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在蜜蜂的王国里(散文)
“糖甜不如蜜,棉暖不如皮。”人们感谢蜜蜂,是因为它酿出的蜜是那么的甜。
“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甜”,人们赞美蜜蜂,是因为它是那么的勤劳。
人们有时又挺惧怕它,是因为它有一颗带毒的刺,一不小心就会被它螫着,那疼痛难忍的滋味也着实不好受。
一般人对蜜蜂的了解大概仅限于此了。其实,蜜蜂令人佩服值得学习的地方还真不少呢。
小时候,我家和伯父家同住在一个院子里。那时,伯父家养三四箱蜜蜂,那蜂箱就齐溜溜地摆在院子里。那时我正念小学,放学回家或星期天,赶上伯父摆弄蜂子了,我就站在旁边好奇地看着,有时也上前当个帮手。有一回,被蜜蜂螫了一下,脸肿得老高,就挺恨蜜蜂的。但渐渐熟悉了,似乎那蜂子也认识我了,再没挨过螫。和蜜蜂的接触,也是常听伯父的叨咕,我逐渐懂得了蜜蜂的一些生长生活规律,不仅获得不少乐趣,也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权威的蜂王
“群雁高飞头雁领”,“羊群走路靠头羊”,动物王国里也有自己的“领袖”,蜜蜂的领袖就是蜂王。
那天,伯父又打开蜂箱开始检查蜂帘了,这是每隔几天就要做的,尤其是在采蜜季节。我站在一边仔细地观察着,只见伯父在那密密麻麻的蜂群中指出一个又长又大的蜜蜂给我看,告诉我说:“那个大个头的就是蜂王”。我立刻向前靠了靠,嗬,那蜂王的体长足有一般蜜蜂的好几倍大,颜色也发黑发红。伯父告诉我说,蜂王不会飞,当然也不能采蜜,只能吃现成的,纯属当领导的材料。一个蜂箱有10个蜂帘,每帘有四五千只蜜蜂,每箱约有4万多只蜜蜂,但无论蜜蜂有多少,一箱蜜蜂只能有一个蜂王,用人们的话说,叫做“一国不能有二主”啊。当又有一个蜂王成熟时,不是互相咬死一个,就得分箱。所谓分箱,不是人为的,而是它们自己分,由一部分蜜蜂把那个小蜂王抬着飞出去,或落在树上,或落在院墙上,每当这时,伯父就另准备一个蜂箱,里面放上蜂帘,把它们接好放进去,这样,就又形成了新的一个蜜蜂家族了。
勤劳的工蜂
伯父告诉我说,负责采蜜的蜜蜂叫工蜂,它的天职就是到处采蜜。
为了采到蜜,工蜂们漫山遍野地飞呀飞呀,寻找各种带蜜的花儿,不论是山坡草丛中自生自败的野花儿,还是人们庭院中栽种的花儿;不论是草本植物的花儿,还是木本植物的花儿;不论是鲜艳瑰丽的花儿,还是清淡素雅的花儿;也无论是成垅成片的花儿,还是一枝一朵的花儿……蜜蜂都从不放过,只要哪里有花儿,它们都认真地去采。每次采完后,都迅速飞回蜂房内将其卸入蜡巢内,然后再飞出去。一个蜡巢内只能储几滴蜜,而这几滴蜜却要一只蜜蜂大约7至10天的时间,飞上几百趟采集上千朵花才能完成呢。附近有花还好些,如果附近无花,它们也绝不空手而归,哪怕飞上十几里几十里,也要采上蜜满载而归。
蜜蜂的记忆力极强,它们无论飞出多远,都能准确的回到自己的蜂房里来。有时遇到刮风下雨,它们赶不回来,而那微小的身躯又无法抵挡狂风暴雨的袭击,便只有壮烈牺牲了。伯父还说,即使不遇意外,一般工蜂也只能活半年,其中大多数只有三四个月就因过度的劳动而累死了。
伯父每隔几天就要搅一次蜂蜜,也经常给我一些。那几年正是困难时期,人们吃的用的都很困难。我有时吃饭时,用苞米面饼子蘸着伯父给送给的蜂蜜,真是甜美极了。每当这时,我便对那些小小的蜜蜂十分感激,同时,心中也想着,长大要像蜜蜂一样,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甜蜜的生活。
严格的纪律
蜜蜂王国里的纪律是相当严格的,不亚于正规的军队。军队营区都有士兵站岗放哨,非本部人员是不能随便进入的。蜂房也似营房,每个门口都有数个蜜蜂在把守。虽然每个蜂箱内有几万只蜜蜂,但守卫者似乎都十分熟悉,辨别的清清楚楚,一旦遇有“非本部人员”进入,立刻予以阻止,有时外边的蜜蜂混进去了,被发现后不是被驱逐出境,就是被咬死了。
蜜蜂王国也有敌人,那就是野蜂,野蜂有大黄蜂、马蜂,也有黑蜂。这些家伙不仅好吃懒做,而且穷凶极恶,它们常常到蜂箱里来偷蜂蜜吃。可是,蜜蜂是决不轻易放它们进去的,于是便发生了斗争,小蜜蜂是斗不过这些野蜂的,常有蜜蜂被它们咬死。这就得借助人的力量了。伯父告诉我,他就发现好几次黑蜂来偷食蜂蜜,有几次被他捉住掐死了。也有虫子闻到蜂蜜的香甜味道爬到蜂箱里来企图偷蜜吃,但常常被蜜蜂攻击得落荒而逃。
蜂箱的门口,只有两三个火柴盒大小的见方,而每个箱子里有四五万只蜜蜂,它们每天又都要进出数十次,然而,你看不到它们的拥拥挤挤的混乱现象,而是十分有秩序。我常常于闲来无事时蹲在蜂箱跟前看它们飞来飞去进进出出的情形,真令人敬佩。你看,当很多蜜蜂采蜜归来时,像学校中懂事的学生一样,一个跟一个鱼贯而入。刚飞回来的,见门口蜜蜂较多,就在附近盘旋一会儿再落下,没有一只抢着进的。更叫人佩服的是,在那个小小的门口,一侧是进的,另一侧是出的,像人们规定的公共汽车前门上后门下一样,也像汽车在道上一律右侧通行一样,那么秩序又那么自觉,这种高度的秩序性纪律性,真的是令人叹服啊!
蜜蜂,人类的亲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