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 童年那些趣事儿(散文)
每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童年时期的许多事都令人难以忘怀。每到夜间,那些童年的趣事总是浮现在眼前。
我家是大山区,山上树多,山下有沟渠,有溪水,水里有鱼、有虾,还有螃蟹。那时的父母都每天按时在生产队里出工忙活抓工分,孩子就没有现在的孩子那么“金贵”。一到两三岁,大人们把孩子喂饱,就放在大门槛里边,任他自由地爬来爬去。到了五六岁,孩子们就可以邀约同伴到处玩耍,玩水、爬树、摘果什么都干。在这些快活的游玩中,孩子们一个个身体结实,磨炼出性情。我们的童年时光也就因此而快乐。
看蚂蚁
我最先接触的小动物是蚂蚁。三岁多一点,我就被母亲放在大门槛里边,让大门成了保护我的栏杆。我扶着大门槛在里边爬来爬去。累了就趴在大门槛上睡觉。
一天中午我睡觉醒来,发现大门外有一溜黑黝黝地小虫在蠕动,那些小虫如针尖大小,一个跟着一个的行动着。我感到奇怪,就盯着它看起来。这时妈妈间歇回来,我指着小虫问妈妈:“这小虫叫什么名字?”妈妈说:“叫蚂蚁,你不要让它爬到你身上来。”妈妈把一碗米饭放在桌上走了,我依旧看着这些小蚂蚁,看他们要干些什么?
我发现,这一长溜蚂蚁是从牛栏边的墙角处爬出来的,那里有几丛杂草,它们从茂密的草丛里钻出,出来就顺着这大门,像一个草堆里钻去。这群蚂蚁好像有个头领,头领在前开路,其他的都紧挨后边,一点也不乱队。蚂蚁很勇敢,前边有个小土堆,正好挡住蚂蚁的去路。但是蚂蚁好像不在乎,而是机灵地绕过土堆穿过去了。
蚂蚁们要干什么呢?我发现那只领头的蚂蚁从草堆里衔着一个米粒往回走。那米粒比蚂蚁身子要大好几倍,但是蚂蚁却似乎很轻松地就“扛”走了。接着后边的蚂蚁也从草堆里衔着米粒出来,成为一个搬运粮食的大队伍。我紧紧盯着,蚂蚁们把粮食运回了草丛的窝里,接着又去搬运下一回。
这天我看了半天蚂蚁运粮的队伍,感到很有趣。我感觉蚂蚁虽小,但是它很聪明,知道为自己的生活寻找粮食,也懂得储存粮食。还有蚂蚁给我的印象就是力气大,米粒那么大,他们可以搬动,真是无愧大力士称号。
我继续观察蚂蚁,它们依旧还是在搬运一些吃的东西。我觉得蚂蚁们搬地是那样得辛苦,就想到了一个主意。于是就爬到小桌上,从我的饭碗里抓起一把米饭放到它们出入的路上。领头的蚂蚁闻了一阵,就带头扛起米饭回走。其他蚂蚁也就跟着扛起米饭来。简直是奇迹,不多一阵,我放的一把饭粒竟然被搬完了。几只空手的蚂蚁感到失望,我看到它们东寻西找的样儿,觉得可怜。就又去从碗里抓出一把饭粒放在它们行走的路上。果然那些蚂蚁又都积极地去搬运了。
此刻,我感到蚂蚁是我的伙伴,有它们陪着我,我一点也不孤单。就索性再去我的饭碗里抓出一把米饭给他们搬运。蚂蚁感到粮食充足,搬运起来更加用力。我还发现有两只蚂蚁抬着一颗最大的饭粒(是三四颗米粘在一起的饭)行走。真是勇敢的小蚂蚁。我心里赞叹着,又去碗里给它们抓了一把饭……
下午妈妈回来,发现我的饭碗里没有米饭了。就板起脸追问:“你把你吃的米饭搞到哪里去了?”我怕妈妈生气,就照实回答说:“我都给蚂蚁们了,看着他们搬回去吃了。”说完就等待妈妈的耳光!
