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我“回家”的这五年(散文)
五年前,本人在县局领导班子位子上,因循惯例,到龄即退,高兴地回家了!
曾经的“大忙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大闲人”,对许多“体制内”的人来说,各人内心的感受,想必是千差万别的!
有人揶揄我们科级干部,是“政治寿命”最短的一类。此话不美却意真,因为县乡两层党政干部,股级科员以下或县处级以上的人,一般都要干到六十周岁,办好退休手续时,才正式回家颐养天年,而我们科级干部,一达到五十三四周岁,就“退二线”不上班了。
记得十几年前,为大力培养年轻干部,县委领导狠下心来,将一批刚满五十岁的乡科级“老干部”就“谈话”回家了。据说一位镇人大主席,因组织上给他“弄错”了一岁,四十九岁的他,非常“留念”岗位,还闹了一阵子,直至次年底,才腾出办公室,扛着被褥正式回了家!
本人属于正常的退职回家一类。我们那一批谈话退职的,好像一共有三十几个,县领导安排谈话的日子非常巧——2015年11月11日。
那天上午,不少“同龄人”纳闷地发问:“县里怎么挑一个光棍节,把我们‘谈’回家啊!就不能调一天吗?”
我是一个“乐天派”,当时也不知哪来的“灵感”,还帮和我们集体谈话的县领导“解了危”。
我说:“光棍节回家,我看很好呀!下午我们就不要上班了,象‘光棍’一样,自由自在的,不晓得有多快活!再说,我们也不能忘记,今天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军节呢!空军我们是当不了啦,但我们可以象空军飞行员一样,天马行空,驰骋苍穹呀,这是多美的事啊!”没想到,我的几句即席“演说”,还赢得了一片掌声!
回家日子怎么过?全看自己如何选!
“谈”回家的第二天一早,我便打电话给我老大姐:“您陪老太师有十多天了吧!今天您早点回家吧,我马上骑自行车回老家‘换班’!”
不要别人说,我知道我是一个怪人,还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只要天上不下大的雨雪,我很少乘公交,也不骑电动车,就喜欢骑自行车来回,因为我的家离母亲老家只有三十一二里。
记得那天早饭碗一撂,我就带着“退职回家干什么?”的问题,立刻跨上自行车,争取在一个小时的行程内,能够理出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
一上车,我的思绪就像车轮一样不停地翻转。我首先想到的是,每天陪好老母亲,让耄耋老太安心度过幸福晚年,应当是我首当其冲的任务。
先父六年前在睡梦中仙世,母子八家四代人,以泪洗面,按当地风俗,为老父亲送好最后一程。之后一年多,老母亲昏昏然,很是听从儿女安排,在苏南兄妹四家共住了半年多,随后又在我们苏北三姐弟家住了大半年。可是到了2015年9月初,老人家好像又“醒”了,一定要住到乡下老家老屋去。
我只好把妈妈的“突然决意”,在微信“手足情深”群里做了通报,一开始,我的六位同胞自然不能理解,说好“随老太师挑,选到谁谁就派车接”的,怎么没到二年就“变卦”了呢?
还是我孝顺的妻子最通婆母心!她给了我们一个十分精准的分析:“老太太这个想法,完全符合她老人家的性格特点。第一,经过一年多时间,现在老太太福体已恢复了康健;第二,老太太故土难离,又做了家里一辈子主,住哪个儿孙家里还能有这个‘权’呢?第三,老太太一生勤劳惯了,只有老家房前屋后,才有她老人家想干的事;第四,老太太很健谈,老家的左邻右舍,才是她老最能谈得来的人!”
爱人的这一高见,真的让我同胞们茅塞顿开。但我们七家,又散居在大江南北的大小城里,要轮流回老家陪老母亲,有的姐弟困难确实也不少啊。
我很了解,老母亲是不会同意找护工的,所以我就与离老家较近的姐哥俩一合计,商定陪母的任务主要由我们承担!当时我心想,快要退职回家了,陪母亲的大事,必须是我日后的头版头条!
回老家的行程已经过半。宽阔的公路上,大小汽车川流不息,骑电动车的也有几个人,但骑自行车的只是“唯我独尊”了!此时我的脑海中,又想起多年来自己一直想做,但没有时间做、没能好好做的许多闲杂事。
我想到了爱人因评上高级职称还要上班几年,我回家了该当分担一些家务事;我想到了自己做祖父后的应有职责;我又想到多少年来,自家书橱里买来的那么多经典好书,还有不少一直“沉睡”未触碰;我还想到了自己年轻时曾干过十年秘书工作,而且想玩文字的心好像一直没死……
不知怎的,当我自行车快要骑到老家时,心中突然冒出了“茆屋闲客”四个字,就像烙在脑膜上,怎么抹也抹不去!
到老屋停下架车时,我对自己说:今后我的“自号”,就确定为“茆屋闲客”吧!
当听我说到已退职不上班了,并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回老家、住老屋、陪老母时,老太师和老大姐好高兴哦,齐声说好!好!太好了!还狠狠地夸赞我“真孝顺!”
可是,我们娘儿仨话音笑声还没落,我就接到了县党史工委一主任打来的电话,当天下午又接到一公司老总的电话。这两位兄弟,一是我的老同事,一是我的老同学,他们消息非常灵通,听说我退“二线”了,都希望我去帮他们搞搞文字材料,还表示“工作量不会太大,不过薪酬还可以”,但都被我“要陪老母亲”的理由,很干脆地婉言谢绝了!
