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大野草木深(散文) ——创业之歌
高大绵延的银白色钢构大棚,支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一群群叫不上名字的白鸟在空中上下翻飞、盘旋、鸣叫……渴望蓝天的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根羽毛都闪耀着追逐自由和梦想的光辉。一个在大棚上移动的身影,低头俯视这滚打摸爬了四季的黄褐色土地,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对绿叶、红果的不舍眷恋,在晨光里呈现出一幅安详、温暖的画面,与脚下这簇拥、跳跃着生命之歌的花红草绿融为一体新鲜的呼吸。这是一片贫瘠而又富饶的土地,它让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得到了完美的一次人生蜕变。
2018年9月17日,在鄄城县箕山镇长鼎种植示范区园内,旌旗飘扬,中国首届丰收节在此拉开了帷幕,一个新生物种第一次闪亮跃入了世人的眼眸。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乡村季风,直播报道了——共享丰收,鄄城不老莓。
此时从田间摇曳飘来一列时装秀模特,手中魔术般交织、变幻着二十多种不老莓产品:仁和酵素、发酵果蔬汁饮料,特酿酱油、特酿香醋、果汁浓液、38°养生干红酒、健康纯天然52°黑果花楸酒等,使世人开了眼目,为这片古朴的大地增添了荣光。
身着红色喜庆旗袍的王巧灵,作为产业园园主、企业家,在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不老莓不同于葡萄。种植不老莓不需要过高的生产技术,对土壤也没有要求,它抗旱,不宜生病,与草同生也不影响生长,且易栽植,好管理,产量高,适应范围广,营养物质丰富,经济价值高,并且适宜机械化操作,亩产效益是咱们玉米的15到20倍。它学名黑果花楸,又名不老莓,富含花青素、黄酮、多酚类、维生素、矿物质等五十多种;它可以做任何食品,能够抗氧化、抗衰老、美容养颜,能够降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是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的高级原料,属于大健康产业范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谁能相信眼前这位波浪中发披肩、面带微笑,在修身旗袍包裹下略显富态、信心十足的女企业家,就是三年多前从大棚上跳下来身沾尘土的农家妇女?
1、初识巧灵
2015年初夏,为了拍摄一组精准扶贫的片子,驱车赶赴三十华里之外的乡村,在镇领导的引领下,行进到一片葡萄种植示范园基地,隔着车窗,镇领导指着前方“那个站在大棚上的女人就是精准扶贫标兵王巧灵。”
我们下了车。循着她走过去,她已经从三米多高的银白色大棚上跳下来。
黑色的长裤,一件黑白相间的小方格衬衫,一个在乡村里常见的普普通通四十多岁的妇女形象映入了我的眼帘。
“我去大棚上面看了看。”她用一条浅灰色的半旧毛巾掸去裤腿上的尘土,搓着沾着泥的双手,扭身拧开旁边的水龙头,用冲洗干净的手从水桶里捞出几根翠绿的黄瓜,“我自己种的,纯天然,无公害!”她的眼睛不大,一笑有些弯。
清脆的黄瓜入了口,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大棚北面的葡萄园。
灰色的水泥石柱规整划一地置入土壤,排列有序,一个个像钢筋卫士矗立在葡萄苗身边,虽然还没有牵手搭肩,但看这标准的矩阵是要准备着肩负一场丰收的。
我端起相机,寻找着合适的角度。田间的几位大嫂,头上裹着红艳的头巾,在葡萄苗之间移动着忙活,不时抬起头,眼神里透出戒备,她们在有意无意地躲闪着我的镜头。
怎么变位,怎么拉,都拉不进来自然的笑容。
“干着活,平时说说笑笑的,今天见了摄影师,咋都躲躲闪闪的?”
一大嫂看了巧灵一眼,不好意思笑了。
“该说说,该笑笑,给咱免费拍照呢,又不耽误干活,笑起来多好看!”
巧灵很有悟性,不用暗示就知道我需要什么样的配合。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爬上了高高的大棚。
看着南边刚刚割过麦子的田野,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多动的小孩被大人摁住头,让理发师匆匆剃了一遍的感觉,特滑稽。
“回来我想把大棚南边的这块地也承包下来。”
蓝天白云下,北面能够看到很远。
“这是二百亩果园,到了八月,葡萄成熟了,你再来!”
遥望远方隐现的绿色,近看脚下地皮有恃无恐的袒露,让我感觉丰收的景象离现实还很遥远,很遥远。
可在巧灵憧憬的眼神里,却看不到有任何一丝的怀疑。
在她无意之中,我按下了快门,一张留在大棚之上的王巧灵的形象,自信地留在了县精准扶贫摄影展灯箱里。她的创业经历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清晰起来。
2、辍学助家
二十多年前,在同村同龄的女孩当中,二十五岁的巧灵是结婚最晚的。“这妮子,心强命不强!”村里从小看着她长大的老人常在背后说出对她一语中的的话。在过去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饭后茶余,乡亲四邻谈论更多的还是她:那个巧灵,可真不简单!
