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遥远的小人书 (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念念不忘童年的小人书。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一穷二白,偏远贫穷的小山村里更是物质匮乏,农户有一台收音机就是稀奇的奢侈之物,村里文化活动也极为稀少,平时能听到老人讲个故事就是莫大的幸运,偶尔跑到老远的集镇听一场“评书”或者是“大鼓书”,那简直就是特别的享受,小孩子,除了放牛、打猪草、捡山柴之外,没什么精神上的娱乐,于是有小人书看就成了我们当年最大的期盼。
离家五六里远的集镇上有一家小书店,里边陈列着大部头书籍,挂着各种图片,方桌上全是摆的连环画,也就是我们最喜欢看的“小人书”,大约有二三百册。“小人书”内容丰富,有历史人物故事,有战斗故事,有反特故事,还有社会先进人物故事等等。反正都是很吸引人的。“小人书”多是黑白的,一幅幅画黑白分明,画面和印刷都有很高的质量,书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页面下面配有精炼明白的文字说明。所以虽然我们主要是看画,但也极大地帮助了我们的识字,大致知道画面上的意思。“小人书”成了我们唯一地理想的课外读物。
看小人书成了我七八岁时的最大乐趣,只要逢集一上街,我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钻进书店,像久久饥饿的汉子见到新鲜面包一样,扑上去就翻开小人书看起来。可是看得久了,买书的人见我们只看不买,讨嫌我们耽误了他的生意,就催我们离开。买书的人说:“爱看就买一本,别把我的新书弄坏了。每到这时,我们也只得怏怏地离开。”因为我们知道,虽然小人书不贵,但是在那个时候,一个男劳力做一天工收入还不到二毛钱。要大人拿出几毛钱来买小人书绝非易事。
在书店里只能翻翻,很难把一本小人书看完。我就在街头流浪。发现街东头有个旧书摊,书摊前还有一排小椅子和小马扎,供看书的人坐的。虽然摊主摆设的小人书也不如书店里的新,但是很成套。而且你花上2分钱就可以看上半天或一天。我就选定在这里看书了。
为了积攒看小人书的钱,我就尽量积攒节约。我把妈妈给我买糖吃三分五分钱,把爸爸过年发的二角或五角“压岁钱”都紧密的保存,全部用到看小人书里。我九岁生日那天,天气是雪后初晴,我揣着爸爸发的一元压岁钱,独自跑到那个旧书摊主人家里。因为是新年的正月,摊主还没有开张摆摊,不愿意为我个人开放。我看书心切,忍痛拿出五角钱给摊主,请求他让我看小人书。摊主见我出的钱多,就让我随意看书了。我拿起小马扎,坐在她的屋角里聚精会神地看起书来。那天我看的是《三国演义》连环画,一共六十本,我很快进入角色,一集一集地接着看,我看周瑜与孔明斗智,我看关羽与曹操交锋,我看黄忠献身苦肉计,我看陆逊火烧连营,更有千里走单骑,赵子龙血战长坂坡。我沉迷在连环画的情节里,只看得头晕脑胀四肢和腰背都酸软,只看得太阳偏西鸟雀归巢。直到把三国的一套小人书六十本看完,我才披着夜色回到家里。
父亲见我这时才回家,就数落我一顿,我说:“我爱看书没错。”父亲说我:“犟嘴!”就打了我一巴掌。我不觉得痛,因为今天过足了小人书的瘾!