妈妈见我老实,没有生气。妈妈说:“你晓得去关心弱小动物,有颗善良的心,是个好孩子!”妈妈说着就去做饭去了。
捉蜻蜓
五岁时,我开始与邻家小孩二蛋一起在地坝里玩了。地坝外边是一排花树,都是桃子、梨子之类的果木。还有几蓬月月红和刺梨。
好几十只蜻蜓在地坝里穿行,在花树间翻飞。有蓝色的,有红色的,还有黄色的。它们时而飞得高,时而飞得低,有时还停止在草叶和树枝上歇息。
一天,我突发奇想地提出要和邻家的孩子二蛋比赛。比赛的题目就是看谁抓的蜻蜓多。二蛋比我大半岁,个子也比我粗壮,心想他一定能赢,于是就答应了。我拿出妈妈留给我的芝麻饼子做奖品,二蛋拿出他妈给的五个泡粑做奖品。约定谁抓的蜻蜓多,谁就得到两样奖品。
二蛋胸有成竹,他操起大扫帚,像猫一样地跟在蜻蜓后边,见到蜻蜓停下,就用大扫帚去按住蜻蜓,不让它飞走。而我呢,没有合适的工具,捡起一根竹竿去阻拦飞行的蜻蜓。大约一个小时过去,二蛋竟然抓到两只蜻蜓,而我呢?空着两手,一只蜻蜓也没抓到。二蛋高兴地要去拿走奖品,我一见连忙阻止。我提出比赛要分上下两个半场进行,上半场二蛋赢,我输。下半场再比,看谁总数抓的蜻蜓多才算真正的赢家。二蛋同意,因为他自认为可以稳操胜券。
我提出一个公平的抓蜻蜓办法,就是都不准用工具,要纯粹手抓,只有用手抓住蜻蜓那才叫真本事。听了我的话,二蛋抬起脑袋瞅着满天飞的蜻蜓开始发呆,但是他已经抓到两只,料定我是超不过他的,也就同意。他把大扫把一扔,我们就开始徒手抓蜻蜓比赛。
我们各自寻找目标,细心地轻轻地跟在蜻蜓后边,蜻蜓一停止飞,就伸出手去抓。
二蛋蹲在桃树下等待降落的蜻蜓……
我发现目标,月季花间飞着一对大脑袋蜻蜓,这种蜻蜓个大体肥,脑袋是深黑色的,大个头儿,一身绿,两个翅膀一伸,飞行姿势非常优美,像舞台上的明星翩跹起舞。这对蜻蜓停在月季花上,贪婪地吸着花蕊。我抓住机会,就伸手去抓,准备来个一举双收。可是我刚一接近目标,不知咋地把草叶摇动了,黑大个儿就带着它的“恋人”“呼啦”一下双飞远去。我扑了一空,感到懊恼。
我只好耐着性子继续跟踪追击。再一次接近它俩。黑大个儿好像知道了我要捉它,故意左盘右旋,时而高飞时而低落,游戏一般和我周旋起来。看来它也善于用脑,一点不笨,我必须想一个新办法来对付它。
我弯下身子,变得矮小,跟在大脑袋蜻蜓“夫妻”后边不远。我悄悄地隐蔽身子,只让两只眼睛盯着它们。大脑袋蜻蜓“夫妻”不见了后边的追踪者,心里似乎很放心起来,暗想,终于把我甩掉了。就高兴地与它的“恋人”在一朵大红花的中间尽情地甜蜜起来。
再不能错过机会,我该出手了。我轻轻地伸出小手,向大脑袋蜻蜓发起了“袭击”。猛地按下去,这下一举成功,沉浸在爱河里的两只蜻蜓,没有半点察觉。我顺利把它们捉住了。大脑袋蜻蜓和它的“恋人”在我的手里瑟瑟发抖。
再看看二蛋,他还是两眼干望,两手空空……
这一天,我和二蛋比赛打成平手,各自拿回自己设置的奖品。约定第二天比赛继续。
我把大脑袋蜻蜓夫妻的尾巴上,拴上一根细细的棉线,将它放飞回到大自然中……
摸鱼
我家门前有条弯弯的小溪流,给我的童年带来无尽的乐趣。摸鱼,是我童年最精彩的一幅画卷。
三伯是村里的摸鱼高手,它可以在波粼起伏的团堡河里摸出三五斤重的草鱼。我很佩服三伯,七八岁就缠着三伯教我去小溪里摸鱼。
三伯告诉我:摸鱼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儿,很要功夫的。首先要会游泳,还要能在水里憋气,如果在水里憋不上三四分钟,你就别想干那活儿。第二,摸鱼得胆大心细。因为人潜入水里,有时候还会遇到水蛇,摸鱼有所得,就要有不怕蛇的胆量。第三,摸鱼还要善于运用双手的张合技巧,不然抓到了鱼也会逃脱。
