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乐】第一次投稿(随笔)
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说,他发现了一处如画山河,美得不得了,一定要我也去看看。
朋友说了很多次,拗不过,便答应了。
那日,到了这个地方一看,方知朋友介绍的是江山文学社团山河如画栏目,可别说,还真是“江山多娇、山河如画”。
既然来了,就好好看看吧。
关注了一些时间,感到这个文学社团办得真不错。她遵循党的文艺方针,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文学爱好、提供创作平台,为繁荣祖国文化园地总在辛勤耕耘中……
进了江山,看了山河,总感到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做点什么呢?
江山文学栏目丰富,让人目不暇接;而且文坛高手比比皆是,精品绝品更是连连频出……看着看着,不由得手痒痒的,也想写点什么应应景。
写点什么呢?写篇小说吧,从未涉猎过,无从下笔。写篇散文吧,可才疏笔拙,又久久挪不动笔……
又一日,闲来无事逛到山河如画栏目,駐目良久,突发奇想:“山河”为什么会“如画”?那肯定离不开装扮“山河”的人。那么,他(她)会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想着想着,不觉一时兴起,便想到要好好了解一下山河如画栏目的编辑们了。
嘿,可别说,这到栏目细细一打量,可真发现了一些不同于其它栏目的情况。
山河栏目情况介绍栏,首先对编辑们的行政职务作了详尽介绍,由此知道了谁是最高行政首长,谁是二把手、三把手……及他(她)们的相应职能、职责。当然,让我感兴趣的不是了解他(她)们中的谁官最大,而是编辑们的那些昵称。
到底都是一些文人,个个昵称都起的不同凡响、别具一格。不仅彰显文人气质,而且富含文人涵养。更令人惊奇的是,编辑们的昵称起自时间大多在几年前,有的甚至十几二十年前。莫非那时他(她)们就预測到:多少年以后,会有一个叫做山河如画的栏目应运而生?要不,怎么看编辑们的昵称都显得那么与“山河”有姻缘呢?
看着、想着,手里的笔不觉已动了起来。不一会,笔下就流出现了下面这些文字:
山河如画
(昵称趣)
不管是江南小溪,
还是婉溪清扬;
不管是夕照峰影影倒映,
还是西林影儿又西斜;
不管是悍雨啸风,
还是春雨阳光。
纵使是滴水世界,
也看一苇渔舟唱晚;
纵使是极冰天地,
高原的天空依然灿烂。
爱莫问天,
江山作答:
何以山河如画?
那是因为凝集了太多的心血和才华……
尽管自己也清楚上面这些文字够不上什么作品,但看到笔下这些文字,还是着实有些高兴。自我欣赏了几遍,还颇为满意。尤其是对文中的结尾更是洋洋得意,感觉那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爱莫问天,
江山作答:
何以山河如画?
那是因为凝集了太多的心血和才华……”
一个简单发问,一个简洁作答,“何以……那是因为……”寥寥数字,就“巧妙”地将江山社团、山河栏目和编辑们的相互关联融化在一起了。既析清了彼此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呼应了主题……嘿,当时还真自我陶醉了好长一会时间呢!
一收笔,就急不可耐地回车江山网站首页,飞快点击“我要投稿”,就这样不知深浅,懵懵懂懂地将稿子发出去了。
稿子刚一发出,心里马上就后悔了:
这算什么题材呢?不是字少文句短就能叫“诗”的。
知道自己这次出糗出大发了。
后悔也来不及了、也没用了,那就等待編辑部的退稿通知吧。而且自己连退稿语都代拟好了:此稿“散文不成散文、诗歌不成诗歌,纯属‘瞎凑’,不予采用”。
在惴惴不安中、在焦虑等待中,忽一日,打开山河栏目,竞出乎意外地见到了发出的那篇稿子,心中不由得一阵狂喜。
急忙点开文章,看看是哪位编辑有如此菩萨心肠,懂得如此呵护新手那份脆弱的自尊心理?当一眼扫到编辑署名时,不禁大吃一惊:竞然是山河栏目的最高行政首长亲自编按,心中自然是一番感动:“越是高级领导,越有爰民之心啊”!为自己首稿能遇到这么好的运气,不由感到一阵窍喜。
转而再看按语,咦,按语的文字比本文还多。嘿,说不定编辑老师还很看重这篇“作品”哪,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暗喜。
那就好好看看按语吧。
这是一篇对“……编辑老师昵称的有趣‘链接’……‘令人捧腹’……叫人‘啼笑皆非’…”。
看完按语,激动的心不激动了,沸腾的心情不沸腾了,脑子立馬冷静下来了。
你瞧,是一种“有趣链接”,也就是说并非“诗歌创作”。
评语很直白,意思很明了。
琢磨了好一阵子,似乎慢慢明白编辑老师用“链接”二字为题裁定性的用意了。
编辑老师真是熬费苦心了。因为来稿粗糙,既无诗的语言特质,又见不到诗的创作意境,还缺乏诗的韵律,你说:能算“诗”嗎?!但是善良的编辑老师又不忍伤害笔者的自尊,自然说不出囗“文字拼凑”、“不像诗”这类话;但另一方面,又要坚守文学的严肃性、创作的严谨性,不能误导读者,让人以为只要将一个句子缩短就能成“诗”,由此而在诗坛造成混乱。所以说“链接”这个看似没有温度色彩的词语,恰恰体现出编辑老师呵护新手的暖暖心意。
或许是编辑老师考虑到是新手来稿,即使水平再差,还是没忘了安慰、鼓励一下。于是,评语里出现了“令人捧腹”这个词语。因为这样至少可以让投稿人以为“捧腹”是因为“笑得很开心”。
当然,对新手也不能无原则、无止境地迁就。编辑老师这个度把握得还是蛮有分寸的。为了以示对新手负责,该说的话还是要说明白的。于是,又有了评语的最后结论:“作品”令人“啼笑皆非”……
老师就是老师,遣词用字就是讲究,,而且充满艺术。你看:呵护但不失原则,鼓励但不失严谨,批评但不让人难堪;起点再低,也不忘指引,敦促努力。
其实,不用“爱莫问天”,自己心里也已然清楚:不经历“悍雨啸风”,不经历“极冰”严寒,怎能迎来“春雨阳光”?听“婉溪清扬”,看“山河如画”?!
艺轻鸡鸣起,笔拙应勤耕。还是静下心来,好好从文学创作入门知识开始学习吧,争取下次投稿,不要再让编辑老师“啼笑皆非”、左右为难了……
本人喜欢信马由缰,只为添乐,所以,总是把“趣”放在前端。
老师的指教当会记在心情。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