一句出口随心的话,入了爹娘的耳朵,心里自是涌出来一股杂尘拌着酸楚的味来,他们了解自己的女儿。
七十年代初,三个孩子,排着队凑热闹似地来到了两口跟前。巧灵比弟弟大两岁,只比哥哥小一岁。三个孩子,都是一个娘胎里出生,却是三种脾性。大儿子温顺听话,闺女倔强,小儿子聪明活泛。
巧灵懂事早,她知道爹一年四季都使尽了力气忙活。农闲时,棉布口袋里装上一两天的干粮,还要去很远的地方“拉脚”,换些钱贴补家用。在家时,巧灵就跟着爹下地。小麦在阳光下忙着灌浆;玉米在风中忙着吐须;大豆在炽烈中跑偏了道忙着鼓荚;棉花忙着裂口等着采摘;这些都让爹一年四季难以适闲。
还有忙着长满了田地的草,巧灵看多了爹用锄头锄,用镰刀割,把草装进粪箕子,装进背篓里,背在背上,扛在肩上。草蒙住了爹的头,草遮盖了爹的上半身子,巧灵跟在爹身后,顶着一头绿,向家走。远远地谁也看不见人影,只有一堆草在挪动,待粗重的喘息声进了土墙,入了院,喂饱了牛羊,家里才充满了呼吸畅快的笑声。
土墙、矮屋、木窗、煤油灯闪跃的背景里,巧灵看着娘摇着嗡、嗡、嗡、长曲不停的纺车,从一个个细溜溜的锭子,到一个个像鹅蛋一样的穗子,直到目光混沌进入了一个不再劳累的梦境。
星移斗转,打车,上浆,缠络子,经线,刷线,坐在花船里织布的娘,抱着布匹用染缸泡出颜色,用剪子裁,用线一针针连,一件粗布裤褂穿到了兄妹三人身上,就到了他们欢喜景盼的年。
一个用粗布缝制的书包背在肩上,飞也似地奔向学校,就告别了一个童年。
在那饥谨的岁月里,爹病了,娘噙着泪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也凑不出爹的住院费。娘就向村里四处借钱。放学了,家是冷的,锅灶里没有一点星火,兄妹三人见不着娘,冲进渐黑的夜幕,呼喊着,寻找着,在村头的一棵歪脖子树下,巧灵看到头发凌乱的娘,手心里紧攥着被汗渍浸透的一把用四方手帕包裹的十元、五元、两元不等的纸币。
“娘,我不上学了,我回家来!”巧灵抱住浑身发冷的娘,失声痛哭。
成绩优异的巧灵离开了给她过梦想的学校。在她的认知里,家是她难以走出的苦和累、情和暖。爹和娘,土地和房屋,占据着她的世界。田野里的庄稼、草木,遵循着四季的小路穿过风,穿过雨水,穿过很多东西,它们以不同的姿势、以一种忠诚贴近五口之家,扑向黛色的屋顶,喂饱袅袅向上的炊烟、咩咩叫的羊群、及哥哥在外就读的日益丰满了的日子。
后被村人称为“女汉子”肩扛着百余斤一袋粮食的巧灵,支撑起这个家时,当娘的心,怎不心疼?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直到哥哥中医学院毕业,在东北的大城市里安了家,巧灵才出嫁。
3、创业维艰
婚后,突然有一天在外揽活的男人回到家,看到院子里搭起了鸡棚,围起了猪圈,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巧灵全然不顾劳累,把一整日的时间都分段,碾碎,在时光流转的映照下,眼看着小鸡一天天长大,褪去绒毛,心里添了几多欢喜。
一次巧灵喂食时,发现了一只僵硬的死鸡,她心里掠过一阵惊悸,接着,活鲜鲜的小生命噗噗啦啦倒了一大片,眼睁睁看着就把多日来的辛苦化为一场泡影,嗖嗖凉气覆满心底,束手无策。
男人一句:“穷折腾!”摔门而去。
母猪的肚子渐渐膨大起来,才使巧灵的眼神里重现了亮光。一天夜里,在一阵不安的躁动声中,迎来了二十八头肥嘟嘟、光滑的小猪仔,它们风风光光来到了人世,母猪却疲惫地倒摊在地上,一股爱怜溢满巧灵的心窝,这些偎着母猪一拱一拱吸吮生命力量的小东西,让她脸上现出了多日不见的笑容。
男人回来也高兴了一场,举着啤酒瓶子围着猪圈转圈圈。
夜里巧灵兴奋得翻来覆去,放心不下,就穿衣下床。
“深更半夜的,干啥去?”
