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秋】盐碱滩上的红荆树(散文)
一
山东省潍坊市北部,有一片盐碱滩。我就生活在这片盐碱滩上。
辽阔而贫瘠的盐碱滩,稀稀落落的生长着一种植物——红荆。红荆,叶似松针,干直丛出。红荆夏季开花,花朵似米兰,如缀锦。
我七周岁了,满大街疯玩。五月末的一天,清风徐来。夕阳临照一湾浓绿。在邻村教书的崔老师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那时候的我感觉老师就是天空中遥不可及的明星。他们自带耀目的光辉。
我尾随在崔老师身后,看着她进了我家。我好奇平常不熟视的崔老师,她会有什么事找来我家呢?我看着崔老师进门后,躲在门口探听。
崔老师是稀客,父母礼让落座,沏茶端水。闲话几句,崔老师转入正题:“你家闺女几岁了?”
“一转眼功夫,七周岁了。”母亲回答。
“闺女到上学的年龄了。”崔老师告诉我的父母。
父亲对这个问题,好像有点惊讶:“我的闺女到年龄,可以上学了吗?”
崔老师满脸含笑,有点揶揄地反问父亲:“现在规定上学年龄是八岁,你家闺女要留到几岁?”
父亲的眼睛因笑弯成月牙:“哦,原来我闺女长大了。”他眼里发出来的目光包含着几分心满意足。
原来崔老师与父母商量让我上学的事。他们聊天的结果,被在门口探头探脑听事的我悉获。我的心里对上学充满期待。
崔老师要告辞了,她摸摸站在门口的我:“闺女,要上学了,高兴么?”我拼命点头。崔老师的手好温暖。
二
春雨润物,红荆早早地生出灰绿色的叶,随着春风摇曳。然后孕蕾、开花。
我的小学一年纪是在邻村走读。记忆很模糊,但又清楚记得一件事。
去学校要经过一条灌渠。人们为了图近,少走路,便在灌渠上搭了跟石檩条做桥。
我们平常上学是通过窄石桥到校。那年冬天,下了小雪。大部分学生都怕出现意外而选择转到远处走大桥进校。
我偏不,与同行的几个伙伴吆吆喝喝,非要尝试过窄石桥。伙伴们见我一意孤行,没可奈何。她们原地站着看我如何过窄石桥桥。
我战战兢兢地挪上窄石桥桥。狭窄的桥面铺了一层薄冰,没走几步,我就滑进水里,我的两只脚一边一只,要是滑落一边,那我非得是全身淹没不可。就这样我的两只鞋子加半截裤腿被水淹湿。同伴们七嘴八舌劝我回家。唯恐回家会挨打的我执意不回。
进到教室,教我们的民办陈老师看到狼狈不堪的我,也要求我回家。
我昂着头倔犟到底:“我就不回去。”。陈老师面对执拗的我很无奈,他让挨着取暖炉的同学给我腾出位置。我坐在取暖炉跟前,一边烤湿鞋子,一边上课。
陈老师是一位爱笑的老师,就是面对那个难堪的我,他没有训斥,依旧微笑。我觉得陈老师的微笑很温暖。
几年后,有天,陈老师意外的出现在我家里。原来他已经不再教书,因为耕种农活的一些事情来咨询父亲。陈老师经受风吹日晒的模样看上去与年龄不符,特显老。但他对我笑的时候,我仿若又看到他在教室里,帮我烤湿鞋子时露出来的温暖的笑容。
我猜测陈老师没有把我那次掉进水里的事情向父母摊开,更加觉得他是一位好老师。我偷偷地央求父亲:“帮帮陈老师吧,他是一位好老师。”
三
红荆虽不高大、美丽。但它尽其所能,奉献了自己的根、茎、叶、花,涵养着盐碱荒滩。
二年级了,我们搬回农场上学。那时候的我们有四个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一个教室,二年级和四年级一个教室。老师只有两位女老师。崔老师也伴着我们回场教学,她任教一年级和三年级。但她负责我们的音乐课,她唱歌特别好听。
另一位老师是新调来的郑老师。她中等身材,短发,四方脸上有点雀斑。郑老师教我们数学和语文。
郑老师是一位勤奋加严厉的老师,除了上课认真,还经常抽出休息时间给我们补课。春、夏、秋三季,许多个晚上,我们按要求准点到郑老师家,每人一个小板凳,在她家房前排排坐。郑老师给我们补课的夜晚,在当时算得上是贫瘠之地最靓丽的一道光,给大伙改变盐碱滩坚定信念,带去希望。
我最喜欢郑老师给我们默写汉字。记得有天场里放电影。我们都盼着老师会少默写点汉字,可以早点去看电影。
老师提前说好:“今天还是按照原定的字数默写汉字。但是谁能全对可以提前去看电影。”
开始默写汉字了,我们几个磨拳擦掌。郑老师朗声念出要默写的汉字。
其他同学的默写结果我不知道。只记得那一次我一个也没错。我心里的兴奋劲别提多膨胀了。郑老师冷着脸,对其他同学一丝不苟,并暗暗示意我可以悄没声地离开。
那时,我是多么热爱语文、练字,今天回过头来看才发现,我那时的学习,仿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上四年级的时候,我们这一级共有六个学生,五女一男。
郑老师加紧督促我们学习的脚步。因为五年级就得离开分场学校到总场的大学校,也是对郑老师这几年教学的成绩考核。我并没有令郑老师失望。
记得当时升入五年级,习惯小班的我对一下子增加到五十多人的大集体很不适应。挨到期中考试,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我们当时的班主任李老师在课堂上大声调侃我:“升级考试的第二名看来是名不符实啊!”
我无语,自尊心受到极大的冲击。暗暗鼓劲,终于在期末考试时我的班级排名提前了些,才算是为自己追回一点脸面。却对李老师心存芥蒂。到后来再大些的我才明白李老师的良苦用心,她是怕我掉队,对我使用了激将法。
四
红荆会不停地长高,耐旱、耐寒、耐贫瘠。在荒芜之地,它开着淡粉色的小花,渲染点缀着杳无人烟的荒滩。
我们那时候的初中从六年级开始。初中增加了一门新课程——英语。教我们英语课的也是一位女老师——闫老师。她比我们小学老师郑老师瘦一点,说起话来温温柔柔,走路袅袅娜娜,极好看。
只要有英语课,闫老师就把我叫起来背课文。如果我背不过,那就照本宣科的读也要我读下来。在闫老师教我的那段时间,我的英语考试成绩从未掉下九十分。
我的后桌因为闫老师对我的另眼相待,产生了些情绪。她给我写小纸条,质问我闫老师为什么要对我特殊对待?
面对同学的质问,我哪里有答案。
现在,若是可以遇到亲爱的闫老师,我一定当面解开当年出于何故对我总是爱不释手?
五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人也养一方水土。如今,红荆已经是盐碱滩的一道风景,每到红荆花开的时节,养蜂人踩着节点如期而至,一箱箱的蜜蜂,飞向红荆,它们奉献出香甜的荆花蜜。
盐碱滩不再荒凉,望一眼,这里是夏日麦穗金黄,秋来硕果累累的丰产良田。如今,我的同学们天南海北,如雄鹰展翅高飞。
盐碱滩的老师们,她们用智慧竭尽所能为一无所知的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无私奉献,为盐碱滩的改变不求回报。
老师与红荆何其相似,普通而又不凡。我们后来人对她们有着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无尽的思念。
祝您开心每一天。
在老师“家”做客,就想去炒股,一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