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貂蝉与貂婵(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貂蝉与貂婵(杂文)


作者:东岳雨石 童生,72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5发表时间:2020-08-18 11:42:20

“貂蝉”一词,说“貂”字和“蝉”字是没有毫发联系之处,这个“貂”字为何却和“蝉”字;还有“婵”字搭配成词了呢?在这儿笔者要对它进一番详细地探考,找出这个“貂蝉”和“貂婵”一词的根源,“貂蝉”和“貂婵”二词之间有何关系?它二者所各自代表什么含义?
   “貂”字〔古文〕“鼦”。《廣韵》:“都聊切”。《集韵》、《韵會》、《正韵》:“丁聊切,音雕”。
   《说文解字》:“属鼠,大而黄黑”。
   “貂”字含义是一近鼠类动物,它如何和蝉字扯到一块的呢?
   徐广曰:“貂,紫蔚采润,而毛采不彰灼,北方寒凉,本以貂皮暖额,附施於冠,遂为首饰”。
   由上文得知,“貂”的皮毛温暖,在严冬寒雪时对额头有保暖作用,才附加在冠帻上,成为头上的饰品。
   《后汉·舆服志》载:“武冠,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注》应劭曰:“貂内劲悍而外温润”。
   在这儿“貂”就成了用于“武冠”的材料,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这儿,“貂”字和“蝉”字在“武冠”上有了联系,“貂”尾为饰;“蝉”为图纹,二者共同组成“武冠”,“貂蝉”一词也就成了“武冠”的称谓。
   “武冠”乃是战国时期,由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发明流传下来的一种武士束发冠帻首饰,一直流传至汉代。
   “蝉”字《唐韵》:“市连切”。《集韵》《韵會》:“时连切,音禅。时连切,音禅”。《扬子·方言》:“蝉,楚谓之蜩”。
   《后汉·舆服志》:“侍中、中常侍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蝉,取其清虚识变也”。
   以上文字很明确,蝉即是蜩,夏季栖林荫,附抱树枝而唱鸣者。《古今注》对“貂”和“蝉”用于“武冠”上的含义有了详细说明,“貂”在“武冠”上的寓意是它有文采而不妖娆灿焕;“蝉”字的寓意是清虚识变,这“蝉”字在此解释的不准确。应该是处高而廉洁才对,因为侍中、中常侍一职,近皇帝身侧,以“蝉”的处高廉洁是劝诫之意。
   《初学记》引用《徐广车服杂注》曰:“侍臣加貂蝉者,取其清高饮露而不食也。”笔者认为《徐广车服杂注》的解释是正确的。初唐诗人虞世南有咏《蝉》诗,就足可以佐证“蝉”的含义。
   “貂蝉”是一种汉制冠帻,其义从昆虫蜩蝉而来,《初学记》引用《尔雅·释虫》把“蝉”介绍得很详细。“貂蝉”之名由来应为“虭蝉”,“虭”同“蛁”,音与“貂”同,是处高而清廉之义。
   “貂”字和“蝉”字的组成的根源已经找出来了,也清楚知道了它二者的含义。那么“貂”字和“婵”字,它二者又是因何缘故搭配成块的呢?它二者组成一词的来历?“貂婵”一词是什么含义?
   “婵”字《唐韵》:“市连切”。《集韵》、《韵會》:“时连切,音禅”。《说文解学》:“婵娟,态也。又凡物有色态曰婵娟”。
   “婵”字的义是姿态,凡物姿色优美的形体就称谓“婵娟”,如月亮之皎靓之色相,也称之为婵娟,喻意为美丽风姿。以后者见月靓丽,丰彩洁辉,又有神话嫦娥奔月的传说,“婵娟”之义有渐向美女倾近。但是“貂”字和“婵”字组词,义谓什么呢?难道是寓意一只黄黑类鼠的动物体态优美如美女吗?这样的寓意只会含贬意,不是赞美之词。美丽少女的身姿不会用一只鼠类动物来形容赞扬的,只有比少女更好的事物来形容比喻。所以,“貂婵”二字成词,在东汉末汉献帝之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在东汉末,司徒王允施连环计除董卓后,“貂婵”一词才成为一个美女人名专用词。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乃西施;落雁乃王嫱;闭月乃貂婵;羞花乃杨玉环。“貂婵”也就成为专一的一位美女名。
   “貂婵”一词是如何来历呢?笔者认为是“貂蝉”转化而来,“貂婵”之义是古代美女,也就是王允利用她施连环计除董卓的歌妓。
   此女是汉末大司徒王允家中歌妓,王允自幼抚养教以礼仪歌舞,从王允养她本意来讲,是要教养成功后献给皇宫,而并非自家享用,看其名字,应是“貂蝉”,而并非“貂婵”,给她起这名字也是在告诫自己不可贪心而滥行,司徒乃是爵高位重之职,应属三公之列,实乃处高而当清廉自重。
   “貂蝉”用于此歌妓之名其义昭然,“貂蝉”何又化为“貂婵”呢?这是由于她除董卓的大功绩有关。“貂婵”一词只用于她,是狭义词,并非广义词,“貂”字乃是一兽,“婵”字乃是“婵娟”,月之别名,寓义美女,“貂”和“婵”二字合用无意义,古有“貂蝉”之名词,乃“武冠”饰之称,义很明确,“貂蝉”协助大司徒王允除董卓其功绩卓越,使人教佩,其又相貌国色倾城,有月之“婵娟”之皎辉曜于穹霄,遂以“婵”代“蝉”而转化为貂婵。
   古字“蝉”与“婵”二字乃形异,音同、义同,本是一字,相互通假使用。
   《康熙字典》载:“蝉又与婵通。《成公绥·啸赋》:\'荫修竹之蝉蜎’。”
   由以上考证,得出结论,“貂婵”就是“貂蝉”,其来源就是“武冠”高洁清廉之义,根源也就是“蛁蝉”。
   公丕刚文
   2020.8.17.5:17(注:会员手机投稿)

