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制材厂纪事(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制材厂纪事(散文)


作者:孤独小男孩 举人,385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5发表时间:2020-12-06 02:48:32

【浪花】制材厂纪事(散文)
   林区的老百姓都有靠山吃山的想法,漫山遍野都是木材,也让这个想法在脑子里兴旺了几十年,直到林场的制材厂倒闭,采伐全面停止了,这个想法才就断掉。父亲这时候才有所醒悟,他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喃喃自语着,是该休息了,是该休息了。他那已经有些弯曲的脊梁,像躬起的山梁,曾经的劳累如同一座山压在山上,多少年过去了,他渐渐地无法负累,不得不弯下腰。他无奈地摇头,他老了,山也老了吗?他觉得他和山一样,都到了该休息一下的时候了。
   林场建立制材厂那会儿,父亲还不是建厂元老,他从山场抽调回来的,是这里急需。那时山场也需要他,他是工段长,领着十几号人呢。不过,工段长可以有人接替,而制材厂的位置无人能替,场领导考虑再三,觉得制材厂需要的价值更大一些,他因此便来到制材厂。生于大山的人,有着大山一样的性格,他希望领导能够委以重任。
   一个小小的林场就拥有一座工厂,真的是让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人都说这里的风水好。风水好不好还真有那么一说,几条沟系的山山水水,汇聚到这里,成为一条河向东流去。几条沟系居住的人也是要经过这里,才能走向别处,基于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局里领导便把一座木材加工厂建在这里,目光真的够深远。当时的人们,希望这里永远是一个聚宝盆,但未来的预言,总是给当初以粉碎一击。
   在这里建设工厂,可以最直接,最快速,最方便地把板材运输到各个林场。那时候,林业局刚刚成立,下属的各个林场也是成立不久,厂房及家属房的建设是头等大事,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那时候还没有砖瓦结构这么一说,砖瓦结构的房屋是人们的梦中家园,还在那遥不可及的地方徘徊呢。因地制宜,把木材的效益最大化是眼前能看到的,也是最实际的。厂房的建设很简单,支架起来,钉上大板子即可。家属房的建设颇费了些脑筋,不可能是山场工棚的“木刻楞”,领导们集思广益,便创造了钉小板条,中间塞进去穣角大泥的泥拉子建筑方法,简单实用而且保暖,不会让职工和家属被冷寒侵害。这个建设方法一旦确定,建筑材料的应用便提到工作议程上了。各个林场所需要的材料要按排列的次序来,没有先来后到之说。由此可见,那时候的工作强度之大,已经超乎想象了。
   那时候能进来制材厂工作,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在家门口上班,不用再去山场受那份风寒,是最直接的想法。于是,挖门子盗洞,使出浑身解数的大有人在,只是没有想到,要迈进这个门槛,还真的有些难,进这个门槛是有标尺的,不是谁都能进来。
   那时进制材厂的标尺是,要看会不会抬木头。这个标尺很拿人,先不看你是谁,皇上他二大爷来了都不行,这里的人一个萝卜一个坑,白挖那些没有萝卜的坑,没有用,木头不好抬,木头自己没长腿,自己不会走进来。不管木头大小,就是哭也得哭进来。制材厂的最初建设还没考虑木头是怎么进加工车间的,拉原木的车就把木头卸到门口,不可能给你卸到锯台上,如果不快点往屋里弄,会像摊煎饼一样,越卸越远。这时候,车间的这几个人,没有个铁肩膀行吗?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看抬木头,哼哼呀呀的号子,沉闷而又有力,一步步所踏出来的韵律感,把心头的热血都呼唤起来,跟着他们的号子起落着。那个号子随风传去,传输到耳朵里,会觉得自己的脚,不由自主地随着风儿拐去,一直来到这些抬木头人的身边,看完人家把活儿干完,才发觉自己所在的地方怎么会在这里?看着抬木头的过程就觉得那么过瘾,那么的酣畅淋漓,到关键的时候,自己都在暗暗地用力,似乎可以助力到他们似的。
   后来,当那根杠子压到我的肩头时,才感受到个中的滋味。那被重量压出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是要把大家的力量拧成一根绳的联络方式,是团结一心,一致向上的动力。
   我家邻居的大爷是和父亲差不多一起进的制材厂,他是在大林区的木场装卸过火车车皮的人,这些对于他来说是小儿科。他就曾经说过,抬木头是一门手艺,不是一般人都行,说这话时,有人就笑话,这么粗的活儿,算手艺吗?快拉倒吧,不就是抬木头吗?有一膀子力气不就行了吗?
