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陪伴(散文)

精品 【菊韵】陪伴(散文)


作者:瘦马 秀才,1485.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18发表时间:2020-09-20 10:05:03


   七月底,我得知大哥病危,便星夜兼程赶回浙江。到了医院,我发现大哥下身已经失去了知觉,医生说,这是癌细胞扩散压迫脊柱所致。我问医生:大哥还有没好转的可能?医生苦笑道:“除非是奇迹,他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了。”我又问:“医生,你实话实说,我大哥究竟还有多少日子?”医生沉思一会,摇着头,无奈地对我说:“可能一月两月,也可能一年两年,病情太复杂,我实在给不出一个确切的时间。”
   除了下身瘫痪外,大哥面色红润,而且十分健谈,声音与好人无异,对战胜病魔,他充满了信心。大哥乐呵呵地对我说:等病好了,我一定要到各处转转,第一站便是你海西的家。大哥年轻时曾和父母一起来过海西,那时我还在故乡读高中,他压根没想到,他的小弟日后竟会在海西安家。
   大哥心态很好,给人感觉他得的不是绝症,而只是普通的感冒,只要配合医生治疗,假以时日,便可康复出院。他的脸上没有流露出半点的悲戚,他的阳光,让所有来探望的人都误以为他还能活得很久,殊不知,他的生命已快走到尽头了。大哥来日无多,兄弟一场,我想在医院好好陪陪他,伴他度过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可大哥一家执意不肯让我晚上在医院做陪护。侄儿说,晚上翻身,端屎接尿,都不是一下子能学会的,弄不好还会加重他的病情。我明白,这是侄儿关心我的托词。他们之所以不让我在医院,是因为我有个家人皆知的“毛病”。我有胃神经官能症,一看到不洁的东西便呕吐。这是我与生俱来的,我也想改,可这么多年怎么也改不了,眼瞅自己老了,这“毛病”反而更严重。我若是在家院里看到一条蚯蚓,便恶心得一整天吃不下饭,这可能真的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病或许伴随我的一生。我若真的在大哥面前呕吐,对病中的大哥不免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没能为大哥做一丁点的事,到头来还给他添堵,一想到自己的毛病,我也就不再坚持了。如大家所愿,我白天在医院陪大哥聊聊天,晚上便回宾馆休息。
   我千里迢迢来看大哥,这让大哥很感动。那几日,大哥很是开心,精神也显得特别好。大哥半躺在床上,与我谈天说地,畅想未来。大哥家在城里新买的房子和我的房子只有一街之隔,大哥说,哪天你再回浙江,兄弟来往就更加方便了。除了消瘦,真的感觉不到他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大哥的阳光深深地感染了我,当时,我把他真实的病情忘得一干二净,我忘却了大哥是一个进入生命倒计时的病人,却把他看作自己可以赖以依仗的精神支撑。闲聊时,我居然还把生活中的不顺一股脑地倒给了大哥,反过来,还让大哥还开导安慰我。
   我本想在医院多陪大哥几日,我跟侄儿侄女说,你们忙你们的,我的吃住,我自己会安排。热情的侄儿侄女哪好意思不管我的吃住,服侍完大哥,抽空还得陪我到外面吃饭,我说在医院食堂吃点算了,可大哥一家高低不肯,说我难得回来一趟,哪能让我天天吃病号饭。侄儿侄女既要照顾他们病中的父亲,又要照顾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我苦劝无益,在医院半点忙也帮不上了,尽是给大哥一家添乱。家里有一个重病人,这家的心头便压着一座大山,大哥一家太不容易了,我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了,万般无奈,我买了回海西的车票。
   唉,原来说起来简单不过的陪伴,做起来却是那么的难。我是真心地想多陪陪大哥,大哥一家也真心让我过得舒适一点,吃的好一点。可两种诚心的意愿交汇在一起,却做出让彼此不能如愿的事。大家若是都简单的一点,我难得的陪伴就不显得那么复杂了。兄弟间的热情和关爱,是骨肉亲情的体现,这一点也不假,但有时讲究了,就会产生距离。大哥尚在病中,不知还能捱几日,在医院我只是一个“看客”,难得回趟故乡,我一点游玩的兴致也没有。从医院出来,我便直奔车站,闷闷不乐地回海西了。
  
   二
