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真】抬杠(小说)
一
有个民间传说讲的是,孔子是父亲叔梁纥祷于尼丘而得的天生圣人。孔子自小就聪明好学,嫉恶如仇,胸怀大志,一身正气,对于大吃、大喝、嫖娼、赌博是深恶痛绝的。但因为阅历不多,经验不足,年轻气盛的孔子无意间遇到了一个烦心事。
话说就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某天,他独自一人走到了一条热闹的街市里闲逛,忽然发现有一家店门上挂着一块招牌,写的是“抬杠店”,门口还摆放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本店一不抬花轿,二不抬死人,只供人们抬杠耍子。”最后还有四个小字:“愿赌服输”。
孔子知道,“抬杠”形容的是人们在谈论问题时,互相找理由进行争论、狡辩、争输赢的意思。孔子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里竟然还有这样的店铺?
年轻气盛的孔子,好奇心驱使他走了进去,想看看这里面的门道和热闹。他问店小二:“你们这里专供人抬杠?收不收费?”
店小二客气地请孔子坐下,端茶递水后,给孔子解释店里的规矩:“我们这里与客人抬杠,最少十两银子,最大二百两银子。您若赢了,我们给您九成银子,一成作为杠头(提成)收费。比如抬一百两的杠,您若赢了,就给您九十两银子。您若输了,您的银子我们就不好意思地全收下了。”他接着说:“请问您抬多少钱的杠?”
孔子冷不丁被店小二一问,犹豫了一下,心想抬杠应该不会输吧!就随口一说:“十两。”其实孔子是一代大儒,是大家公认的大圣人,但当时并不准备在街上买东西,所以身上只带有十两银子。
店小二说:“好,好,好。少了我们不嫌少,多了我们也不嫌多。”说着从柜台下取出十两银子,放到了桌子上。
孔子也从衣兜里取出十两银子放到桌子上。
店小二朝里面高声喊道:“老板,有客人来抬杠了。”
老板从里屋里走了出来,拱手问道:“客官,请问尊姓大名?”
孔子谦虚地答道:“在下姓孔,名丘,字仲尼。”
“哎呀!久仰久仰,大名鼎鼎、满腹经纶的孔圣人光临寒舍,让我们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呀!请问孔圣人父母安好?”老板问道。
孔子答道:“父母都很好,多谢多谢!”
老板又问:“请问您要到哪里去?”
孔子回答道:“在下周游列国,没有确定的方向,走到那个地方都行。”
老板说道:“好,好。咱们开始抬杠。请问是您先说,还是我先说?”
孔子心想,我是尊崇礼仪的人,我先说好像不尊重他,让他先说吧。就说:“您先说吧。”
老板问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可是孔圣人您说的话吗?”
孔子说:“对,是我说的。”
老板说道:“刚才我问您父母安好,您说父母还好,都在世。‘父母在,不远游’,您怎么不在家里侍奉老人,反而在外周游列国?我又问您去什么地方游历,您说没有具体确定的地方,走到哪里就是哪里,请问您这样,怎么做到‘游必有方’?”
孔子被老板问得面红耳赤,一时反应不过来,辩解不出来。
老板趁机说道:“不好意思啊!”就把桌子上的银子全部收进了柜子里。接着又说:“多多冒犯,请谅解,请谅解。恕不远送,欢迎再来!”
孔子看到老板已经下了逐客令,便悻悻地走出了抬杠店,后悔不已。心想自己就是个教书先生,挣点钱很不容易,今天误入抬杠店,什么事也没有干,怎么阴差阳错、莫名其妙的就把十两银子搞得不见了?这十两银子可是能买很多东西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
“唉!”他边走边长叹了一声。
二
正当他闷闷不乐地往前走的时候,对面来了一个人。孔子一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说中的活神仙铁拐李。铁拐李手握一把拐杖,身背一个大葫芦,一瘸一拐地向自己走来。
这时,铁拐李也看到了孔子,铁拐李问:“孔圣人,看您愁眉不展,莫非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说来听听。”
孔子详细地说出了刚才在抬杠店发生的事情,一脸的愧疚。
铁拐李说:“我当是什么事呢。没关系,您前面带路,凭我这三寸不烂之舌,去给您把输了的钱赢回来就是了。别怕,小事一桩。”
孔子一听,心想这不是一般人,这是活神仙,是高人。按他这么一说,自己输掉的钱肯定能赢回来。于是满心欢喜,二人一同来到了抬杠店。
进了店门,店小二一看孔圣人请来了高人,赶紧端茶倒水,安排两位坐下后,问:“请问您抬多少钱的杠?”
铁拐李满怀信心地说:“二十两!”
店小二说着从柜台下取出二十两银子,放到了桌子上。
铁拐李也从衣兜里取出二十两银子放到桌子上。
店小二朝里面高声喊道:“老板,有客人来抬杠了。”
老板从里屋里走了出来,拱手问道:“客官,请问尊姓大名?”
铁拐李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鄙人铁拐李。”
老板说:“哎呀!久仰久仰,大名鼎鼎的活神仙光临寒舍,让我们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呀!”接着又说道:“老神仙,您背后的大葫芦太漂亮了,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铁拐李答道:“这是大罗神仙辛苦练就的长生不老的仙丹,能治百病。”
老板说:“好好,咱们开始抬杠。请问是您先说,还是我先说?”
铁拐李心想我是活神仙,我先说岂不是小看人家老板了?不给人家面子了?让他先说吧。就大声地说:“你先说吧!”
老板说道:“好。我刚才问您背的大葫芦里装的是什么,您说是大罗神仙辛苦练就的长生不老的仙丹。现在请问您葫芦里的仙丹确实能治百病?”
