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念月,潍坊不一样的风情(散文)

精品 【八一】念月,潍坊不一样的风情(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403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20发表时间:2020-10-12 10:38:28

【八一】念月,潍坊不一样的风情(散文)
   说起中秋节,也不知为什么,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在潍坊老家过的那个中秋节。在潍坊,一般不叫中秋节,就叫八月十五。想来,潍坊的中秋节与别处的,还真的有所不同。说起来,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八月十五的晚上,是要念月的。
   还记得,有一次我坐在柿子树下,满树的柿子已经开始变黄,但是还不好吃。姥姥说要再等等,经霜的柿子才甜呢。那时的枣子已经红得如玛瑙似的,一颗颗晶莹剔透,我摘了一捧,边吃边想象着姥姥说的八月十五念月儿的事。当然,姥姥总是管庭院叫做天井,管窝窝头总是叫扒古猴。我刚开始时根本不习惯,也听不懂当地人说的话,后来,日子长了,也就慢慢听懂了。
   临近八月十五,姥姥是最忙的时候,忙着走亲戚,忙着秋收秋种,还要忙着蒸月。我呢?那时家在东北,父母也在东北工作,我还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在姥姥家过中秋节。因为当时我的年龄太小,心里很是想念爸爸妈妈,于是就天天吵着闹着要回家。
   姥姥对我就念叨道:“黛玉呀,再过些日子,就是八月十五了。到那时,晚上可以赏月亮,还可以念月吃月吃月饼,可热闹了。”
   我对念月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一回事儿,一点也不知道,就反复地追问姥姥。可是,姥姥偏不给我说,只是微微地笑着说:“告诉你说吧!黛玉,只要你呀,在姥姥这儿过个八月十五,你就知道念月了。”我听了,就好奇地看看姥姥,再也不吵着要回家了,反而对过八月十五充满了期待。
   然而,我还是不死心地缠着姥姥问:“姥姥,你就说说念月到底是什么呀?说说嘛!”姥姥听了,笑得满脸像菊花似的,说:“黛玉,你不知道的,你在东北,那里是不念月的,在其它地方也不念月。说起来,还就是咱们潍坊这儿才念月嘞。”
   姥姥接着说:“不仅要念月,还要吃月,那吃的月呀,不是天上的月,而是蒸出来的月。”这不临近十五了,姥姥就开始忙着蒸月了。当时,我还是没听懂,也不知道这蒸的月又是什么事。我一脸懵懂,只是看着姥姥天天忙着,一会儿去磨面粉,一会儿摘下枣子晾晒好,还时不时地自言自语道:“蒸月时,多放些枣子,月好吃,看着也喜庆,好看又吉祥。”
  
