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红柳风情(散文)
新疆辽阔美丽而又苍凉沉重,尤其是站在新疆的大戈壁上,这种感觉更鲜明。这么多年,我始终找不到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戈壁大漠,正如找不到一个形容家乡的词一样。
我索性在记忆深处撒满种子,期待它们萌芽,沿着情感的藤蔓攀援到我的笔端。一抹红,入眼,我相信找到了戈壁上生命的颜色。
一
九月,偶得机缘,达成夙愿。我带着孩子,在爱人的陪同下,驾车奔向神往已久的玛纳斯红柳滩原生态植物园。
一条宽敞的石子公路平坦如砥,无限延伸着,似要与天边相会相拥。晨曦锁住的茫茫戈壁,空旷而渺远。天空是湛蓝的,白云也像静止了,陷入深深的沉思中。稀疏的骆驼刺在秋风中细语,仿佛向涌来的游客吐露往昔的时光记忆。
沙丘头向东南,尾摆西北,无限延绵着。
途中丝毫不见深秋的萧瑟之意。晚秋收敛了生命的蓬勃张力,将全部的希望蕴藏在成熟饱满的果实中,以静待来年厚积而薄发,因此这个季节就显得分外庄重了。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银杏莆、红柳簇、胡杨林、桫椤丛、沙枣树,还有葡萄架,都摇曳着浓郁乌亮的叶片,深绿得很有层次感,偶尔有几片落叶飘下,也是带着薄薄的霜花,闪动着红韵。
我虽不是地道的新疆人,但我早就知道红柳都是生长在沙碱滩的事实。
在荒原的每一个角落里它都可以默默地生存,顽强不屈地长出自己应有的模样。不是因红柳不挑剔,而是它无所选择,只能甘愿如此。很多人,很多时候,都像红柳那样,在无奈下而甘愿。
回想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来到玛纳斯时,迎面一块巨石上书“千年凤凰古城”,令我一震,这一瞬间的场景“穿越”仿佛又将我拉回那一段时光里。“千年凤凰古城”的遗存,没有红柳,可能就是神话了。这几个镌刻的字后面到底有多深的情怀,不言说,却一读便感觉深切无底。
岁月的河流泛滥着,泛过我的心尖。
当时,恍惚觉得这个地方看似繁华,却隐藏着世间最大的荒凉。
车快要行驶到红柳滩生态公园正门时,看到道路边上竖着“减速慢行,禁止鸣笛”的标志牌,这里有多种野生小动物,它们是机警伶俐的生灵,受到惊吓时,有可能冲上公路,惨剧就有可能瞬间发生。
游人进入园中,一片红粉绿丛让人迷醉。青松挺拔,红柳婀娜,浓荫苍翠,真是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红。红色是这片沙海生命的基调,山之姿态,得树而妍。
如今的红柳滩经过人工培植和雨露滋润,更是青春焕发,可称沙洲无不绿,有柳林更堪深,翠鲜红艳旖旎迷人。抬眼远望几座冰峰雪岭,雄踞其上,银光闪闪的,那就是连绵起伏的天山雪峰。这是红柳的背景,是红与白的写真。
深秋里红柳细长的腰肢随风一摆,细窄而密实的叶子就蓬勃开来,红柳花炸开,细细碎碎,朴素而热烈,红得像天上的落霞,铺陈着美好的天空。美得彻骨,美得震颤,美得孤绝,美得惊艳。人是需要一种感动,红柳,在广袤的戈壁,大概就是为了感动我们而存在?我宁愿这样认为,尽管红柳在无人欣赏时依然灼放她的精彩。
红柳树长得低矮,却发散着蓬勃。一簇簇树灌裸露着红褐色的枝干,弯弯折折的筋骨,透着坚韧和顽强的气场。每一棵红柳都有无数根枝条互相穿插,臂膀相连,齐头并长,紧紧匝匝一蓬一蓬的,郁郁葱葱繁茂得密不透风。红柳与胡杨作伴,以荒原雪峰为邻,孤傲顽强地伸展着枝叶。红柳花开,红缨穗子像缕缕飘飞的红丝带,给戈壁沙海增添艳丽的色彩,这一刻,她比骄阳更热烈,比火焰更含蓄。
导游说,几十年前,这片红柳滩还荒着,只住着极少的几个猎户,由南至北方圆几百公里沙丘山川都长满了红柳,浩浩渺渺,就像是一条红色的河流向远方奔腾而去。过去很少有人敢走进这片红柳林,先辈们说,他们常结伴在这红柳荡里打野狼。
二
沿着红柳林间小径慢游而上,满坡红柳花香扑面而来,这香气不浓郁,不轻飘,不浮于表面,不淹于喧嚣。似上好的沉香,不争不躲,不扬不显,淡淡的,幽幽的,有一种内含力量直抵肺叶,这气息能让人心神宁静。
徜徉其间,眼中一片红韵散开,竟觉得这柳花好像是旧相识,这是重庆巫山的红枫叶,还是家乡梅溪河两岸怒放的红梅?是回乡环游,还是客居他乡?正恍惚间,忽地见几位身着鲜艳服饰的维吾尔族女孩子款款而来,方才惊醒,心里不免凭添了几许乡情。
儿子早欢呼雀跃地扑进红柳荡,仿佛天地间都是属于他的了。红粉色的柳花照映着男女老幼的脸,就像喝了纯酿干红葡萄酒,绯红好看。一个个浑身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此时,难分老幼,红柳的颜色竟然如此神奇。
红柳,俗称三春柳,又名柽柳。柳花火红的穗子像大漠中盛开的红珊瑚,它的坚韧不拔堪比苍松翠柏,不畏风沙雨雪,不畏干涸枯萎,将生命的本色点燃。在所有的植物里,红柳给我们的意象往往是最清晰,最贴近人的精神状态的,神似的力量,可以成为一种思想,化为一种意志,红柳是个无言的思想家,我们可以与之对语交流。
在我看来,红柳花是饱含着苦难的生命之花,更是世上最美丽也是坚强的花。
新疆的气温多变,有俗语说,山顶高寒山脚春,早上艳秋夜晚冬,放眼可览尽春花秋月,举步可走进春夏秋冬。
红柳花春枝先发,秋枝后放,夏秋花期连绵四月个之久。早春枝蔓婆娑,便有“一花绽两季、四季柳色馨”的歌谣。在百花开尽万木萧疏时,秋风冬霜中独秀一支,好一个柳花红!
