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哦,扎龙,丹顶鹤(散文)
一
扎龙,是地名,也是自然保护区名。“扎龙”,一说是,达斡尔语,汉译”落雁”之意;一说是蒙古语,意为“大雁飞过的地方”。距齐齐哈尔市西北不到三十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一九九二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和其他野生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总面积两千一百平方公里。位于嫩江支流的乌裕尔河下游,大片沼泽,黑土沃水,水草繁茂、苇丛浓密、鱼虾众多,是水禽理想的栖息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
初秋天爽,地理之便,今天准备来一次自驾游——去扎龙。
清晨,骑上电瓶车,出诚顺齐扎公路,缓缓前行。两边农田村舍,绿树掩映,少了城市的喧嚣,多了乡村田园的恬静。心底,一下子清爽许多。
钢筋混凝土总在固禁人的情怀,越来越高的大楼,置身其中,不但没开阔视野,反倒更觉压抑,这也许是现代最流行的一词,少接“地气”吧。
一路上俊杨垂柳,苍榆劲松,郁郁葱葱,露洗翠滴。时有几处农家饭馆,和庄院别墅,红瓦半隐在树丛松林中,粉墙大多披藤挂绿。感觉很是藏秘显幽。
骑车越过六支干渠桥,路已过半,两边的旱田多变成水田,一方方,一块块,平铺如毯,微风一拂,绿浪滚动,不由地想起伟人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诗句。“夕烟”还早,清露正是时,阳光一照,金光灿烂,越发觉的朝气蓬勃,神清气爽。
靠近扎龙镇,农田见少,大多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荒地。近几年,政府化大力气,国家投大资金,保护区周边封耕护草,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区里面的居民,也逐步迁出,统一安置在扎龙新居。这些居民,原先多以鱼牧为生,以苇草利用为业,现在他们老有养,少有业,居有楼,行有车,也算是得天独厚之地。
生态环境可是一个大问题,曾几时何,北方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国家大力扶植开荒种田,大批军垦,农垦,林肯人员来到北大荒,建立起一个个大农场,大林场,大牧场,为国家建设,人们的温饱,也曾立下汗马功勋。时至今日,封山育林,封地还荒,保护湿地,是大势所趋,也是无奈之举。一篇文章写道:地球已不堪重负了。有人说过;地球在喘息!喘息!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看来都是重要的器官,这些器官出现问题,人何以繁衍生息?
欲进保护区,车马必须停在门外,统一坐保护区提供的电瓶车。门口沿途,很多标牌,“请将垃圾带出投放进箱”,“请不要惊扰鸟类栖息”等之类的提醒和标语,既然是保护区,当然要尽量减少人类的再度污染。
生物都是人类的伙伴,千万年我们共同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有撕扯不断的情缘。这些警示语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共识。
二
