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情】希望的秋天(散文)
连日北风劲吹,暑热渐渐消退,早晚的凉爽,不知不觉穿堂入室,无需为开着空调的憋闷而烦心。早露洒在快熟的庄稼上、草丛上,在晨光里晶莹闪烁。早晚骑车在路上,得套一件长袖衣衫。秋天如约而至。为此想码一点秋天的文字,正不知如何着手。昨日,朋友圈忽见“希望的秋天”标题,配图为黄橙橙的稻穗田,老绿玉米丛挂黑胡须的玉米棒,绿油油的绿豆挥舞着绿黄相间的荚爪,远景是湾地河坝上的葱笼的一排杨柳树。——题记
唐太宗诗云:“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按月份,时下农历七月,正值初秋或孟秋,若下雨,民间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今年闰月,有点儿劈叉,在节气上已进入仲秋,“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金风飒飒,玉露泠泠。农家的秋天,在希望的田野——硕果累累、丰收满满的秋天。有首歌词唱道:“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初秋也好,仲秋也好,秋天真的来了。
秋为白藏,《尸子·仁意》载:“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故称。唐魏征曰:“白藏应节,天高气清,岁功既阜,庶类收成。”五色分,秋为白;五音分,秋属商。故叫白商素节。按五行分,东南西北对应春夏秋冬,即木、火、金、水。而“金”处“西方”位,所以又叫“金秋”。有关“秋”的说道颇多,像高商、火旻、桂序、凄序、兰秋、九和、金商、金素和收成等等,或以表现浅秋、中秋、晚秋、深秋、暮秋和寒秋得名吧。其中“收成”视作秋天代名,最合农家直截了当的心意。《尔雅·舜天》记载:“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收成”当然是指庄稼、蔬菜、果品等收获的成绩。
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地域物候上,我们这主要农作物适合两季种植与收成,即秋后种麦,经一冬一春的坚持、生长、发育,来年夏日成熟,故有“抢收抢种”的农经警语;麦收结束立马抓住农时安种下一季农事,往后这段时期受东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步),在气温、降水、光照等都非常适宜夏秋作物生长。《汉书·礼乐志》载有:“朱明盛长,旉与万物。”夏播的庄稼,处于江淮气候带,冷暖空气交汇,形成准静止锋(梅雨锋),有“入梅”与“出梅”季,降雨量增多、增大,接着又进入“三伏”天,便于作物吸收热量,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俗话说,“人在屋中热的跳,庄稼田中热的笑”。有些夏秋庄稼,从种到收不过短短百十来天。如芝麻、花生、玉米和绿豆等。当然也不乏春天安种的庄稼,早年需要下“三苗”(秧苗、烟苗、山芋苗),用于移栽;种春玉米、栽春烟、春山芋等为了倒茬口。现在早春插山芋、点花生、种玉米等,作为经济作物,是为了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今年年初到春天,由于新冠病毒影响,无形中人们承受很大的压力,夏初稍缓一缓,进入汛期又降水频繁,大雨小雨连月不开。据统计今年我县平均降雨量590多毫米,远超往年同期236毫米左右的倍数,尤其7月下旬后连降特大暴雨,湖边滩头湾地连冲带淹,使得庄稼没于一片汪洋之中。上岗旱田植物阳光照射稀少,土墒湿度过大等因素,部分苗秧有烂根枯死现象,水田稻谷光合作用、花粉传授等受限,使少量穗出带有瘪壳。以往风调雨顺年,乡间有句俏皮话讲,“懒人望天笑,下雨就睡觉”,今年可没那么轻松,下着雨都忙着疏沟清淤,点种补苗,薅草施肥,其可谓“下雨当流汗”。太阳一露脸,又得喷药保苗。一个多月几乎不开天,庄户人在田间劳作,天天糊的像“泥猴子”。待20多天洪水退去,时令来到“立秋”以后,湾地原先的庄稼荡然无存,一片狼藉,真是洪水猛兽,使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无奈而凄凉。但是,灾民们没有绝望,为赶农时,为将损失降到最低,不能等到墒土适宜再行耕种,于是将绿豆种子錾进淤泥里,一来绿豆四天可生根出土,约60天收成,农谚云“秋前秋后鹰爪绿豆”,能赶上“秋分”节气豆荚分仓,有收,如果不分就得“秋分不分,拿刀割根”,再往后“八月初一雁门开,孤雁头上带霜来”了,进入寒霜季,豆秧上一层“马白尿”而萎缩枯死。
