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探幽】骑行漫记(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探幽】骑行漫记(随笔)


作者:翁伯娟 白丁,1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0发表时间:2020-09-27 10:26:19
摘要:弯腰弓背,大腿使劲脚掌发力,含一口气在胸中,牙关紧咬,屁股与腰胯齐扭,车把晃悠悠,车前轱辘好像失了魂的老黄牛,不必在意。有风吹迷双眼,有啸声灌入双耳,脑筋压制住思绪,用力,你只管用力


   秋云不雨长阴,有清凉的风,裹携着水汽,在半空中款款流动,使得八月底的天气倒还不至于十分闷热。扫了一辆单车,骑行至水西公园。
   一脚踏进园子,热阳破云,劈头洒下,登时觉得秋老虎威风凛凛。撑起阳伞,急转入林,林虽不甚茂密,但依然可以算得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信步前行,旁蹊曲径,这一走,就又走到了乾园。这是水西里,远离湖畔的一处挺小挺小的园子,园子虽小却包罗万象。有亭,有台,有游廊,有水榭。有花,有草,有玉枝,有琼柯。有蝶儿蹁跹,有鸟儿啁啾。有勤娘子攀附在柔蔓上一展娇颜,有蜂鸟鹰蛾一团团,一簇簇,好像紫色的烟火,在树根下,草丛中明灭粲然。抬眼,那重檐攒顶八角凉亭立于正中,穿亭而过,越石阶,沿小路一径走入莲花池上的亲水廊桥。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睡莲们,依然如故,丽质天成,冰肌玉骨。
   在园中稍作流连,继续前行。途径藕香榭,侯月仿,穿过屋南小筑,与数帆台隔湖对望。湖面水波荡漾,风儿里暗含着些秋的凉。在廊沿下阴凉地寻得一张石凳,坐定。一只巡湖的燕子,擦着水面疾飞,仿佛绝世高手一般。只见它横斜着身子在水面上轻轻一点,用翅尖儿飞速一划,便将那微微荡漾的柔波拦腰斩断,又用极快的速度顺势扭转身子,收拢翅膀,昂首挺胸,直刺云霄。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自如无束,颇有事了拂衣去的侠者之风。以为它要飞远去,没想到一眨眼的功夫,它又俯冲到草丛里。绿茵茵一片,半人多高的草丛,有那么一瞬间的寂静。忽见那草尖儿一阵颤动,草丛随即唰的一抖,燕子便再寻不见了。
   哦,燕子啊!调皮的燕子,可爱的燕子,执着的燕子,勇敢的燕子,穿云破雾,御风而行的燕子。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抛却了所有羁绊的你,该有多么的幸福,多么的自由啊!
   离开水西时,理当有一只燕子,可堪怀念。
  
   二
   往返三十多公里,之所以能有如此勇气,全为一偿夙愿,这平素所怀的,便是去那药王庙,拜一拜药王及诸佛菩萨。然而和上次一样,山门紧闭,四下茫茫。友人踮起脚尖,攀住矮墙,伸长脖子往里瞅了瞅,回头冲我摇了摇脑袋,问,回不?我说,回!药王及诸佛菩萨大概知道我以音声有所求,是行邪道,因此上才拒而不见。即便如此,心情却没有比上次更糟。骑行一路,有良友相伴,信马由缰般,沐秋风,赏秋景,秋色又是这样的宜人,目的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逆风时上桥,弯腰弓背,大腿使劲脚掌发力,含一口气在胸中,牙关紧咬,屁股与腰胯齐扭,车把晃悠悠,车前轱辘好像失了魂的老黄牛,不必在意。有风吹迷双眼,有啸声灌入双耳,脑筋压制住思绪,用力,你只管用力。顺风时下坡,昂头挺胸,稳住车把,夹紧两股,好似迎风的帆,破浪的船,飞驰,你只管飞驰。有时微雨,有时艳阳,正合了这秋的风致与气韵。薄雾里的水汽有些微暖,罩在身上,下车休息时,能逼出一层细汗,等跨上车子,又仿佛穿林上翠微,葐蒀郁郁,凉意习习,甚是畅快。
   凡尘俗世,药王及诸佛菩萨在前,亦在后,不管是金身还是泥塑,远不如路边一丛一丛的望日莲。倾阳一点丹心在,承得中天雨露多。那份忠诚与坦荡,那份坚守与多情,向阳而生,亦向阳而死,生死全没所谓。如此一想,既非信众,又何须拜佛,自己起了执念,百万障门便在眼前,只是看不见而已。
  
