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霜叶红于二月花】评书《新编济公传》(传奇小说) ——第二集 活佛降世
第二集活佛降世
上文书咱们说道,李员外携夫人走后,性空长老顶礼膜拜,参透降龙罗汉要降世投胎。可谓天机不可泄露,性空长老口诵经文离开罗汉堂。
大家都知道十八罗汉,他们都叫什么,什么来历可能都不太清楚。在这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这十八罗汉排名第一的唤作骑鹿罗汉。
原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出家成道后,常骑鹿回宫,劝导国王也出家,并用种种比喻说明欲念可怕,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反正就是讲道理,终于说动国王让位给太子,跟着他出家了。后世称他为“骑鹿罗汉”,留下这么一段美谈。
十八罗汉排名第二的唤作喜庆罗汉。
这个人原来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特别能说,大脑思维特别敏捷,谁也说不过他。这人一天没愁事,总是乐乐呵呵,后世就称他为“喜庆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三名唤作举钵罗汉。
原来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讨,他也不嫌乎累,就那么举着钵走道,后世称他为“举钵罗汉”。
排名第四唤作托塔罗汉。
原来是如来佛祖最后一位弟子。在古代,塔是佛的象征,为纪念和追随佛祖,他特制一个塔随身携带,用手托着,后世人称他为“托塔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五的唤作静坐罗汉。
原来是一个武士,出家后,师父为了让他摒弃以往粗野的性格,让他学静坐。这人体格挺好,大肌肉块鼓鼓着,标准的型男,后世人称他为“静坐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六的唤作过江罗汉。
原来是佛祖的一名侍者,就是仆人,跟班打杂的,主管佛祖洗浴之事,说白了就是个搓澡的。据传说,东印度群岛的佛教就是因他乘船渡江海而传播过去的,后世人称他为“过江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七的唤作骑象罗汉。
原来是一位驯象师。因象的威力大,有能耐又能跑远道,是佛法的象征。后世人称他为“骑象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八的唤作笑狮罗汉。
原来是一位勇猛的猎人,连狮子老虎也能猎杀。野生动物看见他跟见了瘟神一样,撒腿就跑,“我滴娘哎,快点跑吧,这家伙又来了,跑慢了可就没命了!”你说这人得多厉害。后来这人出了家,当了和尚,发誓戒杀,在一次将要摘罗汉果时,有两只小狮子走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他就将这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九的唤作开心罗汉。
原来是中天竺太子,就是皇上继承人。他有个兄弟想与他争夺王位。他就对他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而没有王位,我对那个不感兴趣。他把太子的位置让给弟弟,出去云游四海,天天开开心心,后世人称他为“开心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十的唤作探手罗汉。
原来是个“路边生”的私生子,与第十六罗汉为同胞兄弟。因为他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把双手举起来,长嘘一口气,后世人称他为“探手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十一的唤作沉思罗汉。
原来是如来佛唯一的亲生儿子,随父出家,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著称。啥叫“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做事情总是想好了才去做,特别有智慧,后世人称他为“沉思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十二的唤作挖耳罗汉。
原来是一位理论家,因论“耳根”而闻名于世。啥叫“耳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总称。六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器官,要想成佛,必须六根清净。六根中,耳根最主要,所谓耳不听心为静。因为他论耳根清净最为到家,能工巧匠将他的形象塑造成挖耳状,所以后世人称他为“挖耳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十三的唤作布袋罗汉。
原来是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你看这人心眼儿多好使,这事感动了佛陀,收在门下。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后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十四的唤作芭蕉罗汉。
原来是生意人,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院的芭蕉树叶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后来他出家常在芭蕉树下用功并因此成道,后世人称他“芭蕉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十五的唤作长眉罗汉。