进入保护区大门不远,有两条路,向右拐,顺路边排立着,草编苇塑动物的一条水泥路,大概两三千米,是有名的扎龙湖。这里是游人乐去的地方,吃、住、玩一体,可以临水垂钓,可以真人CS野战游戏,可以拍照观鸟,可以歌舞卡拉OK。如若盛夏,走过一条铁索上铺着的木板,立于水面一米左右,起起伏伏,摇摇晃晃,长达两千米的栈桥,到达扎龙湖深处,游泳玩水,不胜其美。现在有点过时,东北就是这样,别看前些时很热,几场秋雨过后,天就凉了,特别是野外,身穿长裤短衫,风一吹,感觉些许冷意。
走在桥上,两边芦苇如墙,一望无际,遮天蔽日。下面水清见底,鱼蟹爬游。头上白云飘飘,时有水禽野鸭飞过。耳中各种鸟儿争鸣,蛙声阵阵,不时还能听到几声来自芦苇深处的鹤唳。
大自然的灵秀尽入眼底,湿地清爽的空气沁润肺腑,此时,脑海一片空灵,心里倍感清彻透爽,一切尘世喧嚣,一切俗事纷扰,尽化乌有。不由顿生“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感慨,大自然总是会给我们惊喜和诗意。
桥的尽头,有高大铁架,立于湖水之中,盘旋而上,登高极目,湖水浩淼,波浪悠悠接云,云卷云舒入幻。水边芦苇接天,绿海滚滚起伏,水鸟嬉戏翻飞。如是深秋,肯定芦花如雪,漫天飞舞,煞是壮观。
极远处,一只大鸟横空掠过,落入苇丛,看那姿势,形影应该是鹤,也许是丹顶鹤。
全世界共有十五种鹤,扎龙即占六种,蓑羽鹤、白鹤和灰鹤等,比较常见,其他大型小型水禽更是比比皆是。只是野生丹顶鹤,只闻其声,难见其影。据资料显示,全球野生丹顶鹤,不足两千只,(2010年国际估计1500只)分散在中国、日本、朝韩、蒙古和俄罗斯。它们多在扎龙等地繁殖栖息,秋后即去江苏盐城越冬,所以,齐齐哈尔有了“鹤乡”、“鹤城”的别名。
丹顶鹤俗名“仙鹤”,任何事物一旦与仙沾边,国人必生敬仰。丹顶鹤的确也不虚此名,只是没有神仙的法力和神通。它是大型涉禽,站立时高一点二至一点六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喉颈、尾部飞羽和脚是黑色,飞翔时翅展近一米,体重最大可达十多公斤,栖息沼泽苇丛中,寿命极长,与人类近似,一夫一妻,至死不渝,年产卵两枚,抚育有成后,携子女迁徙南方越冬,春暖即返。
特别是它的叫声,激越洪亮,声达数里,有催人振奋之效,有空灵绕梁之韵,破空裂石,如鸣钟撕帛。唐刘禹锡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诗句,非常逼真地写出了仙鹤的特点。
还有,它善舞,两鹤交颈,四翅翩跹,昂首唳鸣,低首致意,跳跃婀娜,趣步尔雅,“长鸣似与高人语,屡舞谁于醉客求”。它静若处子,动若惊鸿,翔天如鹰如雁,立地玉树临风,潇洒不失典雅,灵动暗露恬静。飘逸淑秀,英俊帅气,有威有仪,有风有度。实不愧入仙籍列班,实不愧为人间精灵。但是,能不能一睹仙姿仙容,就凭运气和缘分了。
扎龙人与鹤有缘。据说,在清末民国之初,沼泽湿地,狼、獾、狸、狐到处可见,野鸡、野鸭,鱼、虾、蟹可棒打瓢舀。当地人,野鸟蛋腌满坛坛罐罐,丹顶鹤如鹅家养,有些关里来的人,就择高地安家,鱼猎糊口,后来人员逐渐增多,资源逐渐减少,丹顶鹤也濒临灭绝。
大自然中,任何生物和植物都难与人类的聪明才智抗衡,终归都会败在人类的贪欲和勤劳之下,直到一九七九年成立省级保护区,才稍有转机。
曾经有个满族花季女孩,就出生此地,她的父亲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一位鹤类保育员。小时候常帮父亲喂养小鹤,许多丹顶鹤都成了她的朋友,其中有只丹顶鹤总是喜欢粘着她,她叫它“赖毛子”。有一天,有个割芦苇的人突发盗猎之念,当赖毛子毫不戒备地接近他时,却突然被他抓住脖子,且欲置于死地。幸好路经此地的女孩听到它凄惨的叫声,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与那个人展开了拼死搏斗,才最终捡回了一条生灵的性命。
