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红山之七大恨 (小说)
(前言:林蛙约于十年前完成此文,当时只是古代话本看多了,一时技痒,胡乱敷衍此文,无任何深意在内,诸公只当戏文看罢了,不必延伸到诸般大道。)
天地交泰,万象始成,一日风雷大作,自无边混沌中,有大能出。生而具无上神通,自号玄元道人,居于无忧海,福寿山,常乐洞中。这一日,道人心血来潮,静中思动。遂交待小童、力士看守洞府,化作一个全真,周游天下去也。
一日停云下视,见七情阁内,六欲殿中,有一凡人,作蹙额状,似有万千烦恼。道人入内,问曰:“汝有何烦恼,贫道或可解之。”那人曰:“吾名红山,有七大恨事。”
道人:“请细细道来。”
红山:“一恨,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妄做天,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道人:“贫道在终南山学了些道术,或有蒙冤受曲,告之贫道,亦可尽些人事。”
红山冷笑:“天下四大部洲,有国无数,其下州道府县,当官的、弄权的何止千万,汝纵有些手段,又如何能一一解来。”
道人:“这个,贫道一人,即使分身有术,还是能力有限,如何能一日查遍天下?即使能够,却也不能一一剖析明白,中间是非曲直,线索无数,难!难!难!”
红山:“想那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也办不成此事,三清四御,群星列斗合力也难为啊,况且这些神仙,无私心乎?”
道人:“尊驾高见,为贫道添心结一也,不知这二恨为何?莫要再如此难解。”
红山:“二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道人:“这个却容易,度到我门下,读几卷《黄庭》,自然无忧无虑,无烦无恼。”
红山:“吕洞宾不晓《黄庭》?尚有白牡丹之故事。百花仙一桩公案,红楼梦一桩公案,都是诸仙不固守神位,不得不下凡了一桩桩因果。”
道人:“先生,莫要以偏盖全,只要听闻大道,区区离别之情,当如清风拂过,不能加身也。”
红山:“仙长说的是神仙,自然可以,可是那凡人,如何能明白大道,如何能斩断情丝。”
道人:“此事全靠本身愿力,如不能断,天地亦无能为也。”
红山:“正是为此烦恼,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其中因果纠缠,理不清也。”
道人:“贫道添心结二也,不知这三恨?”
红山:“三恨,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道人:“贫道在山中,也听说过唐明皇与杨贵妃一事,那临邛道士散仙之流,颇有些法力,换作贫道,亦不过那般,不能解啊,想那明皇贵为天子,一朝蹉跎,二人情景,着实可怜。”
红山:“仙长,那明皇二人,虽有仙凡之隔,还有鸿都客为之通信,胜普通人万千矣!”
道人:“还有甚于此者。”
红山:“仙长听说过此诗否?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道人:“未曾与闻,人鬼殊途,纵想亦是无用,这霜妇孺子,不知如何乞活?可怜可怜。”
红山:“仙长慈悲,那升斗小民,为求生计,贩些货物,长途谋利,中间音书不通,其伤心事何其多也。”
道人:“无能为,心结三也。何为四恨?”
红山:“四恨,兴,非姓苦,亡,百姓苦,万间宫阙都做了土。”
道人:“此桩贫道略知一二,阿房宫、钢雀台,以天下奉一人,穷奢极欲,耗尽天下民力,最终也不过是一坯黄土。”
红山:“如何能再现上古之事?”
道人:“上古之时,圣人治世,诚然索取不多,然则物产不丰,洪水猛兽,皆可为患,先民之苦,不足为后人道也。”
红山:“这天下为公,大同之世,何时可现?”
道人:“天道无常,贫道纵能做些推算,不过百十年事,一人一事尚可,天下事,不可知。”
红山:“仙长亦无所为,想那凡人,只能以身受之。”
道人:“心结四也,何为五恨?”
红山:“五恨,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珍馐万姓膏。”
道人:“口腹私欲,天不能免,纵能矫妄,能治一时,不能治一世。”
红山:“仙长有神通在身,可否施个法术,使人人向善,所享者皆自家所产。”
道人:“先生高看贫道了,这个如何使得,强改众生本性,此乃逆天之事,搅乱天地法度纲常,贫道亦不得善终。”
红山:“仙长当有善策。”
道人:“这策从何出?先生不知天道,自然之伟力,非人力可转,神仙亦只能顺天而行。如强行改天换命,天地自有法则改之,此为人劫,其身受者,非一个惨字了得。”
红山:“仙长之意,人人藏私,天性使然,天地常理,无解乎?”
道人:“无解,无解,不瞒先生,我等神仙,向天地需索,远甚汝等凡间权贵,那凡间权贵自是胜百姓万千。”
红山:“如些说来,百姓只能为牛马,供公侯驱使?”
道人无以对:“先生又为贫道添一心结,这六恨?”
红山:“六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道人:“得之容易,必不珍惜,此乃上天爱惜人才之意。”
红山:“仙长差矣,有生而皆得,诸事谐顺,何不同若此也?”
道人:“天未曾有亏,多有先人受苦,后人享福者,此天地正道。”
红山:“然其先人,劳筋乏身,终其一生,天无所报乎?”
道人:“报在后人。”
红山:“然则先人何?”
道人:“先生,贫道未思及于此,现在想来,五内昏聩,不能答也,惭愧惭愧。”
红山:“此为天道缺乎?”
道人:“先生慎言,天有耳,故有上达天听之说,请教我何为七恨?”
红山:“七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道人:“先生大贤,贫道由混沌中来,自当向混沌中去,亦如一泡影。”
红山:“仙长一泡影,区区亦为一泡影。”
道人:“此为吾等神仙烦恼,天地亦一泡影。”
红山:“可有解乎?”
道人:“先生之情为真,此性情,非天地崩可以泯灭。”
红山:“多谢仙长夸奖,仙长可有解,让在下无此烦恼,每夜得以安枕席。”
道人:“先生一世之寿,清苦不过百年,今日聆听先生高论,贫道不能安心修炼矣,这万年苦恼,谁来教我?”
不及红山回答,道人化一阵清风,折返洞府,苦思此七恨事,不复出也。
玄元道人苦思不明其所以然,一日遍观宇宙,惊见那红山,已骨肉支离,命不久矣!急忙至其塌前,问曰:“先生百年长思,有所得乎,何以教我?”红山:“在下知仙长必来,只不知何时。百年烦恼,至今方拨云见日。万事万物不离一个休字,我等恼甚?”道人:“好一个休字,先生骗得吾好苦,如此简单,当日何不早说。”红山:“愚鲁一生,今日才得明白,仙长错怪在下了。”道人:“请先生教我。”红山:“仙长自有法术,宏观大千世界,如何不明休矣!”道人:“多谢先生,去休去休,无烦无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