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长长山路草鞋情(散文)

精品 【菊韵】长长山路草鞋情(散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18.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71发表时间:2020-11-15 20:46:42

【菊韵】长长山路草鞋情(散文) 山里人珍爱草鞋,把草鞋称为脚力。就像草原上的人把骏马称为翅膀,沙漠里的人把骆驼称为飞舟一样,可见草鞋在山里人的心里是很有地位的。
   走山路,草鞋是最好的鞋。我们这里做的草鞋,大都是带绳的,便于山里农民进行传统劳作用鞋。草鞋利水透气,轻便柔软,还有防滑功能和按摩保健作用。男女老幼凡是下地上山干活,不分晴雨都要穿上草鞋。哪家有红白喜事,主人就要给前来帮忙的每个人都发一双草鞋当心意。帮忙的人接过草鞋,笑嘻嘻地去给主人尽力做事。“要对得起主人给的草鞋。”这句话成了乡俗名言。
   我从八岁起开始穿草鞋。那时家里穷,做不起布鞋,经常都是赤脚在屋里走动。上学了,就不能再赤着脚,父亲就给我打草鞋穿。父亲怕我不喜欢草鞋,就给我讲古代人穿草鞋的故事。汉文帝刘恒穿着草鞋上朝,接见大臣和外宾。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刘皇叔就是卖草鞋出身的人物。老子穿着草鞋出函谷关。大诗人苏东坡写有“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豪迈诗句。我那时听不懂这些典故,只是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喜欢上了草鞋,感到有草鞋穿就有幸福感。
   父亲对编织草鞋所用稻草的质量很是讲究。每年收稻谷时,父亲就把没有淋过雨水的稻草选上几十捆风干后存放起来,不上草树,等白露节气一到,父亲再把这些稻草放到地坝里,让它们风餐露宿,饱经风霜。父亲说:经过白露霜冻的稻草打出的草鞋才会洁白好看。
   打草鞋第一步是搓草绳,我们这里用棕树叶搓绳的多,双手掌搓两根棕叶稻草交叉拧紧,一直搓到长3米左右,就在一根圆柱上反复拉扯几十次,把草绳磨得柔软光滑,再按照人的脚长短比例做成这草鞋的骨架。接着父亲把编织草鞋的稻草清理干净,剔除草衣,再捆成小捆,用棒槌轻轻捶打,把每个草结都捶破,使得每根稻草都变得柔软。一切就绪后,把高板凳翻过来,父亲把草绳的一头系在腰上,一头把草鞋的骨架绳子系在伸出的两只高板凳脚上的圆木棒上,熟练地编织起来。
   父亲编织着草鞋,我便趴在旁边的小桌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父亲的手很是灵巧,宽大的手掌粗糙得像砂石一样,搓动稻草一点不滑,一根根露出四方棱子的手指在四股骨架绳子中灵活地穿动缠绕,上穿下引,不时身子后仰,那是把草编拉紧,用一个浸透桐油的麻布包儿反复摩擦刷动定型,这样每一根枯草都沾上了桐油,不容易烂的。有时,父亲还在稻草里加上一些棕毛和布筋,草鞋就变得更加坚韧耐磨,外观也很好看。父亲一晚上能打两双草鞋,打成后用剪刀剪去底子上不整齐的草,再用白麻缠上草鞋鼻子,穿上耳子,就可以穿了。
   九岁那年,我进入村小读三年级。我穿着父亲新打的草鞋向学校走去。学校离家大约二三里路,要经过老堰沟、狐狸树坝等狭窄的山路,我背着书包一路轻快地走着,感到这草鞋很是柔和轻巧,透气、舒适,第一次就感到穿草鞋走山路真好。走进学校。一些同学都来看我的草鞋,有的感到很是新鲜。有的说这个草鞋好看,有的说哪有读书穿草鞋的。
   一个比我大三岁的男孩,脚上穿着缎面布鞋,跑去向老师报告:“老师,来了个穿草鞋读书的。”老师也感到奇异,来到身边蹲下细细看我的草鞋,老师说:“这个草鞋打得不错,你今天穿草鞋,争取将来穿皮鞋。”后来才知道老师没有嫌弃我穿草鞋,还在鼓励我努力读书,争取将来穿上皮鞋。
   下午放学回家,那个穿缎面布鞋的同学追着看我的草鞋,经过老堰沟时,他的布鞋一滑,摔进了泥沟里。我一见马上伸出手把他拉出泥潭,他的漂亮的缎面布鞋早已面目全非。我说:“还是我这草鞋好,不打滑,走路稳当!”回到家里,我又穿着草鞋去放牛,还捡回一捆枯枝木柴。我从心里感到穿草鞋真好。