   回到海西,我三天两头询问大哥的病情,侄儿侄女说,他父亲的病情和以前差不多,某些方面还有好转的迹象。听了侄儿侄女的话,我高兴极了,说不准奇迹还真能在大哥身上发生呢。后来我才知道,侄儿侄女听说我身体也不太好,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想让我有太多的牵挂。
   回海西的第二十天早上,我打开手机,发现凌晨时分侄儿曾给我打过电话。若非天大的事,他们是不会在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的。看着短信提示的未接电话,我头脑嗡的一下,像是给闷棍敲了似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哽咽地跟老伴说,大哥可能没了。我拨通侄儿的电话,不幸被我料中了。我的大哥在凌晨时分永远地离开了他无比眷恋的亲人;离开了养育他的这方秀美的土地;离开了他瘫痪时他心中向往的,他还未曾到过的陌生的远方。大哥再也回不到海西了,若人死后真的还有灵魂的话,大哥,我在海西的黑夜里等着你的到来。
   上个月底还跟我有说有笑的大哥,二十来天就和我阴阳两隔了。此时,我才明白大哥所有的阳光都是一种伪装,那是他对关心他的亲友的宽慰;大哥所有的好精神,实则是他用最后一点精气神硬撑出来的;我见他时,他的红光满面,实际上是回光返照。大哥体质一直不好,年轻时便自学中医,平日里,小病小痛都是自己开方抓药吃的,得癌症后更是遍访名医,他对自己的病情岂能不知?要不然,他怎么早早就把自己的遗像都选好了呢?!我回海西后,还天真地想象着大哥病愈后来海西的情景。回想起自己在医院跟大哥倾诉不顺心的事,强烈的自责像一根潮湿的青藤死死地箍着我的心。
   窗外骤雨如注,我像个木头人似站在窗前,看着被雨水模糊的玻璃,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你别愣着了,赶紧收拾东西回浙江吧。”老伴在旁提醒着我。我回神一想,海西到南京高铁站的汽车再过一小时就要开了,我和老伴匆匆收拾点衣物,便冒雨赶往海西长途汽车站。一路辗转,我天黑时分赶到了大哥家,家里诸事也准备妥帖。忙碌了一天,家人都显得特别疲惫。
   大哥生前,我没有好好陪伴他,如今他走了,我得好好陪他坐坐,不然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夜深了,我劝家人早点休息,大哥为人善良,对家人也好,对外人也罢,他从不算计人,事事能谦让,虽然没为儿女置下多大的家业,但在村里村外落下很好的名声,白天来吊唁的人肯定很多,迎来送往是件挺辛苦的事。我十八岁便离开故乡,丧葬礼仪一巧不通,白天接待宾客的事还得靠他们。若是大家都熬夜,白天一个个无精打采,那一大摊事指望谁做啊。
   大哥灵堂前,白烛高照,香火缭绕,一盏长明灯在冰棺边摇曳着它那微弱昏黄的灯光,大哥静静地躺在冰棺里,精气神散去后的大哥显得特别的苍老,和我前些日子见到的大哥判若两人。回想着和大哥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巨大的悲伤让我难以自拔。夜越来越深,也越来越静,除了蚊子的嗡嗡声,蜡烛燃烧的毕剥声,那便是我孤独的心跳声。一种莫名的恐惧袭上我的心头,大哥去世的悲伤,此时,像退潮的海水从我的心头离去。别看我长得五大三粗,其实,我是一个很胆小的人。小时候邻居五保户老太太买了一口棺材,从此,我竟连她的家门槛都没有迈进过一趟,甚至连她的家门都不敢多看一眼。提起我年少时胆小的尴尬事真的一言难尽。第次我晚上看电影回到村口,众人散去,平时听来的鬼啊狐啊的故事便回浮现在我的脑海,黑暗中,从村口到家百十米的距离,对我来说如同地狱一般可怕,我是憋着气,猛跑冲进家门的……长大后,我身体越来越胖,可我的胆依旧像年少时那般的“消瘦”。
   渐渐的,恐惧占满了我心房,我多想有人和我一起守夜,可又不好意思去楼上喊醒熟睡的家人,我真的有点后悔,吃晚饭时主动要求一个人守灵。正当我纠心之际,我忽然听到一阵“踢踢沓沓”的脚步声。顿时,一股暖流袭上我的心头,循着声音望去,来的是村里的弱智青年。看到他,我如同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般似的,我赶紧给他递烟,递吃的。看我又递烟,又送吃的,他乐呵呵地坐下了。看着他安然坐下,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怕他吃完就走,我找些话题跟他闲聊。他不识字,也不识数,他没有一丁点的数字概念,我问他多大岁数了,他一脸茫然,苦思冥想五六分钟,最后他还是无奈地摇摇头。不难为他了,他能留下来陪我,对我来说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我不时地递他烟抽,他眼力劲也蛮好,也常常为我续水。有人陪伴,我的恐惧心理也就消失了,心好似又活泛了起来。他支离破碎的回答,让我回想起村子里一段段尘封的往事,联想起一个个我曾熟悉的身影。这个村子太多的东西早已沉淀于我的心海,有丁点的动静,便在我的心里泛起阵阵的涟漪。
