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远方】三到兰州(散文)

精品 【星月.远方】三到兰州(散文)


作者:红尘一莲 举人,5844.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21发表时间:2020-11-28 16:15:06

作为地地道道的甘肃人,不喜欢自己的兰州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作为土生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不喜欢大西北的粗犷荒凉是不是有点背祖忘宗。说真心话,我第一次路过兰州,就没有半点要喜欢的感觉。
   第一次去兰州,那是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份的事情,是为自学考试专门去西北师大进行论文答辩的。当时说要去兰州,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因为那是第一次出远门,而且还是自己的省会城市。我们包乘晚上八点的夜班车,那时似乎没有高速,去兰州可以说是山路十八弯。由于是晚上,若不是有车灯,四周肯定黑漆染得一般。我只觉得班车是一高一低,左右晃在云雾里的,颠簸一路,寒冷一路,眩晕一路,好不容易熬到兰州,还是早上四点多钟,重叠起来的冷气更是让人不敢呼吸。蜷缩在车厢内的我们终于等到了六点多,街道上开始有人走动,我们便走下车,四处寻找牛肉面,还好,兰州人勤快得很,有几家牛肉面馆好像专门是为了我们而等待。一碗热腾腾的拉面下肚,人暖和了,心情也跟着放晴了。待到八点半,我们直奔西北师大,久负盛名的大学把身边的寒冷扫去一半,我们一边寻找着自己要去的文理学院,一边感受着那种古老而浓厚的文化氛围。好在一切顺利,所有事情都在上午搞定。然后有人建议去趟兰州东部批发市场,我们一致同意。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一是因为小地方物资实在有限,二是从兰州东部市场买来的东西质量让人放心。于是我们趁着上省城的机会总得带点什么,多少有点虚荣心在作怪。晚上开始集合,连夜返回,初识兰州,仅限于两点一线,连皮毛都没摸着,自然没有装下什么美好记忆。
   二到兰州,是在去年,是和同事一起出外培训学习。距第一次去已隔多年,本身对于兰州没有多少印象的我,还是对兰州充满着好奇。我们选择的路线与上次截然不同,而且乘坐的车较上次提升了档次,自然不会有晕车的痛苦。我们早晨乘坐私家车直接到宝鸡,然后从宝鸡乘高铁到的兰州,总共下来也就四个小时。路是平坦的,车是愉悦的,人更是幸福的,时不时有不一样的风景钻入眼底,加上太阳也很给力。虽然是冬天,但车内温暖如春,窗外的山川也在暖阳下变得柔软多情。抵达兰州,中午十二点,吃过饭之后,便直奔同事早已订好的宾馆,不但没有了寒冷,而且暖和太过倒让我坐卧不宁。学习虽然辛苦,充实,但不会忘记忙里偷闲,匆匆与黄河和白塔山打个照面。虽则如此,总觉得只是在兰州城的皮肤下潜伏了几天,并未看清他的脸,还有他的心。
   第三次到兰州,是在今年的国庆节。由于疫情的影响,单位要求不准出省,原本打算去敦煌看看,奈何路途太远,时间有限,就把心邮寄到兰州。如果说以前只是路过,这次便是相识。
   因为高速畅通,我们决定自驾出行,边走边看。早上从平凉出发时,天是有雨的,路面也是湿的,雾朦朦的天气实在不宜外出,但早把心已寄出,想收都收不回来,还是硬着头皮赶路。好在车子一过六盘山隧道,天气突然放晴,有太阳在眼前晃动,四周一片光明。心底太喜,真是老天助我也。到了静宁,稍作修整,继续前行。我一边收集着窗外路过的风景,一边对比着地形地貌上的差异。越是接近兰州,季节似乎越老,除了川地里有象征秋天的庄稼外,山上基本上是光秃秃的,给人的感觉就是山上是冬天,山下是秋天。我环顾连绵的高山,那叠加起来的荒凉让人窒息,好在川地里忙碌的秋收以及高速路上往来车辆带走了我的一部分担心,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向兰州出发时,我在美团早已订好了宾馆,只需要方向盘服从导航的安排,即便路径不熟,同样也会顺利到达。
   我们到达兰州时,已是下午三点多。到达宾馆,休息片刻,直奔中山桥。现在的交通便利,城内公交车站纵横交错,尽管对我们来说,仍是个陌生的城市,是绝对不怕走丢的,即使走错了,还可以走回来的。对于兰州来说,比较繁华的地方之一便是西关什字,这里有四通八达的公交车,这里有顶级购物的亚欧商厦,这里有中外合筑的黄河第一桥,这里有历史悠久的白塔山……
   自然,我们不会错过这里作为城市最显著的特征――拥挤,和所有人一样,融入到摩肩擦踵中。一边用脚丈量着城市的车水马龙,一边用心整理着城市的摇曳多姿,不知不觉到达了中山桥,到达了黄河边。唯有这次,是在慢时光里享受着身边的一切。用手抚摸着桥上的钢索,穿透着时光似乎与古人进行着对话,用双目深挖黄河深处的泥沙,似乎感受到了沉淀几千年的黄河文化,看到了我们华夏儿女是如何靠着黄河的滋养一步一步走向今天。中山桥上是川流不息,人来人往,黄河两岸的休闲椅上也是游人如织,看来,是黄河养育着兰州城里的一草一木,也是兰州人让黄河体会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与成就感。愉悦总能让时间缩短,不知不觉,城里的灯亮了,桥上的灯亮了,白塔山上的灯亮了,把城里的灯火辉煌演绎到淋漓尽致。我只看见,城市的灯火,城市的繁华,落在了黄河水上,一直流向远方。
   总不能只穿梭在兰州的大街小巷中,让人身处兰州,心处浓雾之中。要把兰州的面孔彻底看清,五泉山是必去之地。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是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佛教古建筑对于我而言,只能感觉到震撼和神奇,是看不出其它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倒是五眼泉,让我充满了向往。试想想,一个干瘪如气球的荒山,能有五眼清泉,似乎是个神话。我们跟着游人,一边爬山,一边打听清泉的住地。曲折迂回,转来绕去,五泉总算是找齐了。最为特别的应该是摸子泉,如果不是门牌的招呼,我是没有办法找到的,它位于一个深洞的最里面,还要向下三个台阶方可掬起泉水,据说是善男信女求子最好的方式。对于他的诚信度,我不得而知,单就它的存在,已是一个传奇。这么深的洞底,有眼泉水,清澈见底,从不干涸,情锁深门数千年,不因寂寞忘初心,应该达到了某种境界。还有掬月泉,惠泉,甘露泉,蒙泉,每一处都有一首诗作与其同在,形状各有不同,然而泉水是一样的清冽,一样的一尘不染。慢慢地沿着山路向上,随山势的增高,五泉山下的建筑群尽收眼底,一座座褪色的飞檐走廓掩映在草木之中,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有些屋顶已存在坍塌的痕迹,不过上面有加固的钢筋,有些房子是纯粹的木屋,有些屋顶又有荒草的影子。单就这一片古老而神秘的人间圣地,能承载起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不能不为之惊叹。
   登上五泉山顶,先不去看居高临下的千佛阁,也不问它是如何气势雄伟壮观,如何地形险要惊人。凭栏下望,只见东长廊凌空而下,跨重岩,绕清流,环亭榭,把半壁园林团团围起,像捍卫林泉的长城。再望远处,兰州城的高楼林立在丛山之中,山中有楼,楼外是山,山是光秃秃的山,楼是明晃晃的楼。山是西北汉子的胸怀,磊落光明,楼是勤劳质朴的代言。更为注目的是,黄河水把兰州城隔成两半,只看山与楼,合为一体,只看水,又似乎是个组合。我想,是黄河水延续着兰州城的生命,兰州一草一木的存在,黄河功不可没,恰是黄河的穿越成就了兰州的繁荣昌盛。由于四周高山的百般阻挠,兰州城的扩展似乎有限,但我望见了对面的山头,已被挖掘机削去大半,估计又将会是一地的繁华。
   如果说前面见过的多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那么在去碧桂园的路上让我真正见识了什么是“巧夺天工”。碧桂园是兰州城关区开发的一个大型住宅区,似乎属于兰州城,又似乎游离于兰州城之外。因为从西关什字坐专线也需一个多小时,而且还是搁在一座山头上的。我觉得,同属于城关区,不会太远,没想到,走过一座桥,还是一座桥,桥上有桥,桥外有桥,桥桥相连,相通又不重复,硬是把山下的车撑上了山顶。就那些桥的设计,不得不让人感叹,我见识过重庆的桥,感觉就是用桥撑起的一座城,而在这里见到的桥,感觉撑起的是一片天。
   三到兰州,两次偶遇,最后相识,才把以前不好的印象抛向了黄河水。因为有了黄河水,才让华夏民族有了根,因为有了黄河文化,才让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也因为兰州有个黄河,才让兰州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凡一个地方,一旦与文化结下缘,注定是会光芒万丈的。
   一到兰州,只是路过,二到兰州,纯属偶遇,三到兰州,算不上相知,只能是相识。不知道若干年的以后,我又将以怎样的方式与兰州相见,重逢后的兰州是否还会记起我,我是否还能认识曾经的兰州?

