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如烟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如烟往事(散文)


作者:沈若尘 白丁,2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4发表时间:2020-11-08 22:31:48

一、天灾无情
   建国初期,一切都还在开创之中,国不富民也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成为新时代新读本,鼓舞人们奋力建设新中国,与饥荒、疫病、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抗争。
   生活在四十里运河沿岸的古镇里,时时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洋溢着乡情乡义的温暖情怀。“与人共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顽强的抗争精神和与人同安同乐的乡土情怀,鼓舞古镇人们去摆脱那一次又一次天灾人祸带来的深重危难。
   1956年8月1日,史称“八一大台风”的“温黛”台风,在象山登录,正面袭击宁绍平原。大暴雨席卷整个华东,台风中心最大风力在17级以上。狂风夹着暴雨肆虐在余上平原的山川、河湖、平原、村镇。狂风暴雨过处,田里,成熟待收的早稻,稻秆被风吹得像抽去了筋骨,软塌塌地成片成片的倒伏,浸泡在水田里发芽、发酵;山上,水桶一般粗大的树木,被大风拦腰吹断;成片的毛竹林,横七竖八地折倒在山地上;河岸上道路边的白杨、柳树,连根拔起,倒卧在河岸边道路上;过量的雨水泡软了山上的植被和岩土,引起一处处山洪暴发,冲垮了房屋、田地;有一句话形容屋瓦被狂风刮走时的情景,“瓦片像雕飞”一样,特别形象。台风中,许多房屋,瓦飞墙倾,房屋坍塌。
   在暴雨狂风的侵袭之下,古镇外围四乡的原野上,大水漫过河堤、田坎、道路,成为水乡泽国,汪洋一片。
   古镇因西南有长者山,西北是布谷岭,地势西高东低,城里明显高过城墙外,因此幸免了这次大水的涤荡。四十里河受曹娥江潮汛影响,又有上流几大支流的奔涌汇入,泻入的巨大水量,如同黄龙一般呼啸奔腾着,浩浩荡荡地涌过古城。运河水快速上涨,漫上河岸,溢入古街,接近街路最高点学宫前广场时,已经漫过脚背了。
   风灾水灾虽然很快过去,但是灾害留给人们的后患不是三两天就能消除,灾后重建或许要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
   有一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这形容非常适合古镇人,大难临头,正是考验人的最好时光。古镇人们在危难时刻显现出来的勤奋、节俭,奋发图强,乐善互助的品格,人人皆以拯人之危为己任,奋起与天灾进行较量、博弈的可贵精神,天灾可御,人心可慰,此景此情此义,当永远铭记于心。
  
   二、垦荒自救
   勤俭是一种待物之德,尚勤者兴业开源之基。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诗名句到开荒种粮,我都曾经身体力行,真切体验了粒粒皆辛苦的劳累与甘苦。
   1960年前后,全社会处于物资匮乏,粮食紧缺的生存状态。“惜衣有衣穿,惜食有食吃”《越谚》。开源节流,节衣缩食,都盼望着可早日走出三年严重困难时期的阴影,摆脱饥饿的困扰。
   没有粮食。每餐喝着大碗的清水杂菜米汤,聊以充饥。吃不饱就再多喝一点。祖母常这样念叨:“薄粥搡大肚,荒年自受苦”。但是,已经是荒年了,还顾得了吗?记得有一次则水牌的表叔来我家,第二天一大早离开时,把祖母烧好准备给一家人吃的一小镬菜叶薄糊,全部喝完。没有多余的粮食,这一餐大家只好饿肚子。
   曾国藩家书:“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至今想来,也真正佩服我祖母在困难时期的精心操持。为了生存,她可以想出种种办法,说出许多理由来节省各种开销,一分钱都想着掰成八瓣用。“煮三年烂饭,有一头牛好买”之类的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常被应用在我家的生活当中。老人家主张开荒种地,自力更生,种杂粮蔬菜弥补空仓。
   不怕千万人阻挡,就怕自己投降。决心已下,动手是肯定的事,况且老县衙后面的大片废墟,空旷荒废,已有很多人开始在那里垦荒种菜种粮。
   老县衙废墟离我家不远,经钱家道地,过三具坟头,出大水田头往西,就是老县衙废墟的高台地,不过四、五百米的距离。
   老县衙废墟荒芜的地面上,断墙残垣,荒草萋萋。到处是断砖、烂瓦、枯树、刺藤、没膝的芦苇荒草,一片苍凉凄凄的景象。
   祖母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仍然扭着一双晚清时代的小脚,艰难却很坚定地行走在荒草地上,带着我们一起探寻合适的地块。
   布谷岭南边与县衙之间,有一道小土山岗隔在布谷岭与县衙的中间,小山岗称为玉岗。玉岗上面是一抹平地,最为显眼的是一颗上百年华冠如盖的古樟树,以及建造在樟树以西约十多米的一座元末上虞县尹苏松的坟墓。墓顶全部用水泥封砌,在阳光下非常显眼。
   玉岗南面下来的平地是县衙的后花园。发现这块被荒草覆盖的地上没有断砖碎瓦和废弃的房屋地基基础,松土翻地比较轻松。祖母请来帮忙做师傅的西黄埔桥二老伯说:“就在这里开一块,荒草下面的地土有点熟了,翻土松软省力,土质黑呦呦的,有力!”祖母也认可这里:“有玉岗作靠山,风水好,作基一定能好(庄稼好),这里蛮好的!”
   这年冬天,在自己开垦的将近60平方的荒草地上,根据二老伯的提议和指导,我们撒上了小麦和蚕豆的种子,种上了青菜菜秧。计划在来年在蚕豆地里套种马铃薯,小麦收割以后赶种玉米,青菜地块就随时翻种各种蔬菜。
   垦荒种地虽然各种辛苦,但是来年得到的收获,豆、麦子、马铃薯,却使我们缓解了食物的饥恐状况。
   艰难困苦之中,这不仅是一种食物的补充,更是给荒芜心灵的一种慰藉。
   岁月如歌,但往事并不如烟。梦中的烟火,可以用燃烧的灵魂去点燃,照见过往的风风雨雨,展望未来的锦绣前程。

共 21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些往事历历在目,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写照,虽然是自然灾害,但那个年代在灾害面前,尽管人们有奋发图强、乐善互助的品格,但自救能力总归是有限的。不像现在这样全国总动员,支援灾区。但以前人们的那种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更是考验了中国人生活的能力,困难面前不低头,开荒自救,想尽各种办法,终于熬过了苦难期,取得了胜利。这些有纪念意义的经历写下来,给自己留作纪念,也是给后人留下点教训。推荐阅读【编辑:静虚散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11-08 22:53:36
  点赞!冬安吉祥!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1-09 12:11:16
  往事历历在目。欣赏美文!问好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沈若尘        2020-11-09 12:58:51
  谢谢静虚老师劳烦编辑、点评!问好老师!祝老师编安!敬茶!
4 楼        文友:沈若尘        2020-11-09 13:01:13
  谢谢黄老师阅读点评!敬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