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悟山·悟心(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悟山·悟心(随笔)


作者:文远 举人,34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1发表时间:2020-12-02 07:58:39

【看点】悟山·悟心(随笔)
   周末,难得清闲,约上三五位好友入山。沿着子午峪一路向上,待到气喘吁吁,双腿沉重,停下来歇脚。“悟山”云姐的声音传来,原本站在不远处正说笑的我们循声望去。云姐盯着面前的石头念出上面的刻字,我们也围上去,石头上刻着“悟山”二字,红漆描涂。平日里常研习书法的阿超则笑言:“此二字为‘悟心’‘悟山’。”“悟心”一时竟成我们争论的焦点,谁也说服不了谁,“悟山便是悟心,悟心才能悟山”,有什么好争?卡妹一句话点醒我们,相视大笑,拍完照继续向上走
   “悟山便是悟心,悟心才能悟山”充满禅意,悟本身就是吾心,动脑,用心才能悟。佛门禅宗便有顿悟、渐悟之说。佛,便是圆满觉悟者。释迦摩尼便是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著名的“拈花笑佛”也是悟出而笑。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
   寒山所写《寒山诗》“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便是悟道所写。而关于“悟”的禅诗,还有诸如南朝梁傅大士的“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唐朝鸟窠禅师的“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唐朝布袋和尚的“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唐朝无尽藏的“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明朝憨山德清的“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等等。
   禅本身离不开悟,而唯有悟才能得“道”。所谓参禅,重在悟,悟是我们修身,修行的一个过程。“吾日三省吾身”即是悟,一个人是否智慧,看他的悟性。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初入佛门的三重境界,其实还是悟的过程。第一层山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山,第二层不是山,是我们赋予了主观所想,第三层山则是开悟后再看到的山。这出自宋代青原行思大禅师:“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我们兴尽而归,晚上看到云姐所拍“悟山”石的照片,耳边又响起卡妹那句“悟山便是悟心,悟心才能悟山”。其实想想,悟山也好,悟心也罢,只要享受到半日浮闲,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趣味足矣,何必计较是何字,这或许就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所在吧。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12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句“悟山便是悟心,悟心才能悟山”。这句话不仅道出了游山逛景的玄机,也道出了参禅悟道的奥妙。我们大多数人户外游玩时无非就是看个热闹,没有人认真参悟游山玩水的奥妙和乐趣,只有认真参悟,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妙处,才能有所顿悟。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12-02 08:03:36
  游山玩水应当有所感悟才对。欣赏了,问候文远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