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养马岛之猜想(散文)
一
养马岛是嵌在蓝天碧海间的一幅画。画是灵动的,画的深处,隐约有一个人,一个“千古一帝”的始皇帝,穿越千年,驱辇而来。
站在海岛对面,我想起了清代著名书画家笪重光赏画的一段名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实处藏虚,虚中映实。我觉得,虚实理论是解读养马岛最好的钥匙。
据说,养马岛成岛于几亿年前,有人类居住也有五千年的历史,两千年前秦始皇的到来,给这座宝岛留下了很多美妙的传说,传说里隐匿着一些真幻莫辨的史实,我急于去做猜想推求,希望能够还原一段历史和逻辑的真实。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马,属于时光的影子,转瞬即逝,而一个养马岛却留住了马的永恒,岛上一尊30米高的“天马行空”雕塑,凝固了两千多年的时光。天马高举,奋蹄行空,也让一段历史显得倥偬飘忽。
马,历来属于草原,具体地说,属于成吉思汗。而在一座岛屿,没有广袤的草原,马却奔突两千年,实在是一个罕见。每读雕塑,我越发觉得,这匹骏马是在刻记着一个历史的拐点,封存了马上剑戟磕碰搏杀的冷兵器时代,开始了一段火药腾烟的热战之旅。显然,浩淼的黄海,水咸味苦,呼不出“饮马长江”的宣战壮语。这也让我们产生了重新解读始皇统一六国后战略如何转移的兴趣。
位于烟台市东南,漂泊在黄海浅海之中的岛,名“养马岛”,因秦始皇曾放马于此而得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养马岛”。两千年前的往事,只剩下传说来解说了,留给我们的只能是猜想。我于2019年夏登临此岛,仿佛再闻战马嘶鸣,再睹尘云滚滚,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每一段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都再次为这座宝岛涂上梦幻的色彩。
远观养马岛,如巨象浮海,俯首饮水,海水波动,象山飘忽,若浮若沉,丘陵起伏,草木葱茏,海光山色,秀丽如画。始皇未至之时,人称“象岛”。
还原那时画面,我耳畔似响彻着始皇车辇马队的辘辘踏踏之音。这是秦始皇第二次东巡自天尽头返回途中,沿海至仙岛,惊呼:朕既登临瀛洲,又莅芝罘,传说之三仙岛,莫非便是此处?当然,随从众臣迎合,正是也!
始皇车辇马队,伫立近海之岸,一水百丈,如何登岛?这让我们有了一些猜想。这段水域,从现在的海象看,属于浅海处,深处可能没不了人顶,总有武士甘愿冒着灭顶之灾,为始皇探险,于是有人达到岛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区区一匹绸缎长短的海叉,怎么可以阻挡强秦战马的步伐!一带蓝海,也写着始皇帝的雄心大略。仅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代君主对疆域概念的敏感,六国既得,边陲也不弃,这是始皇的心理,更是一种威恩天下的宣言。
也有传说道,始皇吆喝近海一扁舟,载人而登岛。进入新世纪,这段海域上架起了跨海大桥,包括引桥,仅仅500米。应该说,双手做喇叭状,大呼渔人,完全可以唤来轻舟。
我想,这个传说,是否表达出君主必须亲民的期待?我相信,这是始皇帝与渔夫的一次落差特别大的对话,尽管我们无法还原始皇嘴里呼喊的句子,但就是“嗷嗷”的声响,也足以表现出民众的心声。
面对养马岛,任何猜测都是生动的,也是深刻的。很多事件,史籍无解,正是给了我们填补空白的可能。
二
春秋时,齐鲁就是“礼仪之邦”,且齐国一直是文化经济发展的最繁盛之地,始皇统一天下,齐国也是始皇振兴经济的引擎级的国度。传说始皇东巡是寻长生不老药,第一次就无果,碰壁而归,再返,还是寻药,可见其执着,但不能看出其明智,所以很多人怀疑“寻药说”的真实性,人们就往治国理政上猜想了。君王事,天下事,这个解读还是符合逻辑的。