   他叫不上我的名字,可时不时地用他那乌黑的手指指指我,又指指躺在冰棺里的大哥,叽里咕噜的又说不清楚,他似乎努力地想跟我表白:他知道,躺在冰棺里的是我的兄弟。他到底几岁,我也不清楚,我只记得我结婚那年,他流着口水鼻涕,嘟嘟嚷嚷地村边的渠道上爬,口水和鼻涕把他衣襟弄湿了一大片,他的前襟像剃刀布一样油光锃亮。估摸着他当时有五六岁了。
   我陆陆续续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了几十万字的粗浅文章,我或许是这个只有三十来户小村子发表文章最多的人,他可能是这个村子里第一个连一二三四都分不清的人。但这并不妨碍我和他的交流,和他一起度过的这个特殊的夜晚,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有他在我身边,深夜里,我不觉得胆怯,若没有他陪伴在我的左右,这一夜,我过得绝对不会那么的从容。我发自肺腑地想对他说一声:小伙子,谢谢你!
   陪伴,有些时候,不是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的支撑,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温暖。寂寥的夜里,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盏明灯,他那浑沌的眼神,传递给我的是一种生命的张力,让我觉得自己胆气陡增。他或许感觉不到,正是他意识不到的光亮,正照亮了别人的天空,温暖着别人的世界。
   终于,我听到第一声公鸡破晓的声音,这声音具有传递性,不一会,村里村外的公鸡也此起彼伏叫开了。东边夜幕里隐约地透出了一点光明,有了光明,我的胆气便渐长了。
  
   三
   天刚麻花亮,家人便陆陆续续起床了。小哥仿佛洞透了我这一夜的尴尬,小声地跟我说:小伙子来,他们全知道,只要那家有丧事,他就会主动来帮忙,那些天他吃喝不愁,每天主人家都给他一包烟,等丧事办完了,还会给他一些钱。其实,他不来,各家也会把丧事打理得妥妥贴贴,让他守灵,只是村民觉得他可怜,让他通过劳动,体面地赚些钱物。想想,这小伙真的不易,他出生第二年,他母亲发现他是个傻子,便抛下他们父子改嫁了。他父亲没有什么劳动能力,也不会打理生活,两人都靠低保生活,饥一餐饱一顿地打发着日子。小伙子虽然傻,但他知道,别人家的丧事,对他来说可是天大喜事。
   老家人过世,家里请棺材头、道士、哭娘,购置各式各样的东西,不但开销大,也特别累人。大哥是凌晨去世的,一家人强压着悲伤,从凌晨一直忙到天黑。小哥和侄儿说,这是风俗,一家看一家,不能破,若办得不妥帖,会让村人笑话的。这小伙来陪我时,侄儿还特意多揣他包一烟,关照他好好陪陪我。听了小哥的话,阵阵羞愧袭上心头,我觉得自己对大哥去世的悲伤是那样的肤浅,所谓的陪伴,连一个完整的黑夜都不能独立扛过。
   我很纳闷,为什么社会越来越进步,而丧葬礼仪却越来越繁琐。随着农村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很大程度减轻了病患家庭的经济压力,基本解决了农村病患家庭因病返贫的问题。有些村民,为亲人看病没返贫,却因大操大办丧事,而债台高筑。平时里,人们常说厚养薄葬,上下嘴唇一动,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比爬山涉水难得多。陪伴自己的亲人,尽其所有地给亲人求医问药,这是做儿女应尽的义务,这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血脉亲情的体现,厚养大多有良心的子女都能做到。但厚葬,这不是个人想咋就咋办的事,而是一种风俗,一个家庭的任性是对风俗的挑战。在风俗面前,个别家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若是违风俗而行,肯定是落个“遍体鳞伤”的结局。特别在农村,给亲人办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既是对故去的亲人的一种告慰,也是对关注这一家子的村民的一个交待,说实话,葬礼很大一部分是做给活人看的。
