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寒葱岭红叶(散文)
一
十月临近,千沟万壑间的林木,好像在等待着这个日子的来临,以极其浓重的色彩抒发着自己的情结。
苍翠的云杉,一排排以梭镖状挺立,在近处擎天,于远处却如锐利的矛尖。阴森的杀气散落到山岭各处,杀机在林间蛰伏着,茂密的林冠都有些遮掩不住。山岩峭立,却似翘首企望的哨兵,在探望远方的信息,全神贯注,不肯有一丝懈怠。此时的山林,秋情深重,在以另外一种形式绽放着,通红似火,嫩黄娇艳,赭褐老成,淡灰深沉。一派北国之秋,汇聚了人间最为炫目的颜色,把整个季节推向无与伦比的最高境界。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也适时而来,一番清洗,让整个森林充满了无限的清新气息。行走在林木中间,这份清新自鼻腔而入,醒脑提神,爽心健脾。天空湛蓝,映衬着秋叶焕耀,山色入画,恰如深情脉脉,动人心魄的微笑,一瞬间把心间的那点忧患都消弭掉了。山岭起起伏伏,这番秋意在蜿蜒间,所描画出的优美曲线,自然而曼妙,此为天地所创造出来的佳作。天意有此默契,山川河流便把藏于心中的锦绣,尽数呈现。
山势被公路刻画得过于曲复。走在其间,方觉得这里的微妙之处。公路显然是大山的珍爱,夹藏于心怀,是有秘密托付的。转过一个山弯,是一排雪白的白桦林,似一群婀娜少女在一起嘻嘻哈哈地作乐,见有人走来,忙又恢复往日的矜持。又转过一个山弯,却是一个突兀的山崖矗立着,像是一个巨人挡住了去路。想要进入纵深处,须征得他的同意。一步步地走入山谷地带,好像走入了一个故事的纵深处,一个山弯一个山弯地经过,就如同在翻阅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那曾经的战火硝烟在那一页上陈列着,至今读来都觉得新鲜。当一页页地翻过时,那里的人物从字迹中间一跃而起,带着一股逼人的英气,无畏向前!
寒葱岭真的称得上是一部名垂青史的典范之作,我虔诚于心,轻轻打开。
二
寒葱岭位于吉林省敦化市南五十公里处。它横亘东南,是松花江和牡丹江的分水岭。岭南的水流入了松花江,岭北的水流入了牡丹江,山岭高峻,最高处海拔一千多米。1939年9月,山岭间发生的一场激战,让这里声名鹊起。民族英雄陈翰章将军所领导的抗联队伍,在这里成功地进行了伏击,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最后以抗联部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役助长了军威,也振奋了东北全境人民的抗日热情。
自从那次伏击战后,盘踞在这一带的日寇,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他们竟然把寒葱岭公路两边的树木,都砍伐干净,想以此来阻止抗联队伍的打击。他们大概以为有森林的庇护,抗联的队伍才能如鱼得水。只要把森林砍伐掉,行踪便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来。此时看到的森林,依旧那么的伟岸高大,郁郁苍苍,却是近几十年重新生长出来的。只是这些日寇不知道的是,他们侵略中国,就已经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垂死挣扎当最后灭亡,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不是靠砍伐一段森林就能解决的。
在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拼杀,把入侵之敌尽数歼灭。树木森森,林涛阵阵,似有无数的身影在其间隐没着,那明亮的眼睛,黑洞洞的枪口,随时都在瞄准着入侵者的胸膛。阳光下,红红的树叶在林间闪耀着,更像抗联战士们一颗颗跳动的心。
这里是当年抗联队伍的游击区,他们在这里生活战斗,留下了许多遗址。密林深处,战壕和宿营地的旧址还清晰可见,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能腐烂的都腐烂了,就剩下了石头。岁月沧桑,在上面留下了明显的印迹,青苔与石花包裹住了石头及土层的外表。有一处战壕两米多长,能看清上面有明显的垒砌痕迹。我蹲下身,拂去落叶与浮土,石头间的结构便显现出来。
这一段的垒砌不是一般人所为,这位抗联战士在没来参加抗联之前,在村里一定是一名泥瓦匠。石头与石头间的咬合很自然,石头形状间的对合,是一种只有瓦工才懂的语言。会这种语言的人,手艺肯定不差,他懂得怎么去垒砌,石墙才能更稳固,更坚实。凭他的手艺,生活也不会差,而且在村里一定有一套三间房属于他,日子也一定美满安逸。
只是日寇来到他的家乡,打破了他的宁静生活。灭绝人性的野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让他这个勤劳的中国人,不得不放下瓦刀,拿起了钢枪。血的教训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赶走豺狼不能用别的,还得用这个!
