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故事】【菊韵】一窝鬼现形记(微小说)
明嘉靖三十年,内阁首相严嵩败坏纪纲、权倾朝野、贪污库银、重用亲信,拉帮结派,祸国殃民,天下怨恨。朝廷如此腐败,下属府县也层层效法,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天夜晚,月黑风高,阴风阵阵,从清河县知府衙门的后墙洞里钻出五个人,个个黑布蒙面。领头那人手执宝剑指挥,其余四个人抬着一口大箱子,箱子分明很沉,四人都咬紧牙关顺着暗沟爬行。
约摸爬行了半个时辰,五个人来到荒野外的一座高大坟墓前。领头那人按开坟墓机关,将沉重的大箱子推入里面。领头那人吐了一口气说:“咱们几个的东西算是稳当到手里了。”接着关上墓门,然后五人又潜回清河县衙。
第二天,都头禀报县官说:“县衙库银被盗,盗贼不知去向,请老爷布置捉拿。”县官大惊,急忙来到钱库查看,准备用来救灾的八万白银全部不见。县官焦急,急忙下令都头领带领兵马追查盗贼。
可是一连三个月,都头领连一个贼影也没拿到。灾民纷纷到县衙祈求哀告。县官眼见事情闹大,自己官帽难保,只好决定去禹王庙求神来勘察。本来这个县官也不大相信神的,但是这次为了保自己前程,只好来碰碰运气。
县官跪在禹王雕像面前,虔诚的祈祷,求禹王派法师来捉拿盗贼,追回银子。
都头领见到县官如此狼狈,心里暗暗好笑:“求神,求个屁!玉皇大帝也奈何不得那偷银子的人。”都头见县官求神,乐得自己轻松,去聚贤楼找人喝酒去了。
第三天上午,县衙门前来了一个道士,自称是禹王派来做法的。县官闻报,马上出衙迎接,以礼相待。
县官焦急地问:“法师有何办法帮助我抓到盗贼?”
法师严肃地说:“此事关系重大,你必须将全县府衙的大小差人,掌管各部门的官吏都要一个不掉地传来,人到齐后我自有办法查出那盗取库银的贼!”
县官马上下令,催齐手下的管钱管粮管民管治安的官员和大小差人一百零八人,分成四排站在县衙大堂上。
城里市民,乡间百姓,闻听县官请禹王法师抓贼,都来围观,把个县衙围得水泄不通。
县官惊堂木一拍,宣布说:“下面请法师追查盗取库银的恶贼,只要查出,无论是谁,都要上报皇上,一律处决!”
围观的百姓见县官说话很是硬气,纷纷鼓掌叫好。
那县衙办事的人个个心里都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做的坏事被法师查出。谁都不敢透气说话,都睁大眼睛盯着法师看如何抓贼。
法师“叽里咕噜”的念了一阵咒语,打开随身携带的长布口袋,掏出几块木柱,装成一个高三米,宽一米的架子,中间放上一面有铜盆那么大的一块圆镜。道士对着圆镜挥舞拂尘,再次作法。然后宣布说:这是禹王照妖镜,公正无私,准确无误,请县衙大小差人依次到镜子面前照相一分钟,让镜子查看你的德行。
听到法师这样一说:那些差人大都战战兢兢,担心自己露馅被罚。
法师继续说:“这回主要是抓盗取库银的贼,因此盗库银的贼会被镜子的磁力粘住,走不脱的。其他犯有违法的人,将会在你的脸上出现黑点、白点、黄点作为警告,必须马上悔改,停止罪恶,这是禹王的特令。”
一百零八个差人一一到照妖镜前,几乎个个的脸上都有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斑点出现,差人们个个都感到危机四伏,垂着脑袋站在一边听后法师发落。
都头领、银库长、粮库长、财务长,民事长先后走到照妖镜前。他们五个都被照妖镜磁力粘住,一个个挣扎不脱。法师宣布:“此五人就是盗取库银的内贼。”
县官顿时惊讶:“难怪都头领捉拿不到盗贼,原来他就贼头。”县官大怒,亲自动手将五个内贼捆住。
都头领、银库长、粮库长、财务长,民事长竟然一起大喊:“冤枉呀!”“冤枉!”
县官问:“你们有何冤枉?”
都头领说:“我们盗取库银不假,但是我们五人只盗取到五万两银子,没有八万两呀!这不是冤枉吗?”
“县老爷要查就彻底查清楚?我们百姓的救灾银子到哪里去了?”围观的百姓市民一起怒吼。
“请县官老爷也到照妖镜前照照相,看他清不清白?”都头领带头高喊,围观百姓一起支持,大声呼叫:“请县官老爷也到照妖镜前照照相,看他清不清白……”
县官见众怒难犯,也摇摇晃晃、畏畏缩缩地走到照妖镜面前。奇怪,那照妖镜也把县官死死粘住了。
“啊!你原来也盗取库银的呀!我们是一伙呀,县官老爷!”都头领高叫着:“我们五人才盗取五万两银子,你一个人就盗取三万两银子,我们没得你厉害……”
禹王法师高举照妖镜,押着五个盗贼来到那座大坟墓前,令都头打开坟墓,将五人关押进去。法师对跟随的数千百姓宣布说:“这伙盗贼本来就不是人,他们分别是贪婪鬼、赌钱鬼、吸血鬼、敲诈鬼和饿死鬼!”
奶奶的,这个县衙怎么成了一窝鬼呢?众百姓很是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