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镶牙记(随笔)
一
“哎呦,我的亲娘呀!连续三天,终于弄好了。”跨出口腔医院的大门,我掀开口罩的一角,长舒了一口气。
“嗯嗯——”老娘紧闭着嘴,似乎怕漏风,只能频频地点头。
三天前,老娘打了一个电话,说:“静儿,陪我去镶牙吧。”
我说:“妈,这两天挺冷的,过两天再去吧。”
妈妈停顿了一下,说:“还是去吧,最近吃东西非常不得劲儿。”
有一个广告语: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这是二零零九年蓝天六必治牙膏的广告语,想必很多人都记忆深刻,可是十几年过去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爱护牙齿了呢?
“好的,妈,我一会儿安排好就打电话给你。”按下电话。我立刻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口腔医院。因为从疫情到现在,去各大医院挂号看病,必须提前预约。
二
两个月前,妈妈因为膀胱发炎,去了一次医院。到了医院门口才知道必须提前预约,什么国务院健康码,辽事通健康码,这些都是正常化的程序了。不知道是因为疫情积攒了大量病人,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但是人山人海的,好不容易倒了两遍车来的,我不想也不能就这么回去了。
我问了外面搭棚的工作人员,他说你没有预约,可以去那边排队挂号,什么时候能看上就不知道了。我抬头看了一眼排队挂号的队伍,立即头大了。一字长龙排开见不到尾,估计至少四、五十人,几乎都是老年人。妈妈是老年机,不能扫码,填了好几张表格。发了一个有号的小票,才能走到那边去排队挂号。
此时体现不出来老年人优先了,因为排队的都是老年人。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排到了,原来是有一部机器,有一个护士在那帮忙操作,用医疗卡刷一下,简单问一下,什么病,挂哪个科室,差不多需要三分钟。
此刻我有一点心疼这名护士,看着她站在那里,边踱着步边活动一下腰边刷卡边询问,这一系列的动作,不停地重复,我顺嘴说了一句:“你这一上午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真够辛苦的。”
她很想抱以理解的微笑,可是只能扯了扯嘴角,说:“谢谢你理解,早晨在家拼命地喝水,直到中午换班才能喝水上厕所,你看这么多人在等着呢。”我在想:多少人羡慕医生、护士的工作?多少人知道他们有多辛苦?
终于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安排,来到诊室门口。老娘就是因为膀胱不好憋尿才来医院的,排队期间,她就非常不好意思地借马路对面的一家饭店的卫生间去了一趟。此时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又跑了一趟厕所。走廊上两排椅子上坐满了人。
有一个看起来比较年轻的人,站起来把座位让给妈妈。老娘此时看起来疲惫不堪,因为憋尿肚子疼又坐立不安。可还是必须等在那儿。我一直盯着墙上霓虹灯滚动的名字。等待的过程就是一种煎熬,无论是站着、坐着的病人,还是陪护,都是一脸焦急的模样。
这时有一个患者焦急地在门口抻着脖子看里面,差一点儿把门口的小桌子挤翻。分诊的护士说了句什么,患者立刻火了,跟护士吵了起来。说什么护士态度不好又投诉什么。
大夫没办法,放下手中的活,过来平息大家焦躁的情绪,说:“我知道大家都很着急,这名护士也是过来帮我忙的。大家互相理解一下,我保证这些患者看完以后,再去吃午饭。”
医患关系,好像一直是一个话题。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说到“看病难、看病贵”,每个患者都有许多话要说,“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也在群众中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我看了看表,此时已经十一多点了,终于排到妈妈了。大夫问了妈妈的情况。开单子去做一个彩超,又化验一下尿。这个过程又花去一个多小时,诊断完,开了药。走出医院大门将近下午两点。
天呐!早上我因为着急出门儿就没吃多少东西,忍到现在,我说在旁边的饭店吃点东西,老娘又不肯。我猜老娘也饿坏了,可是她的性子就是这样。我就有点儿惨,因为这样,十几年的老胃病又犯了。回家的路上,妈妈说了一句:“以后谁还敢生病啊。就这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一次就怕了。”吃亏长记性,哈哈!
