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岁月神偷(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岁月神偷(散文)


作者:静净 秀才,145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0发表时间:2020-11-28 21:19:16

【摆渡】岁月神偷(散文) 这段时间总有人问:“老了!老了怎么办?”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太老,但是见过、陪伴过老。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自然就是人生的常态。并且是,无论怎么挣扎都是逃避不了的。古今中外,从王侯将相到贩夫走卒,就生命的本质而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这一生,从出生到老去,都无法重来。无论过程多么不堪,多么辉煌,都害怕老去。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对长生不老的渴求可谓空前。在其晚年时期,更是带领大部队远渡重洋,寻求长生不老药。“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传说:北欧的伊敦女神拥有青春苹果,也是一种长生不老药,众神衰老之后只要吃一颗苹果,就可以恢复青春。哈哈!神仙都免不了衰老,何况吃五谷杂粮的人类呢?
   《西游记》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哈哈!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各路妖怪本着吃唐僧肉而来。可是故事中没人吃过唐僧肉,更没人真正实现因吃唐僧肉而长生不老的愿望。还有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头,吃蟠桃、仙丹、人参果来延长寿命。难道这不是作者吴承恩,对长生不老渴求的写照吗?
   老、病已渐渐地迫近我们,世人没有不老、不生病的。纵观古今中外,各种灵丹妙药。西医、中医,妄想延长人类的寿命,都是徒劳。我就不去琢磨那些神话了,还是顺其自然地接受现实吧!
   现在,八零后、九零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个问题真实地摆在眼前。我的同学们说,老了都去同一家养老院,还是可以一起侃大山。我的朋友们说,老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一直没有卖掉,老了我们七八个人住在那个大院子里边,雇一个保姆做饭。可以一起种种花草,逛逛景,看看山。这些看似可行的办法,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小姜,一到这个季节,我后背就像泼凉水一样。”奶奶边找件衣服披在身上边对妈妈说。奶奶说这个话的时候,季节刚刚进入初冬。
   “妈,怎么会这样呢?我怎么没觉得。”妈妈疑惑地说。
   “哎!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知道了。”奶奶叹了一口气说。
   “好好好!妈,我给你做一个棉马夹子吧。”那一年,奶奶六十六岁,妈妈三十岁,我六岁。妈妈去忙了。
   我赶快跑到奶奶的身后,举起自己的小拳头给奶奶敲敲背。奶奶就会夸,我们家静儿最乖了。我就会把小脸伸过去问:“奶奶,舒服吗?”奶奶就会顺手把我搂在怀里又亲又抱的,弄得我滚在炕上咯咯笑,奶奶也哈哈大笑。
   这便是奶奶老了,有儿孙在跟前守护,享受天伦之乐。虽然那时候的生活很清贫,物资也很匮乏。可是儿孙绕膝,奶奶的晚年生活从来没觉得孤单。不过,奶奶操劳了一生,身体不太好,大病小病常常找,奶奶几乎把大连市的大小医院都住遍了。记得我八岁的时候,经常放学以后,背着小书包直接就去医院里写作业,陪奶奶。那个小小的我,就会看体温计了,也能记住奶奶都吃什么药,什么时候吃,因此懂得了很多医学常识。奶奶还住过大连铁路医院,离我们家很远,得倒两遍车,下了车七拐八拐的才能到。我这个路痴,爸爸带我去过一次,第二次我一个人居然能找到。这些照顾奶奶的经历培养了我很多能力。
   奶奶在最后的弥留之际,妈妈记得很清楚。奶奶拍拍床沿说:“你累了,坐下来歇一歇。”妈妈赶紧扶起奶奶,说:“妈,是不是你累了,我扶你坐一会儿。”奶奶就倒在妈妈的怀里,安详地去了。奶奶老得很坦然。
   妈妈现在也老了,七十六岁。常常跟我说,你奶奶那时说后背像泼凉水一样,当时很不理解。现在我老了才知道那种感觉,你看厚的、薄的马甲我做了好几个。跟你说着话,就忘了打开冰箱要拿什么了。