铁拐李说:“不是我夸口,我的仙丹能治天下所有的疑难病症。”
老板反问道:“您的仙丹能治百病,怎么您治不好自己一瘸一拐的瘸腿病?”
铁拐李一下子被问得哑口无言,羞愧难当,恨不得立即找个地缝钻进去。
老板趁机说着:“不好意思啊!我赢了。”就把桌子上的银子全部收进了柜子里。接着又说:“多多冒犯,请谅解,请谅解。恕不远送!欢迎再来!”
铁拐李欲哭无泪,拉着孔子的手说:“对不起圣人呀,没想到这个店老板这么厉害。二十两银子又不见了。”二人面面相觑,十分难堪,磨磨蹭蹭地一同出了店门。
三
两人都不说话,各自想着心事,默默地往前走着。走了半天,肚子有点饿了,便来到了一家面馆前,各自点了一碗面,坐下慢慢地吃着。这时的孔子已是身无分文,连吃面的钱都是铁拐李帮着付的。
这时候,过来了一位面馆的徒弟,他不认识这两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铁拐李。便开玩笑地说道:“看你们二位唉声叹气,愁眉不展,莫非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说出来聊聊。”
孔子看着面前这个面馆徒弟和蔼可亲,对自己并不是不怀好意,于是就把今天遇到的事仔仔细细地讲给他听。
面馆徒弟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不屑一顾地说:“多大点事呀,不就是三十两银子吗。您二位前面带路。我去把你们输掉的钱给你赢回来。”
“你行吗?”铁拐李心怀疑虑地问道。
“十拿九稳!”面馆徒弟胸有成竹地说着,拿出来一把切面的老刀,一杆称肉的秤。将切面的老刀交给孔子拿着,将一杆秤交给铁拐李拿着。说:“你们前面带路,咱们走。”
两人不明就里,异口同声地问道:“拿刀和秤去干什么?什么意思?”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面馆徒弟扯着大嗓门笑嘻嘻地说。
孔子在前面坦坦荡荡地带着路。
铁拐李小心谨慎地走在中间,心想依靠这个面馆徒弟,肯定也赢不回钱。
面馆徒弟看着前面一个人拿着刀,一个人拿着秤,给自己带路,内心有些窃喜。他两手背在后面,大大咧咧地走着,时不时地哼着小曲自我消遣。
三人一同来到了抬杠店,店小二一看,孔子和铁拐李这次请来了新的帮手,赶快端茶倒水,接待到位。问道:“请问您们抬多少钱的杠?”
面馆徒弟不屑一顾、趾高气扬地说:“最高的标准——二百两!”说着从怀里掏出二百两银子,啪的一声摆到了桌子上。
铁拐李看到这种情景,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上。心想这二百两银子恐怕过一会儿就没有了,心里一阵发虚,脸色一阵发青。
店小二也战战兢兢地从柜台下取出二百两银子,放到了桌子上。朝里面高声喊道:“老板,有客人来抬杠了。”
老板从里屋里走了出来,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腰里裹着一条又脏又旧的破围裙的大师傅,身后站着孔子和铁拐李。便胸有成竹地向面馆徒弟拱手问道:“客官,请问尊姓大名?”
面馆徒弟大声说道:“开面馆的。怎么?不行吗?”
老板轻蔑地哈哈一笑,说的还是原来的那几句客套话:“哎呀!久仰久仰,大名鼎鼎的开面馆的老板光临寒舍,让我们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呀!”接着又说道:“好,好,咱们开始抬杠。请问是您先说,还是我先说?”
面馆徒弟说:“你们都是肚子里有墨水、有文化的人,我是粗人一个,怎么做也比不上你们。还是我先说吧!”
“好的。请讲!”抬杠店老板有点得意地说。
“请问你的脑袋是不是七斤重?”面馆徒弟问老板。
“不是,不是,绝对不是。我的脑袋怎么是七斤重呢?”
“肯定是七斤重。”面馆徒弟争辩道。
“肯定不是!”老板也在狡辩。
“你不信吗?这好办啊!称一下不就清楚了。”
“怎么称啊?”老板问道。
“把你的头割下来称一下不就一目了然嘛。如果不是七斤重,算我输,银子就是你的。如果刚好是七斤重,就算我赢了。”面馆徒弟边说边转身,分别对孔子和铁拐李说:“你去,用刀把他的脑袋割下来。你去,用秤称一下,看看是不是七斤重。”
这几句话,吓得老板腿肚子抽筋,站都站不稳了。还没有等孔子和铁拐李动手,就赶紧说:“好,好,是七斤,是七斤。我妈说了,我的脑袋就是七斤重。”
这时候,面馆徒弟大声地说了声:“是我赢了吧!”就走向前去,双手利索地把桌子上自己原先拿出来的二百两银子装到身上,然后从店小二的那堆银子里拿出了一百八十两银子,再从中取出十两银子交给孔子,说:“先生,这是您先前输的十两银子。请收下。”又从中取出二十两银子交给铁拐李说:“老神仙,这是您先前输的二十两银子,请收好。”
然后把剩下的一百五十两银子揣到了自己怀里,拿着老刀和秤,迈着大步扬长而去。
铁拐李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心服口服地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才是高人啊!”
这一切,抬杠店的老板只能惊魂未定地干瞪着眼看着。亲眼看着面馆徒弟不慌不忙地把桌子上的银子取走,并且你十两、他二十两、我一百五十两的一份一份的分了带走。
看着那三个人出了抬杠店,店小二才从惊恐中缓过神来,他哭哭啼啼、捶胸顿足地说:“老板呀,你怎么让开面馆的把一百八十两银子都拿走了呀?”
老板“啪”地打了店小二脸上一巴掌,气急败坏地说:“不给他们钱,我的脑袋就要搬家了呀!”
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