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成长】【八一】我在江山想你了(散文)
前一段时间,在江山的八一社团看到了阿巧老师的文章《蒲公英,向阳而生》,文章不是很长,但我读了很久,读完文章,想了很多,想了许久。自从“荷塘月色”社团关闭了以后,似乎也按下了我写文字的暂停键,一方面是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感情的因素。我的性格有点像树懒,属于慢热型的那种生物,对于新的事物开始一般是不太感兴趣,然后是慢慢喜欢,最终是难以割舍,难以放下,如同我在江山里的情感一般。
我的工作是涉农行业,工作有一定的季节性,由于自己的性格偏于内向,工作闲暇的时候,多是看书。不过,看书也没有什么章法,看书也没有什么定向,本着“开卷有益”的思想,拿起来便看,且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种。书看多了,偶尔也学着写一些文字,大多是自娱自乐的,用于点缀一下自己生活的空闲。所以,自己十分明白自己的水平,非要定论的话,属于业余之业余的水平。
初入江山是在四年前的一个偶然,一个在对联群里叫“倚水听涛”的文友开始邀请我加入一个对联群,我的确是喜欢诗词对联,可惜不上心,在对联群里,常常对一些“有伤大雅”的对联,比如:出句:半亩花田香小筑——对句:满圈肥羊馋大厨;出句:归田舍下林泉趣——对句:回家锅中羊肉香;出句:樵歌隐约飘田径——对句:羊咩悠闲啃芦花……总是让她有些哭笑不得,说我对的对联一没有意境,二不讲究平仄,只想着抓羊、炖羊肉,没一点雅兴。后来“倚水听涛”邀请我进入江山,她邀请我加入的社团叫“墨舞风清”,这也是我在江山的第一个社团,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社团。“墨舞风清”虽然是一个小社团,不过气氛很好,文友们相互在群里聊天、开玩笑。至今我还想念着墨舞社团,想念着在社团里结识的那些有才气的文友,“倚水听涛”“翰墨如烟”“丹阳阳”“小王爷”“山水伴流云”“风萧萧易水寒”“风吹梅子香”……一个个不但网名唯美,诗词、文章也是很有水准。因为是第一个社团,就像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所讲的“印刻效应”,直到现在对于墨舞社团的感情,总像是初恋情人,难以忘怀。
“墨舞风清”社团关闭了以后,加入的第二个社团叫“山水神韵”,社长是“春华秋实”。“山水神韵”社团是我主动退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社长对于社团里的文友要求过于严格,近于苛刻,我又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时间过去了一段时间,现在想想“山水神韵”还是一个不错的社团,只是不符合我的性格而已,社团里的文友,创作水平都挺高,像文友“心灵飞鸿”老师、“心静天好蓝”编辑、“三人”编辑、“高原”编辑、“还你清新”编辑、“万少枫”社长助理、“禅香”编辑、“路青霞”编辑……原以为社团里的文友都是冷冰冰的,离开了以后才知道其实不然,在屏幕背后同样是一个个情感丰富的朋友,尤其是“心灵飞鸿”和“心静天好蓝”两位文友,我们现在依然在联系,就像熟悉了的朋友。“山水神韵”在我离开不久,也关闭了,虽然感觉有些遗憾,毕竟在那里待过一段时间,也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但是没有更多的伤感。特别高兴的是在社团结识了“心灵飞鸿”和“心静天好蓝”两位文友,一直交往到现在。通过“心灵飞鸿”老师,又在“冰心草堂”(现更名为“回归线上”)认识了“黄金珊瑚”编辑、“红袖揽叶”编辑、“三峡布衣”老师、“迁徙云”老师、“孙鹤”老弟、“南山老哥”……
“荷塘月色”是我在江山的第三个社团,也是我倾注热情最多的一个社团,情感自然不一样。对文友们的情感更是不一样,才华横溢比较严肃但不死板的“天龙”社长、文章唯美自然,喜欢叫我师傅的“红叶摇秋风”老师、文字端庄大气的“阿巧”老师、率性直爽的“莫道不销魂 ”老师、文章淳朴活泼的“牙牙吉祥”老师、文章内涵深刻,意境优美的“言农”编辑、诗词优美的古韵编辑“清逸幽兰”、文章厚重任劳任怨的“程南”编辑、工作认真负责、文章由心而生的“清风淡雅”老师……在荷塘,意外地还结识了一位十分崇拜的文友“驼影润沙”。
在荷塘的那段时间里,感觉着社团里各位编辑,他(她)们对文学的热爱,感觉着他(她)们对社团的热情,感觉着他(她)们文友真情,对每一位文友投稿的文章负责,感觉着他(她)对荷塘、对江山的真诚付出……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感动。
随着在江山时间的慢慢延长,对文友们的文章也开始逐渐喜欢起来,由荷塘社团拓展到其他社团的文友的文章。虽然大部分文友们的文章每一篇不是什么经典之作,但透过每一篇文章的背后,看得出文友在文章中倾注的创作热情,读得出他们对文学的热爱,而这正是经典文章所缺乏的。
平心而论,江山文学网在文学网站中属于水准很高的一个中文文学网站,就我熟悉的文友中,像“倚水听涛”“翰墨如烟”“丹阳阳”“小王爷”“心静天好蓝”“心路”“三峡布衣”“迁徙云”“言农”“清逸幽兰”“驼影润沙”“程南”“策马南山”(排名以认识的时间为序)等的文学作品,可以与大家媲美。尽管对于社团的管理、网站的管理,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每一件事物,每一个团队,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包容与理解。
很多江山的文友,喜欢纠结在精品与否上,《金刚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值得深思。放在关于红蓝之争论上,也颇为实用。精品真的是精品吗?不一样的评判标准,就有不一样的结果。就我的认识粗略地解释这句话,就是所有看得见,摸得着,有形象的,执着其表象的,其实都是虚幻的,不是真正实在的;若你看到的相脱离了相本身,你就参悟了,可以见到如来。就我们的文章而言,精品与否,并不是我们的写作目的,写作的目的在于追求赋予文字的精神,在于我们想表达什么,在于我们向读者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传递什么样的精神。当我们不再受精品所约束,才达到了写作的目的。江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要等你现在看见的表象的“精品”消失,一切才能回归到文字的本真。就像“心路”老师所言:“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原本没有企及到梦想的高度,所以艺术中的角色也就带着瑕疵甚至丑态出场了。”
一切往事如风,留下了许多温暖的记忆。不过有一点是真的,我在江山想你了!想念墨舞的风清;想念着山水的神韵;想念着荷塘的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