三伯在团堡河里给我做演示,他将整个身子潜入水里。双手沿着河岸边浸在水里的石头边摸去,找到鱼儿藏身的地方。鱼儿往往躲藏在石头缝隙里。三伯一手抱着石头,以防身体浮到水面。另一只手朝着缝隙间慢慢探去,摸着鱼儿了,千万不要慌张,否则鱼儿会顺着指缝间溜走。手指轻轻触摸鱼儿,五指合并慢慢将鱼身朝着石壁靠近,一下轻轻将鱼捂住,再用一手去帮助紧紧握住鱼,才可以浮出水面。
在三伯的指导下,我刻苦练功,先练游泳潜水和憋气。我足足用了一个半月,才能在水里潜上五六十米,又用了十天才练会憋气。于是我就可以下到小溪里摸鱼了。
我穿着短裤,下到齐腰的溪水里,顺着岸寻找藏鱼的洞。潜在水里,好一阵才发现一条鱼藏在一个石洞里,我伸右手进去,可是由于石缝太窄,摸着鱼儿的身子,却奈何它不得。我咬着牙憋气去摸,想把它逮出来,可是在水里憋得时间长了,我坚持不住,只好浮出水面换气。等到我再次潜入,伸手进洞,哪里还有鱼的影儿呢。这家伙早溜走了,可惜我两手空空。
但是我爱玩水,反正一天就在溪沟里淹着,打着摸鱼的持久战。有时运气好,可以连续摸几条鱼,不仅有鲫鱼,有时还有鲢子鱼。但那种情况为数不多。大多数时间就是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战果就不那么理想了。
有一次,妈妈突然得病了,医生说要用鲫鱼熬汤喝,才可以迅速救治。那时已是秋凉天气,溪水开始发冷,为了妈妈,我还是下河去摸鱼。我下到溪沟里,顺着溪岸一直摸下去。我的手伸进一个石洞,就被一个什么东西夹住咬了一下,我以为是遇到水蛇了,赶紧退回来,谁知带出一个大大的螃蟹,是它用钳子夹住了我。我把螃蟹也放进竹笼,继续摸鱼。足足摸了二百多米溪岸,才摸到三条鲫鱼和一条黄脚钉鱼,加起来还是有一斤多重。
我全身发冷,却兴奋得不得了。一手抱衣裤,一手提着鱼,跑回家里。
鱼的肉质很鲜美,妈妈喝了我的新鲜鱼汤,病很快就好了。
邻居人听说此事,都夸我很有孝心。于是我就更加爱上了摸鱼。
捉黄鳝
我们家乡虽然水源不算很充足,但是还是不缺水,除水井外,还有水沟、水塘、稻田等等,这些水里都有蚂蟥、青蛙、蛤蟆、黄鳝,还有泥鳅、小鱼、小虾等动物生存着。
那是初夏的一个下雨天,爸爸一早起来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拿着竹夹子,提着水桶,去对门那条小溪里抓黄鳝。我觉得有趣,很想去看看。我戴上一个竹叶防雨草帽,悄悄地跟在后边。爸爸选个比较平静的地方,寻找着黄鳝的洞眼,发现洞眼后就把手指伸进去,连连推动。黄鳝遇见浑水就呛得不舒服,只好钻出“家”来逃命,爸爸灵巧地伸开竹夹子夹起黄鳝放到小水桶里。黄鳝在桶里扑腾着乱蹦。
爸爸一早上捉到十几条大黄鳝,足有三四斤。回到家将黄鳝破开肚子清洗后,混合酸菜爆炒,啊!那香味真的好香,一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酸菜鱼。爸爸要忙活,不能天天去捉黄鳝。我就提出去捉黄鳝,但是妈妈不让,说溪沟里水有深有浅,情况复杂,不让我去冒险。
我心里痒痒的,只想去捉黄鳝。妈妈不能老看着我,她要去出工干活,趁着她不在的时间,到稻田边上去捉。我拿起爸爸的竹夹子,提着小水桶,来到稻田边,顺着田埂查看黄鳝的洞眼。这些黄鳝很狡猾,洞眼隐蔽得很,我好不容易才发现一个,学着爸爸的姿势,伸出手指去捅洞眼,一阵蠕动,一条大黄鳝窜出来了,拖着笨笨的腰肢进入田中间。我哪能错过时机,拿起竹夹子,扑进稻田去抓。黄鳝虽然笨,但在水里比我灵巧,我一伸手,它又溜走到一边了,我下定决心紧紧追赶。黄鳝左右弯曲行动,搞得我也在稻田里左右摇摆。不好,我的脚被几根杂草缠住,“扑通”一下,我摔倒在稻田中间。身上、脸上、眼里都是泥水。我顾不得许多,一心想逮住大黄鳝,爬起来把脸上泥水一揩,又去追黄鳝。我性急起来,伸出竹夹子就去打击那黄鳝,黄鳝也惊慌起来,心想今天难逃法网,也就一阵乱钻乱窜。我一竹夹子打在黄鳝头上,它晕了。我伸出竹夹子把它夹起来,紧紧地关在小木桶里。这一次,我一共抓到三条大黄鳝,两条小黄鳝。爸爸回来一边破洗黄鳝,一边夸赞说我很勇敢。一家人吃着青椒大蒜炒黄鳝,都是满脸的笑容。此后,妈妈也只是嘱咐我注意安全就好,再不反对我去抓黄鳝了。
