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情】 旋转的陀螺(散文)
伏案多了,腰酸背痛,手机看久了眼干发涩,于是闭目“修炼”。早两年特意买了个电子书,说是不伤眼,还可以“听”喜欢的书籍,但终究用得不习惯,没有电脑、手机、纸媒来的直接,而且它仍然属于“静物”之列,人缺乏必要的运动,就愈发懒懒的,不想动,老伴见了,于是送我一个特别的礼物——陀螺。
这是老伴路过贺龙体育馆的时候,看到一群老头老太挥鞭玩陀螺,活动不算剧烈,而且是全身运动,隐约可见汗透衣裳,效果不错,于是找他们要过店家地址,购了一个大大的陀螺回来。
老伴的礼物很时髦,全金属陀螺,带LED彩灯,直径十多公分,掂了掂,哇!好沉,差不多三千克,鞭长三尺,是牛筋的。拿到楼下空地试一试,陀螺旋转有声,彩灯起舞,挥鞭“趴趴”和螺声“呜呜”共鸣,有声有色,好玩,还养眼。不一会儿就微微冒汗,这回是真的“动物”了,邻居纷纷围观,寻价、试玩,不亦乐乎,让我小小嘚瑟了一回。
索源,距上次玩陀螺应该差不多半个世纪了,那可是我儿时喜欢的玩具。
现在的青少年很少知道陀螺了,我们小时的玩具没有现在这么多、这么“豪华”,也没有宝可淘,全部是靠DIY,纯手工制造。女生丢沙袋、跳房子,跳橡皮筋等,男生玩的内容就丰富了,最常见的是玩弹弓、滚铁框(环)、打陀螺了。
我的第一个陀螺是用线坨子做的,线坨子就是缝纫机上绕线的木芯,空心部分塞一节竹筷子,一头削尖,砍根大小合适的竹枝,缠上绳子做鞭,就大功告成了。
说来简单,做来不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线坨子找了,削铅笔的小刀根本削不动,只好偷偷用菜刀,刀刃肯定会被砍缺,少不了挨揍,得提前把家法——撩涮子藏了,要不然撩涮子炒肉就麻烦了。“撩涮子”是什么?两湖地区早先很多家庭都备有的一种打人利器,一把竹桠子扎在一起,小孩子犯事了,这玩意抽起来不会伤筋动骨,但打到身上,一条条红迹,火辣辣的痛。
所以,做玩具最好是老爸老妈都不在家的时候,好找材料,好找工具。做好陀螺,找好鞭杆,就急着试玩了,翻遍了抽屉、衣柜,就是没有合适的绳子做鞭,灵机一动,取下裤带用了再说。一试,大获成功!
当下“玩”乎所以,只到召唤回家吃饭,见了俩老黑着脸就知道大事不好了,好在事先把家法藏了,最多挨两巴掌吧。老爸老妈一般很仁慈,动用家法会在饭后片刻,果然老爸没有放过我,先问缝纫机上还有小半坨线哪去了,再问菜刀咋缺了个口子……不吭声呀,抄家伙!
咦,撩涮子不见了?
我暗自庆幸,谁知忘记把鸡毛掸子收了,这家伙威力比撩涮子大多了,老爸顺手就抽了过来,一躲,妈呀,没了裤带的裤子竟然在关键时候掉落了下来,拌着双脚,想逃都逃不掉,屁股上、大腿上顿时红了一条又一条,老妈见了心疼,才让收了家伙。哎呦,这陀螺代价真大啊……
第二天,老妈见我去上学,走路还一瘸一拐的,心疼地说:“以后要记事啊,要什么给爸妈说啊,也不要败家呀,还那么多线在上面,值好几分钱呐。”我赌气,不吭声,这也太狠了吧,这还是你们亲生的吗?
意外的是,放学回家,做木匠的老爸要我打下手,锯了截锄头把,用开山斧砍,用锉刀锉,我们一起做起了陀螺,陀螺头部还镶嵌了一颗钢珠,十分完美。那鞭绳就更有创意了,将捡来的废轮胎拆开,把里面的经线一条一条撕下,再织成辫子,特别扎实耐用。
这是小伙伴里面最漂亮的大陀螺,吸引多少男同学嫉妒、女同学羡慕的眼光,它一直陪我度过了整个少年时代。
如今又玩陀螺,在享受老伴的关爱中,隐隐约约还感受有儿时的一分痛、父母一份爱,我把鞭子抽的山响,我把陀螺打得飞转,那天国里的父母是否也会看到今天儿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最近非常慢,新生还得当4个班的班主任,所以写作就难免粗糙了,谢谢老师精心编辑,敬茶!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