朋友圈的几帧照片,何以让我感知秋风、秋光、秋韵,何以让我感触丰收在望?去田野里走走吧。朝阳升起,天清气朗,云淡风清。踏足田间小路,杂草与快熟庄稼上的露水湿漉漉的,或误以为飘过一阵小雨呢,怪不得老辈人说,“八月的露水淹死狗”。野草深膝,每一株顶上都结满了籽,草籽落地,一些腐烂,一些鸟儿吃了,一些来年又生。风一掠过“唰唰唰”的响声此起彼落,玉米棒的黑胡须飘呀飘的,饱满的豆荚爬满了茎秆,墨绿的叶片渐次枯黄败落,沉甸甸的稻谷点着头、哈着腰,似在迎接我这不速之客。田埂有虫鸣叫,不知是蝈蝈、蛐蛐还是蛣蛉子。大块田的山芋秧蓊郁着,少量叶尖略显铁锈色,像巨大的绿毡,摊覆于地上,真想赤脚上去打个滚。据说近几年回乡创业的乡间翘楚,流转多家土地,或独立法人承包,或建立股份合作社,粗放种植,精细加工,网上销售。山芋加工成粉丝、粉皮出售,稻虾养殖,卖无公害稻米等。转神间,河湾坝埂赫然横亘眼前,坝上大水的淹痕清晰可见,顶上一排排杨柳树不时发出“刷刷”响声,抖落的黄叶飘舞着散落地面。一望无际的湾地上,水后种植的绿豆,接着露水,沐着秋阳,看上去蓊蔚洇润,葱郁茂盛,叶下的䇲爪,一层一层,一簇一簇有黄有黑,梢顶还在闹嚷嚷开着小白花,心想,“恐怕这茬花灌不上浆了”。一田的庄稼,一田的收获。细细闻一闻,田野的秋风是香的,是成熟的香味,是秋粮的味道!春的鲜花怒放,夏的万紫千红,秋天才是生命成熟的季节。是啊,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绝对没有收获,努力都是值得的。正陶醉间,人们拎着篾篮来摘绿豆角儿了,个个手脚麻利敏捷,动作娴熟。我走近前跟他们打招呼,“收成好吧?”“嗯,你看那边岗上的玉米、芝麻、棉花影响不大。”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扳大秫黍棒的,拿着棒槌,搂掐芝麻秸,对着笸箩倒芝麻的,拾棉花的,手中一团一团的白塞进口袋。顿一顿又说:“这绿豆水退去重种的,看长势怎搞也得半收以上。”“哈哈,好啊!”我由衷地点赞。瞧他们张张脸上,挂满满足与自信,洋溢着喜悦和快意。
我喜欢秋天的田野,它的颜色一天一个样,今天瞧上去翠绿明快、明天就会墨绿沉稳;今天瞧上去鲜黄轻松,明日就老黄厚重。其景致如同一块七巧板,在天地间变幻。丹赤彤红,赭黄漫飘,青绿映衬。绿色的茎叶托着金黄的谷穗,红色的果实,挂满黄绿枝叶间,那鲜艳的花呢,哦——来于泥土,终归泥土。秋风过处响声不断,或豆棵、山芋叶的“窸窣”声,或稻田里的“瑟瑟”声,或高粱地的“沙沙”声,要么风动树叶“飒飒”的响。是秋声吧——宛如演奏秋天的轻音乐,在耳边悄然流淌,怡然惬意。爬上河坝顶,眺望老西河,碧水漾波,水天一色,空中南去的雁群阵阵,白云悠悠;水面上帆船、舢板来来往往,忙着打鱼、采菱和芡实。此景契合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境。
当今,无论居于城市还是住在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浓浓的向往和依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内心的自然图景。有人喜欢春风柳绿,百花争艳,草长莺飞;有人热爱夏日天长,草木茂盛,鸟语蝉鸣;也有人钟情于冬雪皑皑,银装素裹,天地苍茫;我爱秋天,爱秋天的田野和这块土地上的主人。秋高气爽,风景如画。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不光收获了希望,也储存了生命、储存了希望。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勤劳勇敢,不畏灾难,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秋阳照在我的背上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