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融生活于画中(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融生活于画中(随笔)


作者:文远 举人,34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82发表时间:2020-09-27 06:30:33

【看点】融生活于画中(随笔)
   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翻看朋友圈中邵世新老师所发的画,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欣赏邵老师的画,就在于他的画多“趣”,这个趣,便是邵老师将生活融入到画中,别有一番风味。
   他的画分为“待客图”“读书图”“雅意图”“惜福图”“吃茶图”以及其他图。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假山、茶壶、茶杯、茶碗、蒲扇、可口可乐、黄瓜、葱、姜、蒜、米、面、肉等饭食,鱼、酒、碗筷、瓜子、线装书籍、石榴、葡萄、樱桃、盆栽、风扇、摩托等等皆为邵老师的取材对象。
   这些画均为传统水墨画,色彩根据所画对象来决定浓淡,线条同样根据所画的物品来决定粗细。
   最喜欢邵老师所画的《喫茶图》《酒逢知己》《读书破万卷》三幅图。
   《喫茶图》画的是一个家家户户都用的烧水壶,儿时家里常用的开水壶,一尊弥勒佛像,两杯清茶,瓜子若干。烧水壶采用浓墨,看上去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开水壶上半部用白色,护身则是红色,还有绿色、黄色所画的花点缀,很有年代感,令我想起家中曾经所用。弥勒佛像采用黄色,一种铜质感。两个白色小茶杯,里面画有黄色,能看出茶汤,杯子周围散落的瓜子,更是能够以假乱真。
   《酒逢知己》一盘鱼。盘子,鱼肉,上面的红辣椒,筷子,一碟花生,四瓣鸭蛋,一瓶小酒,甚至抽纸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能看到画中两个知己对饮小酌。这些完全都有赖于邵老师对细节的准确把握。例如盘子上的图案,抽纸包装及抽纸,鸭蛋的蛋黄,寺沟老酒的标志等等,让作为观者的我都忍不住想要加入其中,对饮一二。
   《读书破万卷》中三本线装书,两根毛笔,笔搁,茶壶。壶垫,两杯清茶、茶则、瓜子,这些物品线条恰到好处,颜色也使用的刚刚好,书籍封面,灰色点缀红色。白色壶身点缀粉色花朵,笔搁淡蓝色,通过这些能看出邵老师对于色彩、线条运用的娴熟,能感受到画中透露出的闲适惬意。
   邵世新老师出生在江苏连云港赣榆,自然有着江南人的细腻。所以他的画真实也就不足为奇了,加上他又摄影,写作,便比一般画家多了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也就能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融入画中信手拈来,且多了不少哲理。
   邵老师的画里充满了“真”一是所画物品真实,一是纯真,能看出他心里对生活的真挚热爱。还有“趣”,画中酒、茶、书、瓜子、鱼、肉以及人物,无一不充满了生活趣味,烟火人间,让我不由想起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最后是“雅”,几乎不是烹茶饮酒,就是读书练字,亦或品尝美食,还有瓜果蔬菜等等,总之就是文人日常。
   透过这些画也给我了思考,绘画和写作异曲同工,同样都是创作,将所看所闻所思表达出来,只不过一个用色彩线条,一个用文字。我作为一个文字创作者,也该追求文字的真,让读者看了之后,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字所描述的真实,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情。还有文字里的“趣味”,读了之后能够如肉一般嚼之有味,过后还能够细品。而非嚼之如蜡。最后追求文字的雅致,再细腻一些,表达更准确,读之如品茶,唇齿留香。
   从内心感谢邵老师,虽然未曾谋面,却也神交已久,今后创作同时,还会继续学习,更加注意观察,以求自己的文字能够有一天像邵老师的画一样精彩。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13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绘画和写作异曲同工,同样都是创作,将所看所闻所思表达出来,只不过一个用色彩线条,一个用文字。这话说的太对了!无论是绘画还是写作,都属于一种创作活动,既然是创作,就必须融入作者的思想,融入生活的真实,还得有一种灵魂。只有这样,你的作品才会历久弥新。文章介绍了江苏连云港画家邵世新绘画特色,还就是用“趣”“真”“雅”三字可以概括艺术特色。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9-27 07:50:08
  画家的“趣”“真”“雅”对文学创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启迪。欣赏了,问候文远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