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湖边闲居·旧居(散文)

精品 【晓荷】湖边闲居·旧居(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58发表时间:2020-10-05 14:12:06


   一
   结过婚后,我的家就安在朗峰湖畔,居屋紧邻朗峰湖。抬眼就能望见清清的湖水,碧碧的山峦。对面就是大小凉亭山,葱葱郁郁,秀色可餐。
   林场人管我们住的地方叫“江东”。这里,前后四排房屋,门朝南开,我家在南边第一排,就在湖近岸。爱人的办公室在“江西”,她是场里的会计。其实,江东和江西只隔一个小小的水塘——卫星塘,大概林场刚建制时,职工为区别住处,称江东、江西,在他们眼里,朗峰湖就是“江”了。就连卫星塘的名字也有时代色彩,大概这个水塘是在文革期间挖的。藕塘林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建制,那时,朗峰湖才修建好不久,林场就在这儿建房,安排职工居住。林场老职工都是各地下放的知识青年,有合肥的,蚌埠的,南京的,上海的……据说,他们初到林场时,住的是修建水库时留下的工棚。林场和水库原本一个单位,后来才分离的。起初,条件有限,只盖起了几间小瓦房,墙的下半截是大片石砌的,可巧的是,我们一开始住的房子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破陋不堪,墙体表面斑斑驳驳,墙角有很多老鼠洞。刚搬进去时,爱人让我搞点水泥,这儿补补,那儿泥泥,打扮打扮。爱人有眼光,她对我说:“不用担心,先就住这个破房子,很快场里就会重建的,那时,我们不就住上新房子了。”果然不出她所料,没到半年的时间,就开始重建了,连江西那边和我们这一排,盖了头十间新房子,私人每户投资了一千二百元。住上新房子的心情是格外的愉快,又加上我们住的位置好,紧挨着朗峰湖,洗衣、淘米等很方便,夏天乘凉就更舒坦了。原本东边邻居男主人喜欢下象棋,在休息日,我俩就把棋盘铺在坝埂的石台上,杀上几盘。可不幸的是,不久他患了尿毒症,后来无钱医治,就去世了。那个时候,我才二十五六岁,孩子刚一周左右。看到邻居男主人过世,我心情很沉重,也感慨人生的无常,珍惜眼前的幸福就是最好的。
   几十年来,这里的人家临湖而居,在朗峰湖洗衣服,淘米,洗菜,甚至夏日的早晨,在这儿洗脸刷牙抹澡。湖水特别清冽,人见人爱,啧叹不已,在水岸旁能看见游鱼的身影。湖水养育了代代林场人。大概在2000年,林场修建了水塔,用上了自来水,开始是打了口大井,后来,用的就是朗峰湖的水。就在我们搬走后不久,有人在里面养鸭子,污染了湖水,令人愤懑不已。后来,政府干预,禁止在那里养鸭子和鹅,不允许往里面抛洒饲料和污物,湖水才渐渐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污染起来快,想恢复就困难多了。
   二
   细数起来,从1992年到2012年,我在湖边生活了近二十年。可惜得很,林业单位在前些年实行棚户区改造,藕塘林场在藕塘街上东面选址,盖了两幢职工宿舍楼,五层,并将办公室搬到了这儿,所以,现在湖边的几排房屋已经拆除,植上了树木,其间杂草丛生。每次回朗峰到那儿的后山拜祭岳母时,我们总会经过曾经的“居屋”门前。
   房子拆除了,我在这儿看到的只是树木草丛,偶尔飞过几只鸟雀,除此而外就剩下记忆了。我以为,拆除房屋的举动是不明智的,期待搬到镇上居住的选择同样不够慎重。在湖边生活多好啊,青山绿水,树茂鸟鸣,空气特别新鲜,家家房前屋后有块小菜园子,四季蔬菜青青,春有葱蒜、莴笋,夏有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小青菜、冬瓜、蚕豆、豆角等,秋冬有白菜、萝卜、马铃薯、乌菜、芫荽、生姜等,总之,依照自己的心意,适时点播,菜品丰富,而且,施的多是农家肥,蔬菜无任何污染,真正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林场职工很勤劳,在下班之后,家家会在菜园子里忙碌,小菜地搞得就跟绣花似的。人勤地不懒,菜地经常侍弄,就连一根杂草都难找到。园子里一片青绿,菜蔬勃勃生机。
