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远方】桥(散文)
今年的夏天去了一趟黄山,看了新安江的十里画廊。到了屯溪老街住了三天,有幸看到了新安江上在2020年7月7号被冲垮的老桥。这座老桥据说是明嘉靖年间的,已经屹立了500年,但最终没有抵挡住今年夏天的特大洪水,把这个古老的大桥毁于一旦。
徽州人并没有放弃这座桥,而是将原来的老桥的构架打捞上来,聚集在一处,在原址重新修建这座桥。可能是因为一桥架起,带来的是更多的商业活动,至今天,黎阳水街和屯溪老街都发展成了商业重地,皆因一座老大桥。
回忆老桥在夕阳下的身影,像画,雄伟深沉。老街的市井喧哗,被老桥包浆过后,显得古朴静谧。没了老桥,老街和黎阳都要寂寞了。对我一个过客来说,在原址用原桥的构架,复建老桥的作法是令我羡慕的。老桥的重生,至少使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不会荒芜。看着老桥,不由的让我想到了在我记忆深处的那座桥。她就是我时时惦记着的家乡那座小桥,承载着我童年梦幻的小桥——毛儿湾桥。她保存着我温馨甜蜜的童年及少年回忆。
那是一座看起来很简单质朴的石板桥,人们管她叫板凳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大清河上。水美、河美、树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过往的车轮磨得珠圆玉润了。那时,经过这桥的没有汽车,只有马车、牛车及人用的木推车,所以没有汽车喇叭的鸣叫声,没有尾气污染,只有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景色。
桥对于少年的我来说,还真是奇妙。它架在两岸,像极了一个长长的板凳,这座桥没有围栏,所以大人不让小孩子们靠近桥边。桥的这边是我的家,对岸便是外县了。桥原为渡河而设,但是我每次上了这桥,都不急于赶往对岸,反而欣赏起风景来。我站在桥上观风景,这桥路就变成了看台,那时天啊,蓝得澄清,桥下的河水打着漩涡,不管是树叶,还是上游漂下来的落花,亦或是短枝残树都随意被漩涡打包卷走。有时看着河水里会有水蛇出没,游得很快,但水蛇不会被卷走,它总能找到自己的路。
依桥,不但可以仰天俯水,还可以纵览两岸。此岸称一道堤岸,彼岸称二道堤岸,岸上是不知生长了有多少年的垂柳,一个成年人是不可能将其合抱过来的,满河沿葱翠碧绿的柳枝,拖着长长的枝条,像美丽的秀发,垂向明镜般的河水;微风吹拂,柔嫩纤细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又好象两排寿翁骄傲地拂着自己的长胡子,凝视着大清河水日夜奔腾,流向大海。小鸟儿们在葱绿的柳枝上安家,叽叽喳喳的唱着,与河水的浅吟共同奏成乐章。黄昏时站在桥上,总能看到对岸远处的天空,会出现的火光,据说那是磕头机生产汽油时,有多余的气体放出来只能烧掉。当时还真惋惜,不过景色很震撼。一边是真火的灿烂,一边是彩霞和浪花。那时,总想借着这桥,去到那火的地方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气体,能一直不间断的燃烧。
在桥上从容漫步,总恨其短,永远走不到头才好,桥如天梯,背后的岸一旦离开,前面的岸却总也达不到多好!于是可以超然世外,不以事拘。还可以桥为背,以河为龙,借水可以到海上去看看。然而水一直逝去,河一直在,桥也会很快的走到尽头。在桥上观之不厌的,不管是什么风景,都是逝而犹在、常而恒迁的生命组成。
水是有生命的,是流动的,是有力量的。桥不能抑水,但桥可以凌水,架在桥上,不管水多么的不羁,水还是能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安分地在桥下塑形而过。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小时候的水特别的多,大清河里的水总是汪汪的。记得八二年分了自留地,自留地就在河对岸,我们要通过毛儿湾桥到河对岸去收种。有一年的秋天,发大水了,河水漫过了桥面。我和父亲及姐姐收花生回来,父亲赶着牛车,我和姐姐坐在车上。车上有很多的花生和花生秧子,坐在上面软软的还很好玩。牛走起路来,车一颠一颠的,除了好玩还稍感紧张。同时收获的喜悦洋溢在脸上!