   三
   中华石园坐落在外环线津南区境内北侧,此园始建于1995年,因园内收藏一块酷似中华版图的巨型灵壁石而得名。据说这座石园荟萃我国境内珍稀奇石上千类,便约了友人,骑行前往。
   购买了门票,进入园内。有几处馆藏,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全部开放,我们也只好在园内游览。
   自盆景园,闲庭信步,但见各种奇石怪石,或嶙峋,或镂空,林立两厢,若万壑千岩,百姿千态,雅趣天成。
   穿过盆景园,眼前是一座高大的仿古雕花门楼,五叶地锦沿着门楼凹凸不平的石墙攀缘而上,一路铺展,由下往上看,好像碧色的瀑布倾泻而下,恰与这熠熠的秋光来了个激情碰撞,我们的身上也好像落了一层绿莹莹的小光点儿似的。园中有一不甚大的人工湖,湖上架石头廊桥与木桥,廊桥尚好,可行人,直达湖中央的欧洲城堡式尖顶小凉亭,木桥早已经朽腐,被护栏挡住。湖边的坡地上遍植臭椿与湿地松。人造的溶洞里有许多条扭结在一起的枯藤瘦蔓,垂挂在诡峭的岩壁上,枯藤上缀着些星点的绿,那是厚萼凌霄卵型的叶片,被洞口处投射进来的阳光晒得有些泛白,打着小卷儿,有些懒散的诗意。顶大顶高的芦竹在荷塘边野蛮生长着,及至被硕大的穗子压弯了腰,不但横亘在路人头顶,还就势欺侮那些小巧的,挂着些霜色,含羞不语的枫树叶子。一大丛绣线菊一旁兀自立着,钟状萼筒上散落着,带着些许秋气的,半老徐娘似的,淡粉色的小花儿。园中这些植被,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胜枚举。
   此园虽小,但有大心思,虽密,但布局精巧,真可说步移景异,变化莫测啊。人造的景观,一旦被时光覆盖与雕饰,也就有了野趣和生气。
   不知不觉间,就又走回了盆景园。心境由初入石园时的新奇急迫,转为惬意悠闲,神思寂然,没有太大起伏的时候才能领略到盆景的意趣,盘根银结,盖拥绿云,画理入盆,净土极乐。
   观盆景,独爱青苔,青青若玉,聚茸丛生,白日不到处,自有春华在,那么样的安适,那么样的从容,静出一片深绿。油润,明亮的绿。
   喜欢上青苔大约始于昔年盛暑溽热时节,在上海逛了趟豫园。豫园里移步换景,精致幽雅,抬头见绿树,低头赏青苔。特别的季节,可见特别的青苔。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便有了最实际的景象。
   资料上讲,苔藓提供了地球上百分之三十的氧气,可腐蚀岩石,形成土壤,可持水分,美化环境,是自然界的拓荒者。百年积流水,千岁生青苔,南朝诗人亦有如此见识,我辈岂能不爱。
   早几年,娘亲喜爱青苔。良人得一上水石,送与娘亲,娘亲爱极,每日浇水,遍洒草籽,然而,终不得那一茸一茸的深绿。可知,北方养青苔有多难。上水石也只能上上水,润一润那些草籽,但吐一丝绿,娘亲便乐得什么似的。
   如今石园一见,惊喜之余心里涌起一股暖意,眼目像是被施了魔法,流连盘桓,怎么瞧也瞧不够,嘴里也止不住地叨叨,这苔藓养得太好了!简直太好了!真想捧去一盆给老娘瞧瞧!沈约的《咏青苔诗》有云“萦郁无人赠,葳蕤徒可怜”。可怜吗?不,绝不!这盆中景致,如若少了青苔的铺面,装饰,该有多么的单调,多么的乏味啊!
  

共 25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骑行漫记》,作者以优雅老辣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西水公园、中华石园的美景。往返三十多公里骑行,原是累人的,去的时候固然是为了去那药王庙一偿夙愿,但却并未因为庙门紧闭而心情糟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风景的旖旎,因了燕子的调皮可爱。而作者笔下的中华石园,看起来是以盆景见长的,这些盆景经过笔力的渲染,带着诗意的懒散,有着生命的张力,看着,让人有一种置身其间的感觉。佳作。倾情推荐。【编辑:兰花悠悠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20-09-27 10:28:07
  拜读老师佳作。通篇文字洗练,行文如流。感谢老师给看点带来的精彩。期待精彩不断。
回复1 楼        文友:翁伯娟        2020-09-27 11:41:33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小金子        2020-09-27 14:37:00
  侠心走天涯,文笔雅致奇!佩服你们!
胸怀天下锦绣,写锦绣文章!
回复2 楼        文友:翁伯娟        2020-09-29 08:27:19
  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冰泉        2020-09-28 19:42:36
  第一次品读翁老师美文,竟被作者独特细腻、凝练隽永的文风所深深吸引。一篇美仑美奂,古香古色的游记散文,令人陶醉,爱不释手!祝好,敬茶!
以文会友,与诗同行;让生命之花,盛开在文字的海洋!
回复3 楼        文友:翁伯娟        2020-09-29 08:28:23
  谢谢,真高兴您能喜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