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山谷里的劳动者(散文)

精品 【浪花】山谷里的劳动者(散文)


作者:孤独小男孩 举人,385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84发表时间:2020-10-12 20:37:12

【浪花】山谷里的劳动者(散文)
   一
   那年我去大兴沟干活的时候,是王叔来找的我。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瓦工技术精湛,随着年岁的累积,这份手艺已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为人非常忠厚,不管谁来找他,不管工程大小,都能够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完成,十里八乡都在传颂着他的好口碑。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他便很少再去承揽瓦工活儿了。不过,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别人家不去了,就常常在自家捣鼓起来。锅台刨掉,间壁墙推倒。凡是他觉得不顺眼的,都要重新来过。总之,只要一闲着,两个膀子难受,家里的设施就要遭殃。
   看他眉眼嬉笑的样子,想来一定是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一问,才知道有人来找他干活了。他就是这么本真,在家闲赋,让他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感。一旦有人来找他,便觉得自己的价值还在,信心也瞬间爆棚。这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啊,他仿佛又退回去几十年,回到那个青春年少的时候,让他又意气风发起来。
   干活的人,一旦闲着,自己就慌了。他们说不出“赋闲”这样轻巧的词儿,这个词儿对他们可能是一种嘲笑和伤害。这就是我了解的老瓦工的精神状态。
   是一位老相识来找他。这位老相识在局里的“多经”公司工作,下辖的参地要盖一栋宿舍,有八十多平方米的样子。他来找我,是因为我们有一层师徒关系,他与我父亲是辽宁老乡,我便名正言顺地跟他去学习瓦工了,虽然没有正式拜师,可是师徒名分是存在的,他可以肯定的是,我断然不会拒绝,肯定能去的。知我者,莫过师父也。他大概已经探听到我刚刚完成了一项工程,正在家里歇息呢。不过,仅仅我们师徒二人是不能唱完这台戏的,要想把这台戏演下去,必须还得请一个角儿来才行。王叔让我去物色,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合适。他叫李德发,比我大几岁,与我相交多年,只要我开口,他也不好拒绝。我立即与他联系,果然一拍即合。
   一般的合作,是靠利益的驱使,而在农村的合作,有时候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契合度。他们也不是不考虑利益,只是心情之外,还有一个默契度,利益在其次。
   那天公司特意派了一辆车来接我们。车上还有一位小伙子,要和我们一起上去。听王叔介绍,他叫小刚,是那位老相识的儿子,想出来锻炼锻炼,就给插了进来。他上来主要负责我们的伙食,原本我们上去是要和在当地干活的人,吃一个灶的,可是一考虑那些人的吃食,我们会不适应,就有了这个安排。
   这条山谷可是够深的,我们颠簸了好久,才远远地看见山坡上的参棚子。
   我们从车上下来,早有人迎上来。他自称是这个工程的木匠,姓江。他穿着一件白衬衫,戴着一副眼镜。与普通的木匠有所不同的是,他有着非常深的学问。在一起闲聊时,他主动说自己承揽过许多工程,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位工程师。他知道我们今天到,已经把门窗套子都拉来。在这之前,他就上来过,把房子的地基都测量完毕。
   他有四十多岁的样子,非常自信地谈笑,让我不由地肃然起敬。挺不雅观的是,他胸前的兜里别着一只钢笔,可能是往外漏墨水,已经洇了鸡蛋大小的蓝色墨迹。我们与他交流时,忍不住就多瞄两眼,他好像察觉到我们目光的异样,忙低头去看,才发觉到。