   但是在第三天,我的双脚拇指被草鞋磨得破皮了,有两处还流出血来。父亲说:“这个不要紧,过几天脚上起茧了,就不会被磨穿了。”父亲边安慰我,边找来细布把草鞋缠上,尽可能减轻摩擦力度。我坚持穿着草鞋走路,果然一个星期后,脚一点都不感觉草鞋磨得慌了。
   在又窄又陡的山路上,我穿着草鞋走了三年,小学毕业我考上了初中。父亲说:“山娃子三年穿了十二双草鞋,还是读出名堂来了”。那时正是1960年的自然灾害时期。初中学校离家十来里路,要翻过四五道山崖口才能到达。父亲没有钱给我买胶鞋,还是继续给我打草鞋穿,父亲这次打草鞋更是用心,他在草鞋底子上铺上苎麻,把耳子用棉纱细磨,还在草鞋鼻子上安装了一个小小红绒球。
   父亲说:“你读初中了,我很高兴,每个月给你打两双新草鞋穿。”我穿着带有红绒球的草鞋走进学校,那些同学都来看我的草鞋,真是谁见谁爱,谁见谁夸!我认为穿草鞋读书一点也不感到没面子。
   读到初三时,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目的是选拔赛出到县城里参加全县初中生运动会的选手。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我穿着草鞋轻松地跑完三千米,成为出席县运动会的队员。在全县的运动会上,我还是穿着草鞋轻快地走进运动场,与来自各校的100多名选手竞争。在竞赛中,好几个穿球鞋的运动员滑到,我凭借草鞋不打滑的优势又赢得三千米长跑第一名。创造了县记录,为学校争得荣誉。组委会发给我一张奖状和十元奖金。我好高兴,我用奖金给父亲买了一包“圆球”牌香烟,因为我的荣誉里有父亲的最大功劳。
   1965年我初中毕业,考上利川汪营师范。父亲见我今后有工作的希望,就感到他的事业有成,心里很是高兴。连夜为我编织起草鞋来。学校在巍巍的齐岳山下,从家到学校足有一百四十多里,途中要翻过十几道大山,走过七八道小河,还要经过黄泥坡、马桑坳、交椅台、土桥沟、凉雾山、野鸡坳、苏家桥等几个艰难的路段。父亲精细地选出糯谷草给我打草鞋,糯谷草比稻草更加耐穿。父亲用皮筋给草鞋垫底,一手一手把草搓得更加紧密。父亲说:“路远,不平,很难走,一个月至少要四双草鞋。我保证满足你穿就是。”这回父亲还把他打的草鞋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千里马”。那含义是嘱咐,是希望,是教诲,是鼓励都自在其中。从那一双双草鞋上,我深深感到父爱的深沉。
   我“跨”上父亲给的“千里马”走出家门,走进远方的学校。我每个月回家一次取伙食费,父亲都是准备着两双结实的草鞋。我感到父亲打草鞋很是辛苦,穿草鞋也就更加爱惜。一个星期六,我从学校回家,中途走到凉雾山,突然遇到暴雨,我为了不让草鞋打湿,就脱下来抱在怀中,光着赤脚走在泥水中。脚下石子和着烂泥,每走一步都如同刀割、火辣辣的痛,但是我咬牙坚持着,一瘸一拐走下去,直到暴雨停止。我全身湿透,唯有那双草鞋还是干的。回到家里,父亲知道我赤脚走路,就带着责备的口气说:“哪有不顾肉皮顾树皮的人!今后不准这样,草鞋磨坏了我再打就是。”
   在长长的山路上,我穿着草鞋疾走。夏天走路,草鞋软硬适中,清爽凉快,步履敏捷,两脚生风,给我一种惬意的幸福感;冬雪天,我在草鞋内加穿一双棕皮做的袜子,外套一双满耳子的草鞋,既保暖,又防滑,犹如在冰雪路上套上铁制的脚码子一样安全。我穿着草鞋,走在长长的求学山路上,我没有伙伴,独自来回。只有草鞋是我忠实的伙伴,朝夕伴我走在人生路上。草鞋给了我壮志豪情,草鞋满载着我的人生理想。
   1966年初夏,“文化大革命”爆发。不久全国的红卫兵兴起大串连活动。伟大领袖毛主席还要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我和几个同学也准备徒步走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我回家给父亲说起此事,父亲感到很是光彩,觉得家里有人上北京那真是了不得,表示大力支持。父亲拿出家里仅有的五十元钱和准备好的两双“千里马”草鞋,叫我一路顺风好走。我和十来个红卫兵高唱“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语录歌,背着小红书包,迈开双脚走在弯弯的山道上。每天天坚持走一百二十来里路。我们要对毛主席表示忠心,路上遇到有车捎带我们,我们也坚持不坐,一直走呀走呀,从野三关到宜昌再到武汉,后沿着京汉铁路走,足足走了三十五天,我们终于走到了天安门城下。
