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狼牙山中的卖菜郎(散文)
初夏的正午,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火辣辣的日头,像是给人们头顶上隔了一盆火。尽管没有一丝凉风,天气异常闷热,农田里,农民们正在抢农时,辛勤的劳作着,个个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正如唐诗里所说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滚烫的柏油公路上,跑着一辆满载蔬菜的大车,车上的司机就是狼牙山中南管头村的王建军。在狼牙山中,一说到王建军,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建军,高高的个子,黝黑的脸膛,浓眉大眼,说话响当当,做事干脆利索。有人叫他菜贩子,而更多的人则是亲切地称呼他卖菜哥,或者直接称呼他军(他的乳名)。王建军,从十五岁就开始卖菜,那时,他家境贫困,生活拮据,王建军没有上几天学,但他有志向,一心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改变家庭生活窘迫的现状。那时没有三轮车更没有汽车,他就骑着一辆早年间日本破自行车,带上两个麻袋,往返二百多里路,到菜农家趸菜。渴了,放下车子喝口路边小河里的水;饿急了,停下来啃两口自己带的玉米饼子。还没有等喘过气来,就赶紧登上自行车给部队的伙房送去,唯恐误了解放军战士吃饭。后来条件好了,自行车换成了三轮车,再后来有了一点积蓄,为了扩展业务,就改换成汽车。他这样一干就是几十年一直到现在,他依然还干着老本行,在狼牙山镇、独乐乡、山北乡这一带没有不认识王建军的。
他之所以受人欢迎,首先是他买卖公平,从不缺斤少两。遇到年岁大一点的老人,没有带足买菜钱,他就免费送老人一些菜。尽量给老人挑一些软一点的菜,容易消化的菜,含钙量高的菜,而且帮老人送到家。老人们都把他看成自家的孩子,只要是他路过家门,一定要拉他到家里坐一会儿,拉拉家常,说说心中的不愉快。一来二往,建军成了老年人的知音和传话筒。老年人们从此再也不感到寂寞,人前人后一个劲儿的夸赞王建军。
最可敬的是无论哪个饭店或是农家院,急需鲜菜。无论近远,他马上装好菜,驾起车就出发,及时送到,从不影响店家的生意。每逢赶集的日子,饭店、农家院亲自来集市采购,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赶来帮忙,七手八脚帮店老板装到车上,从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为了让大家满意,总是给大家再搭上一些香菜。店老板们看王建军人诚实可信,都主动给他加一些脚费,王建军都一一谢绝,他总是拱手对大家说:“谢谢大家的美意!大家买我的菜,就是对我的信任和最大的褒奖,我以后会做得更好一些!要对得起我的良心。”事实就如他所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跑得更勤了,送菜更及时了。大家见了他,无不翘起大拇指,夸赞一番。亲切称呼他卖菜哥或者是军哥。
常言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帮助大家脱贫致富,王建军还帮助其他的卖菜人,教他们如何选购,如何销售。尤其是教他们做事要诚实,买卖要公平,不要昧着良心做千人所指、万人痛恨的奸商,为大家所不齿。大家被他的为人所感动,都以他为榜样,想大家所想,急大家所急。从此,集市上公买公卖,风正气顺。王建军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带了一个好头,成为了脱贫致富的标兵。用他自己的话说:“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王建军就是这样一个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一直奔跑在脱贫致富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成为了狼牙山中脱贫致富的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