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同学情(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同学情(散文) ——滨州两日游


作者:见君 秀才,110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53发表时间:2020-10-12 12:47:34


   同学培青,三十多年前,还是个柔弱小女生,大学毕业后,只身去了滨州,离家乡诸城八百里远。
   那时的滨州,我们这边叫作“鲁西北”,属边远地区。贫穷、落后、偏远是它的标签,于是,对她的选择和处境,同学们都深感震惊、惋惜、牵挂。后来,听说她历经艰难,下海创业,开设医院,行善积德,事业有成,并且成为当地医疗养老行业翘楚,我们又表示赞叹、敬佩、崇拜。
   今年的中秋和国庆同日,假期长,天气好。金言同学,素有“金口玉言”之称,为人耿直、豪爽。微信昵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热爱生活之情跃然纸上。他教高中数学,在诸城当地名声很大,是特级教师。说话办事,逻辑性强,又严谨干练。金言孩子结婚时,培青没回来现场参加,但喜悦之情已随红包祝贺而至。他当时就说:培青没捞着回来,假日我们去看她。此言一出,驷马难追,遂成此行。
   其实,三十多年来,我们经常说,有机会一定要去看望老同学,可这机会始终“没有”,虽然屡次承诺,可又屡次食言,倒像随口说说而已,没多少诚信。还是人家培青夫妇大老远回来过几次,着实让我们几个大老爷们问心有愧。这次,金言提议,一言九鼎,我们不再犹豫,大有一呼百应之势。于是借客打局,男同学几个,结伴前行,如约而至。
   为表达家乡父老情谊,出发前,同学们略一讨论、分析、总结,考虑到培青同学微信昵称“蓝色月光”,莫不是时刻怀念故乡的仲秋月圆吗?便决定把诸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带去。
   于是,去城东三十里买得“诸城茅台”密州玉液,暂且体会一下苏东坡“把酒问青天”的豪情;又西行八十里采购马庄小米,让她品尝一下孔子女婿公冶长家的小米稀饭两千多年来的余香,看看能否也学着听懂几声鸟语;再南行六十里,到桃林大山,定制桃林茶,熏一下八百年前在“茶叶的北极”种植的“南方之嘉禾”韵味,体验“休对故园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感觉;最后回到超然台前,老酒厂东胡同,排长队才买了传承二千多年历史的民间小吃绝活:“诸城烧烤”。还把家乡房前屋后的香椿腌制成的咸菜,订做成瓶装,包装两盒。这样,有代表性的诸城特色文化小吃就齐备了,倘能唤起老同学对老家的乡土情怀,也就不虚此行了。
  
