴趣的三流小说,还有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等等。至于爱情题材,就是琼瑶、三毛、张爱玲的。
   其实,对于读什么书,到现在我也没觉得怎么样,看书看心态,无他。不过挑错倒是我的特长,这个习惯到现在也没改变,看到错字不吐不快。
   五年小学时光最大的收获,就是看成近视眼。当时在农村,视力不好被定性为残疾人,包括近视眼在内。不过,到现在也没后悔过。读书让我视野开阔,让我心灵愉悦。
   因为许多原因,初中读一年就退学了。因为不能上学,当时很想去死。心里阴影面积很大,不过真没办法求证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而且到现在很多时候我还在求证不能堂而皇之的去学校读书的伤害。读书情结已然融进我的生命,再也无法割舍。
   虽然辍学,但不等于没机会读书。而且时间比较充裕,这让我得以有时间更多也更广泛地阅读。外祖家称得上书香门第,我没事就去他家钻进书房里,一待就是一天(当时生活条件不好,舅母给个苞米或者土豆也就打发一日三餐)。那时候,居然觉得自己堪称怪才,不仅把弗洛依德的《人类心灵的洞察者》读完,而且书中对人性的分析和观察,到现在都潜移默化左右我对人的观察和判断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春天和秋天农忙的时候,偶尔出去打零工,一天能赚三块多钱,攒到一定数目我就会骑上自行车,去县里的新华书店买书看,钱实在太少就去旧书摊淘宝。很不谦虚的说,当时我拥有的宋词就有好几个版本。我对宋词情有独钟,大概宋朝时著名的女词人很多吧。即使现在,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家里还藏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最有意思的是我无论做什么都会带着一本书,干农活“歇晌”的时候,有些人天南海北扯皮,或者聊荤段子,或者打扑克玩纸牌。我却躲在一旁看书。有人善意说,眼睛都快看瞎了,就你这样的,将来咋找婆家?对这些议论我总是朝她们笑笑,不置可否。对于当时在农村读书的我,收获更多的是嘲讽和轻蔑。
   我曾经在山上住过十年,起初在那个陌生的地方,什么都不熟悉,没地方借书,更没有书店。我读得最多的两本书是《圣经》和《本草纲目》。据说,能读七遍《圣经》的人,其实也未必是一个好信徒,仔细想想自己也真够另类中的另类,居然不知读过多少遍。我最喜欢的是《创世纪》,那是人类的起源和原始初民繁衍奋斗的画卷,让我感到人类的艰辛和生命的伟大。我从不相信上帝造人,但我笃信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它用顽强的意志雕塑自己的文明和道德,从远古一步步走来,也会走向辉煌。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山上学校的校长逐渐熟悉,就去她家里借书看。从那时起开始接触一些外国名著。虽然不是很多,但还是让我眼界大开,体验到另一种文化的魅力。有人说,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话说得多好!正因为古今中外的那些书籍进入我的眼眸,注入我的心灵,才让我感到生命并不孤独,也不卑贱。因为,我在与一群高尚的人谈话。
   生活是一片海洋,每个人都在其中漂泊。进入新世纪后,辗转来到青岛。除去生活必需品之外,我还带着两件宝贝,一部《宋词三百首》和一副中国象棋。现在,这两件弥足珍贵的东西已经被付之一炬,已然成为散落心底的记忆灰烬。
   一次次的搬家,一次次的逃离,书本一次次被抛弃,被别人当废纸卖掉,被情绪点燃的怒火烧掉……没有人能体会到我那种痛失的悲伤。
   在青岛最艰难的时候,我也没放弃读书。城市的好处在于,它给你很多读书的机会。但是,在高节奏的生活频率里,时间被切割得更加零碎。尽管在这零碎的时间里很难沉下心去读完一本书,可我还是一如既往坚持着,守候着。每天读一点点纸质书,不为别的,就为那份喜欢。每晚在枕畔一本翻开的书籍里恬然入睡,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从不后悔选择以书为伴,只有在书里我才能得到喜悦,才能让我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光。
   美国教师,著名政治家威尔逊说过:“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
   是的,书籍是我的窗扇,文学,是窗外的风景。
  
  