战斗打响了,在他冲出战壕的那一刻,没有丝毫的迟疑。满脑子都是失去亲人的仇恨,心中燃起的熊熊烈火,烧得他不能自己。可是,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一腔热血喷涌而出。他不管不顾,依旧向前冲去,漓漓鲜血洒在山坡上,滴落在地上的红叶上。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他倒下了,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天地垂怜,一阵风来,卷起阵阵落叶,如一条轻飘飘却又充满无限暖意的长毯,盖住了英雄的遗体,以及斑斑血迹。
寒葱岭这一卷长书里的每一页,都有英雄业绩的描述,浩气长存于群山之间。
三
这些布满青苔的石头,在稳固着树下的根,让参天的大树在狂风里不动不摇。这些红色的树冠都如巨大的伞盖一般,火红火红地在十几米高的空中,好像被高高举起的火炬,这片红啊,映照人心,把无边的黑暗照亮,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让人们激情万丈,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了它的感召。在它的指引下,走上了漫漫征程。火炬鼓舞人心,让人群情振奋,让人看清了前程的方向,这就是火炬所具有的力量。
在这座山岭之上,红叶树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拧筋槭,树叶呈八字形排列,故称“八角枫”。另一种却不常见,不常见是因为这种树,往往都生长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山岭之上。这种树叫变色槭,因为树叶有九个角,便叫它“九角枫”。两种红叶的红略有不同,拧筋槭的红,色彩绯红,灿若晚霞。变色槭的红,鲜艳夺目,宛若喷洒而出的热血。
我此时站在一棵红艳的变色槭树下,深深地被它所蕴含的风采吸引住了。这棵树所处的位置非常的不好,有几棵白桦树和楸树裹挟着它,遮住了阳光,并抢夺土壤之中的养分。只见它身形拐扭着,于粗壮的树干间钻出来,部分枝条因得不到光合作用,已经自行枯萎腐烂掉了。有限的争取机会便集中在树间的几根枝条上,犹如一条条长长的手臂,极力去抓取有限的阳光。它的身体极度地低矮,绕开大树的遮挡,全力托举着那几根枝条。以自身的顽强去争取属于自己的空间,不甘心沉沦,以抗争的精神去争取生存的机会,不正是这座山岭的精神所在吗?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和险阻,都要无所畏惧,都要自强不息。一棵树有如此的精神境界,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啊!
这棵树的叶子,有着极其深刻的变化。探出去的那部分,接受的光合作用强,便最为红艳。这红色的叶子动人心魄,摄人心魂,凝望着它,我思衬良久。既然它如一腔热血,又身居英雄之地,叫它“英雄血”恰如其分。烈士的鲜血何尝不是一粒种子呢?在我们的脚下,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有千千万万的英雄种子在萌发着,它们随着时代的呼唤而萌发,随着人民的需要而萌发。只要有一声召唤,一片人群组成的苍莽森林,就会应声而起,组成强大的阵营,无所畏惧地抗击来袭的暴风骤雨。
公路穿林而过,不时有汽车的轰鸣在山谷间回应着,这样的共鸣,不禁又把我拉回了遥远的时空。这条路两边的森林也有百年的历史了,当年日寇的砍伐,在无形中促进了这片森林的更新换代。在它们的年轮当中,深深地铭刻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也如同一种精神在这里再生。一种精神的再生就如同一个民族的再生,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永不停息。
我将要离开,回头去看那棵红叶树,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天地。
2020年10月24日首发江山文学
字里行间也凸显了作者老师从容闲适的生活观。仿佛透过红叶或浓或疏的缝隙看到那中浪漫的情怀。让人不由得想起故乡的秋味,正如我吃了妈妈做的枫叶饼,仿佛寻找到了那种久违的感动。问好老师秋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