   二
   一路上,金言当司机。他不愧是数学老师,驾车时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前方,开得认真、仔细、专注。车在他手里,四平八稳,不颠不晃。同学四个,感觉象相聚在行走的房子里一般,好似坐在自家沙发上喝茶、聊天、谈笑。明志昵称“淡泊”,相必看得开凡世尘俗,不求高官厚禄了,于是,在高德地图导航小姑娘的领导下,自己做了回“副导航”。他从事公路工作多年,既有实战经验,又具领导才能,不管高速还是地方公路,方位、路标、岔口他都了如指掌,清清楚楚。一路上没走弯路,顺顺当当,安全抵达。
   同学四个聚在一起,免不了谈过去,谈人情,谈时事。高中时的艰苦岁月又随着话题进入了车厢。
   宿舍前后樱桃树的花开,让我们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个芳菲弥漫的人间四月天:蜜蜂的嗡嗡声,同学的俏皮话,又在耳边回响。一夜间,樱桃花从柔软的枝条上“啪”地炸开,报道了春地到来。那报春的浅红,暖风吹过后变成微粉,春雨洗刷又成了素白,随后,可人的樱桃儿就由豌豆粒大小的翠绿,长成熟透了的、指头肚大小的通红了。学校纪律未能抵挡住同学们的馋,于是,在相互怂恿下偷偷地把娇艳欲滴、水嫩香甜的红樱桃摘回宿舍。金言更是大胆,他竟然把长满樱桃的一大块树枝折断,象孙悟空扛着一树仙桃一样,英雄似地回到宿舍。谁知被蹲在树下黑影里的校长抓了个现行,于是在宿舍里开了现场批斗会,嘴里的酸、甜和挂在腮上的泪珠,又历历在目了。
   过去可追忆,世态有炎凉。闲谈间,金言谈起自己经历:从前有次出门到外地游玩,临走时联系好一位亲戚,于是带着家乡特产和自己家人投奔而去,遗憾的是,去了之后,对方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尴尬至极,自己游玩了几个景点便往回赶,归途上,才接到那位亲戚电话……。说着,伤心之情挂在了脸上。于是,昵称“阳光”的幽默大师玉光院长开玩笑说:当心这次到了滨州,联系不上培青啊。我说:明志赶紧联系,别去扑个空……大家无拘无束地说笑,丰富了多彩愉快的旅途。
   培青听说我们要去,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早已微信联系、建群互动并做了充分准备和参观、游玩、接待方案。方案细致、全面、隆重。两天时间,有院长带队,主任陪同,导游讲解。参观、食宿、娱乐,时间紧凑,劳逸结合,路线妥当。争取我们意见,自然无话可说。
   下高速,进无棣,顿觉地广人稀,海风拂面之感。路边,枣树或成行、或成片,随处可见,有的看似新品种,树干婀娜、枝繁叶茂;有的很古老,树干粗壮、树冠丰茂,好像生活了几百年,沧桑岁月里焕发着青春的勃勃生机。偶尔向远处遥望,广阔的原野上,突然会出现一颗老枣树,傲然挺立,古朴典雅。记得离开诸城时,还是披星戴月,晨曦熹微,此时却阳光明媚,眼前的翠绿让我们心情灿烂了。
  
   三
   谈笑着,便觉路程并不远,就像在诸城串了个门一样,到了目的地。刚进医院大门,早有办公室主任向前迎接。主任热情大方,精明干练。忙不迭地把我们领到会客室。听见我们声音,培青早已走到门口,伸手相握,热情拥抱,大有多年不见,相见恨晚之感慨。路上或亲历或杜撰的“亲戚不愿接待远客”的尴尬和不安顿时消失。
   当年文静、柔弱的小女孩早已蜕变成温文尔雅、知识丰富、谈吐稳健的中年知识女性了,只是那笑声依然纯真、清脆、爽朗。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和愉悦让我们感觉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妹相见一样:惊喜、兴奋、愉快。
   接待室简洁、明朗、温馨,阳光透过玻璃窗直射进来,暖洋洋地照亮了古朴的红木家具和两块端庄稳重的泰山石。两株大叶子的绿化树,绿油油地泛着亮色,也为主人增添了不少光彩。茶桌上煮了多时的普洱茶早已冒着热气“滋滋”地响着,香气弥漫,氤氲满屋。培青像对待贵宾一样,虔诚地为我们每人都倒了杯热茶。茶杯里的热气在中秋时候的阳光里反射出紫色的云烟,把主人盼望已久的热情淋漓尽致地渲染在充满温情的会客室。茶香早已吸引我迫不及待地品尝那份茶韵、真情、感动!
   接下来,边喝茶、品月饼、尝冬枣,边序谈着家常。
   培青在她《那年那月的柳眉儿,飘落何处》一篇美文里是这样描述的:
   “刚一见面金言就开始了采访,我直言不讳回答,金言立刻就明白了,说:别说了,下一个。他还是那么急脾气,还是那么好辩论。忽略他发福的外貌,只听他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读书岁月。他跟我属于最佳辩手搭档,在那个男女生不说话,相互都不能瞥一眼的时代,我们应该属于哥儿们并且还经常为一件小事争论得面红耳赤。
   玉光学的医,跟我是同行。玉光院长已经是德高望重了,还是如当年一样沉稳冷静。作为医者,我们有很多要交流的话题,何况他的爱人还是我在胶州中心医院实习时候的老相识。”
  