   大哥这对懂事孝顺的儿女,在厚养上,他们做得无可挑剔,大嫂身体也不好,也需要人服侍。大哥卧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处理,兄妹俩轮流值班,对久病的父亲总是轻声慢语,他们天天为他擦身,做儿子的这没话说,做女儿的做起来也是那般的从容、娴熟。我曾动情地对侄儿侄女说:“你爸生病了那么多年,你母亲身体也不好,真是辛苦你俩了,你们有啥困难?”
   “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父母养我们小,我们理应养他们老,我们啥困难也没有,唯一的困难是不能让父亲活得更长时间。”侄女红着眼圈对我说。
   父亲生病,他们觉得做儿女吃辛受苦是应该的,父亲故去,多花点钱也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吃苦受累的事,扛扛就过去了,钱多花点,自己日后再用心去赚,不要说薄葬的勇气,他们甚至连薄葬的念头都不曾有过,厚葬在他们眼里也是孝顺的一部分,这是他们对自己生身父亲最后的陪伴。
   薄葬带来的社会压力,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薄葬需要舆论的引导,政府的重视,社会的理解,才能让“人死为大”理念中长大老去的农村人慢慢接受。我想,在不远的将来,家乡肯定会迎来丧事从简的新俗。
   办完大哥的丧事,我便匆匆走了。走到村口,回望那个我在梦中千百回到过的村子,我不禁潸然泪下。日后,我若再回村子,我的身边再也没有了大哥的陪伴。

共 535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老师这篇记述大哥去世前后的文稿,饱含深情,读后感人至深。大哥为了减轻家人的过分悲伤,硬装出了一份阳光一份坚强,笑脸面对,坚持与病魔斗争。大哥去世后自己守灵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十分细腻逼真,本村那位傻子陪作者本人守灵的情形也写得十分感人。最后,又对丧事大办的农村陋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老人在世时多尽尽孝,而丧事应当从简办理勿过分铺排。从这些记述中,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温暖,老乡的淳厚善良。并引出了一个让人揪心的社会问题,即单亲家庭的不幸境遇;以及对农村丧事大办的深深忧虑。提出应从政策层面给以指导约束这一可贵建议,有普遍而深远的社会意义。散文围绕大病和农村丧葬之事这一中心,叙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语言质朴有情。平实无华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堪称一篇叙事佳作。点赞并推荐大家共赏习!【编辑:刘银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92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银科        2020-09-20 10:12:56
  “血浓于水!”兄弟情深,大病当前更显示了亲情的温馨。而逝者已矣,生者更应珍惜这不易的人生。但愿老师能抚平伤痛,以平静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感谢赐稿,期待老师更多力作支持!
回复1 楼        文友:瘦马        2020-09-20 12:04:42
  谢谢总编的精心编辑。辛苦了,遥祝:生活快乐,身心康宁。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9-20 11:44:52
  欣赏真情散文!问好!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瘦马        2020-09-20 12:08:36
  谢谢黄老先生关注。祝:写作快乐,身体康健!
3 楼        文友:替灯红        2020-09-23 21:55:41
  有些段落写的特好。尤其是守灵害怕又不好叫醒别人,这时傻子来了,他又递烟,又笼络感情,生怕傻子走掉这段。很容易让读者接受。
回复3 楼        文友:瘦马        2020-09-24 10:12:36
  谢谢关注,遥祝秋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