第二天下晚,妻子乘车到老家看望老母亲。我将谢绝两个单位领导邀请的情况告诉了她,没想到,爱人还赠我一段颇有见地的话,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这么多年来,您在工作上的透支也有点太大了。看看您花白的头上,还有几根发?!秘书工作一干就是十个冬夏,乡科级干了也有二十个春秋,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您总是那么认真,荣誉证书拿回了一麻袋,典型经验也出了一大堆。嘿嘿!虽然升官发财的事,您没有人家那么‘透精’,好像所有‘外快’,与您也没沾边,但我觉得,这样很好,这样最好,平安是福嘛!现在退下来了,我就知道您不会再想受什么管束了,所以您谢绝人家的邀请,我举双手赞同!再说,我们两个人的待遇已经非常好了,儿子儿媳又都有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我们还需要什么呢?什么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还有古话您不是常说嘛,儿孙自有儿孙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啊!”
当妻子说到幸福话题时,我插话道:“昨天老母亲和我也谈到了幸福,老人家想起了解放前的往事,要我一定不要忘了,没有日本鬼子在头上撂炸弹,没有扒虎子(土匪)到家抢粮食,这些都是幸福,共产党保护我们的最大幸福!”
妻子接着说:“百善孝为先,照应好老人,是我们的第一等大事!退职回家了,以后您喜欢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什么事重要,就去好好做,我一直很相信您,我也一定全力支持您!”
爱人的话,非常重要,特别暖心!谁说千古知音难觅?知音爱妻就在眼前!
当然,在之后的两年里,我又面临过几次“诱惑”和“考验”。印象深刻的:一是曾经的一个“老部下”,两次找我去他单位上班搞文字,他开口年薪就是两位数;一是曾经的一位老领导,他一直在为亲戚老板当顾问,打电话要我和他老“二次合作”。虽然都是情真意切,都是深情难却,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对于名利的事,自己就是要能够下得了“狠心”!
这些年来,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孝悌大道,携手共进,和谐同心,你来我往,日日夜夜,陪伴在老母亲身旁。看看我们现将九旬的老母亲有多“帅”:耳聪目明,头脑灵光;忙里忙外,声音洪亮;一日三餐,亲自掌勺!
在公须为公,回家当言家。五年多来,无论在操办家族、家庭一件件大小事务中,在倾听老母亲一次次讲述过去的故事中,还是在潜心研读古圣先贤的千年典籍中,在审视当今众多亲友家人的各种纠葛中,我都不失良机,洞察捕捉一些有意思、有意义的兴奋点、闪光点、智慧点和关键点,凡是见到、听到、想到有价值的内容,我都要竭尽所能,及时记录整理成文。
这几年,围绕家人、家事、家道,我已累计撰写了四十多万字的长短文章。争取在明年抵达“花甲”岁时出一本自撰“文集”,名曰《家道道家》。目的主要就是不敢放纵懈怠自己,不敢白度一日光阴,到老了哪也去不了时,定会有一个自娱自乐、与老伴、儿孙同乐的“小资本”。
前不久,妻子郑重其事问我:“退职回家后,您就自号‘茆屋闲客’,其中到底有何深意啊?”
我笑对爱妻说:“人生一辈子,轻重要细分;钱是身外物,够用适可止;勿念百千万,遗多害儿孙!陪母行孝亲,是我的本份;拥有闲遐时,学行圣贤文;只求心安宁,不为名利争……”
没听几句,她就板着脸说:“您能不能通俗一点?”
我哈哈一笑,又和妻子说了一套“梦话”:关于“茆屋”,曾有一文友建议我用“茅屋”,我说这个已想过,两者意思相近,但提到“茅屋”,容易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名句相联,我虽有杜甫之义,但无子美之才;再有“茆”姓全球只有几万人,我可舍不得不用哦!
“茆屋”二字,重指物质层面,不求别墅豪宅,不求金衣玉食,只要能遮风挡雨,只要能衣食无忧,只要能健康快乐;“闲客”二字,意在精神层面。拥有闲时,方有闲情,或有逸志,闲客非闲,止于物欲,专致“闲事”!
勿怪言直,当今世俗,无论世人,亦或家亲,私己偏执,已为主流。若有我用,必尽己能,若非求我,当一闲客,岂不快哉?!客来客去,客客气气,岂不美哉?!
最后,我答应再写一则《“自号”笑解》送给她,恭请太太雅正:
盛世躬逢,乙未孟冬,
年满岁至,职退成翁。
闲时闲情,幸得坐拥,
茆屋闲客,自号于胸!
一曰茆屋,茆茅相通,
岂喻子美,万世吟颂?
三绝友邀,不求财丰,
陋室简餐,心体可控。
勤奋半生,精诚在公,
赋闲裸退,知足䘵俸;
坚信子孙,加勉建功,
遗银千万,又有何用?
再谓闲客,初心在中,
自明明德,修身勿松,
家里屋外,闲事莫碰,
谦客盈门,玉成家风!
尽孝陪母,首当其冲,
颐养天年,高寿善终。
人求我时,竭力尽忠,
关注社禝,兼顾亲朋。
研读经典,修补启蒙,
心驻家字,和谐道隆;
且行且思,言辞忌空,
积善累德,弘扬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