   四
   时间过得很快,稍一座谈后,办公室主任便根据日常安排去寻访古城了。
   来到古城,边走边听培青和当地导游地讲解,才知无棣古城的历史厚重,文化浓郁,生态鲜亮,商业活泼。
   无棣古城形成于商周,发展于隋唐,繁荣于明清。东西宽240米,南北长480米,占地11.5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筑成,四向建有城门、角置炮台和钟鼓楼,城内商肆旅社齐全,城外有护城河、荷花湾等水系环绕相联。始建于唐代的大觉寺与海丰塔(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明清时期官宦府第吴式芬故居(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明清县衙等人文历史遗迹众多,汇集了鲁北地区多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齐文化、燕文化、河文化、海文化等多种文化及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无棣古城人才荟萃,在历史上涌现了1个相国、7个翰林、9个尚书、10个侍郎、55个进士、167个举人,394个贡生,有被誉为“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九世朝臣”之称,享有“四省承宣三掌节钺,九封光禄两列史晟”之美誉的清代吴氏家族、有宋代词人李之仪、明代诗人杨巍等文鸣千载的文化巨擘。无棣古城,以人文鼎盛称著齐鲁。
   这让我想起了家乡诸城的历史名人:远古的舜帝,躬耕于历山;宋代张择端,留下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密州太守苏东坡,于诸城留下千古绝唱“密州三曲”;金石学家赵明诚,女词人李清照,清代大学士窦光鼐,父子宰相刘统勋、刘墉,现代文人臧克家,王愿坚,陶钝,崔嵬,一大代表王尽美……
   过往思绪万千,现实就在眼前。那荷花湾的亮色又把我从家乡古老的历史时光隧道中追了回来。但见脚下的荷花湾,风光秀丽,水清照影,荷花翠柳婀娜多姿,水上天鹅自由浮动,岸边男女游人如织,大有杭州西湖之温婉、端庄,南京玄武之大气、壮观。
   吴式芬故居古朴、典雅、庄重。印象深刻的是那古城巷里坠满半空的宝葫芦,密密麻麻,高低错落,在游人的头顶上,沐浴着千年日光。微风吹拂,前后晃动,翠绿的大小两个球面,反着耀眼银光,加上文化浸润,便熠熠生辉,那“福禄”似乎护佑着每一位游人,幸运随时降临一般。我更感到眼前的大吉大利了。
   商业街小吃,琳琅满目。煎蛋饼,炸面筋,棉花糖……肉串烧烤,古法糖块,冰糖葫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馋欲顿起。我仿佛穿越五十年光景,回到故乡的常旺铺集。那时还是孩童,跟着父亲赶农村大集,见到冰糖葫芦,插在麦秸滚子周围,通红透亮,抗在艺人肩上。卖者手里打着呱哒板,嘴里念着好听的歌词,直惹孩子们的眼紧紧盯着那空中的串串红葫芦。我颤着声音问父亲要时,父亲坚决地拒绝,并迅速地把我拉开,远离那热闹的孩子们围城的圆圈。我不停地回头,恋恋不舍地遥望而去………此情此景,至今难忘。恰在此时,主任早已把买好的冰糖葫芦递了过来,我感激地接过,随后,回过神来。此时,真正满足了五十年前的那份奢望,晶莹透亮的冰糖葫芦,周围沾了许多芝麻,咬一口,脆生生,满口香甜,透到心里……
   商业街演出,精彩纷呈。锣鼓表演,击打有力,节奏紧凑,浑厚饱满。时而惊心动魄,时而热情洋溢;京剧演员,化妆精致,表情丰富,唱腔圆润,声音洪亮,京胡悠扬,抑扬顿挫,情绪激昂;地方戏,表演独特,演员幽默,游人争相与演员合影留念,民风淳朴,感觉现代人都入乡随俗,返璞归真,其乐盈盈。
   大觉寺前,一声“师兄”,把我眼光吸引着转过头去。只见一年轻和尚与红衣美艳少妇紧握双手,热情谈话。近前看时,原来是同学培青和女和尚寒暄。只见那女子,和尚出家打扮,光头、慈眉、善目,两眼有神,满口含笑,精力充沛。与培青一见如故,谈笑风生,乐观豁达,非同一般。正觉诧异,培青走过来,回答同学疑问。方知她们是朋友,相互称呼对方为“师兄”。她们似乎灵犀相通,谈话投机,看来缘分不浅,都参透人生几分,觉悟凡世尘缘……
  