始皇东巡,几番临齐,在政治上应该主要是“示王权”。从东巡的事务看,其中就有祭祀阳主,立石刻字。其用意是颂秦之德、扬秦之威、归齐民心,希冀国祚绵长,万代千秋。这一点,从始皇对齐地八神的参拜可以略见一斑,一个政治家,在关心命寿的同时,应该更多的是思政之稳,所谓“一统天下”,还包括征伐之后的安宁。
齐鲁之地有“八神”,《史记·封禅书》里有记载。是东夷人古老的祭神传统沉淀下来的崇拜物,包括天主临淄、地主泰山(泰安)、兵主蚩尤(东平)、四时主琅玡(胶南)、阴主三山(莱州)、阳主之罘(芝罘)、日主成山(荣成)、月主莱山(龙口)。“阳主”的含义在于,与天对话,与神沟通。“阳主”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一个用石头雕刻的人被海浪推上了岸边,这个石头人的名字就叫“阳主”。这种神灵崇拜,往往是封建社会谋求久安长治的政治基础,所以,始皇东巡更多的是思虑政治因素。完全靠礼仪仁德来治国,就当时的民众基础和封建形态来看,显然是一个必定会碰壁的策略,于是,求助于神佑,是一个必然的方向。始皇确立信仰治国的方略,并身体力行,推而广之,其东巡之旅就并非是一个求药的荒唐过程了。示好齐民,安抚天下,彰显秦德。用《史记》的话来说,叫做“纪功,颂秦德”。“祭神文化”在当时,应该是比一般的“治国方略”更可以发挥蹴成的作用。阳主之神就在今之养马岛,这应该是始皇帝为何要钟情于登岛的一个可靠的理由。
从另一个方面说,南国叛反,虎视忤逆,也如在始皇心头插上的一把利刃,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对当时秦国天下的人心危势的写真。同时,始皇从军事角度考虑,牧马于岛,四围是海,较之草原牧马,更少了栅栏圈养的麻烦,一旦烽烟起于中原,焚烧于南国,始皇便可将集马放出,越过浅海登岸,一声长啸,就可以直取燕赵,速捣吴楚。这才是秦始皇最具战略眼光的军事攻略和意图。但不幸的是,始皇返回咸阳的途中,因劳累过度,而薨于德州之平原。他的谋略仅存于海岛,根本未想到灭秦者非原来的六国,而是一群持镰荷锄的农民。
关于象岛养马,还有一段更具人治与神统相结合色彩的版本。始皇第一次东巡时,马队里的红、黄、蓝、白、黑的“五色宝骏”突然生病,萎靡不振,有随从提醒不如放在象岛生养些日。始皇次年第二次东巡,旧地重游,派官前往象岛探看宝马。岛上绿茵苍茫,繁树丛生,五马正扬鬃振鬣,奔突敖嬉,如五蟠腾海,无不生机勃勃,光采熠熠。责马倌禀报,原来五马饮岛之泉,食岛草之嫩,疾病顿失。有人将始皇五匹爱马牵至辇帐之前,始皇连呼“爱卿”,呼那马倌为“爱臣”,于是从庶民擢为大夫。也有人说这马倌担心始皇帝暴戾无常,驾了其中一匹马仙飞入了蓬莱仙岛。
我想,这样一个传说的结局如此不同,正给了我们求解的参考。战乱始定,正是举贤若渴之时,以奖赏超擢庶民之举,来表现王朝选贤任能的态度,着实是一个令人不能不信服的举动,比多少苍白的“招贤令”都管用。从成仙说看,也完全迎合了平常所说的始皇东巡为求长生不老药的说法,但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无修炼无以成仙,或者说就是对始皇做了一个意义不必明确的暗示。长生不老者,非人,而是仙,成仙不能靠药物,靠的是造化,当然这是所谓的成仙说,并不靠谱。我以为这就是这个传说的本意吧,或许是希冀在始皇离开半岛后认真思考这个“飞仙”说法,或者是期待始皇可以自悟,他能不能听到不再重要了。
三
养马岛内景观琳琅满目,如珠玑连串,似仙境累叠。这座海岛,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猜想,是诞生形神具备景象的地方。神似,在这里得到逼真的印证。
灵岛奇峰,令人遐想,悬猜飞意,奇妙灵动。码头蹲踞在长长而卷曲的象鼻上,雾渺时,若探水;浪花里生出一丛丛石笋,或卧或蹲的岩石仿若采笋的农妇,那石笋丛中一尊半身人像,人送“石秀才”雅名,正面海而吟诗,又似遥望蓬莱,与仙人对语。
一石若老虎嘴,前爪扑在惊涛裂岸的乱石参差间,张着巨口朝大海呼啸。虎口尽裂,与波浪吞吐,夕阳斜照,红日入口,令人想到“虎口含丹”的意境,瑰丽多姿。在乱石间穿行,各种意象频出,猜想,给揽胜添加了浪漫的元素,登石跃沟,并不觉得苦累,反而有了驾兽腾空的成仙体验。