我从看《三国》演义的小人书后,又想看《水浒》的连环画册,继而又想看《西游记》的。为了有钱去看,我就更加勤奋起来,下午一放学就赶牛上山,一边放牛一边扯“黄枸皮”采“刺糖果”,刷香叶子,挖“苦青菜”疙蔸,这些东西属于农特副产品,可以卖到好的价钱。我不怕荆棘划破脸颊,不怕刺藤牵扯衣衫,更不怕有毒蛇和毒蜂的袭击,小心的又是勇敢的为自己看小人书找钱。再也不要父母给破费了。
我是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这些精美绝伦的小人书了。我天天积攒每分钱。发誓要买几套好书。十岁那年夏天,我怀里揣着三元人民币,鸡鸣就开始步行走完六十里山路,进入利川大县城。那时身上有三元钱就很有底气。进城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我首先进入利川城里的大书店《新华书店》看书。这书店简直就是书的海洋,什么书都有,我细心地挑选连环画册,一次买下《东周列国志》《杨家将》《瓦岗寨》《隋唐演义》等五套小人书。但是合计要二元八角八分钱的书费。我还没有吃午餐,咋办?付了书费就没有饭钱了。面对那些精致的小人书,我一本也舍不得割爱。就毅然全部买下,用大书包装起来背在身上。我用剩下的二角二分钱,去一家街头小吃店吃了两个馒头,喝了一碗菜汤,背着书又步行回家。
我一下拥有了几十本小人书,我如数家珍,在家里看后,再到校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听的入神,佩服我有学识。在同龄的人眼里我就成了富翁,引得他们一个个馋嘴,都来求我借书看。我这人也有水浒英雄们的仗义,对人有求必应。于是就在互相承诺,不弄坏,不丢失。及时还的原则下给同伴们借书看,有时还一起看,互相探讨研究故事的含义,一起认识下面的生字,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小人书对我们的学习真是帮助太大了。
更有趣的是看完小人书后,被里边的人物所感染,也就仿效着学起来。我们小孩都爱英勇无敌的大将军,于是我们就砍来青竹做长枪,削平木板做大刀,劈开竹块当双剑,选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摆在战场,我做关公,舞起大刀就与使枪的“曹洪”决战,“刘备”也挥动双剑敌做李典于禁……我们那时,几乎每天下午都要“杀”上一阵,个个开心大笑,乐得个筋骨坚挺,手脚灵活,体质刚劲,即使在后来的灾荒年月里,我们都没有被饥寒打倒。小人书带给我们强壮的身体……
我不断地翻看小人书,也不断想法子购买积攒小人书。到十三岁时,我就拥有了《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烈火金刚》《小五义》《西汉演义》等五百多册连环画。我求父亲给我特制了一个大木箱,把这些小人书装在里边,放到床头早晚翻阅。
那一次,我最好的小人书朋友姚周尔借去我的一套《薛仁贵征东》,他在油灯下翻看,不小心有夜风吹来,把书烧掉三页。为此他不好意思,老是拖欠着不按时还。我追问他几次,他才说出实话。我当时几乎要和他翻脸,要“割袍断义”。姚周尔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还我一套好书。一月后,他还真的从亲戚那里得到一套《吕梁英雄传》来补偿给我。虽然这套书有点破烂,却是我没有的,我也就没多加计较了。我两依然还是好朋友。
但是许多事也不全尽人意。我读到五年级时,我带着新买的一套《今古奇观》上中下三册,到学校里去看。课间操时,我去厕所回来,发现书的中册不见了,害得我的这套书两头不连气。我反复追查,发现是一个名叫贾成章的大个子同学偷偷拿走的。我恨透了这种暗中作祟的小人,就报告老师,老师追查出来,批评了贾成章的作法。我的气也消除,主动又把全套书借给他看。
随着我的长大和读书远离的缘故,我就很少与小人书接触了,开始看大部头原著。但是小人书对我总是刻骨铭心,是它,给了我童年的知识开发,给了我童年生活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小人书它承载着我那时多少纯真的梦。《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我至少看过二十遍,每个画面、每个情节都烂熟于胸,后来我读《三国演义》原著,竟畅通无阻、一气呵成。感谢小人书给我奠定了阅读基础。
十八岁那年,我应征入伍去部队当兵了。离家前,我把小人书五百零八册,紧紧压在大木箱里,上面还加上一把铜锁。交给父亲好好替我保管。在部队期间,我也曾几次写信,问我的小人书的情况。可是就是不见父亲的回音,我心里很是着急。直到1973年四月我退伍回到家里才知道,我的那些小人书被那些“破四旧”的“红卫兵小将”当做“封、资、修”的毒草强行销毁了。父亲上去评理,还被一个造反派头头踢了几脚,还说要批斗他。老老实巴交的父亲那时真的很柔弱。连一箱子小人书都无力护卫住。小人书是没有了,我追悔莫及,但也没法去指责父亲,只有暗暗地落泪……
无法割舍的情怀,遥远的温馨记忆长在。我时刻怀念我的那些小人书。小人书,书虽小,里面却有着大天地。小人书是我童少年时的精神食粮,它不光给了我知识,带我开阔了眼界,更陶冶了我的情操。他是我人生的启蒙和导航。小人书对我纯真的热情、让我在快乐的兴趣中获得知识学问,诸葛亮的智慧,关公的义气,孙悟空的勇敢、杨家将的忠烈等等都烙印在了我的心里,给我以后成长战胜艰难添加了精神力量,小人书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鞭策我奋发向上的最初动力。我的成长,小人书功不可没。小人书伴着我走过童年,走过少年,走向了成熟。童年是一趟单程的火车,它永远没有返程的旅途。如今小人书也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很难看到它那美好的面容了,也不可能再重温童年的美好了。独有小人书,永远是我心底里最美好眷恋。
情系农家淡雅妆,不同百卉比风光。
身安薄地根须发,心向朝阳倩影张。
蜂蝶结缘亲秀色,镜头献爱摄金黄。
细微籽粒油脂厚,化作人间满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