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柴米河水清清流(散文)
清江浦南郊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她就是美丽的柴米河。
我对这条美丽的河流充满着无限依恋的情感,因为我的生命与这条河有着扯不断的情愫。
我出生在这条河的北岸。我的胞衣应该就是埋在那个名叫柴米村的地方。我是喝着这条河里的水长大的。
这是一条不宽的河流,两岸长满了芦苇,杂树和茅草,但并不显得荒凉。这不仅是因为两岸时常有野兔、蛇鼠、水獾出没,有青蛙、昆虫和野雉鸣叫,还日有温柔的阳光,夜有静谧的月光以及闪烁的萤火虫的映照,更有那昼夜不息的清亮的河水忽闪着如盼的美目,低吟着关关雎鸠般的情歌,总是一片情趣盎然,生机勃勃。
说起这条河里的水,也真是神奇。南岸北岸的人都喝这条河的水,但这条河的水滋养出人的口音就明显的不同,北岸的就是老清江浦的腔调,南岸的呢?就是老淮安人的腔调。北岸人说“车”子,发出的音就是“妻”子的音,而南岸则有点像“催”的音;北岸说肉圆是肉坨子,南岸人则称之为狮子头。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划分,河北的属于淮阴市,河南的属于淮安县。据说历史上就是如此划分的。不得不说,这种根据风俗习惯生活习性划分行政区还真有它的道理的,我猜想那时候的行政划分更多地是尊重当地人的意愿。当然,现在的行政区划着眼于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不无道理。
这条河的美不仅仅是她的景观,更在于她的内涵。
打我记事起,柴米河就是沿线农田的灌溉渠。她绿波荡漾,那么两岸的农田就是春天绿油油一片,夏天茂森森一片,秋天金灿灿一片;她的怀里如果鱼跃螺游,水草摇曳,那么两岸的孩童就拥有一块乐土,拥有一片蓝天。看到柴米河,我就会想起诗经里的《桃夭》,不仅灼灼其华,不仅其叶蓁蓁,还宜其室家,还宜其家人。柴米河,就是一位外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内在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的女人。
柴米河的美,还在于她是纳历史风云于胸,却不事张扬,低调立世的谦谦君子。
现在的柴米河,上游始于淮沭新河(俗称二河)上的蛇家坝翻水站,下游经苏北灌溉总渠奔江入海,大部分区域都在现在的清江浦辖区范围内里。其实,翻一翻明天启、清光绪的《淮安府志》可以知道,她的前身可是明万历九年开凿的为预防黄河决堤,冲击清江浦,危及漕运的一条名叫永济河,又称护城河。她原来有五十余里,起自清口文华寺,接清江浦河,经武家墩,龙汪闸,至淮安城南运河以西的杨家庙,汇入运河。
可以想象,这条河当年是不是樯帆云集,热闹非凡?可是当历史的尘埃落定,她没有沉湎于昔日的繁华,耐得住寂寞,甘心于平凡,依旧默默地为沿岸农人农田提供甘冽的清水。这种君子之风是不是可以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年南郊的柴米河,已经成为新城区的一道内河,清江浦区行政中心的大楼就矗立在她的北岸,淮安汽车南站、淮阴工学院、南林大分院、江苏护理学院等一大批重要院校场所都依河而建,这条古老的河流又一次得到焕发活力的机遇。好在上善若水,河亦如是。今日的柴米河,古代的永济河护城河,依然保持着不老的青春。这不,沿着河流打造的水岸风情街雏形初现,姿态更加妩媚,河水更为清亮;堤岸上嘉木葱茏,清凉扑面,花果纷呈,香溢四季;行人至此,恍若进入蓬莱仙境……
也许我的命运注定与这条河牵扯不尽。当年我的出生地一度被划入名叫轮窑的村庄,暂时告别了柴米,可是五十年以后,我又在柴米河岸一个名叫四季金辉的小区购置了一套住宅,这样我离柴米河更近了,柴米河清澈的水随时随地流过我的心头,让我浊身通透,不屑尘俗;柴米河的波浪不时激发我的梦幻,让我仰望星空,拥有诗与远方!
柴米河水清清流,清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