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陪姥姥,走亲戚(散文)
一
我很小的时候,在姥姥家过了一个年。那时,我就几岁大,除了吃,也记不得太多。要说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陪着姥姥走亲戚。那种亲戚间的走动,一来一往,别看只是不大一会儿的工夫,就是一杯茶,或是一顿饭,虽说不了几句话,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别提有多美多融洽了。
那年,我跟母亲回老家,刚好赶上快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大年,听说我们回来了,左邻右舍和村子里的本家人都来到了姥姥家。母亲和姥姥就赶紧给我介绍,这人是谁,那人是谁,又称呼什么。
闲聊间,忽然来了一位与母亲年龄差不多的人,她领着一个小男孩,看上去很顽皮,比我要大几岁的样子。母亲赶紧拉我上前说:“黛玉,快叫嫂子,她是你军嫂子,你小时候,她还抱过你的。还记得吗?”又拉过身后的小男孩说:“这是民子。”我看了看,虽不认识,但是,立刻就叫了声:“阿姨,你好!民子哥也好!”民子一听,就看着他母亲说:“娘,黛玉是不是喊差辈了,你不是嘱咐我叫黛玉姨吗?”
母亲听后,忙对军嫂子说:“按理说,是要论辈分的。可是,在黛玉眼里,应该是叫你一声阿姨的。哎呀,这出门在外惯了,外面见了和我一般的人都叫阿姨或是婶子,见了比自己大的都叫哥哥的。”
军嫂子说:“俺那黛玉妹子,你这可使不得呀!可不能乱了辈分,你就叫他民子吧!民子得叫你姨的。”
后院的三姥姥和前院的四姥爷恰好也过来,没进门就听见了屋子里说的话。三姥姥脚一迈进门就说:“就算是家门里的香姐今年都五六十岁了,见了黛玉也得叫声姨的,谁让她辈分低呢!咱们这儿呀,不论年龄,论辈分。”四姥爷也笑着说:“黛玉呀,你小老人家就安享小辈儿们的尊敬吧,这是万不能客气的,哈哈!”
我不甘心地争辩道:“三姥姥,四姥爷呀,民子他比我大,叫他名字不太像样。而阿姨和我妈妈年龄差不多,叫阿姨才对呀!他们这么叫我,好似我是个老太太。我是怕呀,很快就把我给叫老了!”
说笑间,大家就论起辈分了。我在姥姥村子里辈分不算太高,但是,仍然有人叫我的。母亲说:“还是辈分低了好,出门好说话。那些辈分低、年岁大的人叫自己,我都不好意思开口,也不知说什么好了。”军嫂子接过话说:“谁说不是呢!不过,见人就叫,好说话嘛!”说着说着,大家就说起了走亲戚……
看来在老家,最美的事情,就是走亲戚了。过年时,先是在家里待几天客,来的客也都是小辈儿人,也都是亲戚。来看姥姥的,不是姥姥的外甥,就是姥姥的侄儿侄女,还有姥姥的表兄妹。几天以后,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等各方亲戚都走得差不多了,姥姥就牵上我的手,该去走亲戚了。
二
记得,每每姥姥坐在炕头上,打一个喷嚏,就会自言自语地说:“黛玉呀,你给姥姥猜猜,是谁想我呀?”我就伸出小拳头,给姥姥锤一锤后背,说:“姥姥,是我想你呀!我这不是从东北大老远的,回来看你来了嘛!”
姥姥笑着说:“黛玉想姥姥了,就大老远来看我了。哎呀,谁想我谁念我?说挎着提篮来看我?原来是黛玉呀!等明天,我也要带着你去走亲戚了。”
早晨,姥姥早早地就起来做饭,又把我喊起来穿衣吃饭。然后,姥姥盘起腿来,坐在小火炕上,就开始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姥姥非常利索,也爱打扮,这是所有女人的天性吧,也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光鲜悦目。姥姥打扮,不是搽脂抹粉的那种,从姥姥到母亲再到我,一直都从不搽脂抹粉的,而是注重洁净、素朴。头要梳得一丝不乱,脸要洗得干干净净,衣服穿得要有板有样,不邋遢,不窝里窝囊。姥姥自己梳洗完毕,就给我也梳洗得整整齐齐,利利索索。再嘱咐我几句话,见人一定要叫,要懂礼貌,要知道老少。姥姥边说着,我就边点着头,一一答应。
嘱咐完毕以后,姥姥拿出一个提篮来,将要去亲戚家带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到提篮里,再用一块非常干净又漂亮的毛巾盖上,然后挎在胳膊上,另一只手领着我,就出门了。
早上,乡村里的空气很好。阳光穿透慢慢散开的晨雾,有人说话、应答的声音在空气里流淌,早起卖豆腐、油条、蔬菜的人声,也嘈杂在里面,再有一些鸡鸣犬吠牛羊的叫声,也在空气里流动着。在这声音里,村庄活跃起来了,因为正是过年期间,有串门走亲戚的,也有买菜等着来窜亲戚的。乡村的路上,人影攒动,都在各自忙着各自的。有人见了姥姥就打招呼,姥姥就回应着说是去走亲戚。姥姥满脸喜色,走起路来轻松自如的样子,并不显老态。我紧紧地跟在姥姥身边,姥姥走着路,依旧和我说着话,讲着这事儿那事儿……
走一段路,离村子很远了,姥姥问我累不累。如果累了就坐几站公交车,不累就走小路;抄小路走很近的,坐公交车虽然不累,却要浪费好多时间。其实,要去的亲戚家就隔着两个村子。我知道姥姥很节俭,不舍得花钱坐车,再就是小孩子多走走路,也是很好的锻炼,就说:“不用坐车,姥姥,我知道了,你是领我去姑姥姥家,去看姑姥姥的。”
姥姥听了很高兴,直夸我懂事,也记事,确实不错,就是去看姑姥姥。年前,我刚回来时,跟母亲去过一次姑姥姥家,因此记住了这条路。想起姑姥姥,我就说:“姥姥,现在我姑姥姥一定在家等着咱们呢,说不定已经泡上茶了,中午又要做好多好吃的了!”姥姥微微含笑,停下脚步,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黛玉,就知道吃嘞!你姑姥姥好吃的都留着,你去了才舍得吃呢!”正说着,姥姥打了一个喷嚏,她解开提篮上的毛巾就说:“谁说我谁念我?说挎着提篮来看我?你姑姥姥在念叨着我呢!”