   他忙把钢笔摘下来,很不自然地笑笑,有些失态地咕哝一句:“这只破笔。”
   我说:“我以为你穿来时就这样,也就没提醒你。”“哪里呀,这是今天刚穿的新衬衫。”他有些尴尬,原本还侃侃而谈呢,突然间闭上了嘴。他不想跟我们再谈下去,讪讪地去树上结下牛缰绳,呵护着牛,欠起屁股一纵,便坐上牛车,径自走了。
   这个人挺有意思。我们在他卸下来的门窗套子前,看他的作品,都不住地撇嘴。门窗套子就在那里摆着,谁的眼睛也不瞎,干过大工程的人,在小物件上还是很粗陋的。门窗套子的卯榫都不够严实合缝,这活儿真一般。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好,喜欢干活,我还是很佩服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活,都不是很地道,但都要有自信。我看着江木匠,到觉得跟他合作真的会生出好感,而且还会有快乐。因为我少的是这种文绉绉,少了一种自信。
   汽车的轰鸣在回荡着,我们的到来,也把山野里劳作的人们都唤了回来。这伙种参人有十几位,他们的队长主动来和我们握手,相互认识了一下,就招呼着,让人给我们安排行李。他姓吴,三十几岁的样子,目光清亮有神,显得非常干练。
   我们的住所就在眼前的这栋破旧的房子里。我仔细地端详一番,发觉到房子是整体结构,可是够简单的。这栋房子应该是用小木杆钉好后,在里面塞满泥,然后里外再抹上穣角大泥。这样的房子能住上几年好的,只是年头多了,潮湿的地气上升,便让墙皮一块块脱落下来。这一类的房子都是用木材做立柱,年头多了,立柱便自然朽烂,这栋房子也就成为危房。
   房子的瓦是水泥制成的瓦,由于时间久远,都已经便成了黑褐色。要命的是这种水泥瓦的质量是不能保证的,时间长了,难免会风化,引起漏雨的情况。我想这栋房子的房梁结构已经出现了问题,恐怕是朝不保夕。我走进屋子里,全身的汗毛孔都张开了,就好像身上的雷达系统打开,进入了全面的监控阶段一样。这宿舍的建设势在必行,真不敢保证这样的危房,能够挺多长时间。
   在这样的房子里创造价值,我除了担心,更多的还是敬佩,没有华舍,几片瓦遮风挡雨,常年在此,平凡普通,写成的是伟大。
    
   二
   这群参农不是当地人,都来自于河南商丘,都有着非常浓重的地方口音。不过,我们当地也有不少河南人,听懂他们说话,还不是什么难事。这十几个人,外表上看,年龄的大小还是很悬殊的。有一位年龄很大,苍白的头发,清癯的面容,看起来得有五十岁。而另一位一脸的稚气未脱,走起路来都蹦蹦跶跶,这个不安分的小伙子,说他十七八恐怕都勉强。我们这么猜,以为眼力会不错呢,我们的判断很快被印证,这两个人居然是亲兄弟,岁数大的是大哥,岁数小的是老弟。他们家有兄弟五人,他俩分别排在一头一尾。岁数大的都叫他高老大,岁数小的叫他高老弟。
   小刚来给我们做饭,同时也给我们当小工。小伙子鬼机灵着呢,别看平时不愿意吭声,那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这群人的饮食条件非常不好,却很有规律。他们早晨和中午,一定会吃馒头,晚上一定会是面条。所谓的馒头是用黑面制成的,每人手里都有一块,就好像手里攥着一块黑石头。他们吃的菜是自己菜地里产的豆角,长长的,圆圆的。这种豆角是不爬蔓的,产量奇高,却没有豆角味儿。上午吃过饭是要去出力的,肚子里要有垫底的东西才行呢。至于晚上,吃些汤汤水水的面条,就可以了。
   平时,他们是很难见到肉腥的,不舍得去买。赵队长骑一辆自行车,去县城里买回两塑料桶“水油”,这种水油是城里买熟食的,在烀肉的锅里撇出来的油花。他们就用这个来炖豆角。他们是河南人,没见他们吃过大米饭,都是面食,一天天都是如此,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他们还喜欢把吃食端到外面去吃,我们的房前有一个大树荫,树下用两个木墩钉上一块长板,算是一条长凳吧,大家都喜欢到那里闲坐,当然也喜欢到那里去吃饭。他们去那里吃饭,却要经过我们的门前。
   他们走马灯似的来回,吃完了盛,盛好了吃。那个只有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最能干,来来回回整整五趟啊!他所端的那个碗可不小啊,是一个花边大瓷碗。这五碗究竟吃到哪里去了,真让人吃惊,这么一个精瘦的身材,真的都装进肚子里了吗?
