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写手奖励赛】外滩印象(散文)
初到上海的旅行者,估计都想到外滩去看看。外滩,先前我只是从影视剧里略知一二,旧上海滩该是多么的繁华。十里洋场,富人的天堂。这里帮派多,打手多,洋人、流氓、巡警、黑社会老大,互相勾结,成为这里的黑势力。金子、票子、戏子,成为这里的特色。上海滩,到处充满了血腥。
去年春天,我到上海求医,有幸去了外滩,看了夜景。今年秋,我第二次到外滩观光。
外滩的夜景很迷人。隔江峙立的是现代化的都市建筑群,高楼林立,形状各异,灯火辉煌,色彩斑斓,光映在江面上,随江水流动,真个是流光溢彩的。江面上时不时驶过一艘艘游轮,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江轮行驶缓慢,披着各色彩灯,灯光射在水波上,泛起层层亮光。夜黑,游轮上除了灯光,我们看不清船上观光的人们,也许离我们远,只是我们觉得离得近罢了,其实,游轮看起来也很小。风吹着浪,浪向岸边的石“墙”拍来,被击得粉碎,留下了泡沫和阵阵喧响。外滩的夜不是很静,风声、波浪声、人声夹杂在一起,十分嘈杂。
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东方明珠塔了。球形的塔,变幻的霓虹灯光,让我感到惊奇。东方明珠塔是上海外滩地标性建筑,也是站在上面观上海全景的绝佳处,可惜,至今我没有登上高塔,俯瞰大上海。
在我的身后,是亮着橘黄色灯光的万国建筑群,这些楼是过去洋人留下的,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外滩是一部旧中国历史,它记载了旧日上海的繁华,也承载了难忘的屈辱。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被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以后,成为西方列强瓜分的肥肉。清政府腐败无能,割地赔款,任人宰割,忍受屈辱。外国人看中了上海滩这块肥肉,纷纷拥入,划定租界,盖起洋楼,通商、钱庄、银行,大发其财。租界,建在中国的地盘,却不允许中国人入内。可笑的是,在乱世里,中国人为了求生只得逃到租界寻求避护。直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以后,才结束了租界屈辱的历史。
今年,十月寒秋,我又来到了外滩。我们从南京步行街向外滩进发,除了两边带有古色的高楼,就是一拨一拨来往的行人了。这是下午,天色阴沉。去外滩的和回来的,络绎不绝。到了外滩,东方明珠塔和楼群扑入眼帘,看山跑死马,隔江而立的塔其实离我们还远。
我一到外滩,就寻陈毅元帅塑像。黑灰色的雕像掩映在葱茏高大的绿树中,显得格外肃穆。陈老总目光炯炯有神,面带微笑。他立在江边,历过几十年的风雨,见证了外滩的风云和变革。在雕像前,我脑海里闪过上海初解放时,陈毅带领解放军接管上海当第一任市长的情形,那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严峻的考验。至今难忘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你还记得反映大上海初解放故事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吗?陈毅不愧为元帅,他是一位儒雅的战将,能文能武。他说话风趣幽默,一口特殊风味的四川话,常常令人回味。
在外滩上,我移步观景,目光离不开对面的东方明珠塔和楼群,离不开卷着浪涛的江水。我静静伏在江边铁栏上,眺望浩浩的黄浦江,不禁神思久远。今天没有阳光,天上阴云沉沉。1937年八一三开战,日本的高大战舰从江上驶来,我军民奋起抵抗,在这里有过惊心动魄的战斗。江面销烟弥漫,炮声隆隆,原本平静的江水在喋血,在呜咽。黄浦江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史。然而,魔鬼疯狂,对上海无差别轰炸,很快,大上海陷入火海中,高楼轰然坍塌,平民死伤无数,暗无天日。蒋介石政府,为保南京,屡屡后撤,结果,日寇占领了上海,上海成为孤岛。日寇又长驱直入,侵杭州,陷南京,逼中原。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他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经过十四年的奋战,终于将日寇驱逐出中国。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投降了,这是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1945年,上海也彻底结束了租界屈辱的历史。
我又来到了耸入云天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三根拔地而起的擎天巨柱,宛若无言的丰碑;仰望塔顶,一根跟挺拔的线条垂直向上,将人们的思绪引向天空,引向无限,使人产生崇高的敬意。碑,埋葬的是为民族自由和解放的英灵。碑,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凝结而成的。碑,民族的意志,不屈的脊梁。它将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向前。
我沿着江岸,走到了外白渡桥边。这是座钢架拱形桥,桥面用厚实的木板铺成。有海鸟时而在江面飞过,桥和对岸的影子映在水中。外白渡桥始建于1905年,不知历过多少风雨,它注定与外滩共命运,成为历史。
外滩两岸建筑,一古老,一现代,新旧文明在碰撞中走向融合。万国建筑群,涵盖了西方建筑的多种样式,给中国建筑以启发,使之吸取了西方建筑元素,这是中西建筑文化的有机融合。隔江而立的浦东建筑群,完全呈现出现代化特点。东方明珠塔是浦东地标建筑,也是外滩的灵魂,上海市民的骄傲。形状各异的摩天大楼,多么地令人神往。这是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也代表了外滩的新历史。如果说外滩的洋楼记录了近代上海的屈辱史,那么,东方明珠塔和建筑群,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光荣史。
外滩很大,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去过。离开外滩时,我在想,下次来时,一定到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可这一天,将在何时呢!
我还是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