共 3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书籍与人类,是一种奇怪的关系。它是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反过来,它又指导人生,滋润人生,甚至改变人生。我们可以从各个维度来描述人类与书籍的微妙关系,无不恰切。譬如母亲、朋友、丈夫抑或妻子,乃至于情人。记得有一首诗里就说过:母亲,是我的图书馆。这篇散文,通过叙述“我”的读书经历,不仅展开了一幅人生的图画,也诠释了人与书籍的关系,确切说,是人与文字的关系、人与文学的关系。“我”没有走进校门系统学习的机会,但我却对书籍情有独钟,一生与之相随相伴。从扑克牌上认识数字,从老式收音机里倾听文学,在老爷爷教导下识字,在偏僻山里阅读圣经,从校长手里借阅外国文学……这贯穿一生的读书情结,可谓不离不弃,始终不渝。这种对于文化的笃信和执着,不能不令人慨叹。同时也昭示了一个道理:文学的力量是强大的。这篇散文,叙事流畅,文笔娴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文字和文学的痴情,也让读者身临其境,倍感文字的温暖、文学的温馨以及文化的温煦。在叙事之中,作者也会适时抒发情感,把文字和文化的魅力尽展无遗。 对于这样一位痴迷文字,执著文学,专情文化的女史,我们又能说什么呢?我想,只能投之以钦佩的目光。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期待佳作!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80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0-08-08 11:21:54
  一篇好文。倘若能在文中再加上一些读过书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意义,似乎更为深刻感人。但那仅仅是编者的期待而已,即便如此,也是一篇情感深挚的好文。赞!
回复1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08-08 11:44:16
  其实我只想叙述读书的过程,而对于读过的书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相信,接触过我的人都能感受到。感谢沙默大哥后期对作品的精心修改和润色,让作品上了更好的一个台阶。问好沙默大哥。祝夏安。
2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0-08-08 13:01:02
  你这么热爱书,胜过在学堂里读书的人。你的经历有些艰难,但难而弥坚,更执着于读书。
   不上学堂,应当是缺憾,你少了老师的熏陶,老师终究是智者。与智者同行,飞跃更快。自学是无奈之举,坚持了也了不起。向你学习、致敬。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回复2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08-08 17:32:22
  感谢老师驻足留评。问好,遥握。
3 楼        文友:刘艾玲        2020-08-08 13:02:09
  这是一篇姐姐读书的经历。
   读到了姐姐对书籍至死不悔的挚爱之情,是对书籍的告白。
   书籍是有灵性的,她也看得见姐姐的拳拳深情!不会辜负你,她会把美与智慧送给你的!
天行健,小女子也当自强不息!
回复3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08-08 17:33:19
  谢谢妹妹给与评价。问好,遥握。
4 楼        文友:崔雁玲        2020-08-08 13:29:57
  对书的挚爱,对文字的执着让人敬佩,令人感动。
回复4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08-08 17:34:03
  无论我怎么喜欢读书,但是我生活里的事情不会耽误。谢谢来访。问好,遥握。
5 楼        文友:湘南一枝梅        2020-08-08 23:44:57
  “听波塞冬讲海的故事,听阿波罗讲光明和诗歌,听雅典娜讲艺术和智慧,听阿佛洛耿忒讲爱情与美……”老实说,这些作者和他们的书,我都不熟悉,真是惭愧!
我是一只快乐的候鸟,我用拍打日月并穿越闪电的翅膀,在万里长空尽情挥洒我飞翔的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08-09 00:09:25
  师兄,去看就熟悉了。此处省略若干字……
6 楼        文友:江左柴郎        2020-08-10 16:14:26
  嗜书如命,真可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敬佩作者的痴迷执着!
遂江左溪打柴郎,诸广登高图自强,美景在侧转身见,白云悠悠绕山梁。
回复6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08-10 20:54:33
  一切源于喜欢。谢谢老师留下脚印。玉米问好老师,遥握。
7 楼        文友:石尖        2020-08-11 12:48:56
  赵社长经历丰富,一以贯之的是爱好读书!这点难能可贵!致敬学习!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7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08-11 13:46:37
  谢谢兄弟百忙之中抽空来点评。问好,遥握。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