三
这次,要去口腔医院,赶快点开手机,找到口腔医院的公众号。点开自助挂号预约,我蒙了,就一个牙科分了二十七个科室。我随便点看了一下,又细分了很多医生。我挂谁呀,我蒙圈了。算了,我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妈妈,明天早晨早一点儿出发,直接去排队挂号吧。
第二天早上,在去的路上,妈妈还说今天应该不会那么麻烦,去咬个牙印就行。我心里想:但愿如此。还好还好,没有上一次那么恐怖。至少院子里没有排队的人,通过安检之后,来到挂号的窗口,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下妈妈的情况,然后说平诊没有了,就剩专家号了。我看了一下表才八点十六。我问专家号和平诊到底有什么区别?她的回答让我苦笑不得,挂号费贵一半,检查费贵一半。哈哈!
好吧!挂完号之后,去到了指定的科室,在分诊护士登记了一下。我和妈妈手里拿着一次性的工具盒找个位置坐下,等叫名字。半个小时之后,有一位大爷经过我俩身边问,是看病吗?我说是啊,他说那你怎么还没有把你手里这些交给你的大夫。啊??我一头雾水。这真是:一个地方,一个令。我还以为像上次一样等着排位叫名字呢。原来是自己先把手里的这些东西送到要看的大夫那里排队。真想去跟分诊的护士理论一下,想想算了,他们一天到晚也不容易。
还好没有等太久,就陪妈妈进去了。大夫问了一下情况,然后把牙齿检查了一下,先去拍个片,拍片真是立等可取。拿给大夫看,大夫说有颗牙齿发炎了,必须拔掉。你们没有预约,今天是治不了,明天来拆牙套吧。我给你预约上时间了,明天这个点挂号直接来就行了。就这样排了两个多小时,不到二十分钟结束了。哈哈!比妈妈想的还简单。回去的路上,妈妈说这里的大夫、护士,服务态度真好。
第二天如约来了,给妈妈挂了号。我也给自己挂了一个号,我的牙齿也不好,一直打怵来修理。趁这个机会,也检查一下吧,或许听听大夫的方案也好。
来到诊室门口,我就往里走,被拦住了。护士说前面的患者有点麻烦,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拆完牙套之后,妈妈还以为接着拔牙呢,我也这么认为。可是大夫说我的活干完了,明天去拔牙不在我这儿。啊??我和妈妈又一头雾水。护士提醒了一下,明天是要预约的。我赶快掏出手机,在分诊护士的提示下,预约了一个拔牙的大夫。
还有,大夫检查完我的牙齿之后,告诉我,我的牙齿得找另一个大夫去修理,我挂了一个专家号,就看了一眼,心里有点怄气。无奈呀!谁让自己一点都不懂,关于牙齿的常识呢?