姥姥一说这话,我就回想起姥姥经常在家,一打喷嚏就会说这句话……
三
姑姥姥家就在姥姥家后面的村子。姥姥每次去都是抄小路,我算走顺了路,也不觉累,感觉一会儿工夫就到了。来到姑姥姥家门前,远远地就看见姑姥姥站在门口遥望着村前的小路,当望见姥姥时,就立刻小跑步地迎上来,握住姥姥的手问着:“你们可来了,真是急煞我了!等你们好久了,感觉早快到了,可咋还没到呀?”
我抢话说:“姑姥姥,光看见您老姊妹了,眼里还有我吗?也不问问我?”姑姥姥听了,赶紧过来拥抱我,“早看见黛玉了,累吧?渴了吧?快进屋,有好吃的果子都给你留着呢!”
姑姥姥将姥姥和我让进屋子。小小的屋子里,早早就点起炉火,烧好了开水,各种蔬菜也都摘好,放在厨房里。姑姥姥的儿媳妇,正在厨房里忙着,见有人来了,就出来叫着:“过年好呀,姨,给您拜年了!您这大老远来了,受累了呀。我先去忙饭了,您和黛玉喝茶,一会儿再陪您老了。”
我和姥姥进屋里坐在桌子旁,早有姑姥姥端上茶来,姥姥急着说:“她姑姥姥呀,别忙了,我先看看老人家再喝茶。”说完,姥姥便走进东里间,慢慢开开门,就见炕里头,正面坐着姑姥姥的婆婆。老人家九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的,头脑也不糊涂。姥姥赶着给老人家拜年,我也赶快给她老人家拜年。
这当儿,姨姥姥又来了,随之又来了好多姑姥姥家的亲戚,都有说有笑的,十分欢喜。也都走进东里间给老人家拜年,称呼不一,有叫老姑奶奶的,有叫老姨奶奶的,有叫太奶奶的……
姥姥和姨姥姥见了,就亲热地坐在一起,说说家常,又说初几去姨姥姥家。之后,姨姥姥牵着我手说:“一定带上黛玉呀!她姨想黛玉了,临来时还特意嘱咐我的。她知道,黛玉今天一定会来她姑姥姥家的。”
我就问:“姨姥姥,那我姨咋不来呀?”姨姥姥慈眉善目的,总是咪咪笑着说话,见我问她,就笑着回答我说:“去走她姨家了,不好再另去的,不能耽误人家的事儿。”我有些不明白,就疑惑地看着姨姥姥。姥姥就给我解释说:“亲戚走哪一家,都早定好了,人家在家预备着。如果不去,就浪费了人家的时间,再就是浪费人家早准备好的酒菜。”那时,我年纪很小,也没听得懂。
来的亲戚们都坐着喝茶,吃着瓜子聊着天,一会儿饭菜就上来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姥姥说我小孩子不要上酒席了,姑姥姥偏不许,一定要我上桌吃饭,还给我又是夹菜又是倒好喝的自家做的饮料。我看着一桌子人,都很拘谨。因为姑姥姥的婆婆在桌上吃饭,都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随意吃菜吃酒,都是随着老人家拿起筷子说吃菜,就去夹口菜吃,说喝酒就饮口酒,都拿捏着,不得自由。就这样,一顿饭吃下来,感觉很受累。但是,亲戚就是亲,关系更融洽,不认识的,也都互相认识了。怎么论辈分,也都知道了,你一语我一言的,彼此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交往。
临走时,姥姥把带来的东西给姑姥姥留下,姑姥姥只留下一小部分,而且还要再添上些东西,有点心、果子、自蒸的花馍、糕、豆包之类的。姥姥和姑姥姥推推让让,叨叨半天,才走出姑姥姥门口。这时,姨姥姥也要走,姑姥姥就让她先等等,还有很多话要和她说呢,姨姥姥就说:“等着你去我那里再说吧,我急着走嘞!”
于是,姑姥姥只好向我和姥姥挥手说:“慢走,黛玉记着再来啊!”就赶紧返身,又去给姨姥姥拿这拿那的,给姨姥姥添上些东西……
走在路上,姥姥对我说:“黛玉呀,记住了,亲戚,是一定要常走动的。亲戚不走,血脉不活。”姥姥说着,就给我拽了一拽衣襟,又说疲道:“亲戚间,不要在乎东西,在乎的是那份亲情。你还小,大了就知道了,等到了我这岁数,就更明白了。一起走动的姊妹,说说话,聊聊天,各自解解闷,诉一诉烦恼事欢喜事儿,比什么都好呀!”
不知觉,我就长大了。离开了姥姥,而姥姥说的那些话,我都记在心底。每次,我一打喷嚏,就会想起姥姥说的那句话,“谁想我谁念我,谁挎着提篮来看我?”想到这些,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姥姥,是我想您啦,您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