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健身的小木船 (散文)
一
达·芬奇说过:“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我爱健身,它就像一只小木船载着我在生活的海洋里远航。每天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去健身房锻炼一到两个小时。十三多年来没有中断过,它像血液一样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生命之中。
小时候我总是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别的同学都“噌噌噌”地往上长,只有我像铁树一样长得缓慢,做早操排队时,每年位置都在不断前移……
六年级时,一天,金老师在上《小音乐家扬科》时,一激动随手抓起我的胳膊,说:“你看,管家夹起扬科就是像这个样子。”我的心里“咯噔”一下,一种莫名的羞辱感袭上心来,心情一下沉入了谷底——为什么偏要选我?
后来,直到上师范学校,仍是又矮又瘦,在学校仍是弱者的形象。我试图改变这一形象,积极参加运动,如跑步、踢足球、打排球等,甚至买了李小龙的《截拳道》,加以模仿练习,可是太难,仍无法改变瘦弱的体质。一晃,都工作三年了,还是这么清瘦,肋骨根根,有点像搓衣板。每到夏天都不好意思在女生面前光着膀子走。
堂弟告诉我,只要坚持健身就能变得强大起来。
第二天,我便去安庆百货大楼买了一副十磅的小哑铃。充满信心,天天练,一个月下来,竟然越练越瘦。我迷茫了,只好放弃。后来才知道失败的原因。第一次健身运动宣告失败,但是也因为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与健身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
几年之后,我感觉身体大不如从前,有种未老先衰的感觉。2007年再次拿出几年前用过的小哑铃,对照网上的视频进行练习,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健身的理论知识。随着力量的增长,我将这个小哑铃换成了35斤的大哑铃。
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我由以前的瘦弱型变成了强壮型,身体素质提高了,人也变得精神了,可是35斤的哑铃太轻,已经不能满足我力量增长的需求。同时我的体重也在“噌噌噌”地往上长,人也变胖了许多。我决定去健身房看看。
2009年3月21日,我去了安庆体育馆二楼的健身房。这是一家私人承包的健身房。健身房不大,但健身器材比较齐全。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这一看,我就动心了,第二天就交了300元,办了年卡。教我基本动作的不是教练而是健身爱好者老姚,他练得不错。可是,他老说我身材不好看,肚子太大,在他的“刺激”下,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减肥增肌,力争打造完美身材。
于是,听从健身达人小马哥的建议,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从四月一直跑到六月,跑长了感觉膝盖不舒服,有时累得气喘吁吁,但不管怎么样,硬是坚持了下来。
三个月之后我的体重减掉了15斤,变成了135斤,肚子小了许多,腰部的赘肉也没了,力量在增长,肌肉也在增粗。每天最惬意的事就是光着膀子站在镜子面前比划比划,非常有成就感,自信心得到了迅速提升。胸肌大得让人难以置信,背部渐渐呈扇形,胳膊和腿也变粗了。看上去显得阳刚帅气,回到家老婆说我非常自恋。
从此,我信心十足,训练变得非常有规律,哪怕没有时间也要挤出时间去健身房。记得这一年年底,一股寒流席卷江淮大地。早上纷纷扬扬的大雪如柳絮般纷飞,笼罩着大地,地上一会儿白了,中午厚厚的积雪没过脚脖子,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大街上没有多少车辆,行人也不多。好在已经放了寒假,下午外面的雪又厚了许多,我在房间里来回走动,烦躁不安:今天到底怎么去健身房呢?骑车?不行,路太滑!要么不去了?不!一定要去!还是算了吧。时间在一点点过去,雪依旧不依不饶地下着,好像专门跟我作对似的。我往电脑前一坐,想看书,看不进去,想下棋,下不安心,心里像欠着别人钱似的,很不自在。走出门外,小朋友们正玩得不亦乐乎,雪地里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小脚印。
我突然想到了步行,决心一下,马上行动。
“咯吱,咯吱”,走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周围的雪亮得晃耀人的眼睛,寒风呼啸,我不禁缩了缩脖子。一步一步往前走,雪地上的脚印一会儿就模糊了。
五里的雪路走了好长时间,最难的是上了体育馆的二楼后,健身房的门正好对着北风口,走廊上没有多少雪,早被风吹成了厚厚的冰,又硬又滑。风鬼哭狼嚎一般叫嚣着,我的脸已经冻得通红,鼻子上流着清冷的鼻涕。两只脚小心翼翼地抓住走廊的水泥地,突然脚下一滑,摔了个大趔趄,胸口结结实实地摔到了冰面上,一阵闷痛,那一刻连呼吸都有点困难,半天爬不起来。我顾不了疼痛,想着快点爬起来,万一见到熟人可就丑大了,十秒钟后我挣扎着爬了起来,左膝盖有点疼,好在没有出现骨折之类的严重后果。于是我吸取教训,降低重心,慢慢地扶着墙壁走,终于摸到了健身房的门,推开门踉踉跄跄地进去了,里面暖和多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暖炉前。
进去一看,健身房里锻炼的只有我一个人,前台服务员感到很惊讶:“下这么大雪你还来,真不简单!你走路怎么一瘸一跛的?”