共 19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东岳雨石的杂文《貂蝉与貂婵》实际上是学者研究文字的文章,追本溯源,理清根脉,就貂蝉这一名词解析透彻。原来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武冠官服上的花纹和装饰,蝉,市连切、时连切,都应该读作:“善”,而今的读法都不是原来的读音。而貂婵一词,在百度上尚未出现,打字貂婵,查出来的依旧是貂蝉二字。而历史上的美女貂蝉本名也扑朔迷离,有说叫任红昌的,也有说叫杜秀娘的,还有说姓霍的、姓李的,不一而足。严谨是治学根本,文字研究工作需要相互印证,取其最贴切接近之项,貂蝉是武官服饰上的花纹和装饰物,后成为一种官职。这是最令人信服的说法。与作者商榷,别无他意,不当之处见谅。【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0-08-18 11:48:56
  历史上貂蝉曾经是官名,自从三国司徒王允献出美女貂蝉之后,它成了专称,貂蝉的本意是武将官服上的花纹饰物,这个寓意有点符合貂蝉所受托的使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远近        2020-08-18 11:53:16
  历史上貂蝉曾经是官名,自从三国司徒王允献出美女貂蝉之后,它成了专称,貂蝉的本意是武将官服上的花纹饰物,这个寓意有点符合貂蝉所受托的使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8-18 12:59:21
  这样学习很有趣!支持 !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东岳雨石        2020-08-18 13:09:22
  莫从网络查,有些古书,往网上抄的人也没有读过,要多读古书,才明古事。现查现卖的人我是瞧不起的,离开网络就是文盲:
5 楼        文友:铁禾        2020-08-23 15:41:01
  一个偏旁之差,原来诸多渊源,有意思有意义的文章。
铁禾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