   我的两双草鞋全磨穿了,只好花五元钱买双运动鞋换上。八月十八日上午,我们见到了毛主席,我们激动,我们欢呼!与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一起高呼“毛主席万岁!”为了纪念这次我们徒步上北京的壮举,我把两双破草鞋又藏在包里背回家来。
   师范毕业,我成为山区的小学教师。我要去教书了,父亲却不再准我穿草鞋了。父亲说:“你如今是老师了,是斯文人,哪里还能穿草鞋去上课!”父亲决定要去给我买一双男士球鞋。可是我的脚板大,反复几次都没有买到适合的码数。父亲说:“看来你就是一个穿草鞋的命。那你还是穿草鞋到学校吧!”父亲继续给我打草鞋,我自己也开始学着打草鞋,减轻父亲的负担,因为父亲已经不再年轻,皱纹白发都布满额头。
   开始我是民办教师,工资靠生产队几工分,早晚都得参加生产队劳动,不然就是“缺粮户”吃不上饱饭的。我依旧穿着草鞋,早上到山湾里割一担牛草,下午到队里劳动。一天可以挣十个工分,价值三毛五分钱。我和妻子天天劳动,勉强获得温饱。家里的泥巴墙土屋被大水冲垮,一家人没有房子住。那时修房子特别艰难,树林被“大跃进”时的炼钢铁砍光,没有建房的木料。为了有个遮雨的窝棚,我穿着草鞋去开采石头,白天生产队放工后,我就利用晚上,穿着草鞋去挑石头,每天晚上规定自己要挑十个来回才休息,就这样,我坚持挑了两个多月,磨穿十多双草鞋,才把两间房子的石块挑起。我看着地坝边那一堆被我磨坏的草鞋,心里感到草鞋对我真是做出无私的奉献了。
   1978年春,我这个穿草鞋的民办教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县里转成国家正式教师。我得服从领导安排,到远方学校去教书了。有人说:“你这回可以脱下草鞋了。”是的,我是可以脱下草鞋了。我从集镇上买回一双四十二码的蓝布球鞋,穿着它到二十里外长岳学校去。走到那个叫“干河沟”的地方,蓝布球鞋鞋底一滑,一个大跟斗,活生生地把我抛到河水里。我费尽力气从水里爬出来,一看蓝布球鞋也被划破口子了。我倒转回家,还是换上我自己打的苎麻草鞋,连夜朝学校赶去。也是很奇怪,我穿上草鞋,脚就舒服,人就轻松,心就踏实,走山路稳当,也不打滑,一次也没有摔倒过。
   以后的日子,我在学校期间,就穿妻子做的布鞋,回家路上就穿草鞋。反正那些什么皮鞋,球鞋。胶靴、拖鞋、凉鞋等等一直与我无缘。我从长岳学校,到永兴学校,再到石板岭学校,辗转来回都是大山里的学校,穿草鞋走山路就是家常便饭。
   特别是在石板岭小学的日子里,草鞋更是对我情深意长。学校地处高寒山巅,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冰雪里度过。学校离家六十余里。山路盘旋,石壁陡峭。我穿着草鞋踏着冰雪到校,路上曾几次见到翻车的惨景,也看到那些骑摩托车的栽倒数回。可是草鞋却保我一路平安。在石板岭高山村小,我依旧敬业教书,每学期开学期间我从集镇给学生挑课本和练习本,平时给学生背文具或者资料,反正我上山都有一担,重五六十斤。尽量给学生家长减少费用。
   放学后的下午,我穿着草鞋到学生家里走访,到山林里捡回干柴。高山学生家长很淳朴,他们见我很爱他们的子弟,又见我辛苦,除了节日请我到家做客外,还不时给我送来各式各样的草鞋。我的办公室的墙壁上挂满一长排,足有十七八双。这些草鞋里,凝聚着高山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深深情意和浓浓的爱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一直到退休的2010年,连农民干活都是骑摩托车穿皮鞋了,可是我的脚老是跟不上形势,“奥康”也好,“红蜻蜓”也好,我只要穿上就蹩脚,脚趾间就发臭,发烂,还长成“烂指丫”。所以我就谢绝一切名牌皮鞋。直到今天,我还是爱穿老伴做的布鞋和草鞋。