   也许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人们对“新居”就有了向往,萌生了搬离的念头,可真正搬迁以后,对“旧居”就恋恋不舍了,多是回想起它的好处来。人就是这样,失去的东西才往往知道它的珍贵。就连我当初也多少心存自私的念头,林场搬到镇上后,爱人不用骑车风里来雨里去,而我的生活也就方便多了。林场住房改革,进行棚户区改造,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可选择在林场安家,就给盖新房子,一是选择到街上安家,盖职工宿舍楼。结果选择到街上的大多数,留下来的只有几户。自大部分人搬走后,林场原住处就显得寂寞和荒凉了,住家还是人多热闹,有人气,没有人住的房子,会很快的破漏,不是吗?我们刚搬走没有两年的时间,住的房子当时没有立即拆掉,回到朗峰湖,就进去看看房子,满目凄凉,屋子里狼藉一片,估计夜间野物出没的多,里面散发怪味。为了安全起见,林场就拆掉了无人住的空房子。还好,那次回去,将墙上的残存字画取了下来留存,权作纪念,一张是我父亲给孙子写的“敏而好学”几个字,一张是挂在东山墙上“天道酬勤”的条幅,虽然破旧了,但它带有我的生活的记忆。还有就是卧室里墙上张贴的风景画和《红楼梦》里的十二钗画。
   我在湖边的旧居,大屋是两间标准面积的瓦房,走廊凹在里面,我悬挂了一根长竹竿在走廊上方,当做晾衣架,雨天可以晾衣服。西边的卧室带有包厢。东边客厅,靠东山墙放着大桌子和小桌子,大桌子是爱人嫁过来时娘家陪的,北窗靠着条形沙发,也是嫁妆,再就是冰箱、洗衣机、放茶具的拐橱,东西不多,显得空荡,但看起来简洁利索。再说了,爱人爱干净,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很整洁。西边屋子隔成大小两室,小间放一张床,给孩子单睡,我们的卧室靠墙依次摆放组合式家具,有电视橱、衣橱、书橱等。2003年时,购买了一台电脑,也放在卧室内。那时的电脑很昂贵,花了五千多元,我和学校几个同事到合肥买的,至今,我在学校用的电脑桌子还是那时留下来的,只是电脑早就淘汰了。家具是结婚时找木工打的,一直用到现在没有更换,还很牢固,天蓝色的漆面,至今还油光发亮,爱人功劳不小,每周都要用清水擦上一遍。
   我的客厅四围是白墙,上面是白灰泥的天花板,可经常性的掉泥渣,我索性就铲掉了白灰,买了天花纸蒙上。两间屋子的天花,全是我一个人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钉好的,拖着大桌子上上下下,忙乎了三四天才完工。纸的天花在那时还流行,在林场,我家用纸天花算早的,后来,不少家也蒙了纸天花。想想那时,我做事情还真有决心和耐心,还挺能耐了。再后来,纸天花脱落了些,我们又换了扣板的天花。漂亮、敞亮多了,只是没有多久,我们就搬离了那里。
   客厅的东山墙上挂了一张“天道酬勤”的书法横幅,我喜欢这几个字,书法精妙,有内涵。每天晚上,我都要伏在大桌上备备课,看看书,孩子做作业,爱人忙碌好家务后在卧室看电视,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刚到林场时,我不怎么结交人,喜欢看书,有时候还拿着书在坝埂的草坪上或走或坐,很专注。
   三
   我喜欢屋内环境的整洁,不拥挤,而爱人很会收拾房间,也勤快,所以,我们的心情都很舒畅。婚后第二年三月份,我的孩子出生了。从此,我们的小家庭就是一个标准的三口之家,这是我们这个年龄小家的模式,因为,计划生育很紧,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只生一胎,所以,就一个宝贝儿子。有了孩子,琐事就多了起来,夫妻间难免争争吵吵,有时候觉得很难过和懊悔。
   生活得久了,夫妻之间的小摩擦总是有的,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些小脾气,话说得不好,或因家庭琐事,就常常会争吵起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吓得孩子哇哇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间小吵小闹这很正常,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理”在哪儿,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用不着断清的。夫妻没有隔夜的仇,不错的,我们吵架后,最终以我失败而告终,但心里还挺乐意的,不然,老婆就不会给你笑脸呢。想想,都是我的过错,有点任性造成的。好在爱人宽宏大量,总会原谅我。有的夫妻,吵了一辈子,但感情很好,也许这就是“爱”的方式,吵起架来,双方多有激情啊,都以为理站在自己这儿,对方理亏,不过,和好的也快,就跟变脸似的,红的白的都来。吵架时,最怕的就是女人的眼泪,会让你忽然软下心来。而有的夫妻,看起来和和睦睦,从来没“红过脸”,可感情上却疙疙瘩瘩,许多东西都压在心底,郁在心中,这样反而危机重重。当然,这只是少数,不带有典型,也不是我的偏见。