   我们吃惊,王叔却不以为然。他说,这十七八可是正装饭的时候啊!再加上平时的油水就不大,肚子里空啊。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肠胃里没有油水,一天就是吃进去多少,都很快消化得无影无踪,长此以往,肠胃只能越撑越大,食量也就越来越大了。此时,我方才理解之前的安排是正确的,我们真的需要另起锅灶,不能与他们一个伙食,先不说伙食的标准怎么样,就这吃饭的速度上,自叹弗如了,到时候,怕是真的抢不上槽啊!
   他们的菜园我们特意去考察过,在山坡的参地旁,有很大的一个面积呢。那里有种植着不少蔬菜,花色还挺多。引人瞩目的是有许多架“江豆宽”豆角,都已经可以采摘了,却在他们的饭碗里没有看到。这种江豆宽豆角的味道是不错的,他们宁可吃没有味道的长豆角,也不吃它,到后来我们才慢慢知道了内情。
   我们来这里,公司只负责大米豆油和猪肉,其他菜品都由他们来供应,当然,吃了多少,要有个明细,最后由公司结算。也就因为这个,他们把有味道的豆角让给我们。这些豆角是他们辛勤汗水的结晶,自己舍不得吃,都拿到了市场里去售卖。只不过,他们足不出户就卖给了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内情,我们的心里有些五味杂陈。出门在外不容易,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好多带点钱回家去。这样出门奋斗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值得佩服的。
   在我们中间的四位小工,我们也都尽量好好安排,特别是时间上,能够让他们有宽裕的时间,去处理参地里的事情。他们都有自己的地块,尽管现在是夏季,已经不需要再干什么。可是田间管理差不多还是每天都要做的,施肥打药锄草,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就调整一下作息时间,早晨七点到中午十一点,下午一点到四点,这个时间范围是劳作时间,其余的时间都由自己去支配。
   大概他们都没想到,我们的时间给的这么宽松,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去处理业务,真的是太好了。从愉快的表情看,我们到来,仿佛给了他们兴奋剂,相处的融洽,是令人快乐的事。
    
   三
   在砌石头基础的时候,王叔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脚。他的岁数大了,力气头也差许多,在砌石头基础的时候,我和李哥是不允许他去搬大石头的。他也是性情中人,看到别人干得热火朝天,不免心里着急,干着干着就忘了自己的年龄,一块石头看似不大,却没捧稳当,手一滑,正砸在脚面上。
   他“哎呦”一声,便跌坐到地上。我们围过去,给他脱鞋,脱袜子,这时鲜血已经流出。
   “都别动,看我的!”高老大把烟荷包掏出来,从里面捏几捏碎烟沫儿,小心地放到伤口上。他说,“这烟沫儿的止血效果是不错的,烟是个好东西,还能消炎呢。可是,你们总是在说,吸烟有害健康呢,我看未必!”这位老烟民在发出自己的感慨,这时候谁也没有排斥他的意思。
   高老弟已经从屋里跑出来,把一件半新不旧的白衬衣拿出来,还拿来一把剪刀,三下两下就剪成条条状,把这个当绷带用,只有处置好了,才能做下一步打算。
   怎么把人往外送,这条山谷有十几里远呢,出去山谷就能看见村庄。这一段路怎么走,赵队长想了想,还是把自行车推出来,这是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十几里用人去背,不见得好,人是很累的。如果用自行车,前后有人保护,会很轻松地送下去。就这么办,十几个人轮番上阵,前呼后拥,果真安全轻松地出了山谷。
   到了村里,就容易多了,去找江木匠,他正在忙着做房架子呢,见此情景,二话不说,立即套上牛车,拉上王叔就往县城赶。
   王叔的脚伤是很严重的,被砸断了两根趾骨,不能下地干活了,只能住院治疗。他干不了,我们怎么办?就我和李哥两个技工,能拿下来吗?这个活儿可是刚刚开始不久啊,石头基础还没有结束呢,我们能干完吗?