   二
   记得,一直炎热的天气,突然间就凉爽下来了。
   庭院里的梧桐叶子时不时地开始飘落。姥姥数算着日子,就开始蒸月了。姥姥弯着腰,将头发绾起簪来,一副干净利索的样子,一点也不像花甲老人,忙里忙外的,行动也很自如。姥姥先将干面粉加温开水,将面和软,再将干枣泡好,要用温开水泡枣,将干枣在温水里泡发至软软的。泡枣,要根据做的数量而定,一般五十个左右。同时,将和好的面从盆中取出,分成几个小面团,擀面成圆饼状,一个月需要两个圆饼。沿着圆饼的边缘把枣摆放整齐,在中间放上几个枣子,再覆盖上另一个圆饼。想做花样时,可以做水果,如葡萄、花朵,抑或是凤凰、飞鸟、小兔子等等动物。制作时,将面皮擀薄,用刀子刻画出不同的图案做装饰,要防止在圆饼上将枣子按在面皮的连接处。最后,把做好的月上锅蒸,用凉水添锅,水开锅二十分钟后熄火,等待2~5分钟,打开锅盖,取出月放在垫子上,月就蒸好了。
   看看吧!这就是蒸好的月,它的整体造型呈圆状,如满月。不过,一家蒸出来的一个样子,没有重样的。那图案千姿百态,形象美观,食之松软香甜。而图案细致、考究、奇特,有的是竹子挺拔秀美,有的是喜鹊梅花相辉映,有的是春燕剪剪春来早,有的硕果累累菊花开……都是在洁白的画面上点缀红彤彤的小枣,似画龙点睛,又似锦上添花,旖旎的风光尽收“月”中。
   望着姥姥蒸出来的月,简直就是美丽的工艺品。我看着,赏着,捧在手里,哪里还舍得去吃呀!欢喜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简单地夸赞道:“姥姥,你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嘞!”
   姥姥听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就继续蒸着月。因为要蒸好几个月的,还要送给姥姥的其他外甥和孙儿辈的小辈人的。姥姥边忙着蒸月,边给我讲关于月的传说:中秋节历史悠久,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中秋节,盛行于宋朝,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而在潍坊当地,每年过中秋节却有着独特的民俗习惯。在潍坊中心城区及其北部地区,每年中秋节都要“念月”,亦或制作像“做月”。姥姥说,这是为了纪念嫦娥而延续的一种风俗。
   说起嫦娥,姥姥更是开了话匣子:那可不陌生,因为当地人都说嫦娥,就生长在咱们这儿呢,也就是咱们潍坊。当然,也有说是当年嫦娥跟随丈夫后羿,一路从家乡乐陵来到我们这儿的。自从嫦娥到此地后,帮助百姓在舞蹈、种植等方面做了许多善事。咱们当地人为了纪念嫦娥,记住她对咱们百姓的好处,每年中秋节这天,就用最好的食粮做成一种形状与月亮相似的面食。因嫦娥喜欢大红枣儿,所以“月”上都要放上几枚红枣。而且,大人还让孩子对着天上的月亮念唱,以表达对嫦娥的怀念……
   姥姥讲述着月的这些故事与嫦娥的传说,我早已听得入了迷。我心想,这就难怪姥姥家这里有念月的风俗,原来只有这里与传说中的嫦娥有关,说不定这就是嫦娥的故乡呀!
   想想,这些美丽的传说,不仅表达了先民浓浓的人文情怀,更彰显出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于是,我越想越觉得姥姥家这个地方好美……
  
   三
   长大了之后,我越来越对潍坊中秋念月,有了更深地了解。这中秋念月,是潍坊人在祭月、赏月的基础上,由民间儿童为主体的一项民俗活动。
   翻开诗词,有一首《蝶恋花•中秋》,集中写了潍城过中秋念月的情景:“秋分一半。枣饼层层、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亭亭火树蒿灯转。灯烬归来、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一家男女团圆宴。”这是清末潍县进士梁文灿写的。还有一位清末潍县诗人郭麟的《潍县竹枝词》写到:“中秋难得是晴天,金粟香飘几处传。待到一轮月东上,小儿齐唱月光圆。”也是对老潍县中秋节光景进行的描写和叙述。
   后来,每逢中秋皓月当空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姥姥家过的那个中秋。
   姥姥蒸好了月,就只等着过十五了。
   十五的那天,几乎所有人都尽力回到家里,也就是回到家中老人身旁,围在老人身旁过十五,也就是过团圆节。那时候,我每天都在盼呀等呀,终于等到了八月十五。那一天,别提有多高兴,多快乐了。那一天,我也是最听话,也是最勤快的。我会帮着姥姥做许多家务事,擦桌子、擦杌子、打扫天井等等,待到家里一切收拾妥了,就只等晚上过节了。
   傍晚时分,月亮慢慢升起来,又大又圆,冰轮初转腾,升到了树梢,皎洁又明亮,照进了古朴的村庄里。一排排青砖灰瓦的房子,整齐又错落有致,一个个胡同口洁净又幽静。此刻,孩子们早已在自家门口摆上高矮不一的杌子、椅子,上面放上老人们给蒸好的月,也有的拿着月饼,放在小簸箩里,盖上蓖麻叶,点上香的,再到街上排起长长的一行,一个个孩子充满了喜悦,用稚气的声音对着月高声念月:念月了,念月了。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念月饼了,好年景了。念扒古猴(窝窝头)了,盖瓦屋楼了。念煎饼了,骡子马子一大天井了……
   那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一波盖过一波,如玉石相击,音符满天,响亮而又清脆。朗朗的歌谣充满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是对丰收与团圆的期盼与赞美,这也使中秋佳节更富有人间烟火的韵味。
   我边学着念月的词儿与语调,边想象着嫦娥的样子,感觉在这美丽的节日夜晚,幻想着嫦娥听到念月声声,如此好听又动人,或许就会返回来了。说不定就在半空看着人间呢,也一定能看见姥姥的村庄,看见我们……
   念完月,就可以分割,每人一块,开始食“神馔”了。这分月,是有多少人就切出来多少块,每人一份,谁的也不会少。家家户户,每一家都守着满桌子的水果、花生、瓜子,边吃边聊天。月光皎洁,情意浓浓,一家子团圆而宴。
   又到中秋时,望着月升中天,我又一次想起了姥姥,想起了儿时过八月十五的情景,耳边仿佛又一次想起了朗朗念月的童声……
  