   这句话还真不能这么说,抬木头不是靠力气,中间有许多的技巧,真的是一门手艺呢。木头帮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好汉不稀干,癞汉还干不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实,这句话说起来,还是有从东北的历史说起。说起东北的历史就是要从木头帮说起。在蛮荒的年代,第一批的东北人就是从采伐木头开始的,第一棵木头的倒下,开蒙了这片天地,树木倒下的声音,打开了这片蒙在这片土地上的薄溟。
   抬木头是林区最初的活计,那是要靠人们自身的力量,才能完成最初的美好设想。父一辈就是这样扛起了这份坚韧,而到了子一辈,这样的坚韧传递了下来,我们真的能承担起来吗?
  
   二
   父亲在制材车间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他在锯台的前台,这个位置需要责任心,需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那时候的木材加工,包括锯机都十分简陋,与现在在带锯轮机相比,只能形容为天壤之别。
   那时候的锯机还是一个大圆锯片子,直径差不多有两米的样子,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去加工车间,看父亲怎样更换锯片。他拿着一把锤子,“当当”地敲着固定锯片的大螺丝疙瘩。这个大螺丝疙瘩差不多有一个大碗那么大,他敲动的声音,像极了钟声,声音宏大,此时就觉得震人心魄。这个大锯片转动起来,自带一股风,站在旁边就能感觉到这股风的存在。锯沫被这股风带动起来,眼睛总得眯着,不然就会很容易被迷住。
   锯台前有一段小铁轨,有一个带轮子的小推车,我们都叫它“小轱辘码子”,有一米多高,与锯台持平。它和锯台的距离要掌握好,木头从楞台上下来,要正好搭在它的上面。这个距离调整不好,木头就容易从上面掉落下来。曾经出现过一次事故,木头从小轱辘码子上面掉落下来,砸到父亲的大脚趾上,硬生生地把他的大脚趾给砸掉了。
   我还记得他受伤的时刻,白纱布裹着脚,殷红的血把纱布都染红了,让人觉得触目惊心。他在家里坐下了,是伤势把他按坐到家里,他浑身都不得劲,坐不了多一会儿,就要踮起脚下地。他什么时候这样在家里闲坐着,没有多长时间就觉得浑身刺痒。他是闲不住的人,这样让他在家里闲呆,差不多要了他的命。
   勉强在家里养了半个多月,他就忍不住下地去制材厂了,母亲是劝不住他的,只能由着他去。好在是一根脚趾头,尽管断了一节,走起路来有些瘸。他来到车间里,让大家都觉得惊奇,这样的伤至少要在家休息一个月的,这么快就上班来,可是够坚强的。大家都向他竖起了大拇哥,真是条硬汉子!
   这次事故让他在后来的工作里,更加谨小慎微,不敢再有一丝的马虎。在锯台周围,这旋转起来的锯片,就如同张开的虎口,稍不留神就要被它咬上一口。这一口,不咬个鲜血淋漓不算完啊!
   原木进入车间里,不管新鲜采伐的,还是在楞场里困了几年年的原木,木材内里都有鲜湿度。各种木材又都有自己的木质特性,特别到了加工成板材的时候,这种特性便凸显出来。
   锯片进入木头中间,木材内部会发生变化,木质结构的变化把锯片紧紧地夹住,使得锯片的转动,产生巨大的困难。这时候,就要有一个人,把一个木楔子插到木缝里,抡起锤子,使劲把木楔子钉进木缝里,把木缝撑开,让锯片产生更大的转动速度,从而完成锯木加工。
   这个活计需要稳准狠,需要有力气,还要有一股巧劲,才能把这个活计干好。只是,这天发生了点意外,父亲推动木头,锯片进入木头中心时,又发生了夹锯的现象,却没有人上前钉楔子。平时这项活计,是由一位小青工来担当,他进厂没有多长时间,需要父亲这样的老同志带一带。谁知这当口,不见了踪影,父亲只好自己拎着大锤去钉楔子。只是没有想到的是,他抡了几下,锤子头不知怎么就脱离了木柄,飞了出去,并且还听见一声惨叫,不远处有一个人倒下了。
    
   三
   倒下的这个人是一个孩子,与我的岁数差不多大小,我们还是同班的同学。一个劳动车间里,怎么会有一个孩子呢?而且还被伤到了。
