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远方】寻访一个不朽的灵魂(散文)
我从西北而来,隔着六百多年的光阴海岸,在冬日的江南山区,寻访一个不朽的灵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
当时亲戚用带着温州方言的普通话说,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别的并没有多做介绍。出发时太阳已经老高,因为不确定目的地,便感觉不到时间有点仓促。
从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出发,车头朝西北方向而行,渐渐远离热闹和繁华,群山接踵而来,路上车辆稀少,俨然走进山乡野地。过了文成县,山路弯弯,在一处沟壑高架桥岔道口,导航错误,不得调转车头绕了一个大圈才上正路。
公路斜斜而上,回头看,文成县落在了沟底,成了绿野中的一堆白点。看来浙江的山,并不比我们甘肃少,不过这里的山体轮廓柔和、秀气,没有沉重的压迫感。
一路都说着与这次出行关的话题,我不便追问究竟要去哪里,只好任凭车子载着在山路上走啊走——其实不用问也知道,我们要去的“神秘”地方,与大山有关。
路面变得平坦的时候,已经到了高山上。透过路边树木的间隙,看清公路是沿着一条大河伸展,苍蓝的河面泛着白浪。在冬日的高山上看见这样一条浩浩荡荡的河流,心情也跟着活泛起来。
坐得腰酸背痛的时候,在一个小村庄的末梢,渐渐出现了些许人文打造的旅游设施。再绕一道湾,视野变得开阔起来,虽然也是山中,但田野、池塘一字横开,空旷,豁然。
车停在路边,路的一面是一大片荷塘,一池干瘦嶙峋的枯枝败叶垂着头伏在泛着粼光的水面上,惨败中透着曾经的一世繁华;荷塘的对面山岭连绵起伏,满山竹子、树木茂密苍绿。路的另一面是个不大的广场,洁净得像被风吹光了微尘;靠里依着地势建有大门和半边围墙,其实围墙只是个摆设,外面可见里面小山上密密麻麻的树木,甚至连树根都一览无余。
灰砖、青瓦、马头墙,构成了一座大门的特色,拱行门的上方,书着醒目的鎏金大字:武阳书院。围墙粉饰过的雪白底色上绘有淡墨色的万里江山和云朵,中间是一位身着古装、手执书卷、尽显谦谦君子风度的画像,右边书着——刘基.家风家训传承基地;另一边书着——
忆年二三十,笑人不能勤。
诵书欻万言,落笔飞烟云。
有朋自远来,讲论穷朝曛。
一艺耻不知,高蹈躐前闻。
——节选自刘基《旅兴(四十首)》
浏览了文字,才知道此行要访的神秘人物是谁。只可惜,对于刘基,除了听过他的名字和个别文集,别的故事我一概不知。
进了大门,向里是一条依山傍水的斜斜小路,山上树木参天,路旁古柏苍郁,小溪清浅见底,称得上山村的小桥流水人家。再往里,一个不大的半圆形荷塘静静地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角上独独地踞着一个凉亭,没有游人光顾,也不见飞鸟歇息,一切都是沉静的样子,只有风吹树木的沙沙声。
再往里走,一座普通而老旧的大门隔开了里外——这才是真正的刘基故居。靠着山坡,成台阶状地势,几座旧旧的马鞍肩瓦房按正屋、堂屋布局,错落有致,被背后的小山半拥着。灰瓦灰墙,木门木窗,青石台阶,门环上的斑斑锈迹,无不浸透着旧时光的模样。
满怀好奇心,一处一处慢慢地走,仔细地看。画像、图片、物件、解说、诗文……逐一过眼,虽然不甚完全了解,但也明白了几分——这里,曾经住着一个不朽的灵魂。
在不是详尽的资料中,我探寻一位伟人的足迹。
浙江省文成县南田,中国七十二福地之一,高山大河,藏龙卧虎,灵山秀水孕育了一代伟人的精魂,刘基,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地之子。他字曰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代军师,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称。刘基博学多才,学究天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擅长诗文,风格古朴雄放,被称为“一代之冠”,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从刘基故居的一些文字中,可见一个超凡脱俗的灵魂。
牌匾上的“崇文尚智.怀仁修德”“武功文成”,再现了主人的修为和功德。
正屋堂上刘基的画像旁,有这样的格言——夫大丈夫能左右天下者,必先左右自己。曰: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大心容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虚心受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平心论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潜心观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定心应变
——品读他的片言只语,如醍醐灌顶、净身洗尘。若非圣人,谁能金口玉言,放之四海而皆准?
镌刻在刘基故居影壁背后的“祖训族规”——“爱家国、睦邻里、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敦族亲、训子孙、正名分、勤职业、慎官守”。家风家训的核心内涵是“重文崇智,尚俭倡廉”。刘家的族规家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谁说不是新时代的坐标?
作为朝廷重臣,故居简朴得如同普通民居,从刘基故居出土的“一个破石磨、一个破石臼、一个破马槽”可以再次应证,刘基一生力戒奢华,淡泊谦卑。
据史料记载:刘基故居,他的上五代就居住于此。他的祖辈,不少是将领,乐善好施,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祖先的恩德给刘基奠定了肥沃的成长土壤。他母亲出生名门,是北宋名相富弼之女,勤劳而又知书达礼,使得刘基自小既能接受庭训,又能饱揽群书,在淳朴家风家训的熏陶下,成就了他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
26岁时,刘基出任江西高安县丞,提笔写下《官箴》自铭。以“无矜我廉,守所当为;无沽我名,以生众疑”,告诫自己保持清廉品行,表里如一。
明朝开国后,他又提倡“修德以倡廉,立刑以戒贪”,后成为御史台实际主官,专门从事治贪反腐工作。
刘基一生为国为民,官场上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他思想的光芒,为后人带来有益的借鉴和深刻的启迪。
“重文崇智,倡廉尚俭”的刘氏家风,在新时代的今天乃至未来,难道不需要华夏子孙传承和发扬光大吗?在物质膨胀的时代,负重的每一个灵魂难道不需要刘氏家风的洗礼?
实属有幸。在千里之外,那个冬日小半天的时光里,寻访一个不朽的灵魂,一个伟大的三不朽灵魂。短暂的寻访,仿佛历经无数个世纪。漫漫历史长河,淘尽无数英雄,但不朽的灵魂会光照千古。
我默然肃立,向一个伟大的灵魂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