“看看母猪和小猪仔!”
毕竟这些都是自己付出了心血换来的,巧灵一陪就是一个月子。
男人一张酸溜溜的脸:“见过怎么多养猪的,没见过陪着母猪过月子睡觉的。”
能吃能睡的二十八头小猪仔,为巧灵增添了折腾的力量。饲料价格稳步攀升,可这些小猪体体面面出栏时,猪价却一直徘徊在低位。结局不像巧灵所想的那般美好,这窝猪没有给她带来预期的效益。
丈夫的脸铁青。
在巧灵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在镇上工作的同学拉她上了一辆车,进了新职业农民培训班。课前老师提问大家:你们为什么而来?几十位陌生的同学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巧灵恍惚续接上了学生时代的旧梦,冒然站起来说:“为了带动地方经济!”寂静的教室,瞬间哗然,随即掌声一片。突然,她感觉自己的话说大了。
2014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巧灵注册了长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拿出来自己的地和你身边的几个人的地都凑到一块来种,种得的粮食或者水果一块卖,卖了钱,咱们年底按比例分账。”村上约有四、五百户人家。她每天一早起来,就挨家挨户串门拜访,机械似得逢人就说上面的一段术语,直到让大家都明白了就是让他们“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年终分红的形式与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最后实现合理分工、互利互赢”这句话的含义。
在群众有信任支持、也有目光怀疑的情况下,巧灵筹集了壹佰万元资金、从村民中争取过来二百亩土地承包到手。
2015年3月,去东北引进葡萄苗,巧灵上了车,她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路况不熟,租用的车一路用导航指引,下了高速,在漆黑的道上,当她猛然间看到前面是一条汪洋的河,导航却还旨意前行时,一股恐惧感狂潮般涌上头来。
把千里迢迢、一路惊魂的葡萄苗运卸到田间,在清晨还没有明透的大地上,巧灵就带着几百名匍匐着身影的农民,把一棵棵希望的苗栽植到了二百亩土地里。
始料不及的是,春天的一场倒春寒铺天盖地袭来,一夜无眠,她疯狂地奔向示范园,望着地上一棵棵已经僵硬、没有了生命汁水的幼苗,心寒如冰。二十多万元的损失,蒸发得无声无息。紧接着,又一场风雨迎面扑来。
4、被逼退股
一天早上,巧灵被门外的吵嚷声惊醒,蜂拥而至的村民堵在了自家门口。
“把钱还给我,俺不投了。”
“退给俺地吧,俺自己种!”
这个嚷嚷着要退钱,那个闹着要还地。从村民彼此不断的闹嚷声中,巧灵明白了。县里新闻报道了几家合作社融资的负责人,有的因资金链断裂潜逃,有的因违规而被绳之以法。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影射到村民心里,呈现出恐慌,在巧灵的意料之中,昨晚一夜没有睡好,她考虑到了这一点,只是没有想到群众反应这么强烈。
一股强大的寒流拥堵住微薄的初透曦光,巧灵打起精神:“请大家宽限我几日。”
她冷静地压缓语速,她怕说快了,自己的无助会决口,她还怕被众声压没、吞噬了自己,而没有了出口。
村民议论纷纷。
“祖辈上都忠厚善良,到她这儿,不会坑害大家吧?”人群中这样反问。
“你把我的三千块钱还给我,俺不入股了,我放银行还赚利息嘞,你以后跑了,俺上哪里要钱去?”
村西的一户村民因为三千元的入股,非要巧灵在限定的时间内,把钱还给他。
筹措的壹百万元资金已全部投入到了家北承包的二百亩土地上。
自己男人心里也明白,站在巧灵身边,看着村民,冷着个脸,如大地般沉默。巧灵瞥了他一眼,多么渴望,他能够对这些吵闹的村民哪怕是一句相劝和解释,自己的心里也不会如此孤独和无助。
“如果三天内不退回土地,那租金就再加三百!”
巧灵感觉有人简直是无理取闹:“白纸黑字定了合同,乡亲们咱们不能说改就改!”
“是,租金太便宜了,每亩地里再加三百。”有人在添油加醋地附和。
讨要股金、退回土地的声浪一波一波,把巧灵推到了下风口。
这时,爹急急忙忙赶来,面对着被气氛感染了的群众:“乡里乡亲的,不要这样,大伙有啥事,咱们商量着慢慢来。”人群里一阵躁动。
娘也气喘吁吁跟在爹后头,撵着追来了。看着闺女家门堵得丝缝不留,这乱箭齐发都对着巧灵的阵势,她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俺对天发誓,保证自家闺女不会昧良心做对不起咱乡亲四邻的事,我的老命在这儿,不然天打五雷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