花生是装在车里的车斗儿里边的,车斗儿上面是捆得结结实实的花生秧。我们坐在上面正高兴的时候,到了桥这儿一看,吓傻眼了:河水漫过了桥面,水都淹进了地里。桥在哪儿呢?根本就找不到桥的影子!可是这个时候,天快黑了,如果再不过河去,连过夜的地方都没有。水还在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父亲依着两岸桥墩儿的距离赶着牛车过河。我和姐姐吓的脸色都白了,一是怕牛被吓到车被冲到河里面去;二是怕不小心从车上掉下来被河水冲走。暗暗祈祷让桥神保佑平安。好在有惊无险,或者是因为父亲走这个桥,走的次数太多了,能够清楚地记得桥的具体位置,也或者是牛的记性更好,估计它一点都不像我们这样紧张,很轻松的就过了河,更或者是桥神保佑,反正从那以后,我对这座桥就充满了感激之情。直到后来又经过了几次大水的磨练,但这座桥始终屹立不倒。
再后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村里也开始修起了马路。小学前的那条泥路被拓宽,村里的池塘被缩小,村子被一条文雄路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因为修路,为了方便,于是人们在原来的毛儿湾桥南侧300米左右的位置,在大清河上又重新修建了一座石板桥。新桥比原来的桥宽不了多少,只不过更短了。这条新修的文雄公路,成了通往外界的最长的一条路,也是一条希望之路。新桥也就变成了毛儿湾桥的替代品。毛儿湾桥就作为承载记忆的故事桥了。
而我从小学毕业出了村子,再到中学、大学、毕业、工作,每年都会回到家里去看看这座毛儿湾桥。虽然不能再走上去,但伫立在岸边,就能让自己回想很多少年时的往事。想起父亲、想起岸边被砍伐殆尽的老柳;想起在深秋的早晨,在堤岸的老柳下背书的情形。甚至在多年后,女儿对这座桥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年暑假回家我都会带她回到这里,她喜欢带着弟弟妹妹来这里捡拾贝壳。有次到很晚了都没回家,急的我去找她们,结果跟她们一起玩起来,都忘了回家。直到天黑什么都看不见才到家,狠挨了一顿唠叨!这座桥在我的记忆里是深刻得。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有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有晋祠里的世界最早的水陆立交桥--鱼沼飞梁,更有矫健雄伟长江大桥,还有中华儿女引以为骄傲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不管是有着历史沧桑感的老桥,还是体现现代高超技术的新桥,无论是石桥、板桥、木桥还是人行天桥、廊桥、花桥,这些桥都带给我们历史的记忆,和现实生活的便捷。我们在享受着出行便捷的时候,也让我们记住了那些桥背后的故事,新建的桥是幸运的。还有一些老桥,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废弃掉的残桥、断桥、弃桥、休眠桥等。
桥有着自己不同的命运,有的桥虽然作为桥的功能减弱了,但却成了历史的桥的博物馆,比如赵县的赵州桥。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但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桥有自己的历史,也有自己的梦想。不管被形容成多么美丽或者多么不堪,桥还是桥,只希望自己的梦想不断!如果这段历史是断的,那么他就不够精彩。如果把桥的故事演变成连续剧,那么这座桥的故事就会更加的精彩。与其让一座有故事的桥变成断章,不如让他重生,变为永远。希望历史长河中的每一座桥,都没有自己的寿命,都能够得到永生。
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我又回到了毛儿湾桥。已经断流多年的大清河因了雄安新区的缘故,重新焕发了生机,大清河里的水又如小时候一样清澈,也如小时候一样有了漩涡,水流啊流,流向大海。我站在毛儿湾桥的此岸,对着奔流的大清河水,问桥:你的命运是什么呢?水自流,桥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