   赵队长首先表态,我们是外地人,可是我们来这里已经有几年了,今后几年我们还要在这里住下去,这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参地里的人参才刚刚两年多,我们至少还要在这里等到大苗出土。我们盼望这栋房子不是一天两天了,做梦都想啊,因为这个房子,我们的生活质量已经不能再差了。活儿累一点,我们能忍受,伙食差一点,我们也能忍受,只是不忍受这间破房子,夏天热得跟蒸笼,冬天冷得跟冰窖,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他说着就动了情,眼圈都红了。他希望我们不要走,尽管只有两位技工,我们没有技术可是我们有人,我们有力气,只要你们不走,我们这十几个人都归你们领导,听你们指挥。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他们不想让马上就要实现的幸福日子,化为泡影,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我和李哥一商量,既然大家这么有信心拿下这个活儿,我们没的说。这项活计有一万多元的工程款,我们把它平摊开来,让来这里干活的人都能获得工资。我们这些人也不分技工和力工之分,一律平等。之所以这么做,念及他们抛家舍业,千里迢迢,多不容易啊。我们这一点小得失又算的了什么?
   他们非常感动,对我们所做出的帮助表示感谢,我们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工了。因为只有我们两名技工,他们中间必须要有两个人上墙。他们没有会瓦工的,怎么办呢?我们的瓦工培训班也适时开始举办了,第一个蹦上来的就是高老弟,他手脚灵巧,真的是干瓦工的好材料啊。他的脑子也不笨,只要一点拨,就灵光十足,领会得非常快。
   我们把墙角砌起来,再挂上线,告诉注意事项和要领,一层转砌完,他们都长出一口气,原来是这样啊!大概是平时把瓦工活儿想的复杂了,只要一进入其中,就明白其中的奥妙。有位力工有一台收录机,把它挂在树枝上,大声放出流行音乐,呀!动感的声音,让活计更富于律动感,大家的干劲就更足了。
   这栋房子是大家的希望,想想马上就住进新房子了,这种感受如同一团火在燎烤大家的神经。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力啊,当这些都转化成为动力的时候,所有的苦与累,都转换成喜悦与快乐。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我们的工程也已经接近尾声了。还有点零星小活儿,没有干完,他们要自己干,高老弟自信满满,表示自己就可以承担下来。一个工程下来,他和他的工友们都收获多多。他们自己都觉得以后盖一个偏厦子或者是小仓房,就不用再去请别人了。一栋宿舍的建设,让他们收获了信心。
   我们真的要离开了,他们有些不舍,近一个月的相处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我们走了,他们还将在这里住下去,他们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这些也是我所希望的。这么勤劳的一群人,他们的日子错不了!