可是我却不敢再到稻田里去抓黄鳝了,因为我这次抓黄鳝,损坏了几十蔸秧苗,生产队长找到家里,狠狠批了爸爸一顿,还扣了爸爸二十分工分。
都是因为我抓黄鳝惹的祸,心里感到不是滋味。爸爸安慰说:“不怕,扣点工分不要紧,只要有黄鳝肉吃,我们就算划得来。”爸爸的宽大鼓励更加激发了我去抓黄鳝的信心。只是我再没有进入稻田里,都在溪沟边抓黄鳝。
挖野菜
挖野菜是我参加的正式劳动。那是60年代初,由于三年灾害,粮食不够吃,大多数农户生活困难。妈妈说:“山娃子也都十一二岁了,放学后去挖野菜来补充着吃吧!”我生性好动,也爱好劳动,就一口答应下来。
我认识很多种能吃的野菜,比如:鹅儿肠、鸭脚板、水芹菜、黄花菜、蒿子叶、泡参、香椿芽、槐花、榆钱、野韭菜、野葱、野蒜、野豌豆、苦麻菜等等。这些野菜分布在山路边,树林里,山岭上,有的还在溪水边。虽是灾害年代,但是这些菜好像是最了解人间疾苦的,早早地就生长出来,成为最鲜嫩的代食品“救命粮”。
我早晚都去挖野菜。早上天刚明,我就翻身起床,一手提着大竹篮,一手提着小锄头出发了。行走在田间和山边的小道上,寻找着能吃的野菜。见到就挖起来,抖净泥土放进篮子里。山里的晨风很凉爽,带着泥土的清香,吹在脸颊和耳朵上,很是惬意。我一早上可以挖回七八斤野菜,妈妈把菜清洗干净,剁得碎碎的,挤出汁水,拌在玉米面里,蒸成菜饭,很是可口。有了野菜的补充,我们一家还是可以填饱肚子的。
下午一放学,我就去挖野菜。那天下午,我发现有一大篷鸭脚板长在山沟下边,嫩悠悠叶片很是喜人。我欣喜起来,从高坎下滑到沟边,用左手把鸭脚板叶拉住,露出菜根,右手挥动小挖锄铲连连斩断菜根,动作相当麻利。我挖起那蔸鸭脚板,足足就有小半篮子。我决心挖得更多,就顺着沟向前找去。
沟前边又出现了一篷绿叶,我认得那是水芹菜,不仅香,还脆,也是很好吃的。我雀跃着跳向前,突然脚下一步踩空,我身子一沉就陷下去了,篮子里的野菜也打翻了。原来我只顾欢喜,忘记看脚下的路,竟然踩进一个烂泥坑里了。烂泥坑很深且烂,我一挣扎还在往下掉,烂泥已经湮灭到腰间了。我心想:“糟了,今天麻烦了。”我大声呼喊:“救命!救命!”可是山野里除了山风的呼叫,没有我的回声。
我只好自己想法逃脱。我稳定下来,双手撑住烂泥坑的边缘,不让身子下沉。我吐了几口长气,发现沟的不远处有一根较粗的木棍,于是我就腾出一只手来,用小挖锄把那木棍向身边刨动。我得到木棍,把木棍横搁在烂泥坑上。我双手按住木棍,呼吸一口长气,鼓足力气向做引体向上一样猛地向上,一连几下,我终于翻出烂泥坑,脱离险境了。
我带着半身烂泥,把那蓬水芹菜挖了起来,与鸭脚板合在一起,足足有一大竹篮。我提着沉重的野菜回家,只是再不敢轻狂,一双眼紧紧盯着地上的路,稳稳地走回家。
回到家里。妈妈见到我挖的野菜很是欢喜,因为水芹菜是一般人挖不到的。但当她看到我满身污泥时,又感到哀伤起来。妈妈说:“小小年纪,要去为生活奔波,真是不容易。”我进屋换上衣裤,妈妈去给我清洗衣服。我分明听得妈妈嘀咕着说:“做啥事都要低头看路,不可老是眼光朝天!”
我暗暗记住妈妈的话,以后继续早晚去挖野菜,只是我不敢太轻狂,总是把头低下看清脚下的每一步路,再也没有发生摔跤和跌入烂泥坑的事了!挖野菜,挖出来一条人生哲理。
童年那些趣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每当想起来心里都是乐滋滋的。因为童年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磨练,造就了我勇敢、坚定、顽强进取的性格,也铸就了我不怕艰难和宁折不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