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摆渡】娄山关(外二首)

编辑推荐 【摆渡】娄山关(外二首)


作者:唐江 布衣,28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66发表时间:2020-11-12 07:18:00
摘要:娄山关(外二首)

一、娄山关
  
   1935年1月,春天依然遥远
   乌云从四面八方,围堵
   一支从瑞金转移的火炬
   那一年
   农历旧年灯火稀疏,风雨如磬
   黔军,川军,中央军蜂拥攒动
   乌江天险,遵义孤城
   此起彼伏的枪声,比西风凛冽
   1月9日,一支嘹亮的军号
   昂扬,尖锐,迎着北风
   吹散了遵义城北的终年浓雾
   吹红了娄山关四围的万水千山
   血染的土地迅速赤化
   四千名遵义子弟,参军,北上
   挥挥手,告别了漫道雄关
   俯视红色旅游景区的实景演出
   枪声大作,喊杀震天
   似乎新年刚过,一支北去的队伍
   突然杀回。2月25日
   应该是一个艳阳朗照的晴天
   娄山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湘江血战,通道转兵,黎平整编
   多少次争吵,流血与牺牲
   多少人埋骨异乡,草鞋踏血
   一支穷人的队伍,翻过娄山关
   就翻过,中国革命的凶险与迷茫
   八十多年了,大娄山巍峨,苍翠
   年复一年,和平的阳光下
   娄山关大捷反复上演
   红色教育基地的土枪洋枪
   不时惊醒,岁月深处
   一首词的霜风晨月,马蹄销烟
  
   二、苟坝马灯
  
   苟坝的马灯,是一盏孤独的真理
   1935年3月10日,深夜春寒
   在石牛山和马鬃岭的环抱中
   一盏马灯沉重,坚定,踽踽独行
   毛泽东身披大衣,步履匆忙
   他独自把中国革命的前途,拎在手里
   一盏马灯,照亮枫香镇一个拐弯
   二次占领的古城遵义已经放弃
   打鼓新场上了膛的子弹,也要撤离
   毛泽东从周恩来的长五间出来
   一盏马灯摇曳的微光中
   赤水河的浮桥,安顺场的渡口
   一条北上的道路伸出手来
   紧紧抓住了红军高层的目光
   沿一盏马灯一路北上
   泸定桥铁索生寒,夹金山冰雪交加
   但他们都擎着一盏马灯
   一盏马灯,照亮二万五千里血染的路
   照进了延安窑洞,照到了1949
   一盏马灯,一支出神入化的笔
   画红色遵义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枪杆岩
  
   1.朋友王家永说
   枪杆岩是罗炳辉用过的一杆枪
   这话我当初不信
   记得月亮还比较年轻的时候
   我就经常在岩脚的村子喝酒
   酒杯里倒映一轮
   枪杆岩孤独的明月
   第一次凝神仰望枪杆岩
   是2017年一个微雨的夏天
   诗人陈绍陟擎着他硕大的相机
   奋力爬一道道湿滑的地埂
   我估计他想把整个枪杆岩
   囫囵扛在肩上
   而我更关心陈列馆里一把马刀
   一枚红星,一双草鞋
   红军长征的毛细血管上
   一朵火溅落升起太阳
   一滴血滴下升起月亮
   枪杆岩的汉族彝族苗族乡亲
   仍坚信每一条山间小路
   都通向西昌和陕北
  
   2.在枪杆岩景区的玻璃桥头
   我觉得我需要打一副绑腿
   或者拄一杆枪
   才能顺利抵达对岸
   但那些吹着芦笙的姑娘和少年
   颤动着春天的翅膀翩然而过
   他们在对面的桥头叠一面墙
   是八百亩樱桃花背景上的
   红色浮雕
   我问过村子里的苗族老人
   红军井上的辘轳
   还能不能车上清澈的水
   他磕掉手中的烟锅嘿然一笑
   他说整个枪杆岩或化作乡
   都和那口井血脉相连
   它晚上能车当年梯子岩的枪声
   白天能车蓝天上悠悠的白云
   有一些鸟飞过架设缆车的索道
   他们的外地口音
   溅澄明的大脚池一圈圈波纹
  
   3.枪杆岩招呼我们吃柴火鸡
   先要用饮马泉旁边的泥巴褪毛
   这是红九军团打了胜仗的吃法
   只是当年除了块块盐,红辣椒
   艰难的岁月没有别样佐料
   村里的小缸酒度数不高
   文化广场点一圈熊熊篝火
   热情的山峰和夜空脸色酡红
   在一支芦笙上
   那个连翻八个跟头的少年
   他用大碗敬酒,大嗓门唱歌
   我估计他能娶上最美的姑娘
   从一声清脆的鸟鸣中醒来
   枪杆岩的乡亲一脸挽留
   实际上,我就在隔壁的乡镇
   和他们比邻而居
   他们把我当成了远方的客人

共 15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组“红色”主题的诗歌,用历史回望的视角书写,使文本如行云流水,大气磅礴。分别讲述了:一、娄山关战役,什么是不可战胜的,是意志!是信念!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苟坝马灯,无论历史走向如何,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是光辉灿烂的一页。三、1.枪杆,军刀、红星、草鞋……这一切会永远刻在中国人的心里。2.这里写到井,那是革命者留下的信念,会一直澄澈。3.这一首意象附着真好,我们近在咫尺,却成了天涯客人。三处红色教育基地。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一场战役”“一盏马灯”“一杆枪”都是革命的火种,是我们美好生活的缔造者、开辟者。感谢作者带来如此震撼人心的诗歌。希望作者佳作连连。欣赏,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木语杉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南国的红豆        2020-11-12 07:31:41
  红色之花,在这里绽放,正如这首诗
2 楼        文友:刘艾玲        2020-11-12 18:11:59
  唐江诗哥,时不时冒出来,扔几行思想,搅动“摆渡”,搅得摆渡人气血汹涌!
   好诗!好诗啊!
天行健,小女子也当自强不息!
3 楼        文友:岁月对绿叶好        2020-11-12 21:00:58
  欣赏毛子哥大作,把历史的枪杆擦的亮亮的
4 楼        文友:李秀莲        2020-11-12 22:01:53
  一朵火溅落升起太阳
   一滴血滴下升起月亮
   支持毛子哥哥!
5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11-13 19:15:10
  感恩老一辈革命家,这种革命精神必须传承。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