共 31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念月来,念月来,一斗麦子一个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当夕阳的余晖尚挂在天边的时候,大街上便从各家各户走来了念“月儿”的孩童和赏月的大人们。孩童们使足劲儿高唱着,大人们则轻声评论着各家做月的手艺。老潍县在祭祀月亮时有一项其他地方没有的风俗,那就是在祭月、赏月的同时,还要在月光下"念月"。晚清潍县翰林梁文灿填写的《蝶恋花·中秋》一词,对当时的“念月”情景进行了描述,“八月中秋分一半,枣饼层层,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亭亭火树蒿灯转,灯尽归来,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一家男女团圆宴。”中秋“念月”,在潍坊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始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念月"时,每人拿着一个月,唱着朗朗的歌谣,充满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使中秋佳节更富有人间烟火的韵味。念完后,"月"就可以分割,每人一块,开始食"神馔"了。作者的童年,有姥姥的蒸月,那个慈祥的老人,把嫦娥的故事讲述,把历史的美丽悠久传颂给小外孙女,在她幼小的心里种植艺术的种子。姥姥负责制作美食,讲动人的故事,文中的小作者负责听,负责吃,负责享受美食。数年过去,姥姥的声音仍然在作者的记忆里回响,亲切温暖,清脆绵长。散文形散神聚,语言生动流畅,情感饱满,打动读者的心。感谢赐稿八一,也希望在八一可以经常阅读到作者的手笔。【编辑:红袖揽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1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袖揽叶        2020-10-12 10:39:30
  中秋节的念月习俗,真美,静待美文加精。
红袖揽叶
回复1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0-10-13 07:30:15
  感谢红袖老师辛苦编审,问好老师,祝您愉快!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10-13 07:17:20
  “念月”的风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原来它是潍坊周围独特的传统习俗。念月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景美情浓,烟火气息浓郁,让人浮想联翩的好文章,欣赏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回复2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0-10-13 07:30:45
  感谢云彩老师留评,问好老师,祝您愉快!
3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0-10-14 08:14:21
  潍坊念月风俗,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中秋文化习俗。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4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0-10-14 08:30:22
  感谢绿池朱华老师来读,感谢您的点评,问好,敬茶!
春草葳蕤
5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10-17 15:41:33
  那日欣赏葳蕤老师的美文,没来得及留言,今天前来恭喜老师散文摘精,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一方水土一方风俗,念月,拜月,蒸月,赏月,美美的,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问好老师,遥祝秋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0-10-17 16:01:43
  感谢珊瑚老师留评,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幸福美满!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