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人生一杯茶(散文)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的岁月沉淀,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茶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茶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不仅仅只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待客之用,而是把茶作为一种文化和载体,把人们的精神、道德、素质和修养与茶相互交融,并注入了更理性、更鲜活、更深刻的内容,让饮者于平淡中咀嚼、品味出岁月的甘苦、生活的真谛。
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更为一种境界。人生如茶、茶亦为人生。能从饮茶的过程中,品就出人生的个中三味,此乃品茗的最高境界。
中国自古就是茶的故乡,溯其渊源,可至盛唐年间。有诗为证:“系马松间不忍归,数巡香茗一枰棋”。苏辙亦有诗云:“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人生亦如品茶,一遍苦、二道甘、三味醇香,更有饮过数遍之后,留于唇齿间那种久久的回味。它寓意我们的人生,须遍尝岁月的酸甜苦辣,方成正果,牢牢铭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闲暇的时候,我会捧一盏香茗,展开一卷史书,静静地坐在幽雅的书房,开始一段快乐、浪漫的读书之旅。与书中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暗自庆幸,庆幸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时代,自己还能拥有这样一份淡定的心态,沉湎书中,觅一方净土,滤去这一身的浮躁,去感悟和收获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坦然与宁静;去体验那一种凌驾于金钱之上,超然于物欲之外的精神世界。书房里,茶香与书香氤氲着、交相呼应、互为缠绵,此时间。书中有我、我在书中;茶中有我,我亦在茶中也。翻开那一页页书简,也翻开那曾经的过往和记忆;喝下这一盏茶,也喝下这生活里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那茶里,有苦、有涩、有酸、有甜。还有那渐行渐远的背影……
有人说,喝茶亦不过是两种形式:拿起;放下!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留不住的就该及时放手,因为“它”本来就不属于你。你又何苦死缠烂打、纠缠不休。或许,只有放下你才会有机会拥有属于你的,有了结束,才能有开始。放过对方,又何尝不是放过自己呢!
在现实生活里,或许喝过的茶越苦、越浓,咀嚼过的岁月也会回味久久。在那漫漫的人生四季里,便有了春的浪漫,夏的热情,秋的收获,冬天的收藏。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的经历?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杯茶,那一杯杯或清淡、或浓郁;有苦、有甜茶水里,有岁月的艰辛、时光的不再;有菁菁的华年、也有垂垂老矣的暮年。经年走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留不住的岁月,留不住的人。历经生活里酸甜苦辣的洗礼,存留在唇齿间和心底深处的,才是我们现实中的最初的真味。
在茶的清香与苦涩的交替里,有生活里的悲欢离合、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意与远方。有欲语还休的沉默,更有繁华落尽的寂寞和清冷。有隐忍的苦涩,也有释怀的人生。
在这秋雨淅沥雨夜里,窗外细雨潺潺如歌,室内灯光洒下,一方温暖如许,一捧香茗、一卷诗书,更兼有红袖添香侍读。耳边厢,犹听得窗外雨声时缓时急,缓时如春蚕蚀叶、急时犹如万马奔腾,如此意境,也当得为人生快事也。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这句恢宏大气的古诗名句,更把茶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致。我觉得苏轼樽里,更应该是一杯晶莹剔透的西湖龙井茶。他身着长衫,头戴儒巾,临江儒雅地目视着古今一切英世伟业,感慨亦不过是杯茶之间的事,爱上一款茶,难以接受第二种茶,这何尝不是人专于一茶的奇妙所在?
今天,你我隔屏相望,在这无际的时空中,我与你遥遥举杯、把茶言欢,且饮且思。茶水也由淡变浓、由浓变淡。茶叶在水杯里载沉载浮,如果说这喝下是这杯茶茗,莫若说品就的是这生活里的真味;滤去的是浮躁、沉淀的是心灵,感悟和收获的是属于自己的那份坦然与宁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这金风送爽的秋夜,我们虽然没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温馨,但是我们有“对茶当歌,人生几何”的最朴素的阶级情感!
岁月繁衍,世事兴替。在流年的暗中偷换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慢慢老去。年少的追求、青春的懵懂、而立的责任、不惑的成熟,换得天命之年的安详,以及暮年的美好回望。在那蓦然回首的目光里,没有愧疚、没有遗憾,而存留于内心深处的,是这样如斯的一份坦然与宁静,更存有一份优雅、一份从容、一份淡定。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呢!
清茶一壶品流年。
忘却红尘三千事,
心宽无处不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