我苦笑着,没说什么。
这是我健身以来第一次经历的小小考验。
三
2012年8月的中下旬,我红旗小区的房子进行了二次装潢。我在搬废弃的地砖碎块时,不小心被锋利的碎片划破了右手。在划开的一刹那,我惊呆了,一个深约2厘米、长约4厘米的伤口白白的,一秒钟后鲜血汩汩地往外流……
这时候妻子看到了,连忙说:“真不小心!快用左手按住伤口。”
到了医院,记得当时没有打麻药,在清洗伤口时血依旧汩汩地往外流,缝针时感觉到了那种钻心的疼。一共缝了四针,当纱布缠好的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无法健身了,这比疼痛更让人难受。
饭吃不了,可以用左手拿筷子,衣穿不了,可以请家人帮忙。生活上的小困难都可以一一克服,但是我心爱的健身怎么办?
那天夜里一点钟,伤口像小鸡在肉里啄米一样疼,一下,两下……实在无法入睡,仍想着怎么健身……
第一天,听家人劝,在家憋着,第二天,还是在家憋着,第三天实在憋不住了,走到了健身房,心想不练看看也好。健友们见到我带伤而来,一脸惊愕。我向他们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他们有的建议我回去,等伤好了再来,有的让我跑步……
我没有完全听他们的,因为手受伤了,可以练腿部,做点简单的深蹲练习,右手受伤了,还有左手,有的上肢练习一个手也可以完成,例如,单手哑铃弯举、单手俯卧撑等。不过有时忘记右手已经受伤,去拿哑铃时,疼得我眼泪差点流出来了。像这样的窘事,发生了两三次,有一次竟然把伤口弄出血来了。
这是受伤后第一次锻炼,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平时少说也得练一个半小时。
就这样,一连坚持了一个多月,状态越来越好,原伤口处痒痒的,我忍不住抠掉表面的结痂,露出新嫩的肉来,有时太心急弄出点血丝来。虽然伤口处神经还有点麻木,但伤口已经完全长好了。右手终于可以用来健身了。
9月22号那天,我忽然发现左手的力量比右手大多了。
“这也不奇怪,你受伤的右手、右臂已经休息了一个多月,力量下降是肯定的。”健身房老板笑着说,“你真是猴急,不过也没事,可以调整过来。”
健身贵在坚持,这次意外受伤是我健身以来的第二次考验。
四
我知道,健身不但要肯吃苦,还要有毅力和恒心。
十一年来,哪怕工作再忙,健身始终没有间断,没有时间总要挤点时间去锻炼,有时晚上没有时间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健身房关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实在太难熬,于是我又在家里找出了十几年前的哑铃进行锻炼,从柜子里翻出来时,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
记得2015年我被调到了城区学校,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许多。宝贵的休息时间经常用来备课、批改作业、写作等,用于健身的时间变少了,但是尽管如此每周大约还要练四、五次。
这么多年,健身给我带来的好处不只是身体变得强壮,最主要的是让我变得坚强自信了。儿时的自卑之气已经一扫而尽。我的血液里充满的是自信的因子。我不再讨厌夏天的到来,反而更喜欢穿着贴身的健身衣迎着暖暖的夏风在大街上、公园里、小区里漫步。
在这十几年里,我在学习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自考先后获得了两个本科毕业证书,并爱上看书写作,先后出版了几本书,在各大平台发表了一些作品,得到了圈内专家的认可,也算小有名气吧。其实这两件事都是苦差事,都得熬夜。经常看书、写作到深夜,在健身中培养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性格让我不会轻易向困难低头,养成了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有一次,在写一篇短篇小说时,完成初稿时已经是凌晨两点钟,然后一遍遍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最后不知不觉天亮了。外面小鸟不停地啁啾着,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推开窗户仿佛就能摘到花儿一般。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真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当完成了文章修改,从凳子上站起来,转身准备洗洗睡觉时,后面竟然静静站着一个人——妻子脸上有点愠色。吓我一跳:“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说一声?”
“这样熬夜迟早会猝死,你不知道啊?!”她得气得摔门而出。
“没事的,健身的人身体强着呢!”没办法,我只能苦笑着应付一下。
这些年,在写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跟健身是分不开的,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去不断地挑战困难,才能吃更多的苦。
十三年如一日,别的爱好,有的已经放弃,有的偶尔拾起,唯独健身,我始终坚持着。妻子曾说:“你把健身看得比老婆还要重要。”是啊,我与健身确实有缘,如果没有大的意外,我愿意将它进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此,女儿专门为我画了一幅漫画,名叫《健身的小木船》。一只小木船正在前进,船上坐着一个强壮的男子,双手举着超级大哑铃在做弯举的动作,同时双脚在用力地踩着踏板,带着水下的螺旋桨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