   在我家厨房前面有一小块菜地,平时种上时鲜蔬菜。这块小菜地,岳母可没少下功夫。自我们结婚后不久,孩子外公外婆就搬到了朗峰林场居住,这样,我们相互之间也有一个照应。原先他们住在林场东边的一个点上——大张林场。搬来后,我们就方便多了,大部分时候,吃饭在他们那儿,晚上回来睡觉。他们居屋在场部下面的苗圃处,河湾跟前,只有两户人家,大屋两间半,前面有小厨房,还有个拉着围墙的院子,院子外东边,分了两块旱地,一块安菜,一块种些旱粮,比如,玉米或花生、豆子。他们那儿环境也很好,住家特别安静,就是显得有点孤些。那里靠近苗圃田,自然树木葱郁,桂树成林,秋天开花时,郁香扑鼻。林子密,鸟就多,一大早,各种鸟儿就跟开音乐会似的,声音多样,就像演奏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鸟儿音质不同,声音高低有异。
   孩子出世后,我们都上班,无暇照顾,我母亲还在乡下,种二十多亩田地,也没有时间,就只好将孩子放到岳母那儿,直到孩子上学。那时,岳母已退休,但身体不好。她曾因泥沙型结石,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先后动了三次保命手术,后来,天天服药。1996年时,病又犯了,还很严重,差点儿就没命了,从滁州转到省立医院救治,昏迷了四十多日,终于醒来。当时,我正在省教院进修,才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岳母在省医住院时,我每天都从学校乘车去一到两趟,不去就很不放心,岳父和爱人在医院陪护她。岳母平时很疼爱我们,吃的用的总忘不了我们一家三口。我的孩子就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我们很感激,我也特别敬重他们。岳母生病时,我们相处还不到五年的时间,我很担心岳母会离开我们。还好,苍天有知,岳母终于抢救过来,她醒来时,恍惚做了一个梦,只是这个梦太久,四十几天。人的生命有时候很脆弱,眨眼间就没了,有时候却很顽强,四十多天,米粒未进,全靠打点滴和营养度命,还挺过来了。我们那时态度都很坚决,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岳母醒来后,瘦的真可怜,手臂就是一点皮连在骨头上。后来,回家慢慢调养,才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岳母在2012年过世的,从1996年生病到去世,我们在一起又生活了16个年头。孩子上高中,在滁州中学读书,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不行,外婆心疼,就决定和岳父一起去带孩子。三年高中,孩子全由外公外婆陪读,岳父买菜、烧饭,接送孩子,岳母洗衣服,忙家务。我们两口子只能周末去看望他们。三年陪读,真的不容易。孩子的衣食住行,哪一样关照不到都不行,岳父还常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三年的家长会都由他代理,我们压根儿就没参加过,现在想来,颇觉惭愧。带孩子,责任重大,尤其安全方面。孩子在学校学习负担重,有时候不懂事,惹得两位老人生气,但岳父他们自然不会计较孩子的。还好,孩子挺争气,如愿以偿的上了重点大学,外公外婆功劳真的不小。
   四
   岳母虽然身体不好,但很勤快。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把他丢给岳母带。她带孩子的同时还忙着很多的家务,洗衣服,做饭,搞卫生。那时,岳父还在上班,就很少有时间能帮到她。
   岳母他们也有块菜地,有时间时,我就去给他们挖挖地,浇浇水,但很少,主要还是他们自己辛勤耕耘。夏天时,天干,我每次下班回家后,就来帮他们浇水。一大家子的蔬菜,基本上能自给自足,用不着去买。他们种菜,土肥菜旺,品类丰富,都是时鲜蔬菜,像辣椒茄子类甭说了,还有冬瓜南瓜等,还点上半垄西瓜,种上玉米。到玉米快成熟时,她就掰下棒子来,煮给孩子和我们享用,煮的玉米棒子,又香又嫩又甜。
   她常抽空,带上孩子到湖边为我们整菜地。岳母做事手脚麻利,吃重的活不行,这些农务活她很在行,年轻时在场里算上劳动能手。林场以前主要任务是植树,还有一些农田要耕种,所以,职工的劳动并不轻松。你看他们每个家庭,铁叉、锄头、铁锹、镰刀等一应农具都有,就知道他们曾经种过田地。
   我家的小菜园,我和爱人也没少忙碌。菜园不能生杂草,她会锄很多遍。我回来后,就从湖里提水浇菜地,往往要提二十来桶水,返回几十趟呢,累点,但觉得很舒畅。菜地里,岳母栽了棵桃树,年年结桃,桃子不是很大,却也爽口,爱人在桃子成熟时,会摘些送给左右邻居家的孩子吃。湖边人家相处和睦,邻里间几乎没有吵架的,平时有点新鲜的东西,会相互送些。在我大屋后窗边,人家栽了棵枣树,我们从来不偷摘,枣子红时,那家总会送些给我的孩子吃。有个倪伯,夫妻二人喜欢钓鱼,常送上几条草鱼给我们,新鲜着呢。