这就是红柳生长有“盛奇雅”三绝的说法。
我不禁问导游,红柳生命力这么顽强,它是栽树苗培育的,还在播种生长的呢?导游捻着山羊胡子笑着说:“红柳扬花撒籽,插苗是不行的。于是,我就请他示范一下,只见他两手聚拢一束成熟的红柳花枝条,在湖岸上一边走,一边使劲摆动,那粉红色的红柳花穗顺风而下,顺水而飘。他说:“等到明年春天,这里轻风细雨处便会探头探脑地钻出许多红柳嫩苗来了。”这就是当地人说“红柳摆穗铺天盖地”说法的由来。熟于秋,撒种于秋,不必等生命春播时,不一样的生命轮回,释放出的是生命的精彩。
看着柳花娇小而艳丽,我欲采而不忍。
远处雪映松针绿,近前柳开素裹红,真有何须春日暖,最爱沐秋风的惬意。
我爱人说,我们只是看到其华表,真正的红柳精神在这里,他指着地面裸露在外的红柳树根。红柳把根须深深地扎进沙土中可达几十米深,顽强地吸取水分。即使风沙把它全部掩埋了,天干地涸,它仍倔强地将枝叶钻出地面。这才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此刻我才第一次想到地下的根,那么多乔木或灌木的根,不以戈壁贫瘠而放弃生存权。它们是胡杨的根,红柳的根,梭梭的根,沙枣树的根……这些沙漠植物的生态,让我不由得思考植物的根系存在的真正意义。不论是参天乔木还是细弱棘丛的根,那些平时看不见或根本就不屑于看的根,才是它们生存的根基。这些根才是“沙漠绿洲”最坚强的后盾。我蹲下身抚摸着的红柳根,一脉无言敬意油然而生。
红柳虽然普普通通,算不得什么栋梁之材,但它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却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它让我想起了来自五湖四海,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建设新疆的无数个新疆人的形象。他们在这苍茫的大漠戈壁,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同时也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这里有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光荣与梦想,更有他们把一座陌生的荒城筑成的家。红柳,写真了一代代扎根新疆人的精神。
三
登上观景台,全城景观尽收眼底。原林落成开放,北接驼铃坡,南临外玛纳斯河,水草丰盈,灌木丛丛,一派林桑翳野的自然生态环境,幽雅宜人。园内有古城遗迹,番王堡、征虏亭、烽火台等组成的建筑群,显得沧桑古朴又带有神秘色彩。
远处清晰可辨,玛纳斯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抛下一滩野水,在沙海阔天的绝妙之间,形成了天然的“静水湖”。水以沙丘为岸,沙以水波为魅。蓬勃的红柳、芨芨草,蓝天白云都投影在明澈的湖底,更像是梵高笔下秋色油彩的组合体,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使人有种返璞归真之感。
天水一色的红柳滩周边,起伏的丘陵,流沙奔突。在红柳林中心地带,有宽阔的草地,草地四周被红柳围得望不到边际。
一些绿色的灌木在其上茁壮繁茂。
这些灌木丛草甸间为各种野生动物和水鸟繁殖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空间。所到之处就有马鹿、旱獭、獾子、狐狸、野兔等小生灵来回穿梭,白天鹅。红脖野鸭、红嘴雁等珍稀水鸟相继落户万亩红柳林,繁衍生息。
我们下观景台返程,顺着林园里长长的葡萄长廊一路走来,木制架上挂满葡萄,红提,紫霞,无核白一嘟噜一嘟噜的,乌紫透亮,晶莹欲滴,嘴含一粒翡翠葡萄拍照留念,温馨可人。
游人的碎语撞击在斑驳的古城壁上,悠悠回荡,洒落一地的艳羡。远处有马头琴音隐约传来,声遏行云。唱的什么?歌唱盈盈一方风水滋养一方人,歌唱悠悠的丝绸之路贯通东西南北,歌唱巧手编织着富足的生活。
这里既是属于百姓鲜活的原生态生活,又是厚朴而又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凤凰古城的神韵,是百年积淀而成,是闪烁不可磨灭的光芒。
西域风情虽不及江南水乡的皎洁明丽来得含蓄、蕴藉、内敛,但红柳滩就是玛纳斯一幅粗犷的工笔画,极尽色彩的艳丽与妖娆,就是一张酣畅淋漓的水墨大写意。
未能抛得红柳去,一半勾留在此间。回顾历史,这里也曾是猎猎汉旌,萧萧马嘶,鼓角相闻,金戈铁马,铿锵纵横,更有烽火连天。如今又有曲水流觞,笙乐齐奏,文人墨客,绸缪咏叹,风雨如磐。屯垦戍边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终于营造出集北雄与南秀于一身,熔古朴与时尚于一体的北国新天地。
松柏常青,镜水长绿,各族交融,和谐共生。
游人熙攘,这正是一派繁荣盛世的景象。红柳风情,这般独好。
2020年11月13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