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随笔)
◎《黑人白话》
畅所欲言,言所以畅——黑人的心里一白话就亮堂了,起码有利于身心健康。
◎《黑人白话》
老树的画看似笔调简单,却耐人寻味;老树的诗好像词语浅白,却底蕴丰厚。深刻是一种功夫,既深刻典雅又通俗易懂更是一种真功夫、大功夫。
◎《黑人白话》
正能量+正能量=日升。
正能量+负能量=日蚀。
负能量+负能量=日落。
◎《黑人白话》
尽管萨特与苏轼的三观截然相反,但是无碍于他们共同的伟大。读苏轼让我们热爱生活,读萨特使我们冷静生活,一冷一热便是真正的生活。
◎《黑人白话》
海明威想说的是,真正的高贵是比昨天的自己长高而不是比身旁的他人显贵。
◎《黑水白沙》
黑人最早的朋友是六十年前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女朋友,如今一回头,发现她还在,原来这也是一种幸福。接下来,还有五十年前宣传队的朋友、四十年前团干部的朋友、三十年前监察厅的朋友、二十年前证券部的朋友……回头还在,必须珍惜!
◎《黑人白话》
致敬,为共和国不懈奋斗和无私牺牲的沈阳市铁西区!
◎《黑人白话》
先把时间送给深夜写作的生命,再把生命还给清晨安息的时间,时间和生命都可以相对延长。
◎《黑人白话》
无论政治家还是文学家,都必须深入了解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否则便一事无成。
◎《黑人白话》
在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的选择问题上,我们常常重视情感投入和精神产出而轻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于是人生效益十分低下。
◎《黑人白话》
书者,文化也。法者,艺术也。文化引领艺术,艺术表现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黑人白话》
谪贬、流放、艰苦……亡妻、别友、孤独……老病、穷困、寒暑……暴雨、狂风、残烛——这就是苏轼脚下的人生之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倘若遭遇其中一段都可能把尔等撂倒,可是苏轼不仅没有被撂倒,还把这人生逆旅化作一路豪情,变成千秋绝句,从而给生命赋予永恒。读苏轼,特别是读黄州逆境中的洒脱苏轼、读惠州困境中的豁达苏轼、读儋州绝境中的乐观苏轼,会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和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还有,至善至美的艺术享受。黑人一直有个观点:得志时要学马上稼轩横扫千军敌阵,失意时要学月下东坡纵览万里江山。这才是“人中之虎,词中之龙”。这才能不负天命,不枉人生。
◎《黑人白话》
简单——复杂——简单,即为人生。
◎《黑人白话》
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培养孩子成长的四位老师,缺一不可。从长计议,后面两位老师更为重要。
◎《黑人白话》
真正的幸福,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幸福,不是快乐,而是安妥。每读毕淑敏,都给人安稳妥帖的感觉。
◎《黑人白话》
日子要过滤,文字要过滤,心情要过滤,人间要过滤,越过滤越美好——兼答读者提问:你笔下的人和事怎么都那么好?那么有意思?
◎《黑人白话》
摄影之美,全在光影的选择和运用,特别是人体摄影,特别特别是女性人体的摄影艺术,更可以把光影美感推向极致。而人体摄影的光影美感,就是摆脱做作,回归自然。面对生命之神的自然之美,我们眼里满是欣赏,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拜。最近看到一个朋友在家中用手机自拍完成的人体摄影,就是光影艺术的典范,相当唯美,相当巧妙,相当艺术,相当自然。我在争取为她的这些人体摄影作品做个美篇,到时候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黑人白话》
养耳则养心,养心则养生。
◎《黑人白话》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歌者,一种是把歌唱给别人欣赏的,一种是把歌唱给自己享受的。黑人挺喜欢后一种歌者:纵情歌唱,放声歌唱,有利自信,有利健康。
◎《黑马由缰》
无论在三亚湾的海边上,还是在保亭的七仙广场,都有好多东北人在学跳新疆舞:很好听的手鼓,很好看的裙装,很有范儿的舞姿,很有趣儿的表情。男人们一个个都绷着带着劲,女人们一圈圈的转着带着风。月牙儿在一旁跃跃欲试,黑人一边录像一边打点。这是截至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好的候鸟娱乐群。
◎《黑人白话》
在中式建筑六大门派中,黑人还是比较喜欢皖派和京派建筑,前者比较美观,有山水风韵;后者比较温暖,有烟火气息。与之同理,苏派建筑和晋派建筑之间也有这样的区别。而闽派建筑和川派建筑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很难引起外人的共鸣。无论如何,它们都比现代城市里千遍一律的“火柴盒”、“猫耳洞”强——因为“家”,因为“大家”,因为“大家庭”。
(首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