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谈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随笔)
谈文学创作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文学创作及其作品如潮湧般的快述发展起来。
在文学繁荣的大好局面下,也切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作品可读性淡化
文学作品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只是文学圈内人及文学爱好者。因此,文学创作者的作品,首先必须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闻乐见。如果文学作品民众看不懂,或民众不喜欢,于是便造成了文学脱离了人民大众,如此这般的发展下去,文学创作的道路会越走越窄,当然,也就不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不会有光辉灿烂的前景。
如近些年的一些诗歌作品,写得读者看不懂,弄得人好似被置之于云里雾里,企图以此来彰显其作品的有水平,上檔次。这样的作品,既便是真的有水平,上檔次,但读者看不懂,那就只能作者自我得意欣赏,自以为乐喽?或小圈子内之人互为认可,互为品高了。
莫言应该是当代文学界获得极高成就的文学大家。然而,莫言却说,有些诗歌写得使人看不懂,好似细胞分裂。竟然连莫言这样的文学大家都看不懂,人民大众还能看懂吗?
有的诗歌写得到处都是拐点,多处皆为杈道,将读者搞的晕头转向,读之好似误入了迷宫一般,而使读者摸不清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思想,什么情感。
为什么就不能写得通俗易懂些呢?正如开国领袖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批评的那样“下决心让读者看不懂”。
企图在争奇斗怪中求胜?
也难怪,有些文学编辑就是喜欢欣赏并推崇那些争奇斗怪的作品,于是便助长了怪哉文学的大兴其道,大刮其风。
习主席反复重申要以人民为中心,那你写出的东西人民大众看不懂,那便远离了中心,脱离了中心,抛弃了中心,亦或是在搞另外的一个中心。
二、文学创作脱离政治问题
近年来,文学创作有脱离政治,尤其是脱离时政的倾向。
我们的文学创作,如果脱离了政治,脱离了时政,那我们的文学在什么思想的指导下去搞创作?更具体的说,我们的文学在谁的领导下去搞创作?
还会有什么没有政治色彩的所谓“中性文学”吗?
当前,以人民为中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文学创作远离了人民,脱离了人民,甚至抛弃了人民,文学创作必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讴歌时代,讴歌党,讴歌英雄,讴歌人民,表现新时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及人民之伟大的奋斗精神,当然,也还有讴歌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乃是文学创作的永恒命题。
记得开国领袖毛主席说过:文学艺术要成为歌颂人民,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舆论工具。
文学作品在讴歌人民的同时,也还有教育人民的功能。当然,教育有正面的说服教育,同时也有直接批评的功能,也还有批判社会不良风气、思潮、思想、言行的功能。
当下,有一种设线,那就是文学作品不允许批评、批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思潮、思想和言行,如果予之以批评或批判,有人就说你是攻击云云,或是怕踩到地雷。
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为什么不可以批评呢?难道那些不良的社会倾向还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吗?还是在严重的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严重的阻碍着历史的发展?
对于阻碍甚至破坏社会进步的不良风气、倾向、思潮、思想、言行,不允许批评、批判,那是为什么?是为了予其以保留足够的存在空间及社会地位?从而以使其发扬光大?那你企图想让社会走向哪里去?
譬如说,有人说贪官是改革开放的推手,那言下之意是应该保护贪官,同时也不允许批判贪官,尤其是不允许在文学作品中批判贪官,如果予以了批判之便被认为是“批评改革开放”,或被诬为“阻碍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是何等的荒谬!
再譬如,有人说圾垃文学也要发,并且说,如此方可做到“雅俗共赏”。这显然是在歪曲雅俗共赏,这是污化了“俗”的含意。
“俗”并不意味着就是低俗、庸俗,更不意味着恶俗。
“俗”是说作品要通俗易懂,不要搞得阴晦曲折,晦涩难懂。
文学脱离了政治,尤其是脱离了时政,那便是没有灵魂的文学,或曰落魄文学。
习主席说: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号角,文艺最能引领时代。
那么,文学脱离了时代政治,又如何去引领时代?
二、创作题材范围狭窄
习主席说:当代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啊!当代中国,党帅领人民正以从未有过的充满高质的热情,在民族复兴的壮阔事业中,英姿勃发,昂首豪迈奔赴于新的伟大长征的征程上。
面对如此波澜壮阔,阳光灿烂又极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学创作必须紧跟时代脉动,深入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从而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学作品来。
文学创作,不可以如同罩上一层玻璃罩,而只局限于苦挖那些陈年往事及生活的锁锁碎碎,而是要放开眼界,开阔视野,展开胸怀,于是去表述现实丰富多彩鲜活的社会生活及时代之精粹的故事。
四、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形式为内容服务,根据内容选择形式,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然而,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内容受形式左右的倾向。如有的古体诗,为了卡平仄韵,有时便抓一个硬生生的字卡上去,弄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前后根本就不搭配,于是让人读起来就似吃饭牙被石子搁着了。古体诗歌的特征之一就是要读起来朗朗上口,弄得那么拗口,让人如何读下去呢?
内容才是作品的主体,而形式只是外在的东西,不要以外在的东西压偏了主体内核。
五、文学作品要有风骨
由于一些文学创作脱离了政治,于是使一些作品显之没有风骨,就似缺钙,或言患了软骨症。
作品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什么情感?什么情愫?不能只将文学作品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品。
我也喜欢那些柔情似水般风格的作品,并有时也会写这类风格的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品就没有风骨,这类作品仍在表达着一种硬朗的主题。
六、力戒文学作品写成生活流水账
仍是由于一些文学创作脱离了政治,题材范围窄,于是便出现了一些生活流水账式的作品。作者应该尊重读者的阅读时间,当读者读了一篇作品,要使人感到没白读,没白浪费时间,在思想、艺术或情感上有所收获,不能给读者以读了等于没读的感受,甚至连扯八卦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