   制材厂的成立如同一件新鲜事物,让林场的上上下下都觉得好奇。平时,总有些闲人聚集在制材车间周围,其中就包括不少半大小子。我看抬木头会拿不动腿,有人看开锯加工木头也拿不动腿。每个人的爱好会不一样,可见劳动场面的热闹是非常吸引人的。
   车间里是不允许有非工作人员入内的,操作规程是这样规定的,却不容易执行下去。在工作当中,会不知不觉地有人走进来,他们没有把这个潜在的危险当回事,反而当成一种乐趣去看待,大人尚可,还知道站在远处观看,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就没那么理智了,会凑到锯机跟前去观看,而且让人防不胜防,他们就像一条野狗似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钻了进来。
   父亲抡飞的锤子头,掉落到一个孩子的手臂上。那孩子站在锯机旁边,看得津津有味,大概他把这劳动场景当成了一部战斗片来看了,只是一发炮弹真的飞来了,立刻把他炸了个人仰马翻。他被击中胳膊,立刻哭嚎着倒在地上,顿时,车间里慌成一团。
   我知道这件事时,正在家里呢。父亲急匆匆赶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我忙跟着父亲去医院探望,只是刚刚踏入走廊,就听见撕心裂肺的的哭声,觉得有些毛骨悚然,没敢再踏进去一步,忙转身离开了。
   这个意外事故并不十分严重,这个孩子只是受了些皮肉之苦,没有伤及到骨头。没有发生大的伤害,也就没有理赔这么一说,尽管这样,母亲还是去左邻右舍凑了一筐鸡蛋,给这孩子家送去,表达了歉意。
   这孩子和我是同学,他受伤后在家没休息几天,就吊着个白绷带上学来了。这个样子,好像刚从战场下来的伤兵。同学们都过来嘘寒问暖,有两位不愿意上学的淘家伙,还埋怨他,为什么不在家多泡两天蘑菇?这个机会多难得啊!
   这件事给整个车间一个巨大的震动,天天讲安全,实施的就是不到位。警训自己就是警训到别人,什么事情都要从我做起,车间的安全更是如此。场领导就这件事,在车间开了现场会,狠抓了一下安全生产。不过,这件事发生了,不用谁去督促,再也没有人来了,说实话,谁也不愿意挨那么一下。有这么个活生生的现行案例在那里摆着,不用费太多口舌去讲道理了,这个道理已经实实在在地进入到每个人的心里。
   有了制材厂,无形中给了淘孩子们充足的游乐兴趣。东北的冰雪季非常的漫长,冬季的山野可是天然的滑雪场。孩子们滑雪用的雪车,所用的材料全部来自于制材厂,那里可供选择的材料太丰富了,想怎样制作都可以。每个孩子至少都有一个两个雪车,这让孩子们的整个寒假都泡到了雪地里。孩子们都爱制材厂,是因为那里给他们提供了快乐的资源。当然,这些孩子当中也包括我。
   在山坡上滑雪太有意思了,每到大雪封门的时节,就会想到那山坡上的游戏,仿佛那时候的笑声还在耳边回荡着。有孩子在山坡上滑雪,我去看看,发觉他们的雪车很是简陋,不由地想起制材厂的事情来。
   制材厂关闭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父亲还在,他眼看着厂房被扒去,锯机被卖走,他想不通。他来东北几十年了,天天都在森林里采木头,木头是饭碗,木头是生活,木头甚至就是人生。不去采木头了,吃什么?喝什么?还指望着什么活呢?他的生命价值观是怎样采伐森林,他以采伐森林体现自身价值的,不去采伐树木,他的价值就不复存在了,他是带着自己的不解去的另一个世界,也许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
   制材厂的倒闭是大势所趋的,保护天然林的工作正在蓬勃发展着,取缔各类的加工厂,对天然林的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放到林业上,同样正确。
   制材厂的拆除过程里,所见到的另一面,还是令人咋舌的。大房架子都是清一色的红松制作,而现如今山上的红松树少之又少,已经成为严禁砍伐的保护对象,差不多成为树木中的大熊猫。上一代人的过量攫取,让林业资源濒临枯竭。到了我们这一代林业人,不得不放下采伐工具,森林的休养生息,关系到国家以及子孙后代的命运,理念的更新是至关重要的!