原来是一个和尚,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因为他前世就是一位修行和尚,修行到老,毛发都脱落了,只剩下两条长眉毛,死后投胎转世,将长眉毛也带了出来。父亲知道他是修行人,又送他出家,终于修成正果,后世人称他为“长眉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十六的唤作看门罗汉。
原来是第十罗汉的弟弟,他出家后化缘的办法是用拳头拍门叫屋里的人出来布施。佛陀认为不妥,就赐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锡杖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见这声音果然就心生欢喜,开门布施,成道后世人就称他为看门罗汉。这锡杖(也叫禅杖)后来也就成为和尚出门随带的法器。
十八罗汉排名第十七的唤作降龙罗汉,也就是济公的前身。
原来是古印度恶魔波旬,他大肆扇动那竭国人四处杀害僧人,尽毁佛殿佛塔,将所有的佛经都劫到那竭国去。这还不算,他还说服龙王用洪水淹没了那竭国,将佛经收藏于龙宫。后来,这小子受佛陀点化,当了和尚,痛改前非,尊法旨降服龙王,取回佛经,所以后世称他为“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排名第十八的唤作伏虎罗汉。
原来是个僧人,寺庙外,常有老虎的咆啸,那叫声瘆人啊,庙里和尚吓得庙门禁闭,魂不附体。唯有一个和尚认为是虎饿了,便将自己的饭食放在庙门外,老虎正饿着呢,天天来饱餐一顿。这老虎得到甜头,天天来吃,这把庙里和尚气的,指着他的脑门骂。说来也怪,久而久之,老虎被他的善心收伏了,他和老虎成了朋友。后世人称他为“伏虎罗汉”。
在佛教中佛的位置最高,其次是罗汉,菩萨,众仙。
咱们书归正传,话说李员外回到家中,晚上两口子就那个了,这不说大家都知道咋回事。不久,王氏的肚子见鼓,找个郎中号脉确认有喜。可把李茂春乐坏了,当地穷苦人也乐坏了!怎么了呢,李员外一高兴,天天布施钱粮!他可不是败家子,家里还养了一群长工,出去开垦荒地。古代土地是老百姓生存命脉,国家经济主要靠农业支撑。李员外还懂经商之道,什么钱庄,布庄,染坊啊,遍布城乡。王夫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一天,王夫人感觉到下腹疼痛,骨盆开裂,可能要生了。李员外急忙派人去请接生婆过来。李家大院可就热闹了,丫鬟仆人忙作一团。管家喊这个,叫那个,扯着破锣嗓子嚷嚷开了。李员外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步,搓着手,等着盼着要儿子,今天终于来到了!突然院子里被罩上一团红雾,异香扑鼻。管家跑过来贺喜:“老爷,天降异象,咱家可能要出龙子啊!”“瞎说,能出个状元郎就行啊!”“对,对,公子将来肯定高中状元!”“别肯定了,啃梨吧!”李员外随手在树上摘个梨塞到管家嘴里。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李员外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急忙冲进去,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高兴是高兴,这孩子一连哭了三天,李员外的脸可就阴下来了。这明显不正常啊,找郎中给看,也看不出毛病来。天天都有亲朋好友来贺喜,李员外人缘好,整个天台县都轰动了,知道李员外老年得子,都来贺喜。各种补品,鸡蛋都快堆成山了。李员外直摇头,“大家别送了,别送了,心意我领了,都拿回去吧,我这快成副食批发站了!”众乡亲看到小公子整日啼哭,也为李员外捏了一把汗。正在大家发愁之际,有仆人进来禀报。说有国清寺方丈性空长老,给员外送来一份厚礼,前来贺喜。“快快有请!”李员外亲自出去迎接老方丈进门。性空长老问道:“员外大喜,令郎可平安?”员外说:“这孩子自从降生以后,直到今天还是大哭不止,哭得我脑袋嗡嗡滴,长老可有办法?”性空长老微微一笑,“好办,员外先到里面把令公子抱出来给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缘故了!”“哎呀,万万不可,孩子没过满月,抱出来不太方便吧?”“没事,员外可用包袱盖上,不冲三光就没事。”员外一听也有道理,连忙进屋把孩儿抱出来与众人观看。这孩子生得五官端正,品貌清奇,哪哪都好,就是哭个没完没了!性空长老过来一看,孩子眼睛马上就直了。两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对上眼儿了!孩子不哭了也不闹了,一咧小嘴还笑了!众人惊奇不已,“哎,真邪门了哎,孩子看见老和尚不哭了,你说这上哪讲理去!”一个仆人背后磨叨。旁边人一捅他,“你咋说话呢,那是缘分,缘分你懂吗?”老方丈用手磨压孩子的头顶说道:“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你来我去两抛开,省得大家胡依靠!”老方丈说完,孩子马上恢复正常了,李员外也看傻了。老方丈继续说道:“李员外,可能我们爷俩有缘,当我收了一个记名徒弟,给他取个名字,就叫李修缘吧!”管家笑着附和,“这名字好,修缘,一听就和佛祖有缘!”李员外狠狠瞪了他一眼,吓得一缩舌头。
李员外摆下宴席,众亲友举杯畅饮,单独给老方丈备了斋饭。吃罢饭,众亲友散去,老方丈也回国清寺了。
半夜里,李员外睡不着,就在院里晃荡。管家踏拉着鞋走过来。
李员外:“管家,你来得正好,夫人的奶水不够吃,明天你去雇个奶娘吧!”
“老爷,这事就包我身上了!老爷,我有一事不明?”“你都跟我二十年了,有话快说!”“是,老爷您得了公子,为何还闷闷不乐呢?”
李员外叹道:“修缘啊修缘,难道吾儿真的要去出家不成!”
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