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我也会故弄玄虚(杂文)
老实说,本人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所谓“朦胧诗”是由当初的盲目追逐,到后来的非常排斥,甚至不屑一顾。就好像一个男人苦苦追求心仪的女人,结果那女人一直装腔作势,高深莫测,于是心生无趣和厌恶。
不久前,我所在的某个诗群布置“作业”——同题诗,作业的题目叫《鞭子》。本来,我就不擅长写诗,但出于重在参与的原则,我还是写了一首。
附:鞭子
闪电
抽打远山
狂风抽打乌云
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
肆虐抽打正吱吱拔节的生长
老人弯曲的背影
抽打我疼痛的行囊
妻子飘逸的长发
日夜抽打我的疲惫和慵懒
那些或短或长的舌头
冷漠或热烈的目光
时时抽打我日益消瘦的梦想
我终究无法忍受
身心的干涸与鳞伤
狂怒夺下这飞舞的鞭子
扔在脚下
云淡前行
边走边唱
二十多篇“作业”交上去后,群里几位诗歌大神轮流对这些诗歌进行点评和打分,而我的这首《鞭子》有人给4分,有人给5分,算是不及格的。给我的评语是:诗歌表现手法老套,用词严重不准确。后来,我又看了别人的诗歌,发现我越是看不懂的诗歌,得分越高,自然也收获更多的赞誉。
这就让我很郁闷。次日,有人在群里上传了一首《折雨》,说是佳作,请大家欣赏。我一看这标题,当时就懵了,这“雨”还能折?再看诗歌内容,彻底崩溃了。
附:折雨
这时候我将自己塞进口袋里
看着天空拥挤而来
抽出卡在喉咙里的骨头
像折断一截柔软的光阴
并且看着
那些举起雨水的人
开始坍塌
有暮色的欢呼
从对面的房檐下向这漂移
他们混淆在散场的宾客里
企图将故事背景的颜色抹去
但遍地无法拾捡的
腐朽的肉身
令鸦群凌乱
靠近虚晃的人间
黑暗中是谁失手打碎了声音
像光线一样被堆叠
困于沉默的死亡
我承认,我依然不能抑制厌恶
对自己,或者对一个墓碑上的名字
充满迷惑
因不可摆脱的形状之苦
火是你另一种流亡的命运
她们有时候假装活着
假装完整
但更多的时候
她们是离开水的鱼
死于舞会上快速的喧哗和旋转
或者舞台后面高强度的劳役
我不知诸位看官有没有读懂这首诗,反正我是晕了。当时,也是赌气,心想,你不是“折”雨么,我给你来一个“折“雾。你不是说我诗歌表现手法老套么,我也给你来一个手法“新颖”的。你不是说我诗歌用词严重不准确么,那么我也给你来个“准确”点的。说穿了,不就是看不懂的诗是好诗么,我也给你来一首看不太懂的。
于是,那天上午,我瞑思苦想,绞尽脑汁,终于折腾出这首《折雾》
附:折雾
旋转的金属架
铰碎一地黑暗
聚然响起的呵斥
又一次吓退死神
睡眼打着呵欠
呵欠揉着睡眼
齐齐推开紧闭的棺材
寻觅那冬眠一世纪的光亮
视野已逃逸
乳白的江水在疯狂上涨
吓跑了岸边的树
街道整体搬迁
有浑圆的声音碾过
高跟鞋与运动鞋在喋喋对骂
依稀有饥饿的气息
成群结队
扑鼻而来
诸位看官,这首是我纯属瞎编的诗,你看懂了么?写好后,我近乎恶作剧般把它发到我所在的诗歌群,请几位在线的大神点评。当时心里不无得意地想,看你们如何解读和点评。
这是第一位大神的点评:时间的某一个临界点,让黑暗退去,亲人的呵斥(或护士,这里的呵斥该是善意,女人的急躁而已),吓退了死神,病躯的你,疲惫地挣脱死亡的阴影,长期的疾病,你迫切地需要阳光。这是第一段。
第二段,痊愈后世界已经有变化了(视野逃逸是佳句),乳白的江水是污染,让绿色逐渐消亡,拆迁让世界烦躁,和谐的宣传下,女人们在吵架,这既是环境的污染,也是道德的污染。
但生命毕竟要延续,所以欲望带着香味,扑面而来。这是第三段。
第二位大神解读比较直接简单,说第一节是写起床,第二节写上班路上,第三节写自己上班匆忙,没顾上吃饭。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一致认定,这是一首好诗。
待他们点评完后,我告诉他们我写这首诗时脑海里想象的情景:某清晨被闹钟叫醒后,我摸索着起床,之后打开窗子,发现外面起雾了。而且雾很大,看不见远处的建筑物,也看不见江边的树,只听见雾里有车轮声,走路声,争吵声。同时,我隐隐嗅到附近几家早餐店飘来的香味……仅此而已,全没有他们想像的那么复杂或者深刻。最后,我笑着告诉他们,这首诗,我就是瞎编的,目的就是让你们看不懂,至少让你们产生误读,而且还要夸好。
那两位大神听了,非常生气,说你怎么可以这样。你这不是捉弄人么?你这人态度有问题,以后不要写诗了。
我听后,感觉自己有点过分,就向他们表示歉意。不过,我也老实承认,我在编这首诗时,是非常认真的,至少我脑海里是有画面的。但他们的误读也是事实。虽然他们的误读比我想的更深刻更有内涵。
有人说,诗歌是民族的气质,它是高贵的,所以也就是小众的,我们没有必要媚俗大众,从而降低它审美的标准。可我始终认为,诗是情感的产物,一首好诗的标准,首先就是易读易懂的,其次读后或给人美感,或令人回味,或给人激励或发人深省,总之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而不是把一首诗当成科研或解迷的对象,读过三四遍后,还不知所云。哼,为他人一首破诗反复阅读瞎琢磨,净耽误时间和精力,我才不干呢。
诚然,含蓄的诗更令人回味,如同犹抱琵琶半遮面、风姿绰约的女人戴着面纱一样,更令人充满想像。但含蓄不等于张冠李戴、女扮男装(男扮女装)、或者干脆整容变性,甚至有人隔着一道门在里面捏着嗓门咳嗽几声,就让别人猜测里面的人是男是女,身高和长相,那不是瞎扯蛋么?
这么说罢,要是有人固执地认为看不懂的诗才是高水平的诗,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我也会故弄玄虚,让你瞎猜,比如我的《折雾》。没准将来我还会写《折云》、《折风》、《折电》和《折雷》,以至“折折”不休。
行文至此,我讲一个真实的笑话:我有个要好的朋友,在数十年前受朦胧诗的影响,创作了不少颇为得意的朦胧诗。而那些诗,我是基本上看不懂的,因而对他佩服得不得了。数十年后,在一次聚会时,我将他当年写的几首诗找了出来,让他给我们解读分享。谁料,他读罢自己当年的大作后,有些难为情地说:“这是我写的么,我都看不明白,这写的什么鬼啊!”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