   森林的更新在悄然间进行着,森林的欣欣向荣是新一代林业人的梦想,如何传承下去,是这一代人新的课题。为了这片森林,我们必须记住这些过去的往事,那些留在树木上的刀印斧痕,是何时何地留下的,那些印迹记录着那一代人爬冰卧雪,艰苦创业的艰难岁月,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的责任。只有把这些痕迹铭刻在心里,才能去展望未来。
  

共 49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保护林场、保护生态环境的叙事散文,主题深刻,意义非凡。作者从小时候林中建制材厂写起,它的建立曾经确实给山民的生活带来了改善,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例如:孩子们平时偷偷地进车间观赏巨型锯子工作的热闹情景,如同看游戏一般;冬天可以借制材厂制作的大量滑雪板来自由地滑雪。但是父辈们为此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承担着一定的安全压力,他们依靠自身的智慧与经验积累了相应的劳动技巧。人们靠山吃山,靠林吃林,似乎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但是这是一种“饮血止渴”行为,注定不会长久,幸好国家及时出台了“拆厂还林”的相关政策,这一举措虽然暂时损害了山民的部分利益,但是从长远考虑,这是一项利民利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高瞻远瞩的规划,逐渐深得人心。散文充分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统一于保护生态环境这一主题之下。情真意切,语言流畅,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一种亲切、愉悦之感,作者在不经意间融叙事、抒情、说理于一体,自然贴切,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好文共赏,倾情推荐阅读。感谢赐稿浪花。祝老师创作愉快。【浪花诗语编辑:一文独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文独秀        2020-12-06 02:52:28
  老师写起散文来总是那么得心应手,是吾辈学习的楷模。很高兴能为你编辑此文,真是受益匪浅。如有不到之处还请海涵。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2-06 08:35:02
  谢谢老师的精彩编按,着实为小文增色不少。谢谢精彩解读,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0-12-06 06:49:23
  孤独老师的文总别具一格,总有新鲜故事在里面。同时让读者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生态都是互相关联的。就比如人类与动物,人与植物,都是互相依附而生存的。保护自然生态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保护林场,保护森林,保护植被是每个人都该有的意识。老师这篇散文据实于理,一举多例通透明朗。抒情自然,描景画感。情趣横生。满满正能量好文!向老师学习!问候冬祺!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2-06 08:38:12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有些年了,成效显著,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这里的森林环境也越来越好,可以想象的是,未来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感谢雪雪的精彩解读,遥握,祝文丰笔健!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2-06 08:57:24
  就像一个雪天,凑在一个火炉的周围,听一个过来人讲述曾经的故事。尽管不是什么战斗片,但对于我们这些从那时走过,懂得了保护资源的人而言,每一幕都应该记取。父辈是在砍伐里生活,我们则必须在保护里前行,不一样的观念和生活形态,留给我们的是思考。孤独老师的文章,取材林区,刻记日子里的画面,有温度的叙述,把我们代入那个时代,身临其境,逼真栩栩,仿佛那些人事在不经意里呼之即出。孤独老师的文章,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值得揣摩。点赞,遥握问候孤独老师冬暖。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2-06 09:46:52
  那个年代的事情是值得去回味的,现在去想想,心里依旧火热。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让伐木的锯声成为森林永远的记忆,森林真的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是人民之福,国家之幸,可以想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感谢老师为拙文润色,有些小瑕疵都一一补好,有些不完善的地方,都一一给完善了,读来心中生暖!再次谢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敬茶!
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2-06 11:16:01
  森林的故事永远讲不完,不光有狼外婆,还有白雪公主,孤独老师笔下的大山,森林,总给读者带来新鲜,惊喜和深思。每一篇都如风光,故事影片,有声有色的展现与读者,引人入胜。
回复4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2-06 13:26:07
  是啊,大森林里的故事真的好多,在于我们是想象。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遥握祝冬安!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12-06 11:47:00
  老师制材厂的往事写得很精彩,给人身临其境之妙感。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去制板厂玩的情景,我也许是女孩子的缘故吧,远远被那声音吓住,从来没敢靠近过制板厂,只是制板厂停机了,没人在时,我才会在那堆白花花的木头碎沫上跳来跳去。今天不是读到老师这篇文章,小时侯那段往事还真忘了。今天想起还梃好玩的。谢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精彩之作,点赞,必须的!遥握问好谨祝冬暖!
回复5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2-06 13:28:38
  这段故事,不知道是不是能给老师带来启发和联想,有时候,我也是读别人的文,联想到自己,才有了自己的文。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谨祝文丰笔健!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12-06 20:23:54
  往事历历,制材厂有那么多安全隐患啊,看得人挺忧心的。全文布局合理,作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娓娓道来,文字厚重,都是源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会。启人深省的好文,赞!
回复6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2-07 00:34:56
  谢谢香香来访留评,遥握,瑾祝文丰笔健!
7 楼        文友:瘦马        2020-12-08 21:31:06
  制材厂是父辈们大山里的骄傲,制材厂二件受伤事件是当时痛,当制材厂成为历史时,回想起来或许是那代人心中的“甜”,历史的进步,就是踏着一个个否定前行的。此文文字质朴,感情隐而不露。但细细品味有一种深沉厚重的情感。孤独老师的文章,就如白桦林的风景,让人越看越有味。深度好文,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2-09 05:56:13
  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祝身体健康,文丰笔健!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