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蓉城】踏着唐人的足迹前行(散文)
1
2015年因为行业凋零,前途未卜,再加上工作干的极不顺心,心理压力较大,精神状态濒临崩溃。就请假回到老家,做一次短暂的小憩。由于心理压力的关系,睡眠的质量较差,最近总是失眠。于是,就想通过增加体力活动的方式,一方面减缓精神压力,一方面增加躯体的疲惫感,以助睡眠。
5月5日早晨7:00擦拭干净我在地下室放置了2年的自行车,从陕州大道出发,一路沿着310国道骑行。一过交口镇,因为310国道正在改造,一路上只开通了半幅路面,交通有点拥堵。也因修路的原因,飞扬的尘土遮天蔽日。暗暗后悔选择的时机不对,再加上一天骑行100公里,也是我个人的极限。我的心里一直在打退堂鼓。
十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从三门峡骑自行车去洛阳的梦想,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借口和原因搁浅,我计划今年必须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如果我连这个100公里都搞不定,如何挑战三门峡到洛阳的142公里呢?骑自行车去西藏的梦想不就更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了吗?
咬咬牙,拿出口罩,硬着头皮,按照地图上路程以及路过的景点给自己规划了休息点,继续前行!
2
从西安到洛阳,这一路上汇聚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王朝诸多的历史遗迹,星布着中国最繁盛时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她有丝绸之路的崤函古道、龙门石窟、白马寺、法门寺、大明宫、函谷关、华山……
还有数不清你去过,或者没去过,你听过,或者没有听过的风景,足以令我们用一生来追寻。踏着唐人的足迹,一路踟蹰前行。
在唐朝的历史上,陕州是连接东都洛阳的和首都西安的中点。因此,陕州也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仅仅从三门峡市到陕县西里村乡空相寺这段50多公里的路程上,就有四组唐人留下的的足迹:姚崇故里、石壕村故地、崤函古道、空相寺。
3
第一站:姚崇故里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4
第二站:石壕村、崤函古道
唐代大诗人杜甫夜宿于此,目睹官兵抓人、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写下了著名诗篇《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崤函古道遗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西南约2000米,为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东至开封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古丝绸之路上一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
春秋时期著名的秦晋之战在此鏖兵。
5
第三站:空相寺
空相寺位于三门峡市区东53多公里处的陕县西李村乡。空相寺是与白马寺同一时期建造的佛门圣地,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公元536年,禅宗初祖达摩圆寂后葬在这里。千百年来,空相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禅宗信徒追忆达摩禅师、宏扬禅宗精神的最佳场所之一。寺院鼎盛时期规模宏大,香火极盛,曾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一同被誉为中原“四大名寺”。
据碑文记载,空相寺原名定林寺,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由唐朝名将郭子仪改名空相寺。
空相寺坐东向西,依山递升而建,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接引殿、大雄宝殿、达摩殿、藏经阁等,其南边有南僧院、达摩塔、达摩陵、转角楼、钟楼,北边有北僧院、鼓楼、藏经阁、方丈室等建筑。寺院建筑布局严谨、排列有序,呈现出“清幽古刹名寺院,宝殿巍巍绕玉栏。香烟断径径未断,松柏郁郁紫钟悬。梵门开处金容显,洞天福地境非凡”的壮丽景观。
6
庙后有山曰:熊耳山。初登,岩石风化,雨水冲刷,道路陡滑。只能踩着沿途酸枣树、荆条之类的灌木的根部,艰难的攀爬。
约150米后,见山石,峭壁林立,登山者只能沿着山石的边缘,用手扣着岩石的缝隙向上。
同一座山上岩石却有着千奇百怪的姿态,这里有一层层,像书本一样的页岩;也有一块块卵石杂处,拥挤在一起的沉积岩;还有外表光滑,但是空洞百出的狗头岩;更有着许多各种各样花纹的叫不上名的岩石。有红色的,有褐色的,有黑色的,有黄色的……
山顶裸露着的山石的缝隙里,拥挤的长着各种灌木,开着不知名的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花。有些岩石竟然从山体里伸出来,挑在半空中。站在山石上,周遭山风呜咽,胆小者多不敢登临。
晴和的天气,阳光慵懒的照过来。放眼望去,周边几十里内的村落、风车、庙宇、梯田、牛羊一一尽收眼底。温暖、和煦、纯净的空气,自然的沁人心脾。我仿佛闻到了自由的味道,心了无羁绊!
这是一种完全区别于城市的静谧和闲适。这里没有鼓噪喧嚣,这里没有车水马龙,这里没有争名逐利,这里没有勾心斗角,这里没有爱恨情仇,这里没有成王败寇。这里只有一种感觉:闲在!
7
在张茅乡到硖石乡这一段路上,有一段坡道连绵十多公里,无法骑行,只好推着自行车顶着烈日,汗流浃背的前行。在半坡上路遇一位老大爷,也在推着自行车艰难的往上爬,于是就自然的聊了起来。
老大爷骑自行车从山西风陵渡到河南,经河南,回安徽淮北老家。一路上磨剪子锵菜刀,一路彳亍而行!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被褥尽失、身无分文,一辆26吋普通自行车,83岁高龄,夜宿路边,,心里一阵的难过,爬到坡顶,我知道大爷早饭肯定还没有吃,遂拿出了背包里带着水果牛奶与大爷一起分享,将口袋里的零钱也全部给了老人。老人一生经历了太多,如今已足以宠辱不惊。
这位不知姓名的大爷只是我生命中翩跹而过的过客,但足以感动一生!亦足以让我感悟一生!谢谢老人,仅仅同行几公里的这段路程,让我一下子恍然而悟:生命是一种过程,我们都是生命的过客,任何经历都不必意外,一切都不能阻挡生命的前行!不管是踏着前人的足迹,还是孤身上路,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