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从“上坟烧报纸”想到的(外一篇)(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从“上坟烧报纸”想到的(外一篇)(随笔)


作者:杨继廷 白丁,1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77发表时间:2020-08-18 15:05:44

从“上坟烧报纸”想到的
  
   有句歇后语:“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对待赡养老人问题,笔者还是赞同厚养薄葬。生前一碗汤,胜过死后烧万堆纸。生前不孝,死后乱叫没用的。有父母在,兄弟姐妹还能常聚聚。一但双亲不在了,大多数哥兄弟姐妹们除非家里有事,不然都在忙自己的事业。天南地北的一家人很难常聚一起。一个地方居住的除外。因大多是人现在是子女的家在哪,自己的家就在哪。不像过去都在一个地方住。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这个小故事,让人感动不已。除了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剩下可能都是父母生养的吧。
   有人说:“这一生要对得起两个人。一个是生你的人,一个是你生的人”趁父母尚在,还是回家常看看父母。别死后留下太多的遗憾!愿天下的父母都健健康康!!
  
  
   由《祭遵背土葬母》想到的
  
   近年来,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有的长年回不了几次家。农村的留守老人也越来越多,儿女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似乎成了梦想。有的儿女甚至连春节都没回家看望父母,只是给邮点钱就算尽孝了。正如俗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多少人留下终身遗憾。有空还是常回家看看生你养你给你生命的人吧!
   东汉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的一个富贵人家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叫祭遵。小时候,尽管家境富裕,但祭遵却分外俭朴,尤其不喜欢穿新衣服,饮食上也从不挑剔,吃饱即可。可他抓起书本时,却十分专注,看书很入神,常常通宵达旦。祭遵对父母很孝顺,特别是当母亲病倒后,他每天除了侍候母亲吃饭、服药,还要坚持自己动手为母亲测洗便盆,忙个不停。
   15岁时,他母亲不幸去世了。下葬时,他背起箩筐上山,要亲自背土将母亲埋葬。小小年纪,个子又长得不高大,上山下坡,背了大半天的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亲朋们看着心疼,也不懂他的心思,说:“孝子背士葬母,自古未有,你这样做不是太惊世骇俗了吗?
   祭遵卸下了背上的土筐,舒了口气,深情地说:“我还来不及尽孝,母亲就离我而去了,这切肤之痛,没齿难忘!对于死者来说,一切都已迟了。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苦累一番,流些汗水,让父母能安息于九泉之下。无非借此略表孝意而已,何必管别人怎么看。”亲朋们听了都很感动。
   后来光武帝刘秀起兵,路过颍阳,听说祭遵贤孝博学,便将他收录帐下。因为他屡立战功,东汉初被封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2020.4.22

共 11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篇随笔都是围绕如何孝敬老人这一主题着笔,不但根据现在忙碌的人们,尤其是出外打工的人陪伴父母的时间少,还引用古代典故写敬老的故事。两篇随笔都是古当代结合,正反面结合,写出了在当今社会,敬爱老人,陪伴老人的重要性。两篇随笔虽然简短,用意却深。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0-08-18 16:09:05
  随笔,尽量单篇1500字以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