不多说了,这里是人间神兽啸聚的领地,怎么可以将一个养马岛冠以“皇家”两个字呢?我读着也别扭,一番揽胜,我终于喊出一句诗:“好一个养马宝岛!”或许,始皇是被这样世间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美景吸引了,赏美景,悦心神,始皇也是世间的人,他不能视而不见,拒美抱陋,且更不能越宝岛而不登,留下遗憾。我想,这样的猜想更符合现代人的心理吧,爱美之心,古今相同,况且探险揽胜也是始皇的一个人性特点,如此说来,始皇也是一个喜欢在国泰民安之时游历天下的主了。
无论怎样放纵我们的想象力,任凭怎样玄妙超常的猜想,都无法极尽岛之灵动,于是我把思绪收回,用文学的诗意来感受岛上的美景,还是“灵岛浮翠”四个字最贴切,浮漾生色,若玉砌碧。耸翠叠绿的群峰直逼大海,山影与水光相乱相拥,好一幅丹青长卷!收敛了诗意,我只顾得疾走,想让穿行的感觉轻飘起来,此时马上有了人在画卷里的陶醉感。唯一用不着去猜想的是,无论静观还是游走,都是满满的动感,移步换景,游目骋怀,想象是邈远的,唯有身临才是切近逼真。此时,猜想成了多余,变作了负担,脑子里就留着一个“美”吧,我与海岛巨象一起舞,用不着御马飞岩礁了。始皇帝肩掮重任,哪得这番轻松与随意,于是,我为始皇帝而叹,叹其心累身疲。
有人说,凡美都是缺憾。也是,十全十美,总是在猜想里留下遗憾,我也在岛上面对秦始皇扬鞭帝辇的雕塑而心生憾意。始皇莅岛,没有过题词?秦始皇巡国巡境,是留下一些谜的,一语猜中,不容易啊,这倒是给我们了越两千年依然生动的解读体验。
“车同轨,书同文”,这是秦制最有预见性的创造。从咸阳到养马岛,十万军士,持锹举镐,修建了一条坦途,始皇才端坐帝辇而来。我也仿佛看到始皇举笔描字的情境,秦篆,曲突规整,方圆有度,始皇题写的“养马岛”三个字,或许被历史的风雨吹落于黄海,波卷沉底了吧?
还好。陈迹的没落,并未影响我们的猜想,建岛者早就将传说复制在岛上了。在“七骏群雕”的车盖四围上,我找到了秦篆文字,述说的是一代皇帝千里驱辇的豪迈历史。“春风得意马蹄疾”,仿佛不是孟郊写给自己登科后的心猿意马的心情了,我挪用给了养马岛,想找到那堆秦篆文字里是否有这个句子,但没有,只有沉重。
秦始皇登岛而没有留下片言只语,令我感到不解。是侍从者没有备下笔墨纸砚?是如此美妙的仙境令始皇陶醉而忘记提笔疾书?是曾在某块海礁上刻下了几个字而被风蚀海磨而湮灭,浪迹不存?不必遗憾,历史的朦胧,也为文学演绎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卢梭曾经说过,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我相信,一个题材,不会只留给文学一次机会。养马岛之猜想,不应该只是还原那段史实,更应该丰富我们的想象世界。读一卷无字书,让我们的想象力飞翔,我邀你光顾养马岛。
养马岛,是古今地理海象大观,始皇海岸伫立,让我们为他怎样越渡浅海而猜想。始皇为何三巡齐鲁,让我猜想了他的治国之擘画。“五色宝骏”早就成了石雕,但依然让我听到了过隙之声,目睹了倏忽疾驰的倩影。也只有处于这个景和春明的时代,才可以让我们重新整理历史的蛛丝马迹,还原一段历史足迹,钩沉一段缥缈的史话传闻里的精彩音符。
有一款游戏叫《秦始皇外传》,把秦始皇弄成一个“双面人”,我不想背离史实,虚构情节,只想让我们的解读更深刻逼真,而非“火爆”。拓展其性格的多面性,是为了人物形象的丰满;根据历史线索,做进一步解读,才使人物性格内涵更深刻,我青睐后者。
史迹很容易随风洇浪,唯有猜想可以复活。我游养马岛,未带回一点纪念品,很想摘下那个用秦篆铜刻的“嬴”字,却又担心损了养马岛的风韵。我留下养马岛之猜想吧。
我所观景点,唯养马岛宛如一个巨大的音符,奏着千年古韵,在波澜起伏的海上,在历史的时空里,任我咏叹,令我遐想。
2020年10月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