   能够一直这样快乐地劳动着,就是幸福。我们分别时,没有客套话,没有挥手再见的仪式,就是用眼神目送着,告别着。那个老高说,始终有活干真好。不知这参地的活忙完再干些什么。为了好日子,一群普通的劳动者,始终憧憬并担忧着未来。
  

共 557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普通劳动者,是一群卖力气的人,作者生动地塑造了这群人,有血有肉,有艰难,也有温情。我历来赞成把文学的目光投向普通劳动者,所以,对这篇文章格外看好。在参地建设一座房子,于是作者,还有他的师傅揽下了这个活。尤其是那个王叔,60多了,在家就闲不住,有了瓦工活,巴不得不请自到。劳动者闲不下来,这是本色。那个李德发也一说即合。车子将他们拉到了工地,还有一个“累赘”,跟着党厨师,从小就接受劳动的洗礼,这是美德。江木匠是个山野里的文化人,那只笔就是证明。尽管作者对他的木匠活并不喝彩,但也是心声敬意的。看看原来的破旧的房子,实在难以为继了。参地里有一帮子河南来的小工,为了寻找新生活,落脚在这个参地,其中那个高氏兄弟,也特别有意思,他俩就是这群劳动者的缩影,普普通通,但有着朴素的劳动者的精神。他们吃着粗食,特别是放着好菜不吃,吃没有味道的菜豆,原来就为了给上山建房的人,目的是多赚几个钱。看着他们吃饭的样子,实在可怕,作者戏谑好在没有跟他们搭灶一起吃饭。建房开始了,王叔就出了意外,山间的人都是亲人,往伤口上涂烟草末,撕碎白衣做绷带,毫无痛惜。建房的主力少了一个人,怎么办?大家一起来,河南的民工也加入其中。为了好日子,这群普通的劳动者,在艰苦的环境里,忍受着艰辛,创造着价值,他们是身份普普通通,但他们的精神却一点也不普通。劳动最光荣,这不是一句堂皇的话,是要付出艰辛的,为什么要向劳动者致敬,我想,不必说什么理由,看看这群人就明白了。文章叙述一群人,描写他们不一样的形象,个个鲜活,有骨肉。这些形象足以概括普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谁说他们没有理想,为了好日子,这就是他们的最美理想,好日子是赶出来的,是奋斗出来的。这样最美的文意足以感动我们。好文章,推介赏读,感受劳动者的美德。【浪花诗语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01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0-12 20:41:30
  理想是都才能实现,好日子是赶出来的,这样简单的人生道理,怎么证明?还需要证明吗?看看一群山里人,就明白了。感谢投稿浪花,希望精彩纷呈,不断为浪花增色。问候作者创作辛苦了,遥握。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0-12 23:41:41
  谢谢老师的精彩编按,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敬茶!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0-12 21:02:51
  对着家里的锅台壁墙发难的王叔,那个胸前插着一支笔的江师傅,那个连续吃几大碗的河南小伙子,那个网伤口上涂烟草末的高老大,个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塑造人物一流,读后印象清晰,为这群劳动者点个赞。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0-12 23:44:35
  这些人的形象一直嗖在脑子里转来转去,每每想起都觉得要从记忆里走出来似的,写出来觉得轻松不少。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遥握祝秋安!
3 楼        文友:岚亮        2020-10-12 22:53:57
  孤独兄弟的文,生活味十足,很接地气,把山谷里的日子像放在复印机里复印出一般,还原了生活的真实,这非常难能可贵。遗憾的是我的本家王叔伤了,让人揪心。看到好文就赞!
回复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0-12 23:47:40
  这些人物都是出门在外的人,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他们的中间都有故事,很值得一写。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祝老师创作丰收,精彩不断!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10-13 03:09:30
  这是一篇反映现实生活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勤劳、朴实、善良,充满了友爱。同时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文章语言质朴,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文意幽远,是一篇极其贴近生活的好文章,值得品读点赞!遥握问好,谨祝秋祺!
回复4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0-13 06:42:49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遥握祝秋安!
5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10-13 09:31:53
  一群远离故土出门谋生的人实在不容易,抱团取暖,互相关照是者群体不可缺少的美德。文中讲述了这群来自不同地域的普通打工者可爱可敬的美好形象。生动感人。好文,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0-13 14:36:24
  谢谢老师美评,祝您年丰笔健,佳作不断!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10-13 15:40:26
  山里的人们,忍受着生活的磨难,靠自己的汗水创造着不多的财富。那些并肩工作的工友,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离不弃,共同奋斗,亦能实现小小的目标。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浓郁的生活气息,淋漓尽致的表达,让人感慨良多。好文,表达通透,耐人寻味,点赞并问好孤独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0-14 00:17:57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遥握祝秋安!
7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0-13 19:04:38
  真实感很强,社会底层的人生活不易,不管何地人,国人的本性善良,人心善良,吃苦耐劳。这可能是本文的主旨,符合国人之常情,当然可以大唱赞歌。欣赏本文
回复7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0-14 00:22:18
  谢谢老师美评,有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祝年丰笔健!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