   我家的门前是江东住户的一个路口,所以,没有院墙,院子是开放的。地面是沙土,下雨天路面就泥泞,因此,我找了些石头,铺了一条连通厨房和大屋的小石径,还在门前打了块水泥地,夏天晚上吃饭时,我们就将小桌子搬到外面,来瓶啤酒,边吃边喝边说,很有味道。以前,电力不足,夏天晚上好停电,天气热,家里自然待不住,我们就在门前水泥地上或是来到坝埂上纳凉,每每这时,林场的男女老少都到坝埂上乘凉,谈天说地,笑声不断,真是热闹。
   林场的出场好,青草多,年纪大点的老人总会喂养些鸡。岳母他们喂上几十只鸡,鸡在二斤多点的时候,她隔三差五的宰杀给我们吃。有了鸡,鸡蛋就能跟上吃,地道的土鸡蛋,香,味道就是不一样。岳母很会做小菜,早晚有几样下饭的小菜,酱生姜,辣椒皮,腌菜,萝卜干,酱黄瓜……岳母在搬到镇上居住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因心衰心脏骤停而突然离开了我们,岳父和我们一点防备都没有,那是在2012年的夏天七月的一个凌晨。过世前,岳母在南京一个医院住过一段时间,诊断为间质性肺炎,这种病很厉害,医生说要防止猝死。岳母那天早上起早,准备到南京复查的,没想到刚从卫生间出来,只喊了声岳父的名字,人就没了。我们匆忙赶去时,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我怎么也难以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这一年春天,我母亲查出患肺癌晚期,已骨转移,在医院做了手术,当时还在化疗中。我没有想到,岳母会突然离世。这双重的打击,让我脆弱的心灵难以承受。母亲也在那年冬月里过世了。
   时至今日,两位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八年了,我父亲也在2014年正月后过世。没有了父母的我就像没有家的游子,找不到了家的感觉,尽管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在年轻的时候,从来就不会去想或不敢去想父母的衰老与死亡,可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这一切都来得很突然,很猛烈,就像狂风暴雨,抑或夏天里会落下沉重的冰雹,砸在心头上,难以承受。母亲的家在孩子的心里是永远是大的,敞亮的,幸福的。可失去了母亲,这一切都会随风而逝,如烟如梦。
   湖边的家也被拆去了,剩下的只是荒草和依稀的记忆。真的很怀念在湖边生活的年代,青山绿水鸣鸟相伴,还有我挚爱的亲人。

共 59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湖边闲居系列的第三篇,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写出对旧居的感情。旧居就在朗峰湖的旁边,那里有菜地,有水有人家。当时搬进去时,虽然是破旧,但很快建了新房子,大家住在一块,人多热闹,人们要湖里洗菜,淘米,其乐融融。后来不得已,搬了新居,搬到了镇上,虽然生活更方便了,可是人们之间,却再也无以前的热闹了。作者深情回忆了在旧的一些生活,比如一家人把家里搞得干净整洁,侍弄园子里的蔬菜啊,特别是作者的岳母,真是一位勤快的老人,可是却不幸猝死。文中记述了一些平常的小事,却又让人觉得朴实中特别有味道。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千骑卷平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01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0-10-05 14:13:04
  感谢老师支持晓荷。祝秋安。
2 楼        文友:高令亚        2020-10-06 08:19:42
  感谢老师编辑和点评。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3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20-10-11 22:51:03
  文笔细腻,语言朴实,情感饱满,感染力强。
青青湖边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