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百忍成金(散文)
一
外祖父是二十年前的那个暑假去世的。每当暑假,我就特别想念我的外祖父。
我和外祖父接触的时间并不多。外祖父去世时,我虽快二十岁,但吊孝那几天,总有些敷衍了事,没怎么伤心难过。
二十年已过,岁月的冲刷,使外祖父留在我脑海里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愈来愈模糊,几乎快要消失了。唯独外祖父曾经给我讲的故事“百忍成金”,却一直震撼着我的灵魂。
听外祖父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也不知是什么含义,也许就没什么含义。外祖父是旧时代过来的人,不识字、没文化,根本就不是高深的人,会有什么深刻性呢?当时,讲的人和听的人都只是觉得有趣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许多人生的变故,深感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的错综复杂与微妙,愈咀嚼愈觉得这个故事愈有滋有味。
如今,商品经济深入人心,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欢欣鼓舞。但是拜金主义盛行,扭曲了一些人的灵魂,使他们的眼睛只麻木地盯着金钱。为此,他们不能容忍人性、道德、法纪,铤而走险,甚至草菅人命,令人触目惊心。
耳闻目睹的社会怪象多了,就越发想念外祖父,更想起那个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
二
二十多年前,一个暑假的夜晚,弦月当空,星斗满天。外祖父家宽敞的农家院落里,几棵柿树枝繁叶茂,相互交错,浑然一体。在这奇美的夜晚,我们几个孙子缠着满脸皱纹的外祖父,坐在翠绿的柿树下,听他讲那神话般迷人的故事。
一阵风儿拂来,外祖父的故事“百忍成金”便随风儿飘进我们儿时的心田。
从前,在深山老林里住着这么一户人家,家里只有两个人,男人和新媳妇。男人是个手艺人,新婚不久就告别了新媳妇做木工活去了。新媳妇是个厚道的女人,识大体,遇事能忍能让。新婚燕尔,男人为了生计到山外去了,新媳妇好寂寞,她天天思念着自己的男人。
寒冬腊月的一天,狂风四起,雪花飞舞,山上、树上、屋顶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黄昏时分,新媳妇正坐在热炕上纳鞋底,忽然听到一阵微弱的敲门声,她以为自己的男人回来了,麻利地跳下热炕,欣喜地打开门,却吓得毛骨悚然。只见一位穿着一袭白色外衣、戴着白色帽子的白胡子老人立在她面前,他拄着一根细长的拐杖,弓着腰,举着头,脸色蜡黄,瑟瑟发抖。新媳妇吓得目瞪口呆,六神无主,本能地欲关起门来。当她低下头倏地看见白胡子老人那乞求的目光,顿生恻隐之心。她静了静神,壮了壮胆,换了一副笑容,把白胡子老人让进了屋。
白胡子老人说自己饿极了,请求新媳妇行行善,给他口饭吃。新媳妇迅速煮了碗面条,恭敬地端到白胡子老人面前。吃完新媳妇煮的面条,白胡子老人面呈红色,却无走意。他说自己想在新媳妇家借宿一晚,请新媳妇行行方便。新媳妇一脸无奈,因为家里就她一个女人家,这可怎么办?虽然院里有一间茅草屋,总不能让老人睡在那里呀。但她却很无奈,不得不如此。白胡子老人听罢新媳妇的安排,似乎非常生气,蛮不讲理地说他要和新媳妇睡在同一个热炕上,否则他会被活活冻死。新媳妇先是吃惊地“啊”了一声,又转念一想:自己是一个能忍能让的人,已经又忍又让九十九次,何必在意这一次呢。再忍一次,不就一百次了吗?权当自己是老人的孙女,这又是积德行善的事,就忍了吧!于是,新媳妇终于答应了白胡子老人的请求。
夜深了,白胡子老人高兴地睡在热炕上,很快就打起香甜的长调呼噜。新媳妇听着白胡子老人的打鼾声,卷缩着身子,过了许久许久才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天大亮,风雪已住,一束阳光从小窗射进屋里,满屋生辉。新媳妇起身一看,白胡子老人已经不见了,他睡过的地方出现一块大黄金,就像白胡子老人一般大,闪闪发光。
一阵风儿拂过,外祖父的故事讲完了。我们孙儿们大喊乱叫起来:啊-,黄金!呀-,金子!这时外祖父捋一捋胡须,露出得意的笑容。
三
那时,我们只想到黄金,只认为新媳妇发财了,根本就不会深想到,这是忍让的结果,这是美德的报应。
我查过辞海,辞海中并有这个典故。
我想“百忍成金”,这“忍”是前提,是美德;这“金”是结果,是收获,它不仅仅是黄金,是金钱,更是金子般高贵的人品。
一个人不但要学会小忍,更要学会大忍。
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夫妻之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忍一忍吧!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
面对道德、面对法纪、面对邪欲,忍一忍吧!不要丧失了人性、法性和本性。
小忍,你会赢得朋友,赢得关爱;小不忍,你就会失去人间真情,成为孤独的羔羊。
大忍,你会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大不忍,你就会身陷囹圄,成为社会和历史的罪人。
中国有句古训:小不忍,则乱大谋。又云:沉默是金。也许,这些与“百忍成金”有异曲同工之效吧!
四
谨以此文纪念外祖父仙世二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