   从八九岁到年逾古稀,我不知穿烂过多少双草鞋,也记不清走过多少山路。山重重,路迢迢,山头路尾在何处?独有草鞋给我一生爱、一生情。草鞋里融满的是亲情、爱情、乡情,还有我一生不懈奋斗的精神!
  

共 47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穿草鞋上学经历非常真实,我虽然没有穿过草鞋的经历,也听父辈们讲起过。“山里人珍爱草鞋,把草鞋称为脚力。就像草原上的人把骏马称为翅膀,沙漠里的人把骆驼称为飞舟一样,可见草鞋在山里人的心里是很有地位的”。这句话我很认同。文中充满浓郁的地域风情。怀念过去的那一段光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月里,草鞋,做为清贫时代的特定之物。黄老师用娴熟的笔法,浓重的笔墨对草鞋细腻描写,没有亲手编过草鞋的人都好像会打草鞋了。推出了父亲编草鞋的特写,选料、编织....细腻刻画的道道工序,父子间心领神会达至的默契配合,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具切质感的父子情深,深深感喟于传承于一代代那种吃苦耐劳的农民精神之伟大。一双草鞋父母情深,一段岁月回忆悠长。远逝的光阴镌刻在读者心灵的天幕上。黄老师“惜”的是如今恬淡和平的乡间生活。这篇质朴无华的文章仿佛看穿草鞋的少年黄老师走在上学路上的情景。更看到现在穿着妻做的布鞋踏歌而行的黄老师。好文章接地气。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力推共赏!【编辑:叶凡】【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116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凡        2020-11-15 20:48:33
  草鞋里融满的是亲情、爱情、乡情,还有黄老师一生不懈奋斗的精神!点赞!
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凡人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1-15 22:32:33
  谢谢精彩精典的编按,辛苦了!我们这代人是穿草鞋长大的。草鞋是农家传统鞋,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瘦马        2020-11-16 07:25:57
  黄老先生这篇散文神形俱佳,连读两遍,意犹未尽,好文!赞!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1-16 10:56:53
  谢谢支持,问好您!
4 楼        文友:水墨砚儒        2020-11-16 11:07:47
  难得的一篇佳作,骨子里透着美。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1-16 13:49:01
  谢谢先生一贯鼓励!向先生学习!
5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0-11-16 20:44:21
  祝贺黄老师摘精一枚,好文章总会有慧眼识珠的人。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1-17 08:40:13
  谢谢鼓励!努力学习
6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2-11 21:28:00
  草鞋奠定了生命的底牌,磨炼了性格的坚強。一生不忘草鞋情。谢大家鼓励1
活到老学到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