   妈妈因为生弟弟,弟弟七天的时候,身上长了四个大脓包,那是胎毒,必须去医院做手术。妈妈的整个月子就在医院里度过的,那时候的医院简陋啊。三九天北风呼呼地吹,洗尿戒布也是冷水,妈妈因此得了月子病。腰腿疼伴随着她一生。
   四年前,坐骨神经疼,压迫腿不能走路了。不得不去做了个腰部的大手术,因为年龄大很难恢复,六个钢钉就留在腰部不取出,导致妈妈直不起腰,时间长了有一点儿驼背,个子好像矮了很多,走起路来很慢,稍微有一点坡就会很累。妈妈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就是,老了不中用了,不过还好有你。
   我不知道,等我老了的时候。或者说等我们这一代人老了。独生子女的他们,小两口要面对四个老人,那种压力可否承受得起?先不说他们会不会在身边。
   不知在哪看到那么一句话:谁的人生不是一场腥风血雨。这句话用在晚年更合适。记得妈妈腰部做大手术,我在医院陪护。旁边床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阿姨,有一个护工在照顾她。从来没见她的儿女来过,刚开始我还以为她是独身,没儿没女呢。住了几天,熟络了以后,我忍不住问:“阿姨,咱们家大叔怎么没来呢?”阿姨叹了一口气,说:“哎!老头死得早。”
   “那你孩子呢?”我着急地问。
   “我有一个女儿,在国外读书,之后嫁给了老外。”看着阿姨眼圈泛红。妈妈拽了拽我的衣服,意思是说别问了。
   阿姨接着,更像自言自语地说:“那天半夜听到电话铃响。我非常着急起来接电话,慌乱中不小心崴了脚。重重地跌坐在地上,把尾骨摔碎了。但我还是忍着痛,爬过去接了电话。原来是女儿打来的,她忘了中国是半夜了。”我似乎看到了阿姨疼得呲牙咧嘴,还是非常镇静地接着电话。
   “那你在电话里没告诉女儿,你刚刚摔着了。”我迫不及待地问。
   阿姨苦笑地摇了摇头,说:“没有告诉她,干嘛徒增她的焦急和烦恼,漂洋过海也解决不了问题。”
   “那你一个人是怎么来到医院的?”我狐疑地问。
   “我忍着疼,终于熬到天亮,打了120。”我甚至能想象那个画面。阿姨蜷缩在一角,又痛又困的感觉。
   “那你为什么不早点打120?”我心疼地问。
   “我看看自己没有外伤,只是脚踝的地方肿了起来,屁股痛站不起来。半夜还是别打扰人家了。”阿姨轻描淡写地说。我不知道她经历过多少事情,才能在那么痛苦难耐的情况下,居然能够镇定地处理这件事,坚忍着还替别人着想。
   有一次我跟护工聊了两句,她说,这个阿姨人特别好。有一天她接了儿子的一个电话之后,阿姨塞给她两百块钱,说给你儿子买好吃的。然后阿姨又说,她有钱,只要对她好一点儿就行。我听着这些话,眼泪差一点夺眶而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对亲情的渴望,才会如此无奈地表达。
   听着这个阿姨的故事,我不禁联想到我们这一代人老了。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我不敢想,坐在家里写字,情绪无法宣泄,出去溜达溜达。本来以为可以酝酿一下结尾。可是楼下的一位老爷爷让我动容。我还没有走进他,就听到了他的歌声。只见他两手把着市场的护栏,佝偻着身子,面对经过的车辆和行人引吭高歌。我站在他后面,听他唱完之后忍不住鼓掌。他慢慢地回过身子,想坐在长椅上,只见他穿了一件八、九十年代,藏蓝色卡其布的中山装,下穿一条浅咖色的单裤,挽着裤脚。露出一双黑布鞋,左脚后跟没有提上,露出暗格的尼龙丝袜子,袜子的后脚跟破了一个大洞,整个后脚跟都露在外面。动作缓慢地坐在椅子上,抬头望着我。竖起大拇指说:“真漂亮的小姑娘。”只见他头戴了一顶黑色的线帽,浑浊的瞳孔,笑眯眯地看着我。一块儿黑斑盖在布满褶皱的眼角。一个黑色口罩搭在下巴上,唇上一圈参差不齐的白胡子。微笑着露出两颗门牙,那也应该是他仅剩的牙齿。
   我问了一句:“爷爷,你多大岁数啦?”他用手边比划边说:“我八十八了。”他再次细看了我一眼说:“真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呀。”随即唱了起来:“漂亮的姑娘十呀十八九,小伙子二十刚呀刚出头。如锦似玉的好年华呀,正赶上创业的好时候……”我边打着拍子边拍了一个小视频留念。我想:老爷爷唱这首歌的时候,脑子里是否会浮现出自己十八、九岁时候的样子。老爷爷的乐观感染了我。
   我回头看见门卫大哥坐在那里,好像跟老爷爷很熟络的样子。便好奇地问:“大哥,老爷爷到底多大岁数了?”大哥说:“他早已过了九十岁了。只不过现在有人问,他总说八十八。”我接着问:“他是孤单一个人吗?”
   “是啊,是啊,他就住在对面五楼上,老伴早都去世了,两个儿子也死了。现在就剩他一个人了,经常在对面糕点店里买很大一包桃酥,天好就出来晒晒太阳。肚子里还装了一肚子的歌,每天都唱。”大哥爆豆子似地把老人家的事都说了出来。
   我嘀咕了一句:“他可能也做不了饭了。”大哥回了一句:“还好,他有退休金,咱们市场周围饭店也很多。”这时我心想:爷爷为什么不把房子卖了,去养老院呢?