后来入林大进修,毕业后去江苏盐城工作,去时啥也没带,就带着三枚鹤蛋。这是她带给盐城保护区的一份礼物。迢迢两千五百公里的路程,她用一个人造革包、一个暖水袋、半斤脱脂棉、一个体温计来照料着那三枚鹤蛋。如果火车上断了开水,她就得把鹤蛋贴肉揣在怀里,因为人的体温是三十七度左右。一路上火车,转汽车,小雏鹤最后破壳而出。那三只小鹤分别被她叫做龙龙、丹丹和莎莎。
再后来为了寻救两只天鹅,她两天两夜奔波沼泽,不幸滑落水中牺牲。
生命的脆弱总是让人无奈,一瞬间的别离,也许就是一世。当丹顶鹤再飞回它们的家时,再也见不到曾挽救过它们生命的主人,它们只能在她的身边徘徊,不停地低下带着红冠的头,用长长的喙整理着她湿淋淋的衣服。当女孩的遗体下葬在保护区的滩涂之后,它们仍经常站在她的坟头上“嗝啊……嗝啊”地叫着,似乎向她倾诉着心中的思念。
更令人吃惊的是,从女孩去世的那天起,远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赖毛子”就从此变得郁郁寡欢,“茶饭不思”,总是一天到晚地朝着南方悲鸣,不久后,也无疾而终。
人有情,鹤亦有情。我们记住女孩的名字,她叫徐秀娟,后来国家追认为烈士,他的事迹,被拍成电影,谱成歌曲,一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唱哭了很多人。
三
看不到野生丹顶鹤,也没关系。从右拐的地方,走另外一路,径直向西北方向,大约三四公里,可见一圆形穹顶建筑,那便是丹顶鹤人工繁育基地,在这里从鹤卵到雏鹤,小鹤,成年鹤,应有尽有,可以就近参观,鹤也不怕游人,很多“鹤妈”、“鹤爸”像呵护自己孩子一样,抚育它们,救护它们,一旦成年,通过自然野化,就组织一批,放飞回归自然。
届时,一批大丹顶鹤,像与孩子举行成年礼一般,飞奔草原,冲向天空,与白云相融,与蓝天结缘,声声唳鸣回报大地,盘旋回飞留恋家园,久久不愿离去。养育员们暗暗拭泪,游客浮想联翩。喜、悦、跳、唱、呼、喊、挥、别,这一刻激情充沛,这一刻豪气冲天,这一刻血腾泪洒,这一刻笔书难绘。
通过多年的努力,自然界的野生丹顶鹤,有了明显增加,但也有一些鹤,因为是人工饲养长大,条件优越,就失去了迁徙的能力,“侯鸟”变成了“留鸟。”据说,日本的丹顶鹤就不再迁徙。这也许是动物的悲哀。失去野性的狼,只能看做是狗,不再野生的丹顶鹤,多年以后,可能就成了家养的鹅,其意义何在?其仙灵安存?
丹顶鹤的故乡是中国,是东北,所以很多人提议,把丹顶鹤列为中国的国鸟。由于日本先于国际,丹顶鹤曾被英文、拉丁文命名,直译即为“日本鸟”,据说,因此国家才迟迟没有宣布丹顶鹤为国鸟。至今中国也没有国鸟。
很多纠结,无法释怀,好多无奈,没法解决,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地解决,我相信慢慢都会解决的,都会变好的。
游历一天,该“下夕烟”了,心情依然不能平静,人对自然的依恋,自然对人的恩泽,骨子里剪不断。人干预自然,也改变着自然,人与自然的矛盾应该怎样处理?人向自然索取,必须有度,度在哪里?
从人们对待丹顶鹤这一仙灵,多少给我一些安慰,假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就真的“白云千载空悠悠”了。我在《鹤城八景》序文中就说过此话,最后依然借我的一首词,结束此次穷游。
鹊桥仙·扎龙湿地
天连芦荡,云浮碧水,湖面波光点缀。鹤鸣长空唤霞飞,风欲起,鹰来燕避。
地育天赐,自然法理。悟觉醒规大计。青山留得不愁柴,和谐处,福多有继。
哦,扎龙,哦,美丽的丹顶仙鹤,明年我会再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