   五
   丰盛午宴过后,开始参观敬老院。五家敬老院分布于五处乡镇驻地,各有特色。敬老院职工,热情好客,主动前来寒暄,带领参观、介绍。敬老院的领导层,多是诸城人。老乡相见,顿生他乡遇故知之感,熟悉浓厚的乡音,亲切地拉近了彼此距离,交谈融洽,了解深入。得知年迈的老人们,心情舒畅,身体康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相互关爱,团结有序,其乐盈盈时,我们同学几个,羡慕之余,都有退休之后前来养老,甚至迫不及待之感。
   晚饭过后,回到车王镇敬老院住宿。打牌、喝茶、赏月。
   培青在她《那年那月的柳眉儿,飘落何处》那篇美文里是这样描述的:“号称千杯不醉的明志,这次没有喝足,我最近病酒,看见酒就害怕,陪不了。本来想趁着酒醉邀请他跳一曲舞,在高手面前又怕丢了丑,没敢班门弄斧。跳不成舞,还是打牌吧。我不会打牌,建军也不经常打,可是我们一直打到深夜。打牌的武总可爱的像一个顽童,不计较偶尔还装糊涂,将人生的大智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队友变成敌人,敌人又变成联邦,不管是猪队友还是死党。打保皇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机性,没人会知道下一局谁是自己的同盟,谁跟自己在一个战壕里战斗。”
   随后的喝茶、散步、赏月更是别有一番情致。这里的夜格外宁静、安谧,周围没有高楼大夏,更没有家乡诸城的歌舞喧哗和灯火辉煌。昨日和今夜相比,繁华和热闹消失,纯净与朴实相伴。湛蓝的天空中挂着八月十六的圆月。月亮圆满而明亮,月光皎洁,清澈似水,空气里传来月光下冬枣的丝丝甜香。没有高高在上的建筑物遮挡,那月光下的原野便显得更加广大而开阔。敬老院的平房在月光温柔地抚摸下安然入静,老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我们同学几个,在院子里地轻微散步,也把静悄悄的夜里,引来了远处的几声犬吠,于是相视而笑,不言自喻。

共 86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满含深情的文字,一段特殊的旅行。作者的同学培青,大学毕业后只身去了滨州。那里离家乡八百里远,时隔多年,同学在滨州的事业风生水起,就连老同学的婚礼也不曾亲自光临祝贺。于是,老同学金言提议前往滨州共叙同学之情。到达滨州后,培青是深情款待远方而来的几位老同学,旅游、参观自然不必多说。作者把这里的人文历史用数字描写得精准到位(这一点我没做太多搜索)。文中有历史名人,也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最后还有离别时大家写的诗歌,实乃包罗万象的一篇好散文。本文文笔流畅自如,叙述不疾不徐,调理张弛有度。拜读欣赏美文的同时还增长了一些知识,真心佩服老师。推荐文友共赏留评。【编辑:想飞的企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0-10-12 12:48:38
  拜读老师美文,期待下次精彩呈现。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2 楼        文友:见君        2020-10-12 13:41:54
  感谢想飞的企鹅老师精彩编按!辛苦了,敬茶!秋安!
3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10-13 18:10:26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3 楼        文友:见君        2020-10-13 19:52:00
  感谢宁静厚爱,俺将持续努力!
回复3 楼        文友:见君        2020-10-13 19:52:11
  感谢宁静厚爱,俺将持续努力!
4 楼        文友:李培顺        2020-10-19 19:58:02
  体裁新颖,文风质朴,文笔流畅。同学情深满文,人文、地理、历史、名胜游刃其间,叙述张弛得当,堪当经典好文。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