共 33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到兰州”,感觉自己真的随着文字去了三次兰州,第一次去是路过,印象很一般;第二次去兰州,是偶遇,印象也不深。因为疫情不能走远,决定第三次踏上去兰州的列车。这一次因为时间允许,可以一饱眼福看到兰州的真面目。被流经兰州的黄河折服,感叹它的历史悠久,惊叹留在兰州的历史足迹,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这座城市有了不可亵渎的光芒。作者的文笔娴熟,每句话写得干净利落,段与段衔接柔和,读到最后没有读懂的,也都懂了。感觉作者笔下兰州的存在有着神秘,深知它的真颜还需要耐心品味。好文章,推荐共赏!【编辑:江南柳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13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0-11-28 16:17:06
  又读到一莲的好文章,深感荣幸。周末快乐!
2 楼        文友:柏丫        2020-11-28 16:48:17
  好文,拜读。细细寻味,兰州还是不错的。黄河岸边的城市,充满无穷的魅力。我以前去过好几次,近两三年已经没有去了,说是开通了地铁,想来乘公交就不那么挤了。
回复2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0-11-28 20:06:52
  作为甘肃人,对于兰州有些陌生,还是惭愧,去的机会是少了些。
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28 19:01:43
  特别欣赏老师组织机构和文字驾驭能力。全文行云流水,情景交融。读来入心入味,有轻松愉快之感。好文,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0-11-28 20:07:27
  谢谢老师的支持鼓励,周末快乐!
4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0-11-28 20:05:22
  辛苦柳烟了,周末快乐!
5 楼        文友:史建民        2020-12-31 17:41:33
  好文章,接地气,拜读!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