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秋】捧牢端稳饭碗,节约珍惜粮食(随笔)
什么叫粮食?狭义的粮食指的是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小麦、薯类和杂粮等农作物的统称。广义的粮食是泛指谷物、蔬菜、水果、水产、油类、肉类及商店食品等一切可以供人充饥的食物,而不仅仅指米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物质基础不牢固,没有吃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就无暇顾及从事其他精神文明的事,如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开拓创新创业等。近日,党中央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一指示体现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深切关心群众生活的人民情怀,表明我们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粮食安全”既指粮食数量多足够我们吃,又指粮食质量好绿色新鲜无毒药,绝对安全可靠。我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传承传统美德,捧牢端稳饭碗,节约珍惜粮食,反对铺张浪费。
古代教育家孔夫子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长辈们经历了饥荒年代,村里曾经饿死了许多人,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粮食,不准把饭粒掉在桌上或留些在碗里。甚至把掉在狗头上的饭粒也追捡回来吃掉。谁糟蹋粮食谁就会被天雷打劈。曾经“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也逐渐淡忘了。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都会背,可是,现在又有几人能做到?校园里有孩子用馒头打战,食堂里剩菜剩饭堆满汾泔桶。大街路上常常看到刚咬一口的苹果或完好的食品丢弃在地上。餐饮店里,满桌的鸡鸭鱼肉,美味佳肴,只吃了一点点,顾客就走了。更有甚者,出现36万元一桌的“满汉全席”,4.8888万元一桌的豪门宴,这真吃得了吗?浪费,令人痛心!清朝朱柏庐在《夫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尊重珍惜劳动成果,不要随意糟蹋。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账: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十四亿人可节约多少?七千多公斤!一年可节约将近三千万斤,折合人民币六千万元。这笔钱若按每所希望小学50万元算,则可盖120所希望小学;按每人学杂费300元计算,则可使20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看来,也的确该堵堵我们这张漏嘴了!
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光盘行动。其宗旨就要求: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为了制止浪费粮食这种坏习惯,国家也制定了许多法规提倡节约,每年十月十六日是节约粮食节。这就告诉我们:你能吃多少就打多少,不要浪费。这也是自助餐厅的理念。古罗马西塞罗说:“节俭之中蕴藏着一切美德。”墨翟说:“节俭则昌,淫逸则亡。”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如今生活好了,你可以吃好一点,但决不能浪费粮食!当前,食物浪费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的消费主义思想,以及缺乏对浪费食物引发后果和危害的认知。根据一项名为《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的调查显示,每年浪费的食品约占食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让我们意识到,每年不仅有数百万人死于饥饿和其他相关原因,还意味着食品生产和包装环节使用的水、肥料、土壤和各种能源,以及纸张、聚苯乙烯、塑料等海量资源,面临着极大浪费生产的窘境,更不必说在食品生产和动物饲料生产环节中导致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墨子在《七患》中说:“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此言吃饭问题对于维系国家命运的重要性。我们常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也是强调吃饭问题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江西婺源教师吴爱英吃学生剩饭剩菜,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浙江六千“农创客”回乡创业,服务“三农”,争取农业增收。国家创办现代农业基地,科研创粮丰收等正在行动。
综上所述,捧牢端稳饭碗,节约珍惜粮食,反对铺张浪费,践行光盘行动,尊重劳动成果,不仅是节俭这一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体现个人美德的小事,而且是关系国家命运问题,稳固粮食安全,造福美好生活的大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