   我再回头看看老爷爷,他安静地坐在长椅上,微笑地看着市场上蔬菜水果的摊位。就好像看到自己的老伴在买菜,正拿起红红圆圆的西红柿挑来捡去,并与摊主讨价还价。那个手里拎着蔬菜、水果的中年男子,不正是他的儿子匆匆忙忙赶回家做饭。他微笑着……我注视他良久,这才发现那么冷的天,他只穿着单衣单裤,我穿着棉衣呢。或许他的感受早已不在身体上。
   我还没来得及去感受浮于表面的心酸。这时,我发的那个小视频在朋友圈里炸了锅。有的说,长寿有时候也是一种受罪。有的说,孤单一个人真可怜。有的说,这么冷的天怎么穿着这么单薄的衣裤?我不知道怎么去回答友友们的话。或许大家都从爷爷乐观的心态上,品出了不同的滋味。
   文字写到这里,真不知道如何结尾。那些老、病的神态以及遭遇,在我的脑海里,一幕一幕地闪现。尤其这位九十岁的老爷爷,乐观豁达,取悦自己。他唱歌时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如此的平和,我甚至感觉到他脸上的褶皱都被抚平了。
   望着刚刚随手捡回来的,这片干枯的落叶,凝聚着琥珀色的沧桑,抚摸着它清晰凸显的“血管”。我看到了阳光、空气和雨水;我看到了花开花落,蜜蜂、蝴蝶欢快地吮吸着花蜜;我还看到了鸟儿叽叽喳喳地在林间雀跃;我甚至看到了形成这片树叶所有的元素……我笑了。
   我们阻止不了机体的老化,就像万事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进,有相的物质都会经历成、住、坏、空,这是宇宙间客观的规律。人类只是宇宙间的一粒尘埃。老,是自然不可逆的。尽管岁月悄悄偷走了青春,但是我们可以丰满自己的灵魂。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建设,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梦想,更别提实现自己的梦想了。退休,或许就是退下来修行,看淡并且试着放下所有的牵挂,越多的牵挂就会产生越多的苦恼。或许少欲简朴的生活,才会导致平和、喜悦与安宁。不如学点养生知识,干点自己爱干的事,才是人生的真谛。
   (原创首发)

共 4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岁月神偷》一文,不同于沙漠孤月清老师的《褶皱如花》,是因为《皱褶如花》是从多维角度冷静从容去写就的哲理性散文,而《岁月神偷》则更偏向于女性情思去感怀的抒情性散文。但恰恰是这样两篇风格迥异的文章,却让编者觉得如出一辙,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作者在思考。大凡花草树木、人畜鱼虫,似乎都有一个不变定律,那就是都必然经过出生、成长、成熟、老去、死亡这几个过程,无一幸免。如果是悲观的人,或许如海子、太宰治一类,会觉得人间不值得,然而于我们来说,活着或许会辛苦,但也会有欢乐快活。文章从一个疑问开始,从一个领悟结尾,从中国的“唐僧肉”到西方的“苹果树”,都与长生不老的诉求息息相关,这是怕老的人根据自己的欲望和诉求幻想出来的理想状态,但我们却又清楚地知道,人压根不可能长生不老,这是作者的观点,亦是既定的事实。作者从同学和朋友谈起老去后的生活为线索,以奶奶、母亲、医院护工、弟弟、同病房病友、小区老人为感情支撑,引发一系列思考,作者眼见同学、朋友侃大山似的理想,奶奶、母亲在物质匮乏年代辛苦劳作的场景,护工感怀似交谈的话语,病友孤零零无所归依的凄凉,以及小区老人眼底景象的虚构,都与一个话题有关,那便是“老”。这个定律谁也逃不过,也因着母亲住院,作者看护时,也无端生发出那么些感慨,作者感慨未来八零、九零这些独生子女未来要看顾四个老人,压力如此之大,也感怀这些老人可能会在未来无人相陪,孤单冷落。这些所见境遇,是作者灵感的来源,但也因为这位小区老人的乐观,让作者一瞬间顿悟了,机体确实会老去,但心态却能由自己掌控,俗语常说:“老小老小。”未尝没有道理,正是因为思虑过多,我们不知道要何来何往,但倘若在一定时间,退休了,那一定要去做些感兴趣的事情,放开自己负重前行的心,取悦自己,这才是人生真谛。洋洋洒洒一篇文章,既有对于“老”的看法和感怀,亦有一种岁月悄然而逝的慨叹,但最终作者的顿悟,亦或者说是思考结果,才恰恰是点睛之笔,“老”不可怕,只要心态放好,心情平和愉悦,做自己想做的事儿,那便是最好不过的退休生活。感谢作者带来这样一篇文章,多重思考,多重解读,无端让人陷入作者的思绪里,跟着思考起来。不仅带着女性情思,还具备现实意义。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梅楚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1-02-04 11:18:00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七零后只有一个孩子,即将面临衰老带来的种种困境,作者的视角很有社会意义。问好作者!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