赶快打开手机预约,居然三天内的都约不到,约了第四天的。跟妈妈不能同一时间,我还得格外再跑一趟。
四
第三天如约而来,来到了一个叫“舒适化诊室”,是不是听这个名字就很舒服?在门口就能听到,里面有很大的声音传出来,走进去,原来是分诊的护士长,也真难为她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所有的凳子上坐等着的都是老年人。这才知道,原来这个科室是给六十岁以上老人准备的。大嗓门儿是因为很多老年人耳背。而且拔牙必须有家里人陪同。
在这里,可管不上你预约的时间了。里边有一台机器测试心跳、血压等数据,因为老年人的慢性病太多,等待心脏平复,等待血压平复。之后大夫才开始着手拔牙的工作。拔完牙之后要在凳子上等待三十分钟,就听护士长喊:“口水不要吐,要咽下去!”她的声音响亮又嘶哑。还是有老人听不见,儿女再重复几遍。
本来等待的过程中,我想写几个字。可是这里边热闹声此起彼伏,我真写不下去。听听声音:“拔个牙干嘛七百多。”“在私人诊所也就二百块钱不到。”“这医院谁能来得起?”“我说就在楼下诊所拔牙得了呗,你偏要来这医院里。”“你都那么大岁数了,不是安全更重要吗?”各种声音在屋里回响……
我这么详细地叙述了这些,就是为什么文的开头那么感叹。之前也有修理过牙齿,不是在私人诊所就是在地区小医院。可能是因为那里的大夫少,只要接受一个患者,那这个患者牙齿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这个大夫全部做完。
我不能下定义哪个更好。是一个大夫掌握患者的所有病症情况好,还是专攻一个方面更好。我妈妈拔那一颗牙齿也是花费了七百多块钱,其中自费将近一百块钱(我问了自费的是什么项目?护士说是材料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
我修理的这颗牙齿应该算是相当的顺利。因为约的是下午三点,刚坐上医院电梯的时候,大夫的电话就来了,问我到了没,我说马上到,三分钟之后。大夫说你来了之后,直接进来就行。
大夫检查之后说,你这种情况也应该来三次。我听出了弦外之音,双手合十。大夫说:“那好,我就看看进展的情况吧。”我说了一句:“我这个人非常有福,肯定一次过。”大夫笑了笑说:“但愿吧。”
她一边操作我心里一边默默地念:这个大夫技术真高超,一次就能弄好。心里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因为我相信心想事成。
我不是心疼三次挂号的钱,也不是嫌坐车来麻烦。我是怕了等待的过程,因为这几次陪妈妈,不仅仅是浪费了时间,更多的是心焦。
好极了!治疗的过程真得非常顺利,抽了神经,堵了龋齿洞,护士同时去告诉拍片子的大夫,稍等一会儿。我这才知道他们是到了下班时间。
不到一个小时,大功告成。我迅速去付了款,拍了片,还没有忘了跟拍片的大夫说一句:“谢谢你大夫,耽误你下班儿了。”一切安好。也花了七百多块钱,其中自费将近两百块钱。
大夫说他们也不理解为什么医保公司在一些项目上要自费。我感谢了大夫,在穿衣的时候,大夫小声说了一句:“我先走了,下去洗澡。”当我往诊室门外走的时候,看到好几个工作室里边还亮着灯。
五
下面的工作就是镶牙了,大夫提醒,镶牙是一分钱都不报销的。大夫把镶牙的方案以及大概的价格告知我们。妈妈一听这价格张着大嘴,瞠目结舌。
这几天在家里,我那亲爱的妈妈,广撒网。问了她所有能问的朋友,都在哪镶牙,都多少钱?最后锁定了一个私人诊所。
离家还挺远的,坐车来到市内那个私人诊所,只有一位大夫一位护士,把镶牙的方案和价格说清楚了,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医生护士就开始操作,不到一个小时磨好牙槽,咬好牙印儿,大功告成。因为我没有提前预约,只有下一次陪妈来的时候再帮我弄吧。我们穿好衣服刚要出门,下一波预约的人就进来了。都不知道妈妈有多开心。
六
我随笔记录下来这些天,去医院里碰到的所有的现象。还真地有很多感慨,医院盖得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高,仪器越来越先进。可是患者不减反增,都说人的生命延长了。可是四、五十岁,奇奇怪怪病走的不计其数。媒体也常常报道,谁谁谁很有钱,很有钱。谁谁谁很年轻,很年轻。
妈妈这次生病都是因为上火了,体内的火热必须得发出去,每个人的症状都不一样。我跟妈妈说,很多事情你不是已经想明白了吗?她说遇到事情还是由不得自己呀!
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我说,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遇事儿别往心里搁,开心快乐每一天,不要再跟医院打交道。